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35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35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得住?”

    韩非正在书房和梁夫人、贾宝琴三人商议,第四期民申报刊载的内容,门子传报有师徒三人求见,连忙迎了出来。他略一打量,拱手道:“小可韩非见过老先生三位,不知老先生等人有何事?”

    鹤发老者拱手还礼,微笑道:“老夫闻人望,一直闲居在钟山,久闻韩神医大名,今日一见,倍感荣幸!”

    钟山?那不是从应天府赶过来的?韩非虽然不知闻人望是何方神圣,但看得出他们一身尘土,知道他们进城后直接到了梁府,便道:“老先生远道而来,小可有失远迎,多有失礼!小可略通医术,当不得神医之称,老先生若有需要,尽可说来!”

    “韩神医,老夫并不是来求医的,而是为了民申报上刊载的‘心学’论述……”

    韩非听到这里,眼睛一亮,再次打量了老者一眼,发现他似乎是一副学问高深的样子,急忙道:“原来是贤士大驾光临,小可怠慢了,快请府内叙话!”
………………………………

第六十三章 当世大儒

    韩非把闻人望一行三人迎接到梁府前院大厅,分宾主坐定,吩咐下人送上香茶。他稍事客套几句,便说道:“闻人先生远道而来,小可万分欢迎,民申报还在初创阶段,存在诸多不足,还望闻人先生多多赐教!”

    “韩东家客气,民申报包罗万象,实乃一大创举,老夫敬佩不已!”闻人望欠身道:“老夫此次特地从应天府赶来,是为了民申报刊载的‘心学’论述,特别是那‘四句教’,更是心学的精髓!老夫对‘游子山人’万分景仰,还望韩东家告知这位大贤的住处,老夫想登门求教!”

    “这个……”韩非为难地说道:“闻人先生,不瞒您说,这些天来,有很多人,包括知县冷大人,都在打听游子山人的住处,但小可都没有说!游子山人是隐居山野之人,他不愿让人知道他的行踪,小可也是无意间拜识这位前辈的,并已经发誓不向外透露!”

    “游子山人淡泊名利,游戏林泉的高尚情操,老夫敬佩!”闻人望叹了口气,道:“只是老夫无缘识荆,遗憾呀!韩东家,这位大贤实在不愿俗人打扰,老夫也不强求,还请你代老夫向他表示敬意!”

    “闻人先生,实在说,游子山人现在何处,小可也不得而知了……”

    “哦?”闻人望诧异地说道:“韩东家既然不知这位大贤的行踪,那民申报上刊登的心学论述从何而来?”

    “闻人先生,不瞒您说,心学论述并不是游子山人现在才写的……这样吧,小可还是把经过向您详细解说一遍吧!”

    韩非微低头,像是在回忆什么,不一会儿,露出一副神往的神情,说道:“那还是两年前,小可独立一人在郊野读书,巧遇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二人相谈甚是投机,老者自称游子山人,称呼小可为小友。记得当时,小可正在攻读《朱子集注》,老者指出其中诸多谬误之处,并给小可解说了‘心学’论述。”

    稍作停顿,韩非接着说道:“小可与老者甚是投缘,陪着他游遍了游子山一带,并听他讲学。心学很多内容,小可当时无法理解,就全部记录了下来,现在想想,‘游子山人’这个名号,恐怕也是老者随口说的。两年来,小可时时攻读老者的心学论述,越发觉得博大精深,此次创办民申报,小可就擅自把‘心学’论述刊登出来,以便更多人能够学习研究!”

    “心学论述足可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必将成为儒学一大学派,游子山人是不世出的大贤,韩东家能够与他同游数日,真是好缘法呀!”闻人望感叹地说道。继而,他又问道:“不知韩东家当时记下了多少论述?”

    “闻人先生,小可天生记忆力就很强,老者所述虽然比较零散,但小可还是全部记录了下来,后来把它整理合编为三卷,命名为《传习录》!”韩非温声说道。

    “《传习录》?好,这名称取得好!”闻人望双眼露出期盼的神采,恳切地说道:“老夫是前宋大贤陆九渊学派的传人,对这本奇书非常景仰,韩东家可否借阅数天?”

