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铸天朝 >

第70章

铸天朝-第70章

小说: 铸天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氏可以随意在瀛州建立一支人数足够多的军队。

    正好因为天灾,云华郡周边郡县一些老百姓正在向云华郡迁移,能够为云氏开发瀛州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也让云逸能够大规模扩军。

    这一次扩军,云逸打算将虎贲军和神机营都扩充到三千人,日后虎贲军和神机营一比一搭配,能够最好发挥两支军队的实力,另外地网也要招收人员。

    不过扩军也不是云逸动动嘴就能完成,金钱云氏是不缺的,但是粮食却是一个大问题,在番薯没有大规模种植前,往云华郡迁移人口持续增加,云逸又要大规模扩军,目前云氏手中的粮食也难以支持到番薯大规模收获的时候。

    那就只能从外界买了,外界粮价已经上涨到一个比较高的地步,不过云氏不差钱,若是真的天下大乱,金钱远远比不上粮食,就算粮食再贵,云氏也要收购到足够多的粮食。

    云逸不相信,云氏拿出大笔金钱,还能收购不到粮食?

    注1:主角的“理所当然”都是前世的记忆在影响


………………………………

第144章 漩涡中新平

    新平城,神州大地上名气最大的几座城池之一,从千年前建成后,一直都是作为该地区统治者的都城,圣武皇朝也曾将新平当作自己的都城,如今新平却是大黎帝国的都城。

    云华郡一郡之地总人口才二十余万,而新平城的居住人口已经高达五十六万余人,是云华郡两倍多的,但是不要忘记,前者是面积广阔的郡,后者只是一座城池,即便这座城池比较大。

    新平城可以称之为大黎帝国境内权贵、富豪、武者聚集之地,大黎帝国其他地方还有无数人梦想居住在新平城,在那些人看来,新平城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完美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压迫的世界。

    孰不知,屹立在宽广平原之上的新平城,已经处于漩涡之中。

    帝宫中,老帝君方曜躺在病榻上,时而昏迷,时而清醒,若不是御医各种珍贵药材给方曜补充元气,恐怕方曜早已经逝去。

    方曜一直在坚持着,他不想让自己就这么死去,若是自己就这么死去了,他还有什么颜面去见黄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大黎帝国这片(三百五十余万平方公里的)江山是方氏祖先亲身打下来的,大黎帝国是方氏的大黎帝国,可是随着大黎帝国开创者黎高祖逝去,帝位又传承几次,方氏的实力和威望在降低,特别是到了方曜父亲那一任帝君,大黎帝国境内的世家大族已经拥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们正在快速蚕食方氏的大黎帝国。

    到了方曜这一代,方曜就是世家大族扶持上来的,到了如今,这大黎帝国已经世家大族的大黎帝国,而不是方氏的大黎帝国。

    躺在病榻上的方曜,非常后悔自己优柔寡断,导致方氏在大黎帝国越来越失势,他方曜活的够久,在大黎帝国还能有一些威望,一旦他逝去了,他的子孙后代在世家大族的扶持下斩杀一切竞争对手,登上帝位,那时候和傀儡还有什么区别。

    方曜不想看到这一幕,所以他在坚持着,不愿意离开世间。

    方曜优柔寡断,没有早早立下储君,方曜害怕,他害怕自己立下的储君不被世家大族认同,最后被世家大族暗害,方曜的父亲英年早逝就是一个例子,世家大族的力量已经渗透到帝宫中。

    优柔寡断是方曜最大的缺点,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么拖下去,一旦他逝去,大黎帝国内部立刻就会陷入到混乱中,除非有一位帝子帝孙能够获得大半世家大族的支持登上帝位。

    不过想想这就是很难发生的事情,世家大族本身就划分成多个阵营,互相之间有各种仇怨,不斗个筋疲力竭,他们是不会谈和的。

    下任大黎帝国帝君之位主要有六个人选,分别是第三帝子方玄、第七帝子方岳、第十一帝子方瑞、嫡长孙方济还有帝孙方知和方达,这六位就是下任帝君的有力人选,每个人身后都有大量势力在支持着。

