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29章

三嫁新室-第29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一家人洗洗,就睡了。也没有床上活动,明天还得早起呢。

  ☆、第47章 小七戴花归家心切

天微微亮的时候,霍香梅就把孩子给叫了起来。粱邑离家远,不早点的话,估计天黑都难以回到家。
    在馆舍简单的喝点粟米粥,霍香梅整理买来的东西,孩子的傩戏面具和木剑让他们各自拿好,小四的头绳纸花都塞进她的小挎包里。今天早上起来给梳了两个小包包头,用一红一黄的小木棉花毛球绑起来,非常的养眼。
    小七看到后,强烈的表示他也要这样绑。于是霍香梅也只好给他绑了一个小包头,他臭美的摇晃着脑袋,让阿兄阿姐看他头上的花,好好看。
    小五小六强烈鄙视说,“小娘子才戴花。”
    小七说,“我现在是小娘子,等我不戴花了就是汉子。”
    ……
    拿着箩筐和村子里的人在馆舍大厅汇合,他们家也有人出去买路上吃的吃食了。
    等许三郎还有其他汉子回来,众人就一起上牛车归家去,离开粱邑城门时不用再缴费,但是户籍和介绍信还得看,在介绍信上盖个章,才放行。
    一路摇摇晃晃,等回到村头下车,已经是太阳开始西下了。一大群孩子围过来,有大人看到的也围过来。
    “粱邑城好玩吗?”
    “有很多好吃的吗?”
    “你手上拿的是甚么?这是剑吗?”
    “哇,这布料摸起来真不错。”
    “你的头花好漂亮。”
    ……
    众人一一回答别人的问题,一点不耐烦都没有,在车上晃荡的不舒服也没有了。村子里自己差不多是第一批去粱邑的,这是多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等村子里的人听说,晚上还有夜市,禁宵推迟到很晚,有胡人表演歌舞,有汉人耍剑舞,还有各种游戏看,都露出一脸向往的表情,有些还明确的说,有机会带自己娃出去耍耍。
    “我家买了两百斤木棉,那木棉可以填充进冬衣和被子里,很暖和的。价格也不算贵,二十文一斤。可我家只需要一百斤,还有一百斤如果需要的,到时候找我籴,价格一样。大概明后天,那布肆的东家会派伙计送货过来。”许三郎赶紧把这事宣传出去。
    “唯唯,我家也是买过了一百斤,也可以找我。”
    “还有我家。”
    ……
    村子里的人七嘴八舌的问,才了解,原来是因为为了凑货多买,让布肆送货上门。想着自家也的确需要,今年收成好,还不用收税,那买点木棉做衣裳也是挺好的。既然价格不变,也省得自己到时候去买,山长水远的。于是纷纷的表示,如果货到了,他们也会过来看看,需要的话,也会买些。
    等霍香梅回到家里,看到羊和雉子大彘都喂得饱饱的了。赶紧做夕食,屋子后有菜,杂物房有腊肉,就做了个腊肉焖饭。
    饭还没熟,把买回来的干货拿些出来让大娃拿去王李氏家,说谢过这三天她家帮忙料理家里的牲畜,现在阿娘要做夕食没有空,明天再上她家去唠叨唠叨。
    大娃拿着小篮子就去了,后面还跟着小七,他说要去让小伙伴看看他的木剑面具和头花。
    等饭可以上案了,两个娃还没有回来,让小二赶紧去叫,这天气晚一会,菜就凉了。
    等他们回来吃过之后,霍香梅烧了三大锅的热水,一个个小猴子捉过来洗澡。
    这两个晚上在馆舍都没有好好洗过,只是简单的擦擦。
    洗过之后,再烧水给大人洗,还好家里夏秋收的禾、麦吉、粟、黍杆子都已经晒干,可以当柴烧火。
    之后,让孩子背诵一下昨晚教的那几句话。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
    周千秋,赵孺聊。爰展世,高辟兵。
