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853章

大宋将门-第853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他劝不了了,你小子想干什么,我们种田好好的,不让我们种地,经商投资好好的,不让我们投资……你到底是曾家人,还是曾家的仇敌?

  家人如此质问他,曾布弄得无地自容。

  当然了,他也可以去找老师,找同门,把家里的情况捅出来,来一把大义灭亲,可他没有这个胆子。

  除了担心老师的怒火之外,也因为曾家贪的太多了,一旦捅出来,就连老师都没法庇护他!

  那是曾布最痛苦的一段日子,他既舍不得家族,又舍不得官位前程……二者之间,不断纠结,最后曾布决定,他要二者兼顾!

  看似矛盾的两件事,怎么兼顾?

  曾布知道他家里的作法太高调,早晚会授人以柄,或许已经有人向上检举了。曾布明面上告诫家人,要收敛锋芒,老实做人。

  暗中却把生意越做越大,而且靠着他在财务方面的力量,帮助家族,也帮助其他金融力量,获取丰厚回报。

  还多亏了司马光,当时他还在朝中,曾布明面上反对司马光的策略,暗中放水,两个人一唱一和,这才使得金融势力得以顺利做大。

  严格说起来,曾布的贡献,甚至要超过司马光。

  他自以为把司马君实算计了,没想到司马君实死后,来了致命一击,把曾布也给拉下马……一还一报,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曾布越是想这些事情,心里就越不是滋味。

  五味杂陈,理不出一个头绪……

  哗啦,牢门开放,从外面走进一个人,曾布迅速抬头看去,可看清楚之后,又变得失落了。

  来人身材不高,却气场强大,精明干练,正是吕惠卿。

  他淡淡一笑,“看到我失望了?你还盼着师父来看你?”

  曾布一阵纠结,自嘲一笑,“我不配师父来看,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咎由自取,有什么下场,我都无话可说!”

  吕惠卿的脸色突然阴沉下来,冷笑道:“幸好你无话可说,要是你还想狡辩,那就让我太瞧不起了!”

  此话一出,曾布倒怒了!

  “吕吉甫!”他状若恶鬼,狰狞咆哮,“你装什么清高,你们吕家在安南,干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别以为我不知道,我该死,你更该死!”

  吕惠卿不屑道:“我们家是在海外做了不少恶事,但是我们始终记得,自己是大宋的人!如果我家中谁敢危害大宋半分,不用朝廷出手,我就会严惩不贷!曾布,你能做到吗?”

  “我!”

  曾布又哑口无言了。

  过了许久,他才摇了摇头,“我的确不如吉甫兄……还请转告师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恩如天,无从报答。这些年下来,包括我,司马君实,还有文彦博,我们这些人,提拔了太多的官吏,从上到下,层层贪墨,没有几个干净的。”曾布说着,抬起头,无奈道:“吏治不严,贪墨横行,历来都是盛极而衰的先兆,不得不防。光是处置了我们几个,只是治标,却不能治本。唯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从上到下,清理干净,才能还天下清平,才能延续中兴盛世!师父几十年的心血,也就不会白费了。”

  这一番话,还真是发自肺腑,吕惠卿微微颔首。

  “放心吧,师父和我们早就彻查了,这一次……除贪务尽!”说完之后,吕惠卿转身离去,留给了曾布一瓶鹤顶红,是夜,曾布死于狱中……

第1159章 庞大资产的处置


  四位相公,在三四个月之间,或是赐死,或是放逐,一件请愿团,拥立新君的大案,一件勾结海外叛乱,扰乱朝局的逆案……总算有了结果,所有人都长出一口气。

  过去了,最艰难的过去了,多大的案子,三位相公的命还不够抹平的?

  还真别说,就是不够!

  王宁安在处置了这几个人之后,沉默了几天,他把自己关进书房,一步都没有离开。

  这四个人当中,张方平当年和他是搭档,一起办过案子,文彦博是他的儿女亲家,另外两位,更是他的弟子,其中一位还是从小拉拔调教出来的。

  结果这四位全都被牵扯进去,王宁安不能不震惊。

  他惊讶的是那些手握财富之人,竟然是如此可怕。就像是病毒,环绕在每个人身边,随时会爆发,体质稍微弱一点,就难以逃脱。

  但是换句话说,谁又没有弱点呢?

