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34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34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六十一章 第一期报纸问世

    “卖报啦!卖报啦!民申报粉墨登场啦!”

    “民申报包罗万象,道德文章、传奇话本、市井趣闻,应有尽有呀!”

    “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草桥结拜,三年求学,无人识破!”

    “民申报独家报道,县城特大命案的前后经过!”

    “游子山人在民申报讲学,挑战程朱理学!”

    ………………

    大街小巷,酒楼茶馆,县学门前,一大早突然冒出了很多童子,肩背一个布袋,手持一份报纸,大声吆喝着。报童的出现,煽动性的吆喝声,迅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不少人驻足围观。

    路人甲对旁边路人乙问道:“兄台可知民申报是何物?”

    路人乙摇头道:“小弟不知,想来是哪家书铺新印制的书册吧?”

    “看那童子拿在手上之物,不像是书册呀!”

    “咱们一问便知!”路人乙对报童喊道:“那位小哥儿过来一下,你这民申报是何物?”

    报童快步过来,躬身说道:“大官人,民申报是大华盛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报纸,内容包罗万象,有:官府文告、道德文章、诗词歌赋、市井趣闻、传奇话本、名人访谈等等,可以说,一份民申报总会有您感兴趣的内容!大官人,您买一份吧,您只用六文钱,就可以尽知天下事啦!”

    “六文钱?这么便宜?”路人甲看见报童手上的报纸有好几页,按照市面上书册的价格,怎么着也得二三十文才是,不禁惊讶地问道。

    报童笑道:“这位大官人,不错,民申报只要六文钱!大华盛世出版社是韩神医和梁府开办的,发行民申报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士林做点贡献!您也买一份吧,有了您的支持,大华盛世出版社才能为士林做更多的贡献!”

    报童舌灿莲花,迅速赢得了路人的好感,六文钱而已,却能为士林贡献一份力,何乐而不为?路人甲路人乙两人都愉快的买了一份,其他路人见状,也纷纷解囊,报童所带的报纸被抢购一空。

    这一幕恰好被暗访的韩非看在眼里,他等路人散尽,立即把报童招到避静处。

    “你今天的表现,我非常满意,你叫什么名字,家里还有什么人?”

    “回禀韩公子,小的叫房学文,家里有父母高堂和一个幼妹!”

    “我看得出你读过书,人也很机灵,为何来出版社做报童?”

    “韩公子,家父是个落第的秀才,小的跟随家父读过几年书,家母常年卧病在床,妹妹幼小,家境贫寒,平时只靠家父替人写字维持生计。小的想做工贴补家用,很多掌柜都嫌小的年纪小不肯用,得知韩公子招收报童,小的就来了!”

    “你小小年纪,很有志气!”韩非赞赏地说道:“我打算正式收你为出版社伙计,出任报童领班,你可愿意?”

    “多谢韩公子,小的愿意!”房学文跪倒在地,兴奋地说道:“小的一定勤勤恳恳的为出版社效力!”

    “好好,我信得过你!”韩非拉起房学文道:“你父亲若是愿意为出版社做事,我这里正好缺一个检字员,你回去问一声!”

    “多谢韩公子,家父一定愿意的,小的这就回去请家父过来拜见公子!”

    “你等一下!”韩非喊住房学文道:“你母亲得了什么病?把她也请来,我替她诊治诊治!”

    韩非的神医之名早在高淳县城传开了,得知他愿意为母亲诊治,房学文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

    “这是干什么?快起来回家去吧!”

    韩非望着房学文跑去的背影,心情非常愉快,又收得一名忠心的小弟了。

    这几天正逢县学季考,高淳县境内的秀才都集中到了县城,街面上时常见到身穿生员服的士子。县城里酒楼茶馆,总会见到三五个士子,聚在一起,吟诗作赋,讨论学问。特别是县学所在的集贤街,更是斯文大盛。

    但今天的集贤街一点都不斯文,竟然有一群士子当街大声争吵,犹如泼妇骂街!

    “纯粹胡说八道!这游子山人是何方人物,竟敢堂而皇之宣讲伪学?”

    “这民申报是谁人主办的?明显是在挑战圣人道学!”