    外界看待这六位帝子帝孙争夺帝位,统称为六龙夺嫡,不过除了这六位外,还有诸如第八帝子方蔚之类的其他帝子帝孙也想要参与到帝位争夺中,可惜他们的实力太弱小,又没有多少势力愿意扶持他们,在新平,这些帝子帝孙快要仿若隐身人一般。

    方曜一直躺在病榻上,无法处理政务,不过大黎帝国并没有乱起来。

    大黎帝国中枢官职是三公九卿制,虽说这十二人也都是出身世家大族,不过其中也有深得方曜信任的,方曜在位五十多年,总能提拔一些忠诚于自己的大臣,只是其中许多大臣都会被世家大族收买。

    方曜这帝君当的也是够悲催的。

    而大黎帝国内部并没有乱起来的根本原因是方曜提拨了一位忠诚于自己并有足够能力的丞相,这位丞相名叫周树,年近六十,小家族出身,本是儒家弟子,后来在新平一书院教书,前半生培养出无数学生,现在他的学生中有很多都在大黎帝国各处担任要职,在大黎帝国官场周树和他的学生们自成一派,也作忠君派,只效忠于大黎帝国的帝君。

    大黎帝国朝政在周树的主持下,才没有真正乱起来,六龙和他们身后的势力都是在一定规则内进行竞争,一旦谁敢违规,周树就会出手,忠君派的实力不可小觑,六龙可都不敢得罪周树,一旦周树倒向一龙,就算是排名最末,有忠君派的加入,其成为下一任帝君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不过近段时间,原本排名靠后的嫡长孙方济实力快速增加,在六龙夺嫡中屡屡挫败其他几人的计谋,参与到六龙夺嫡中各大世家却是看出来了,只有周树这忠君派倒向方济,才会出现这般结果,其他五龙背后的大势力郁闷了,方济背后的中小势力高兴的差点蹦起来。

    谁都知道周树是方曜的人,周树倒向方曜,很明显就是在放出声音,他方曜准备立方济为储君,方曜好不容易坚定决心一次。

    在方曜和周树看不到的角落里,世家们频频接头,他们都不愿意方济继承帝位,就算是有忠君派倒向方济,不过这天下终究是世家的天下,只要超过一半世家(指参与到六龙夺嫡之中的世家)联起手来,帝君之位还不是让谁上就谁上吗?

    周树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忠诚于方曜,方曜对他下达命令,周树接受,这是他们最后一拼,胜利了,大黎帝国还是方氏的大黎帝国,失败了,以后大黎帝国就是世家的大黎帝国,帝君只是世家的傀儡。

    在世家们接头的时候,周树也在联合所有忠于帝君的势力。

    ……

    新平城隶属于沈氏商行的某座宅院,沈煜无奈的看着眼前的景象,这一幕从他回到新平城后已经看到不知道多少次了。

    在沈煜前方不远处,沈梦心右手拿着清霜剑,左手抚摸着剑身,双眼却已经失去焦距。

    “唉,早知道就不带小妹去云华郡了。”

    【貌似这章水了一点】'。'


………………………………

第145章 注定会被历史铭记的一年

    农历一九二零年,黎历二百二十三年,隆兴五十七年,不同的历法,却都指向同一年,这一年注定会被历史铭记,他代表着一直偏居一隅的云华云氏正式崛起,每一日每一夜,云华云氏的力量都在快速增加,将日后云华云氏的对手追赶上并远远的甩在身后。

    多年的准备,望海镇造船厂终于建造出能够在大海上安全航行的轮船——探字级轮船,探字级轮船区别于传统的桨船和帆船,它使用蒸汽动力,即便是在逆风的情况下,也能以一个较快的速度航行,很快望海镇造船厂便依次下水三艘探字级轮船。

    正月二十,云氏船队离开望海镇码头,驶向深海,云氏船队的目标是探索大海,寻找海外适合开发的岛屿或者大陆,若是有所发现,云华云氏就不需要再屈居于云华郡一地,整个大海都将是云氏的后花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月初二,云氏船队意外发现一个长大约十四、五里宽大约八、九里面积大约七百顷的云永岛。

    云永岛的发现让云氏高层万分激动,云永岛不大,却也能够容下千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若是云华云氏面临危机,云永岛就能成为云氏的后路,让云氏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二月十四,云氏船队休整完毕,再一次出海,这一次,云华云氏现任族长云逸也出现在船上,云逸要亲自登上云永岛看一看。

