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36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36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学与理学争辩最大的平台,就是民申报,双方海量的文稿投到了民申报编辑部。民申报不做裁判,不偏不倚,把双方优秀文章,同时刊发出来。这就使民申报从始作俑者,从漩涡中脱身出来,华丽转变为整个士林公正的辩论平台。

    最明显的反应,就是民申报的发行量以几何级在增长,江南各地书商踊跃赶来高淳县城抢购,民申报以往几期多次翻印,都很快销售一空。如今,民申报也由不定期发行,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日报。

    当然,忙碌的是梁夫人和贾宝琴主管的编辑部,以及李大有负责的印刷工坊,而我们的主角,大华盛世出版社社长韩非,却被闻人望拖住了,在探讨《传习录》。

    闻人望的行踪被人知晓后,每天访客盈门,不胜其扰。他欣然接受韩非的建议,住进了梁府,并且,顺势要求与韩非同住在东跨院。从此,只要韩非一得空,他就缠着他研究学问。

    “小友果然深得大贤‘游子山人’的真传,学问之深,老夫也自叹不如呀!”闻人望由衷赞叹道。

    韩非暗感汗颜,若不是脑子里有超级系统坐镇,哪能应付得了这个大神!他心中有愧,便恭敬地答道:“先生过奖了!先生是皓月当空,小子只不过是一颗小星而已,小星岂能与皓月争辉?”

    “小友虚怀若谷,令人敬佩!”闻人望双目赞赏地看着韩非,说道:“如今心学与理学争论日盛,小友怎么看这种状况?”

    “心学和理学都是儒家学派,对事理的认识有些不同,冲突在所难免,小可支持和平共处,相互促进!”

    韩非叹口气道:“但是,从民申报收到的稿件来看,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非理性的争执,这绝非探讨学问的正途!小可考虑良久,想以先生的名义,邀请各地宿儒,进行一场大辩论,引导士林正确的向学风气!”
………………………………

第六十五章 出版社改组

    “大辩论?”闻人望一时没反应过来,愕然问道。

    “是的!”韩非朗声说道:“闻人先生,如今经过民申报的宣扬,心学理论已经隐隐有与理学分庭抗礼的趋势,但是因此也激化了两种学派的儒学正宗之争,与其让各地士子非理性的争论,不如把各地宿儒组织起来论道,当面论证两派的得失!先生,如此一来,引导各种学派的相互交流,促进士林对儒学的学习研究!”

    “好!好!好!小友果然是大智慧的人,难怪能得游子山人赏识!”闻人望神情振奋地说道:“老朽听凭小友安排,一定全力协助小友完成此宏愿!”

    “先生过奖了,小可德薄能鲜,人微言轻,只能在幕后当当参谋,此次大辩论的主角是您!先生一生研究学问,德高望重,天下士林同钦,唯有您出面才能圆满达成目标!”

    闻人望嘴巴张了张,没有发出声音。他虽然想谨慎一些,但知道韩非所言都是实情。

    “老朽听凭小友调遣就是!”

    韩非恭敬地说道:“先生此次挺身而出,功德无量,小可作为圣人门徒,在此拜谢!小可考虑再三,为了稳妥起见,此一盛事由官府主持最合适。小可打算与知县冷大人以及县学教谕商议,把县学作为论辩场所,由冷大人、县学教谕、先生您以及民申报,共同发出邀请函。再过一个月就是八月了,此一盛事就叫‘金秋论学’如何?”

    “好,小友考虑得甚是周全,老朽赞成!”

    事不迟疑,韩非与闻人望商议妥当后,立即赶到了县衙知县值房,把举行“金秋论学”的计划,禀报知县冷风。

    此一文坛盛事,办好了,不仅是莫大的政绩,甚至会千古留名。冷风自然明白其中的深意,大喜过望,激动地说道:“韩神医,闻人先生已经同意主持‘金秋论学’了?”

    “冷大人,闻人先生已经答应了!”韩非接着说道:“但是,‘金秋论学’不是由闻人先生一人主持,而是由大人出面组织,以大人、闻人先生、民申报共同发起,论学场地,小可建议选择县学!”