    “陈兄,你言语太过激了,这所谓‘心学’也有一定的道理!”

    “武兄,程朱理学才是儒学正宗,‘心学’狂妄之言,有何道理?”

    “这话大谬,难道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是伪学?各家学派的言论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你们看,这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不是圣贤岂能有此领悟?这‘游子山人’当是世外高人呀!”

    “咱们去县学找教谕吧,看教谕怎么说!”

    “对,最好把游子山人找出来,咱们与他辩论!”

    ………………

    一群士子气势汹汹地赶到县学找教谕评理,然而,县学教谕此时正拿着一份“民申报”,坐在知县值房里理论。

    “冷大人,您看看,这民申报竟然宣扬伪儒学,成何体统?”

    “哦,还有这事?”知县冷风接过县学教谕递上的民申报,翻阅后,说道:“这‘心学’也并非凭空捏造的呀,起源于孟子,再经过前宋陆九渊的发展,也算是一家之言,说是伪儒学太过了!”

    “冷大人教训得是,只是这明显与朝廷倡导的程朱理学相违背呀!”

    “教谕说的是,咱们不支持,也不必去刻意反对,就当做一种学术讨论吧!”冷风沉吟片刻,又道:“哦,对了,这民申报是哪家书铺印制?”

    “大人,下官查问清楚了,韩神医开办了一个‘大华盛世出版社’,这民申报就是大华盛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哦?这个韩非办事总是出人意料呀!”冷风笑道:“本官派人找他来问问,那个‘游子山人’何方大儒,能够提出四句教的,绝非等闲人物!”

    “大人说得对,游子山人的四句教确实高深莫测呀!”

    韩非赶到县衙,看到县学教谕也在知县值房,明白是有关民申报的事了,但他并未主动解说,见礼后就静坐一旁。

    知县冷风拿起案上民申报,笑道:“韩神医,你这惊人之举,引起了本县士林的轩然大波呀!你创办民申报,宣扬游子山人的‘心学’,你是心学门徒?”

    “大人,不是!小可只是仰慕先秦百家争鸣的盛况,创办民申报,就是为了给士林提供一个讨论学术的平台,民申报不持特定立场,会把所有学派理论如实刊载!”

    “好,好一个‘百家争鸣’!”冷风大喜道:“这是士林的盛事呀,本官支持你!你出版社的名称也取得好,‘大华盛世’,好呀,只有盛世,才会有学术繁荣!”

    教谕也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赞赏道:“韩神医的壮举,本学非常敬佩,若有需要县学支持的,尽可提出来!韩神医,有个问题还望告知,游子山人是何方大儒?”

    “大人,抱歉,小可不能说!游子山人是山野隐世之人,小可也是无意间结识的,已经发誓不透露他的来历!”
………………………………

第六十二章 辩论会

    “这位大儒既然号称‘游子山人’,想必隐居在游子山一带……”知县冷风忽然顿住话头,对韩非说道:“韩神医,本官记得你正是游子山人氏吧?”

    韩非心头暗自一惊,他当初胡乱取个“游子山人”的名号,并未想到这点。他脑子里急速盘算着如何圆谎,嘴里却答道:“启禀冷大人,小可正是游子山人氏!”

    “那……你是否是在游子山一带见过那位大儒?”

    韩非避开冷风直视的眼光,故作为难地躬身答道:“冷大人,小可不愿对您说谎,但小可已经答应那位前辈了,人无信不立,小可不能说出他的行踪!”

    “哈哈,韩神医确实是守信的君子!好好,本官不问就是!”冷风大笑道:“名山大川,常常隐居有贤士,本官只是有些遗憾,无缘识荆呀!”

    “冷大人不必介怀,人生讲究一种缘法,若那位贤士与大人有缘,你们自然会相见!”韩非宽慰道。

    “说的有理!不过,韩神医,你这民申报刊登的‘心学’论述,太过惊世骇俗,必将引来士林非议呀!”

    冷风话音刚落,县学教谕也说道:“心学论述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与朝廷倡导的程朱理学有很大抵触,民申报很可能会遭到士林的批判,韩神医和民申报都将会被推上风尖浪口!”

