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37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37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宝琴是内定的记者部主管,对记者部非常关注,听韩非要招聘记者,忙道:“大哥,如何培训记者?”

    “我晚上编写一个培训纲要,到时你跟我一起培训,熟悉流程后,就由你负责培训工作了。”

    这次记者招聘活动,初次见证了民申报的影响力,原定三十个名额,报名人数竟然突破了一百人,而且来源区域很广,最远的是从松江赶来的。报名者大多数都是对科举丧失信心的秀才,不过其中竟然有一位年纪轻轻的举人,却大出韩非所料。

    韩非专门把这位举人请到东跨院客厅,问道:“这位兄台高姓大名怎么称呼?小可得知兄台是举人功名,年纪又这般年轻,正是在举业上求进取的时候,为何对本报的记者感兴趣?”

    “韩东家,小弟金鑫,惭愧的是,两次参加科举都落榜了,对求取功名的心也就淡了,本打算游历天下,长些见识,了解了民申报招聘记者的详情,对记者非常感兴趣,特来应聘,还望韩东家收留!”

    “好,大华盛世出版社欢迎你的加盟!”韩非颇为自豪地说道:“大华盛世出版社开创的,是前人未曾有过的事业,前景远大,相信你不会后悔今天的选择!当然,我们会尊重每一位员工的意愿,来去自由!”

    “多谢韩东家,小弟一定竭力为出版社效劳!”

    记者招聘工作相当顺利,鉴于报名人数较多,韩非与贾宝琴商议后,首期名额扩招至五十名。

    招聘工作结束,韩非把伍十人集中起来,进行了十天强化训练,然后颁发了专门制作的记者证。持证记者代表民申报,在外采编,民申报保护记者的合法权益。

    说到记者证,顺便提一下。这记者证,含有韩非从超级系统获得的高超防伪技术,并用这时代没有的阿拉伯数字编码,最后加盖民申报专用印章。再把持证人信息统一登记,也就杜绝了外人仿冒的可能性。后来也曾发生了几起仿冒民申报记者的事件,都被轻易识破了,更加维护了民申报记者的威信。

    记者培训班结业,韩非作为大华盛世出版社社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各位同仁,你们从今天开始,正式担任民申报记者,从此,你们在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民申报的形象,希望诸位慎之又慎!长达一个月的‘金秋论学’即将开始了,各地宿儒正纷纷赶来高淳县城,正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行动起来吧!”
………………………………

第六十七章 万家心计

    江南自古就是人文荟萃的之地,各种思潮学派相互并存,在朝廷倡导的程朱理学大环境下,学术界看上去很是平静。民申报敢为人先,毅然抛出心学论述,挑战理学的霸权地位,恰如在平静的湖面扔下一块巨石,惊得水面下的鱼虾纷纷跳起来。

    于是,围绕心学与理学,各地士子展开了不同程度的争论,谁是谁非,莫衷一是,争论有滑向非理性的趋势。在这时候,民申报号召各地宿儒聚集起来,进行一场学术大辩论,可谓顺应天时民意。再加上当世大儒闻人望的名望,各地宿儒士子纷纷响应。

    整个七月里,从各地赶往高淳县城的官道上,身穿文士服侍的老少儒生,纷至沓来。高淳县知县冷风亲自干预下,县城里各家酒楼客栈,纷纷腾出空房间迎宾。到了七月底的时候,县城里各家客栈基本都已经爆满,一些晚来的儒生只得租住在寺庙民宅。

    天下士子对这场大辩论的关注程度,已经超出了韩非的预期,也超出了高淳县城的接待能力。韩非与知县冷风、闻人望紧急磋商后,从七月下旬开始,每期民申报都刊文劝阻各地士子不要再赶往高淳县城,民申报作出保证,将实况转发辩论盛况。

    鉴于县学场地有限,韩非向知县冷风提出了一个方案,除了参与辩论的特邀嘉宾外,所有旁听的士子必须凭票入场。当然,这门票是免费的,每天限定一个额度,士子们到指定地方排队领取。

    对于没有领到门票的士子,韩非也提出了弥补方案,民申报每天发行两期增刊,把辩论现场的主要内容及时报道出来。

    知县冷风如今对韩非是言听计从,考虑都没有考虑,就完全同意了他的方案。但韩非的自己人,梁夫人和贾宝琴却很不理解。

    “非弟,各地士子赶来高淳,最大的愿望就是亲眼目睹这一盛事,你这凭票进场,又限定人数,那么很多人就进不了县学了,会有遗憾的!”