  就算是他自己,也要小心翼翼,生怕栽跟头儿!

  曾布的最后的话,也算是其言也善!

  “查,一查到底!”

  王宁安从书房走出来,第一道命令就是严查到底。

  从这四个人开始,他们任用的门生弟子,牵连进去的官员,谁有问题,一定要严查。哪怕六艺的嫡系,哪怕新政学会的人,也不能放过。

  王宁安这一次启用了两个谁也想不到的人。

  一个是晏几道,一个是苏轼。

  “你们都被算计过,也都在民间这么多年,究竟本事如何,这次就是验证能力的好机会,怎么样,有胆子承担下来吗?”

  晏几道脸色通红,他虽然不年轻了,但依旧长相俊美,一张小白脸,说30出头都有人信。

  晏几道永远忘不了,当年因为修铁路的事情,他被狠狠算计,差点丢了性命,这么多年,晏几道抛开了豪门公子的尊贵,亲自走访民间,认真调查,积累的资料超过300万字,无论眼界还是经验,都今非昔比,听到王宁安的任务,他是跃跃欲试。

  “请秦王放心,我一定能做好!要是做不好,这辈子岂不是白活了?”

  苏轼就更不用说了,他因为诗作,差点享受了文字狱的待遇,当然是满腹牢骚,巴不得报仇雪恨,只是这家伙一贯嘴花花,不会老老实实点头的。

  “姐夫,我早就无心仕途了,你也知道,我拙于谋身,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会死的很惨的!”

  “不会!”王宁安断然道:“这次和以往都不一样,没有人能暗算你们,放手去查,放手去办,有我给你们撑腰,除非你们两个也贪赃枉法,不然没人能动得了你们!”

  苏轼大喜,“当真?”

  “千真万确!”

  苏轼兴奋地手舞足蹈,猛地回头,却发现晏几道已经起身,迫不及待行动起来。

  王宁安组建了一个肃贪小组,由他亲自领衔,章惇担任副手,另外三个负责人,就是张筠、晏几道、苏轼。

  这个组合很有趣,王宁安抓大略,章惇负责调度统筹,张筠等三人负责做具体的事务。

  张筠不用说了,酷吏出身,多年的监察刑名,经验丰富,又狠辣无情。

  苏轼和晏几道都是出了名的才子,经历挫折,沉淀多年,再度掌权,两个人完全是拼命三郎,一上来就拿出了超高的效率。

  其中要查的重灾区就是户部,司马光和曾布,先后两任,都从户部起家,一二十年的功夫,早就把户部弄得满地狼藉。

  查!

  严查!

  从上到下,从外而内……三个月的光景,就罢免惩处了570多名官吏,其中包括侍郎,也包括底层的书吏,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官员,被外调各省。

  剩下的官吏,全数打散,苏轼还发明了一个天才的主意。

  他把所有官员打回原形。

  不管是侍郎,还是书吏,一律拿普通吏员的俸禄,在原来位置上继续干活,三个月之内,表现良好,给提一级俸禄,等提到相应的品级,就能官复原职,如果提不到,或者期间发现贪腐渎职,直接罢官论罪。

  这种手段,堪称激进。

  而且户部执掌朝廷财税,关乎国计民生,马虎不得。

  很多人都心存疑虑,奈何王宁安鼎力支持,苏轼和晏几道也就能放手去做了,他们两个不是官场中人,提拔用人,完全看才华能力。

  他们先后从各个书院,新政学会,提拔了一大批年轻官吏,充实到户部当中。

  由于大家伙都是拿一样的俸禄,谁也不比谁高级,只要干得好,老子一样能胜过昔日的侍郎,郎中……这可是巨大的刺激,一贯最官僚的户部,终于高速运转起来,每个人都卖了命!