    邓万岁,秦妙房。郝利亲,冯汉强。
    除了小五小六小七没有背完整,其他几个都背诵出来了。天已经黑了,也不打算教他们认字了,赶紧温习下这六句话,再一一解释意思,就赶他们去睡觉了。
    霍香梅点着新买的油灯,挺亮的。把买回来的东西一一收拾,屋子已经没有地方放了。
    “三郎,你看看,要不要找大兄给我们打一个柜子,放衣物的。另外再打一个放杂物的。咱们以后做饭也不要在这个屋子了,隔壁那间屋子还没有住人,现在娃小,那里的灶也可以烧菜。把案帮过那间屋子作为平时的吃食。再让大兄给我们做一张胡桌,放在那屋子中间,平时可以直接在那吃饭,冷了才上炕吃。”
    “怎的需要如此麻烦?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吗?”
    “现在这间屋子,人来人往的。有甚么贵重的东西,人家一进来很容易就能看到了。在那间屋子烧饭,以后有人过来,都迎进那间屋子。难道你想和我亲热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被人冲进来看到咋办?我都好几回坐在这,阿嫂还没说完人去哪里啦甚么的,就冲了进来。”
    “这倒是,现在没有人进来,我们先亲热亲热。”许三郎把霍香梅推到在炕上。
    “这东西还没收拾好呢。”霍香梅狠狠的捶了两拳许三郎的胸部。
    “再捶都没你的大。”
    “流氓……”
    到底是谁流氓,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第二天早食过后,霍香梅就把屋子里的锅甚么的搬到隔壁屋子里。大娃想过来帮忙,霍香梅说不用,让他带着阿弟阿妹背诵昨晚的那几句话,还有让阿弟阿妹互相解释,解释不清楚的他再教他们。告诉大娃他是小老师,阿弟阿妹在这得听他的。
    大娃很满意这份工作,马上开始一个个抽背。
    许三郎看着几个娃,感觉挺搞笑的,但是也挺感动的,“大娘,你说的柜子是甚么样子的。我去找大兄做。”
    霍香梅想了想,“我给你画出来。”。
    进屋子,拿出昨天带回来的笔墨纸砚。小心的摊开一张黄麻纸,这纸很大,长宽各三尺。霍香梅折叠了两次,拿剪刀裁成四张大小一样的。
    让许三郎在石砚里装些水,示范一下,让他磨墨。许三郎倒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毛笔用水洗湿软化一下,在蘸上墨水,在纸上画了个三层,每层两个,一共六格的衣柜。告诉许三郎这是衣柜,得有门,到时候还得买锁按上去。七尺左右就行。不用上色,就原木就好。得打三个,一间屋子一个。
    许三郎表示明白了。
    霍香梅继续在旁边画个储物架子。两层的,上下各四格,长三尺,高两尺就行了。这可以放炕尾或者灶台的前面。要打四个。
    胡桌得打四张,每个屋子放一张,就打方桌样式的,五丈宽就行了。胡凳配上二十张,平时有人过来也能坐。
    “家中银钱还够吗?”霍香梅有点担心,去粱邑胭脂忘记去买了,但是其他的买了不少。
    “够的,不用担心。况且大兄给做,会给实在的钱。”许三郎拿着霍香梅画好的黄麻纸就出去了,也不等墨干了,直接捧着出去。
    路上遇见的人,都奇怪的问,“许家三郎,你捧着甚么。”
    许三郎高兴的告诉众人,“这是给几个娃买来练字的黄麻纸,现在画的这个衣柜、储物架还有胡凳。准备找大兄,让他给做。”
    “怎么想到识字了,这不是有钱人家做的事吗?”
    “识点字好啊,不用一辈子在地里刨食。”
    “这衣柜看起来可以放不少东西咧。”
    “还有这胡桌,不是有长板案了吗?还那么浪费弄胡桌干嘛。”
    “前两天我们在馆舍看到有胡桌,挺方便的,不用睡觉时收起来,吃饭还得放下去。”一个前几天一起去粱邑的人说。