    二月十六,云氏船队登陆云永岛,就是这次登陆云永岛,成就了云逸史上最年轻先天之名。

    谁也无法想象到,与世隔绝的云永岛上各种珍贵的野生草原遍地丛生,云逸依靠一株千年人参,以未到二十岁之龄,成功晋升先天之境,堪称史上最年轻先天。

    这还不止,当云氏船队回航的时候,云逸还将一些高年份药材带走,到了三月初五,云氏先天的数量已经多达五名,如此数量的先天武者,在大黎帝国也属前二十之列,云氏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型势力,一个几乎堪比七姓十二氏的大型势力。

    七姓十二氏中哪一个家族不是传承数百年,甚至有超过一千年的,而云华云氏只传承二百余年罢了,却已经取得今天的成就,实在难以想象。

    在随后两个多月时间里,望海镇造船厂陆续又下水三艘轮船,两艘探字级轮船,还有一艘竟然是比探字级轮船更大的临字级轮船,因为新的轮船加入,云氏船队正式改制,将整个船队划分成第壹船队和第贰船队两支船队,第壹船队暂时负责探索大海,第贰船队暂时负责往云永岛上运送物资和人员。

    五月十八,第壹船队在云永的指挥下,开始对大海进行新一轮探索,然而这一次探索的结果,却让云氏全部高层激动的彻夜难眠,因为这一次探索,第壹船队居然发现了新大陆,虽然新大陆最终被证实只是一个面积比较大的岛屿,但是一个面积和泽州差不多的岛屿,也没有让云氏高层失望,这么大一个岛屿,云氏想要消化下来还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随后云氏开始对被命名为瀛州的大岛进行探索,没过多久,一个个惊喜接连出现,没有敌人,大片肥沃的土地,金矿,还有那四处丛生的野生草药,瀛州简直就是一片未开发的宝地,云氏有瀛州在手,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瀛州是完全属于云氏的瀛州,可大黎帝国有很大不同,大黎帝国名义上属于方氏,实际上却已经沦落为世家大族的大黎帝国,帝君已经和傀儡差不多,而世家大族,封地最多不过一个郡,少的也只有一个县,无论封地中曾经有多少财富,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财富已经消耗殆尽。

    但是现在,一个面积和泽州差不多但是比泽州更富饶的瀛州却独属于云氏,只要云氏将瀛州消化掉,云氏就有底气与天下为敌。

    想到这些,云氏就迫不及待的开发瀛州,对云永岛的开发已经停下,大部分人员和器械都转运到瀛州,之后云逸更是登上瀛州,在瀛州发现各种矿物资源,还确认番薯的存在。

    番薯的发现,更是让云氏底气大增,有番薯在,日后云氏不需要再为粮食的问题发愁,给云氏两年时间,云氏不再会缺少粮食。

    有了这么多发现,云氏只要沉下心来发展就可以,不过外界的局势却在不断变化。

    方曜苟延残喘,六个帝子帝孙在世家大族的支持开始对帝君之位进行争夺,朝堂内外,明争暗斗不断,好在有丞相周树居中平衡,才没有让大黎帝国乱起来。

    然而一场大旱又让大黎帝国大部分地区粮食减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锐减,甚至绝收。

    面对天灾,各地官府无动于衷,赋税没有一点减少,在官府的压迫下,各大频频出现小规模动乱,不过都被官府派兵轻松镇压下来。

    也因为天灾,一个一直隐藏在大黎帝国角落中的超级势力光明教显露在世人眼前,趁这个时机,大肆吸收信徒,也让一个个大型势力对光明教忌惮起来,而且随着冬季的到来,光明教拿出大批粮食赈济灾民,使得更多的老百姓成为光明教的信徒。

    到了十二月,大黎帝国境内局势继续恶化,老百姓因为寒冷和饥饿,当光明教的传教士带来温暖和食物后,迅速成为光明教的信徒,一些世家大族有心去阻止光明教,却发现光明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

    随后不少官员纷纷向朝廷递奏折,说明光明教的问题,不止一个官员认为光明教有造反的可能,一旦光明教造反,很有可能对大黎帝国造成巨大影响,却没有人认为光明教会推翻大黎帝国。

    新平这边也收到各地官员的奏折,丞相周树注意到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