  治平十四年,因为官员大换血,造成财政亏空增加百分之6,苏轼和晏几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可是治平十五年,他们就恢复了增长,而且户部税收,一举增加了百分之10。5,实现了两位数高增长,也标志着大宋的经济开始好转回温。

  对户部下手的同时,另一个衙门也面临着整顿,那就是殖民部。

  这个部最初是用来养老的,包括文彦博和张方平,都在这里干过。

  虽然是养老的地方,但也要干点活,对得起俸禄啊!

  可结果呢?

  海外殖民地和大宋离心离德,理学盛行,叛乱不断,总是给政事堂添乱,到了不处理不行的地步。

  王宁安将这一块交给了吕惠卿整顿,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实现真正的大一统……就像秦始皇那样,将所有殖民地都纳入中华文明的圈子!

  这是个非常繁重的任务,吕惠卿不敢推脱,他只能祈祷,能少熬一点心血,少白几根头发……

  整顿还在继续,但是也不无好消息。

  比如金融家族的庞大资产!

  具体有多少,只怕没人能说得清楚。

  光是大宋前50大的城市,就有140亿的地产,几乎相当于岁入的7倍!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黄金白银,各种股份,票据,商行,仓库……多如牛毛,更是无法计算。

  这是一笔让任何人都垂涎三尺的财富。

  包括苏辙,都没法淡定,他找到了姐夫的书房。

  “这笔钱应该拨一部分给礼部,用作办学经费!”

  还没等王宁安开口,王韶就风风火火赶来。

  “不成,办学可以徐徐图之,眼下朝廷要整顿海外殖民地,哪里离得开将士?必须增加预算,打造战船,我认为有必要建造3000艘大船!”

  噗!

  苏辙直接吐血了,开玩笑,狮子大开口,这也太大了吧!

  他们两个针锋相对,吵得不可开交。

  面对着一块巨大的唐僧肉,不只是这俩货,其余人也都加入进来。

  一个个花白头发,朝廷重臣,争吵起来,就跟小孩子要糖果似的,别提多热闹了。

  最后大家伙只能把目光落在王宁安的身上,请求王爷裁决。

  “这些钱我不会交给任何衙门,也不会拿来分了。朝廷政务,自有预算支持,这笔钱你们谁也别想打主意!”

  王宁安的坚决让大家吓了一跳,不拿出来?

  那要干什么?

  秦王也不是小气的人啊?

  难不成是觉得财富太多了,要中饱私囊?

  王韶是领兵的出身,胆子大,性子直。

  “王爷,下官斗胆请教,这笔钱王爷要怎么用?”

  王宁安呵呵一笑,“这些钱本王要用来投资。”

  “投资?”

  “没错。”王宁安道:“银行落入私人手里,产生了庞大的金融力量,破坏力之大,你们也都见到了,不只是银行,一些其他行业,落入私人手里,也会产生问题。”

  王宁安随便举了两个例子,比如目前遍布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公共马车……如果掌握在私人手里,肯定是哪里的客人多,哪里有利润,就往哪里去,而一些赔钱的区域,没有人会去,哪里的老百姓怎么办?他们的出行便利,谁来负责?

  还有,城市中的自来水,如果是私人掌握,距离水源越远,水管花费越多,老百姓承受的水费就越高,行不行?

  再有,不远的将来,大宋一定会进入电力时代,针对偏远地区输电,中途损耗就有一半以上,甚至更多,怎么办,收偏远地区量倍以上的电费?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当然行不通!

  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朝廷补贴,让商人去做,只是这么干成本太高,商人要求获利,而且是成倍的利润,户部有几个钱,能去填补窟窿?更何况王宁安也不愿意拿着百姓的税收,去满足商人的无底洞。

  那就剩下一个办法,用朝廷的力量,去建立起统一的路网,水网,公共运输网,还有日后的电网,也包括粮食啊,食盐啊,煤炭啊……这些民生基本物资,都要掌握在朝廷的手里。

  粗略估算一下,至少要成立50个超大型公司,负责建设运营,才能把这么多的任务承担下来。

  而从金融势力手里拿来的资产,正好能作为所有公司的启动资金!

  如果随随便便就给分了,实在是太亏了。要说这样的傻瓜有没有呢?还真有,比如和宝宝好不容易攒了相当于国库20年岁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