    知县冷风在普通百姓眼里,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但在士林文坛,只不过是一个小角色,不说闻人望这等名传天下的大豪,就是一个地方宿儒的名望都要比他高得多。此次他若能与闻人望共同主持论学盛事,扬名士林是必然的。

    而这一切,都是韩非给他的。

    冷风望着对面的韩非,眼里是藏不住的感激。

    “韩神医,感谢的话,本官不说了,今后有用得着本官的地方,言语一声即可!”

    “大人不必客气,您是本县父母,小可是您治下的子民,为您效劳是应该的!”韩非谦虚地说着,心里却暗自嘀咕,小爷的投资自然会要有回报的。

    其实韩非之所以把冷风拉进来,一方面是为了卖他个心情,以后办事好方便。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知道冷风必然会非常热心此事,会举动承担琐碎事,而他如今事头很多,紧缺的就是时间。

    韩非与冷风商议好了诸多细节,方才离开县衙。他一回到梁府,就匆匆赶往后院,想把此事与梁夫人和贾宝琴两个女人说说。

    如今,民申报发行量呈爆炸性增长,发行周期也改成一天一版,编辑的任务非常繁重。编辑部人手不足,事无巨细,都要梁夫人和贾宝琴过问,两人几乎每天都是忙到深夜才就寝。

    韩非走到书房门口,望着两个埋头在书案的女人,怜惜地说道:“大姐,琴儿,你们都瘦了大圈了,都是我不好,对编辑部的事务关心太少!”

    “非弟来啦?”梁夫人迎过来,说道:“我们都很好呀,你不用担心!妾身现在的日子非常充实,都是非弟给的,妾身应该感谢才对!”

    韩非摇摇头,说道:“大姐,你们看看自己,都瘦成啥样了?民申报的业务还在扩张,以后的任务只会更加繁重,这样下去,你们的身体会垮了!不行,你们不能这样做下去了!”

    “大哥,你不让我和兰姐负责编辑部啦?”贾宝琴一脸紧张地望着韩非,生怕会失去一个珍宝似的。

    韩非望着两个紧张地女人,笑道:“怎么会呢?你们都是民申报的缔造者,可以说,民申报就是你们的孩儿,我怎么会做夺人所爱的事?我的意思,民申报要进行改组了!”

    “非弟,以后不许吓唬咱们姐妹,民申报编辑部,妾身决不放弃!”梁夫人长舒一口气,美目暗中瞪了韩非一眼,娇声道:“非弟打算如何改组?”

    话说,梁夫人眉目流转之间,妙处横生,夺人心魄,当真是绝代尤物……

    韩非按下杂念,说道:“你们都坐下,听我细说,咱们的民申报单期发行量已经接近二十万,地域几乎遍布江南各州府,还在快速增长中,目前这种家庭作坊已经不能适应需求了。我考虑良久,对民申报进行改组,先说编辑部,由大姐出任总编辑,琴儿出任副总编辑,每个专栏设一个责任编辑,以后各专栏由责任编辑负责,你们只须负责最后审核,只有经过你们签章才能送到印刷工坊印制。如此一来,你们的工作量就大大减轻了,完全有时间安排自己的事务了。”

    “妾身只想做好编辑部的事,能有什么自己的事?”梁夫人接口道。

    “大姐,你和琴儿都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正该好好享受生活,怎能让琐事缠住了?”

    梁夫人听了韩非的话,似是想要说些什么,但她一抬眼正好看见韩非,脸腮莫名升起一团红晕,低头不发一言。

    韩非没有注意她的表情,继续说道:“咱们还要设立印刷部、发行部、广告部等,每个部门都任命一名大管事负责……”

    贾宝琴打断话头,说道:“大哥,广告部是干啥用的?”

    “广告部就是……”韩非明白这个新鲜名词,一时也解说不清,直白地说道:“咱们民申报的中缝等一些空余的地方,可以利用起来,替商家扬名,收取一定费用。广告部简单的说,就是用来赚钱的。”

    “大哥,咱们的民申报发行量这么大,已经买很多钱了,干嘛还要替别人扬名?”

    “琴儿,咱们办报纸若只是赚一点卖报纸的钱,就太亏了,广告收入才是主要来源,以后你就明白了,做广告可以赚很多钱,日进斗金也不在话下!”

    梁夫人说道:“非弟,我们姐妹不懂这些,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嗯!哦,还有一件事,出版社的人员越来越杂,放在梁府已经不合适了,小弟自作主张,在城东买下了一个院子,等装修好了就把出版社整体搬迁过去!”