    陆九渊学派正是心学的前身,也是韩非期待已久的同盟军,如今心学和理学一场大辩论正在酝酿中,韩非正需要一个前台的枪手。这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他心中大喜,暗自盘算着如何把闻人望一行留在高淳县城。

    “闻人先生要借阅《传习录》,自然可以,只是……”韩非故作愧疚地说道:“早先,小可遭遇到了一点意外,《传习录》原本毁于大火了!”

    “啊——”闻人望惊地站了起来,悲痛地说道:“那是空古绝今的奇书呀!”

    “闻人先生不必难过,小可刚才说了,小可的记忆力很好,《传习录》已经完全记熟在小可脑子里!”韩非微笑地说道:“这几天,小可已经誊录了一部分,等下小可就派人去取来给先生,只是,先生若想看到全书,恐怕要等一些时间了。”

    “太好了,多谢韩东家,老夫愿意等!”

    韩非吩咐下人去后院找贾宝琴,把默写的《传习录》前一部分取来,交给了闻人望。

    闻人望急切地翻阅了几张纸,仰头赞叹道:“果然是千古奇书呀,老夫有幸拜读了!”

    韩非乘势说道:“闻人先生,心学要想发扬光大,还需广为传颂,小可人微言轻,难以成事,还望先生担起重任!”

    “老夫所学本就是心学一派的,对发扬心学责无旁贷!”闻人望郑重地说道:“韩东家若有老夫效劳的,尽可说!”

    “闻人先生,小可创办民申报,初衷就是为士林提供一个发表论述的平台,不管是心学门徒或者理学门徒,在这里,把自己的论述刊登出来,交给天下士林评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也是对学问的探讨!”韩非拱手道:“小可拜请先生把自己的论述,或者邀请一些友好,一起在民申报发表文章,促进士林向学的风气!”

    “韩东家壮志可嘉,老夫答应了!”

    韩非送走闻人望一行,心情非常愉快,立即赶往后院去找梁夫人和贾宝琴。自从上次被梁夫人邀请进后院共进晚餐,他如今进后院也无须通报了。其实,他如今已被梁府上下人等视作事实上的家主,在梁府各处,理所当然的畅行无阻。

    梁夫人的书房如今成了民申报的编辑部,民申报大火后,梁夫人和贾宝琴干劲更加足,两人几乎吃住都在一起,日夜探讨民申报的编排。

    韩非赶到门外,正听到梁夫人说道,“韩公子有经天纬地之才,必将成为一代宗师……”

    “小弟对能不能成为宗师不感兴趣!”韩非推开门笑道:“有道是,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会有伟大的女人,小弟要想成功,还需要大姐和琴儿你们两个伟大的女人相助才行!”

    “大哥,你怎么偷听咱们姐妹说话?”贾宝琴翻了个白眼,说道。

    韩非呵呵笑道:“琴儿,我可没有偷听,我也是刚回来,是你们说话声太大了!”

    梁夫人已经不再是当初一副活死人的模样,心境大为开朗。她望着韩非,脸腮升起一团红晕,眼里闪现着异样的神采,说道:“妾身只会拖累非弟,帮不上什么忙……非弟,前面来了什么客人?”

    “小弟也不认识,他自称是隐居钟山的闻人望……”

    “什么?”梁夫人惊得跳了起来,急急说道:“他是闻,闻人望?”
………………………………

第六十四章 名人效应

    韩非看到梁夫人夸张的表情,愕然问道:“大姐,你怎么了,那个闻人望有什么问题吗?”

    “非弟,你……你不会连闻人望的大名都忘记了吧?”梁夫人再次惊讶地问道。

    靠,闻人望是何方神圣,我为什么要记得他?韩非一脸郁闷,表示宝宝很受伤!

    贾宝琴像是才从震惊状态中醒悟过来,急声道:“大哥,闻人望隐居应天府钟山南麓,是名传天下的当世大儒,皇上几次传召他进京为官,都被他婉辞了!”

    梁夫人接着说道:“闻人望在江南一带威望极高,知交门人遍布天下,金陵多少权贵子弟都想拜在他的门下,但他收徒规矩严苛,一般人根本进不了他的门墙!非弟,妾身还在金陵时,也曾经听过一次他的讲学,受益匪浅呀!妾身一直梦想拜在他的门下读书,可惜妾身是女儿身……”

    “大姐,你太迷信权威了,就算他名气太大,我看也不过如此嘛!”韩非笑道:“别忘了,他是特地从应天府赶到高淳县城,来向咱们求学的!”

