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30章

三嫁新室-第30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唯。”
    里正摆摆手坐了下来,这还是里正第一次到许大郎家,三个人都觉得有点惊讶,不知道发生甚么事。
    “这是甚么?”里正好奇的看着许大郎手中的图纸。
    许大郎赶紧递给他看,“这是我阿弟画的一些家具,过来找我做。这是衣柜,放衣服的。这个事储物架子,可以放些杂物。这个是胡桌,我们在粱邑用了,觉得不错。”
    “唯唯唯唯,真的不错。”里正点点头,“看来三郎家日子过得不错啊,都有那么多衣物放了。”,要知道,这时,很多人家就两三件衣服,缝缝补补,三年又三年的。
    “这不是托大王的福嘛,这次秋收好了,拿粮食换了些钱。前头在粱邑买了些木棉,准备做棉被。这棉被不像麦吉,夏天就扔掉了,还得有地方放到下一个冬天。所以就想做个柜子来着。”
    “唯唯,这是好事。”里正知道许三郎走了趟西域肯定是有赚头的,只是估计成本不高,赚的也不多,但他家今年的鱼和稻米,还有小麦之类的收成真的比其他人家要来的好。“三郎,我这次过来,是想问问你一件事。听说你在粱邑听到大王要在粱邑和蔺县建书院的事?”
    许三郎把刚刚像村民说的话再对里正说一边,“那东家是这样说的,还说大王鼓励每个村子里有学识的父老,在村子里开私塾。也不知道这些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得等政令下来。还说,大王会甚么术,可以在一眨眼之间,刷刷的就印好一本书。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拿竹篾刻或者抄写了,到时候读书就不用那么贵了。”
    “大王圣明!”里正站起来朝洛阳的方向叩首。
    许大郎三个也赶紧跟着叩首。
    “我刚刚先去你家,看见几个娃在背诵《急救篇》里面的内容,说是你婆娘教的。虽说你婆娘是三嫁了,第三嫁才嫁给你,你也得好好对她,家和万事兴。”
    “她识字那肯定就是个有见识的,你多听听她意见不差,不能因为是妇子就是愚昧的。前头不是还有那谢家女郎千万男儿比不上的例子吗?”
    里正义正言辞的对三郎说,这霍家娘子二婚是嫁在这村的,还是里正给主持的昏礼,三婚也是,他可不想还得主持个四婚啥的。
    “唯唯。”许三郎应到,向里正拱了拱手,目送他离开许大郎家。