    梁夫人话音才落,贾宝琴也接着说道:“大哥,县学并不小,大家挤一挤,相信能够容纳更多的士子的!”

    “大姐,琴儿,你们考虑过安全吗?这次来到高淳县城的士子远超预期,那么多人若是都涌进县学,必然非常拥挤,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发生踩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韩非沉声说道:“咱们是盛事的举办方,既要让辩论会办得精彩,还要保证大家的安全,才能算是成功!再说,会期长达一个月,每天都会在上一场还未结束时就派发门票,也就是说,上一场的士子无法拿到下一场的门票,这样大家都有机会进入现场!”

    “还是非弟考虑周全,妾身见识浅薄……”

    韩非打断梁夫人的话,说道:“大姐不要这么说,你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意见,小弟非常高兴!其实,小弟之所以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目的!”

    “大哥,还有什么目的?”贾宝琴眨巴着眼睛,望着韩非,一脸疑惑。

    “琴儿,因为这场盛事,城里的酒楼客栈都赚得盆满钵满,咱们是举办方,也不能只赚一点名声呀!”韩非笑道:“我把那么多士子拦在外面,他们若急于知道会场内的情形,就必须购买咱们民申报的增刊,这样,卖报纸的钱不算,广告收入将非常可观!”

    “大哥真是大奸商,咯咯……”

    梁夫人也笑道:“琴妹,你大哥不是奸商,是有真才实学!非弟,以你的才学,妾身相信,在朝一定会出将入相,在野定是巨贾豪商!”

    “大姐,小弟没想那么多,不管将来如何,咱们都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话说得梁夫人心弦猛地一震,仿佛心底一道封闭的门户被打开了,望向韩非的眼神,竟然有些迷离。

    贾宝琴这时候说道:“大哥,咱们的民申报每天增发两刊,又要详实报道会场的盛况,来得及吗?”

    “这就是检验记者部和印刷部效率的时候了!”韩非朗声说道:“到时候,你们两人尽可去县学参观,由我亲自指挥人员,经过这次历练后,民申报整个团队就越发成熟了,完全可以适应更大的挑战!”

    “非弟,明天的首场辩论,你不去?此次辩论攸关你的心学论述前途,你怎能不去呢?”梁夫人急道。

    韩非淡淡一笑,道:“大姐,小弟的宗旨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我不想这么早就出现在台前。我已经把《传习录》誊录一份给了闻人望,以他的学识,足可扩大的心学的影响,就让大家记着‘游子山人’即可!”

    “非弟天纵之才,情操高尚……妾身只叹相识太晚……”

    其实,韩非何尝不想扬名天下,但他太过年轻,根底太浅!一个十五岁的人,连功名都没有,就走上学术顶峰,绝非福音。

    韩非来到高淳县城,一年都不到,不仅站住了脚跟,还闹得风生水起,成为了县城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有人敬佩,有人羡慕,也有人嫉恨。

    富贵楼一个雅间,万梓良阴沉着脸,端着一个酒杯发怔,似在想着什么。

    万家公子站在窗口,望着街上来往的行人,忽然转身嚷道:“爹,孩儿实在忍不住了,上次若不是管家顶罪,孩儿就被那个姓韩的野种害死了!”

    “畜生,你还有脸提此事?”万梓良将酒杯猛地砸在桌子上,喝道:“为了一个女人,竟然连害两条人命,你好大的胆子!”

    “爹,孩儿……知错了……”万家公子期期艾艾,脸色大变,继而又厉声道:“爹,孩儿有错,听凭爹爹责罚,但那姓韩的野种决不能放过,他明显是针对咱们万家呀!你看他越来越嚣张了,照此下去,以后在高淳县城哪里还有咱们万家的活路?”

    “哼,你当爹是老糊涂,不明白事理?他姓韩的能有今日,靠的是真本事,若不是你当初去招惹他,会有今天的被动?”

    “爹,孩儿……孩儿也是为了咱万家……姓韩的处处打压咱万家,难道就这么算了?”