    “小可多谢两位大人的关心!有道是理不辨不明,学术只有在辩论中,才会更加完善!小可已经决定,在下一期的民申报上发布消息,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既然有人认为理学是儒家正宗,那么就把坚持的理由说出来呀!当然,若有人认为心学是儒家正宗,也欢迎说出理由!两种学派的争论过程,既活跃了士林向学的风气,又促进士子们更加用心钻研学问!”

    “好,说得好!韩神医见解高明!”冷风对县学教谕说道:“如今恰逢县学季考,教谕正好可以组织生员们参与辩论,对促进县学学习风气大有帮助!”

    “下官遵命!”

    韩非见县学教谕似要起身告辞,忙道:“教谕大人,县学学子优秀的文章,可否请大人交给小可,在民申报上刊载,以便士林众人共赏!”

    “民申报能为我县学生员扬名,本学求之不得!”

    韩非从县衙出来,心情很是不错,如今学派争论之风已经起了,不管能推起多大浪涛,“民申报”扬名天下是意料中的事。不过,他也有点遗憾,“理学”门徒遍布天下,而“心学”目前只有他一个人唱独角戏,这将是严重不对称的辩论。他本意不想暴露自己是始作俑者,才捏造了一个“游子山人”的身份,但若“心学”没有其他支持者,他这个身份迟早要曝光。

    说起来,“心学”理论起源于亚圣孟子,到了前宋陆九渊,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论体系,应该会有不少的研究者,至少陆九渊这一脉会是心学的铁杆粉丝。但韩非不知他们身在何处,也就无法找到同盟军。

    第一期民申报,就像是投向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再加上县学学子推波助澜,已经在高淳县士林酝酿了一场大辩论的风暴,而且这场风暴似有向应天府士林扩展的趋势。

    韩非与梁夫人、贾宝琴商议后,决定趁热打铁,第三天又推出了第二期民申报,再次深入阐述“心学”理论,并且从王阳明的《传习录》中摘录了部分内容,进一步针对“理学”大加驳斥。

    高淳县士林沸腾了,民申报被推到了风尖浪口,口诛笔伐之声不绝于耳。然而,让士林众人羞愧的,尽管他们不愿意接受“心学”论述,但是面对报纸上的“心学”论述,他们却一时找不到令人信服的反对理由。

    于是,士子聚会的多了,或三五人,或八九人,一起研讨心学论述,以便找出它的不足加以驳斥。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令人意外的局面,不少人潜心钻研心学后,最终成为了心学的门徒。

    第七天一早,韩非令大华盛世出版社发行了第三期民申报,循序渐进而又严密的心学论述,进一步分化了高淳县士林。人们由开始单一攻击民申报,变成了相互之间的争论,而且这种声势越来越大。

    这天午后,一位鹤发老者带着两位随从,风尘仆仆的进了高淳县城。

    “恩师,学生打听清楚了,民申报是大华盛世出版社印制发行的,东家是医圣传人韩非!”一位随从躬身说道。

    鹤发老者收回打量街头的目光,望着那位随从,疑惑地说道:“民申报东家韩非是位郎中?”

    “也不算是,韩非虽然医术通神,但并未开医馆悬壶济世,听说久负盛名的悦来居酒楼,以及脆皮烤鸭店,就是他开的!”

    “哦?这个韩非倒是个奇怪的人呀!你可打听清楚了,他住在何处?”

    “韩非在高淳县城名声很响,学生略一打听就知道了,他如今住在梁府!”

    “好,咱们现在就去拜访他!”

    “恩师!”另一位随从劝阻道:“您刚从应天府赶来,一路鞍马劳顿,还是找家客栈休息休息吧!”

    “不了!”鹤发老者摇头道:“为师一生钻研孟圣人一脉的学问,总感觉无法得其奥妙,这民申报刊载的‘心学’论述,对为师来说,不亚于醍醐灌顶,心学论述就是孟圣人一脉的真谛呀!为师看到些文章,恨不得插翅飞过来,拜见大贤‘游子山人’,哪里还等得住?”

    韩非正在书房和梁夫人、贾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