    “这事你做主就行!”梁夫人明白韩非说的是实情,点头赞成。

    韩非沉吟片刻,说道:“大姐,琴儿,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与你们商议?”
………………………………

第六十六章 记者在行动

    梁夫人和贾宝琴见韩非表情严肃,知道事关重大,齐声问道:“何事?”

    韩非郑重地说道:“大姐,琴儿,报纸刊载的信息,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时效性和真实性,这些都需要人去查访核实。目前民申报刊载的主要是高淳县及周边民情风貌,现有人手都有些捉襟见肘了,随着民申报影响范围的扩大,咱们的眼光就不能只局限在高淳县这个狭小的区域了,因此,首要任务是必须尽快建立一个记者部!”

    “记者部?这是怎样的一个部门?”

    “咱们招聘一群人,经过培训合格后,颁发代表咱们民申报的记者证,让他们出去采访重要人物、突发事件,收集各种信息,反馈到编辑部,这样咱们就能及时掌握各地发生的新闻事件。等条件成熟之后,咱们在各地设立记者站,到那时,咱们就可以对天下的动态,了如指掌。”

    贾宝琴兴奋地说道:“太好了,设立记者部后,咱们的民申报就能刊登各地发生的事件了!大哥,这记者部由谁掌管呢?”

    韩非微笑地说道:“记者部隶属于编辑部,今后大姐主要负责审核报纸内容,你就专门掌管记者部吧!”

    “我?不行,不行,我一个小女子哪能管得了记者部!”贾宝琴连连摇头,一脸的不自信。

    “女子怎么啦?在我眼里,男女是平等的,男人能干的事,女人同样也能干得好!”韩非望着贾宝琴,说道:“你聪慧,有大局观念,懂得机变,这些就够了,我对你有信心!”

    贾宝琴本来就是个性坚强的人,不然也不会毅然离家出走。韩非一席话更让她跃跃欲试,但她嘴上还是有些迟疑地说道:“可是,我不懂如何管理记者部呀!”

    “不要紧,我会给你编写一个详细的章程。”

    “大哥,你可以自己管理记者部呀?”

    “我哪有时间兼顾到具体事务?金陵的悦来居酒楼即将开业,药铺也整修完工了,出版社还要增设其它业务,这些都是近期要做的!再说,记者部的业务,本来就属于编辑部范畴!”

    “好了,我接管就是了!”贾宝琴白了韩非一眼,娇声道:“我们都知道你很忙,兰姐还特地亲自下厨为你做银耳莲子羹了哩!”

    “啊,这几天厨房送来的银耳莲子羹,都是大姐做的呀?”韩非惊讶地望着梁夫人,说道:“想不到大姐还有这么好的厨艺!”

    梁夫人浅笑道:“妾身只会做银耳莲子羹,做得不好吃!”

    “不,太好吃了,小弟还以为大姐又请了一个厨娘呢,想不到是大姐亲手做的!”

    梁夫人听到韩非的夸奖,眼睛里洋溢着喜悦,晕红着脸道:“你喜欢吃,妾身以后天天给你做!”

    “不用了!大姐,你这么忙,还分心照顾我,会把你身体累坏的!”

    “不碍事,做碗羹费不了多少时间,再说,你把编辑部改组后,我就闲下来了!”

    “我有口福了,呵呵……”

    贾宝琴摇着梁夫人手臂,嚷道:“兰姐,你别只记着大哥,我也要吃!”

    “好,都有,只要你们不怕吃腻了,我就天天给你们做!”

    三人笑闹一阵,韩非又把与闻人望、冷风商议好的,金秋论学的事,告知了梁夫人和贾宝琴。

    梁夫人骨子里对文坛活动有份偏爱,得知各地宿儒会集中到高淳来,立即兴奋地说道:“这是百年不遇的文坛盛事呀,妾身,妾身……”

    “大姐也想参与是不是?”韩非笑道:“可以呀,你和琴儿改扮一下身份,都可以去,正好把精彩内容记录下来,发表在民申报上。还有,此次名人聚集,正是记者部历练的时候,明天的报纸上就发布招聘告示,咱们尽快培训一批合格的记者出来。”

    贾宝琴是内定的记者部主管,对记者部非常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