    “谁说算了?”万梓良冷道:“你这畜生之所以脱罪,是因为知县知道咱们身后是金陵贾家,咱们万家是贾家的奴才,咱们的脸面可以不要,贾家的脸面却不能丢!”

    “爹,姓韩的与卫家、城南张家、游子山何家交好,又是知县大人的座上宾,如今开办民申报,影响力不小,咱们该如何下手?”

    “姓韩的表面上闹得欢,其实根底太浅,咱们就算不能让他身败名裂,也有办法令他滚出高淳县城!为父顾忌的是梁府内那个王家的女人,毕竟金陵四大家族同气连枝!”

    万梓良沉默片刻,又道:“你去把梁家旁支的家主请到高淳来,为父与他商议!”
………………………………

第六十八章 辩论会拉开序幕

    “非弟,你真的不进入县学,观看宿儒们精彩辩论了?”梁夫人和贾宝琴一大早,联袂进入韩非居住的东跨院,娇声问道。

    韩非没有回答,而是望着梁夫人的前胸发愣,那里原本一对高峰不见了。能够把那么高的山峰,捆绑成飞机场,该要多大的狠心,想想都令人可惜呀。看来梁夫人为了女扮男装进入县学观摩,也是拼了!

    “大哥,你在看什么呢……”

    贾宝琴娇哼的声音,韩非猛地一惊,怎么能这么直愣愣地盯着女人的前胸?他望着脸色绯红的梁夫人,咳嗽一声,尴尬地说道:“大姐,小弟……小弟想一个问题,失神了……”

    梁夫人美目流转之间,几分妩媚自然流露,娇笑道:“非弟想什么问题想得这么入神?”

    马特,小娘皮,不知道小爷是找借口吗?韩非心头恼火,真想狠狠揍她一顿屁股。心有所思,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她的圆臀上,嘴里说道:“小弟在想……”

    梁夫人似乎从韩非的眼神里明白了他的心意,脸色更是红艳,暗中瞪了他一眼,打断他的话,拉起贾宝琴的手,边往外走,边说道:“非弟,你在家慢慢考虑吧,时间不早了,我们姐妹得走啦!”

    “那里人多,你们注意安全呀!”

    韩非冲出门口喊了一句,却又望着两人的背影发怔,天生尤物,再也怎么改扮,也藏不住夺人的风韵呀!

    今天是金秋论学的首场,县学有县衙三班衙役维持秩序,韩非并不担心,他对民申报是否能迅速增发期刊,心中没底。增发期刊不是简单的排版印刷,这里面涉及到:记者部能否及时传回现场信息;专栏编辑能否快速制版;印刷工坊能否准确排字印刷。时间紧凑,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如今大华盛世出版社已经整体搬迁到了城东,韩非早先购置的大院子,各部门按照机密程度,分别安置在三进院子里。为此,韩非还特别成立了一个保安部,招聘了大量护院家丁,保护出版社及重要人员的安全。

    说到保安部,还有一段花絮。大华盛世出版社以及民申报,横空出世,影响力逐渐扩大,据小道消息,连京城也有人关注民申报,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眼热,很多人想模仿,但落后的印刷技术让他们打消了念头。但也有人不死心,千方百计想偷取民申报的机密,出版社接连逮住几名偷窥者。因此,韩非只得成立了一个保安部。

    这次金秋论学办好了,民申报的影响力,势必要扩展到全国,事关韩非的雄心壮志。他虽然表面上淡定,内心却很是紧张,他已经暗中下定决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草草吃过早餐,就赶到出版社坐镇。

    从县学到城东出版社有不少的路程,韩非把大半的护院家丁都派出去,并通过知县冷风的关系,借了三匹好马,来保证讯息的畅通。连平时在家闭门训练的灵儿和青龙等五小,也撒出去探听消息。

    为了防止有人恶意破坏大好局面,韩非特别关照灵儿的父亲黄团头,利用丐帮紧盯县城内的黑恶势力。

    可以说,为了办好这次金秋论学,韩非动员了自己所能影响的所有力量,黑白两道施加了干预。

    时间在平静中慢慢度过,护院家丁不时来回传递消息,局面似乎完全在掌控之中。

    时间到了半晌午,一名家丁冲进韩非的值房,惶急地说道:“东家,数名士子试图冲进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