  ☆、第49章 小儿识字阿爹不会

“阿兄,这衣柜我要三个,储物架子要四个,胡桌四张,胡凳得二十张。你慢慢做不着急,你算算看,要多少钱银。”
    “难道阿兄给阿弟添些家什都添不起?”
    “你一年到头就是在地里刨食,和做点木工,哪有人家三郎钱多,他去一趟西域,顶你干几年。”张菊花赶紧说,亲兄弟明算账,这可不是自家占便宜。
    “阿嫂说的对,尽管我没有她说的赚那么多,但是这钱还是得给的。”许三郎递给嫂子一个银角子,“阿嫂,这是定金。”
    “这有五两银子了吧?”张菊花拿手颠了颠,就知道这银子的重量。
    很多妇子都有这手,家里的雉子隔两天长大了多少,据说都能手感觉出来,□□不离十的。这是生活经验积累下来的。
    “唯唯。阿兄你先做着,有不明之处叫二武来叫我,如果我不在家,找香梅也行。”
    “唯唯。”
    ……
    等许三郎回到家,只见自家几个娃还有大兄家的,都蹲在地上,拿着树枝在笔划着甚么。
    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对着一张黄麻纸上的字笔划,“你们在写字?”
    “阿爹,是的,这是阿娘写的,让我们先在地上写,等都会写了,才能拿笔在纸上写。”大娃抬头看见是自家阿爹回来了,赶紧应答。
    “你们知道自己写的是甚么吗?”
    “阿爹,我知道,我知道。”小六举着高高的手。
    “那小六告诉阿爹这写着甚么。”许三郎鼓励的看着小六。
    这孩子和小五是同胞兄弟,性子不像小五那样伶俐,也不像小七那样爱撒娇,就是跟在小五后面,小五做甚么,他就跟着做甚么。有时候,不高兴了就爱自己发呆,也不说为甚么。也不知道这个三岁多的小娃,哪来那么多的不高兴的事。孩子一多了,做父母的难免先注意到活泼的,爱说话的。
    这会见小六愿意主动跟自己说话,许三郎挺高兴的。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就是阿娘教的那些。你看,这是宋,这个是延,这个是年,这个是郑……”小六拿着树枝点着黄麻纸上的字一个个的告诉许三郎。
    “那小六都会写了?”许三郎有点惊讶,说实在的,他一个也不认识。
    “唯唯,我都会了。”小六很肯定的说。
    这孩子不会撒谎,丁是丁,卯是卯。
    “小六真聪明。”
    自家婆娘说,如果娃做得好,得肯定,得表扬,做得不好,得指出来,教导如何改正,不能骂人。也不知她从哪里学来的那么多道道。
    尽管自己觉得烦,还是得照做。原来觉得这兔崽子学得好不是应该的吗?
    学的不好一巴掌拍下去,再不学好,再一棍子下去。棒底下出孝儿。可她坚决反对,还说甚么如果自己这样做了,以后几个娃自己都不能教,不能管,大不了她带孩子单过。
    你听,这样的话都能说得出口的。不过看几个娃她教得挺好的,平时也干干净净的,一看就是比别的娃好,真不愧是许家的种。
    ……
    许三郎已经选择忘记小四小五小六真的不是他的种。
    ……
    小六听到阿爹夸他聪明,小脸红通通的,手上的树枝都不知道往哪放了,左看看,右瞧瞧的,决定还是蹲下来继续写,得牢牢记住,等会阿娘回来,再跟阿娘说。
    “我爹,我只会写前面的六个。”小三有点沮丧,连小六都会写了。
    许三郎还没有来得及安慰他,小七干脆坐在地上了,“三兄,我第一个都不会,阿爹啊,哇哇哇哇……”
    “啊,没事,没事,阿爹也是不会写的。”许三郎赶紧抱起小七,还得自黑自己和小七比,阿爹的威严哪去了?都丢到粪坑里面了,“小三也别急,慢慢来,会六个都比阿爹会的多了,你来教教阿爹和小七你会的。”
    “唯唯。”小三又高兴起来,这就是个很容易满足的娃,一听到阿爹比自己大那么多都不会,觉得自己会六个也是不错的。
    ……
    于是,等霍香梅从王李氏家回来时,就看到一个汉子蹲在一群小娃娃中间,一边问话,一边笔划着。
    许三郎听到脚步声,抬头看到是霍香梅,倒是有点控制不住脸有点烧,“诶,诶,你回来啦!”
    霍香梅有点黑线,“这是你写的?”
    “唯唯。”
    霍香梅捉过许三郎手中的树枝,重新写了一遍延字,“这里是分开的。”
    “唯唯。”许三郎闻着霍香梅身上发出的皂荚味,又有点蠢蠢欲动了。这婆娘是不是皂荚用多了,不知道皂荚也是要钱的吗?勾引得自己大白天的都有点想了。
    许三郎赶紧夹紧大腿,再写一遍,“是这样吗?”。
    “唯唯。你们几个写你们会的给阿娘看看。”霍香梅检查过后,只有大娃、小二和小六全对,小五粗心的错了一个,小四有三个没写对,小三倒是写对了七个,比霍香梅回来前还多了一个。至于小七……终于会写第一个了,真是可喜可贺,可跟他一样原来不会的阿爹已经会写前面六个了。
    “大文二武香兰,觉得难吗?”看见大兄家几个娃也在,干脆一起检查了。
    “三婶,看我写的。”二武非常的踊跃。
    “先让你大兄来,从大到小。”
    “唯唯。”大文赶紧应答,刚刚看见小婶批评小五粗心,错了不该错的,现在轮到自己,大文觉得心都快飞出去了。
    “这里,这里不用钩的,看到了吗?在这里。其他的都不错,继续努力。”霍香梅指出,这孩子学得不错。
    “唯唯。”大文松了一口气。
    再考过其他两个娃,都还行,“你们如果喜欢学,有空可以过来找大娃他们,阿婶有空了也可以一起交你们。”
    “唯唯。”
    “唯唯,阿婶,学完能在你家吃食吗?”二武赶紧问,这是关系到生存的问题。
    “午食可以,夕食不行,夕食你们得回去陪阿爹阿娘。要不他们就两个人吃饭,多没意思,是吧?你们还可以回去边吃饭边背诵给他们听你们学的。你们阿爹阿娘会很高兴的。”
    “真的么?我阿娘高兴了会给我们也买笔吗?”香兰问。
    “如果你们学得好的话,会的。,就算你们阿娘不给你们买,阿婶给你们买。”
    “阿婶,你真好,我好想要你也做我阿娘。”二武的嘴巴就像涂了蜜。
    “那不行,那样你就有两个阿娘了,我都没有了。”小三坚决反对。
    “哈哈哈……”这群孩子不闹人的时候,都是很可爱的,“行了,阿婶现在就去做午食,你们留在这一起吃。”
    “唯唯。”
    ……
    吃过午食,让孩子去赶雉子回篱笆里,顺便消食消食。半个时辰之后再去睡觉。
    许三郎去麦地放水,今年的最后一次放水。霍老爹出去跟老汉们说古,说去粱邑的所见所闻。
    霍香梅则拿出许三郎从西域带回的布料,开始给小儿做冬衣,先做一层,等木棉回来了再缝进去。
    因为有做夏衣的经验,这会倒是熟手多了,先做大娃的,冬衣不再做短褐,而是做成上襦下裙的的样式,裙子里面是一条裤子,倒时候也得缝进木棉。把小儿还没穿上身的另一件旧的冬衣拆开,把里面的野兔皮拿出来,缝在上衣的衣领处,看起来就是暖和和的。
    结果这上杉和裙子做好了,裤子还只一半,许三郎就回来了。
    “水放完了?麦苗没事吧?”
    “放完了,没事。卖木棉的东家派了伙计拉着木棉过来了,现在在里正家那。得拿着银子去结算剩下的。”
    “唯唯。”