  ☆、第48章 说家什里正劝三郎

许三郎赶紧说,“我在去书肆给我家娃买书的时候,听见东家说大王要在粱邑城里还有蔺县建什么书院,以后当官得考试了,也不知还能不能举荐的了。”
    “唯唯,这样就更多人能当官了,如果我家娃也读书,说不定也能当官。”这汉子嘴巴都裂开了,幻想下,自家狗子当官的模样。这真的是再美好不过了。
    “不过,书本很贵吧,哪有钱银送到蔺县。”也有村里人有些忧虑的说。
    “现在政令还没有下来,等下来再说吧。咱村不是有识字的吗?就村尾那户寡妇子家的儿子,以前就是秀才。也不知到时候他会不会开私塾。”
    “唯唯。”
    ……
    “大兄,在家吗?”许三郎推开许大郎家的竹门,看见阿嫂在喂雉子问。
    “大郎,三叔找你。”张菊花这几天心情一直不错,她在粱邑遇上了她娘家人。尽管是隔房的阿弟,但是已经知道自家阿娘阿弟一家还是好好的。不过他们不在粱邑,而是在长安。那隔房的阿弟说年后要去长安,到时候会给她家人带消息。
    “三叔,大娃在家吗?我去找他。”二武挥着他手里的剑问。
    “他在家教小二他们背书呢。”许三郎自豪的说。
    “背啥书?”二武觉得奇怪,自己还没有背过书呢,这是新的游戏?
    “就是圣人读的那些,叫《急救篇》甚么的。学会了以后会知道怎么做买卖,还能去很多地方都不被人骗,还能做官。知道甚么是做官吗?做官就是手下有很多人,所有人都听他的。你练好剑术,只能做游侠儿,手下可没当官的好。比如我们这次去馆舍,要交钱是吧?如果你做官了,可以去住庐,免费住的。所以,你知道背书重要了吧?这好处多多的呢。”
    许三郎挺喜欢这个侄子的,有点憨憨的,又不缺机灵。所以许三郎有时候就爱逗他。
    “三叔,这背书真的有这么多好处?那岂不是人人都想去读书了。”张菊花雉子也不喂了,还主动拿了张马扎给许三郎,让他坐。
    “这读书很费钱银吧?”许大郎说,既然有这么好,肯定有条件的。
    “倒是不便宜,书本贵,笔墨纸砚也是一大笔支出,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是长期的投入。”开始许三郎也以为一年半载学点字就行,这道理还是自家婆娘告诉他的。
    “阿爹,我也想读书。”既然大娃他们都会,自己怎么能不会呢。
    “阿叔,小四也学?”香兰好奇的问,不知道有没有小娘子读书的,难道小娘子也能做官吗?
    “读啊,跟她阿兄阿弟一起,现在她已经会算数了。”
    “小娘子也能做官吗?”
    “这……小娘子没听说过做官的,三叔也不知道。不过如果小娘子读了书,可以自己做买卖,不怕被人骗,香兰你不是在跟你阿娘学织布吗?你学了去卖,就不怕别人骗钱的。”
    “阿娘,我也想读书。”
    “要不,你们先去找大娃学去,看容不容易。”张菊花想先跟着学,能省下不少。
    “唯唯。”
    “三弟,你家娃谁教他们读书?现在也没有父老说要开讲的。”
    “是大娘教,她识些字,虽然不多,可也是够教几个娃了。”
    张菊花没想到霍香梅居然识字,之前自己老是叫她秀才娘子来着,还真的是秀才娘子。
    “对了,大兄,我在粱邑听说,大王会在粱邑和蔺县都建书院,到时候做官的都得在书院里面选的,不再仅仅是举荐了。”
    “还有这样的好处,就不知道这书院咱们的孩子能不能进去。”
    “等政令下来再说吧。对了,大兄,你给我看看这纸上的东西。我这次来找你,就是想做这些。”许三郎把图纸小心递给大兄。
    “这怎么像我们在馆舍里看到的胡桌?”张菊花伸头看看说。
    “对,就是胡桌,那天坐过在胡凳吃饭,觉得挺方便的,在屋子里放一张,也方便。”
    “那这些呢?”许大郎指着衣柜问。
    “这是衣柜,放衣服甚么的都可以,一层弄两扇门,平时如果有甚么的,也可以锁起来。不用在床尾放一个大箱子。到时候木棉回来了,做了棉被,夏天总得有地方放吧?床尾的大箱子如果放衣物了,哪还有地方放。”
    “唯唯。”想到那白花花的木棉被子,张菊花也觉得需要一个柜子来装,总不能像装麦吉的,夏天扔掉了,秋天再装新的回来。这可是银子。
    “那这也是衣柜?”
    “不,这叫储物架子,我在粱邑的书肆里,看到他们的书都装在一个个架子上。我们弄这个,倒是可以摆在炕尾和灶台上,炕尾的可以放头绳之类的小件,灶台上的油盐酱醋都能放。”
    “大郎,你先做出来,多做些,我到时候叫那些嫂子过来看看,他们肯定也喜欢,如果手里有两个闲钱的都会想买的,不怕卖不出去。”
    “唯唯。”
    “大郎三郎都在啊!”这时里正过来了。
    “李叔!”
    “李叔,婆娘赶快拿张马扎给里正坐坐。”
    “唯唯。”
    里正摆摆手坐了下来,这还是里正第一次到许大郎家,三个人都觉得有点惊讶,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