    “不是咱们,是非弟你!”梁夫人的表情已经平静下来,浅笑道:“非弟是不世出的英才,岂是妾身和琴儿这等小女子能比的?”

    “大姐,咱们自家人就别相互吹捧了,闻人望已经来了高淳县城,小弟的《传习录》没有全部给他,他是不会离开的,你们俩若是想向他讨教学问,明天干脆让他住进梁府得啦!”

    梁夫人脸上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态,犹豫地说道:“可是妾身和琴儿都是女子,不便与他相见呀!”

    “这有啥,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呀,再说,你们也可以女扮男装嘛!”韩非转头望着贾宝琴笑道:“这方面,琴儿最有经验,她扮起男儿来,连我都骗过了!”

    “大哥——就知道取笑我!”贾宝琴白了韩非一眼,低头窃笑。

    “咯咯……”

    梁夫人也是一阵娇笑,浑身轻颤,顿时一种独特的成熟女人风韵,洋溢开来,美目流转之间,更是别有妩媚,韩非不禁看得直了。

    “呆子!”梁夫人发觉了韩非的异样,脸上红霞更浓,低哼一声,转过脸庞,然而,眉目之间分明藏不住有几分喜色。

    “咳咳……”韩非尴尬的轻咳几声,正想换个话题,忽然心中一动,急道:“大姐,小弟孤陋寡闻,对闻人望了解确实不多,他真的有那么大的名气?”

    “那是当然!”梁夫人郑重地说道:“不说在江南一带,就是整个大华士林,闻人望都有非常高的威望!妾身记得,在金陵的时候,经常听说有各地学子赶到钟山拜访求学!”

    “太好了,咱们捡到宝了!”韩非高声笑道。

    “什,什么宝?”梁夫人和贾宝琴都睁着美目,疑惑地盯着韩非。

    “大姐,琴儿,咱们通过挑战传统理学,已经成功的把民申报的声名传开了,但这声名却是毁誉参半!”韩非微微笑道:“如今好了,在这个紧要关头,上天给咱们送来了一个大活宝!民申报可以借助闻人望的声望,在士林奠定牢不可破的基础!这就叫什么?名人效应!”

    “好一个‘名人效应’!非弟真是善于借势呀,咯咯……”

    梁夫人娇笑一阵,又道:“可是,咱们如何借助闻人望的声望,他愿意帮助咱们吗?”

    “他已经答应为民申报撰写稿件了,再说,也由不得他不答应!”韩非有些自得地说道:“他想要得到《传习录》,就必须答应为咱们写稿子!”

    梁夫人和贾宝琴都是默然。

    过了一会儿,梁夫人娇声道:“非弟,妾身不明白,心学论述以及《传习录》明明都是你的著作,凭此,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代宗师,为何要假托一个莫须有的‘游子山人’?”

    “大姐,小弟太过年轻,如此深奥的学问,如是告知天下人,出自小弟之手,岂不是太过惊世骇俗?恐怕小弟还没成为宗师,就被人当作异端打杀了!”韩非一副庄重地面容,说道:“小弟从来不计较什么名利,只想踏踏实实的干一番事业,至于功过,留与后人考证吧!”

    “非弟(大哥)——”

    梁夫人和贾宝琴都是一副崇拜的眼神,久久望着韩非。

    事实确如韩非所料,新一期的民申报刊载了钟山大儒闻人望的长篇论述,犹如在沸腾的高淳县士林投下了高磅炸弹,震力波以迅捷的速度,向应天府向江南各州县士林扩散。随之,民申报以及所刊载的心学论述,在江南士林掀起了滔天巨浪。

    闻人望旗帜鲜明的宣扬心学,这种效应,与那个不知名的“游子山人”,不可同日而语,某种意义上等于为心学正名了。从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研讨心学论述,也就形成了一个心学派。

    心学派从一开始,就与理学派格格不入,随着更多重量级的大儒倡导心学,士林中就形成一个问题,谁才是儒学正宗?于是,争辩在更大的范围展开了。

    心学与理学争辩最大的平台,就是民申报,双方海量的文稿投到了民申报编辑部。民申报不做裁判,不偏不倚,把双方优秀文章,同时刊发出来。这就使民申报从始作俑者,从漩涡中脱身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