  ☆、第50章 说生意小儿做掮客

等霍香梅跟着许三郎来到里正家时,已经很多人围在一张长板案周围,后面有四个小伙计看着牛车上的木棉,一麻袋一麻袋的堆得高高的。
    有些人已经领到自家的买的木棉和布料,正在现场向其他人销售多余的,“这布料不卖,是我打算自家用的,这棉花我多买了一百斤,这是要卖出去的。买进来二十钱,卖出去也是,要的话来我这……”
    张菊花拿着许三郎早上给大郎的黄麻纸,在做宣传,把衣柜的好处都说了。
    那么有个钱买木棉的人,都有些心动了,纷纷说,等许大郎弄出一个成品,叫他们过去看看。
    ……
    “伙计,我来领我家的,许叔耀,你看看。”许三郎挤到长板案前。
    “唯唯。我查查看,许……叔……耀,许叔耀,在这,一共两百斤木棉,还有些布帛一共是八尺。你当时给了一两银子做订钱,现在还需要付二两三百钱,对的话,在这里按个手指印,把钱给我,你去后面那领。”小伙计一个个名字找,很快就找到许三郎家的。
    “唯唯。”许三郎去后面领自家的东西,好家伙这分量不重,就是太大了。
    “三郎,这木棉我跟王家大兄家的还有大荷姐说过了,他们各要五十斤,你先给他们家送过去,我在这看着。”霍香梅赶紧在其他人开口前说明,要不等会乡里乡亲的多难做啊。
    “唯唯。”
    许三郎手提着两□□包先往王李氏家去,她家离里正家较进。
    等许三郎把东西都拿回家后,霍香梅赶紧招呼一家人一起开动。
    把一袋子木棉拿出来一大捧,让众人把一朵朵木棉给撕松。这活几个娃也能干,就当做是一种游戏。
    这木棉不像棉花那么柔软,它显得有点硬。棉花还能用线弹松,木棉当然也可以。
    可是这会没有人会弄工具,霍香梅也不会,她只知道可以用工具弹,松开的棉花像撒雪一样。所以现在只能全家努力用手撕了。
    一会后,霍香梅去隔壁做夕食,让他们继续做。夕食过后,天还没黑,一家人就坐在炕上边撕木棉,边聊着天。中途还把油灯给点亮。
    “后来,大家都把那十二个字学会了吗?”霍香梅问几个娃。
    几个小的都快把自己埋进木棉里了。
    “阿娘,我学会了。”这会小三倒是理直气壮的说自己学会了。
    “我也会了。”其他几个大的也肯定的回答,“就小七没有。”
    “没事,小七才两岁多,会一个就很好。”
    “三郎,入冬了,家里除了要准备过冬的冬衣棉被,还需要准备甚么吗?”
    “以前村子里是有的塾,每到冬天,里面会烧上炕和火盆。天亮的时候,各家就得把十岁以下的孩童送过去,由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