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28章

三嫁新室-第28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霍香梅不知道许三郎想甚么,许三郎也不知霍香梅想甚么。
    几个娃,看得眼睛都快不想眨了,有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有的嘴巴抿起来的,有的拳头都握了起来,实在是太好看了。回家自己也得这样,自己也有剑呢。
    等这两人收剑表示结束了,周围的人都一脸的意犹未尽,让再来一个。
    中年汉子边拿着锣让大家意思意思下,边叫那两人再来个不一样的。两人放下剑,直接用拳头对掌的打起来,还不停前翻后翻侧翻等等,似乎能听见风被打破的声音。
    真的精彩极了。
    当中年汉子的锣来到许家一家面前时,许三郎给了十个铜子,这算是不错的了,尽管也有给个小银角的,大多也是三五个铜子的。
    小五直接把他手上吃剩的麻饼放了上去,“这可好吃了,给阿兄吃。”
    中年汉子哈哈哈大笑了起来,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幕也笑了起来。
    中年汉子拿起那半只饼还给小五,“这你自己吃就行了,阿兄已经吃饱了。”
    “那好吧。我等会再吃。”小五接过饼子,掏了掏霍香梅给他做的小挎包,从里面拿出一个铜子,“这给你。”
    中年汉子不好意思的看看许三郎,许三郎表示对孩子的行为不干涉。
    中年汉子说,“那阿叔谢谢你的铜子。”
    大娃几个也纷纷从小挎包里拿出一个铜子给中年汉子,中年汉子高兴的跑到一个箩筐里拿出几个剑穗,送给他们。
    几个娃纷纷扭头看阿娘,示意能否收。霍香梅点头,让他们收下,还要说谢谢。
    “谢谢阿叔!”周围的人看得也听了乐呵的,说几个娃教得好,是懂礼之人。
    许三郎和霍老爹看见娃被夸,都笑了。
    看过剑舞,一家人继续逛街,看到有些肆前有人在玩六博。
    跪在一张苇席上,中间放着一个棋盘,有黑白各六子,互相相杀,吃掉对方。
    霍香梅看了好一会,也不看不明白这规矩是怎样的。只见一方把另一方的棋子都吃掉了,输的一方给赢的一方十个铜子。
    这已经是赌博的了,霍香梅让许三郎赶紧拉着孩子走远。
    在街角那,还看见一群孩子在踢燕子,玩得乐呵,旁边还有叫喊的。
    几个娃都羡慕的看着,霍香梅说,“你们忘记了吗?阿娘昨晚就买了两只,回去你们也能玩。”
    “阿娘两只不够分。”小三掰手指说。
    “轮流玩,你没见他们也不是一人一只燕子吗?再说,回去,阿娘看看能否做出来。”
    “唯唯。”
    ……
    途经有角抵的,许三郎说甚么也要下场比比。交了十个铜子,把对方扑倒了,赢了一场。人家就换人上场了,结果许三郎的征途就到此为止了,原来的十个铜子也没有了。
    霍香梅也不管孩子能不能听得懂,趁机教育几个娃,“你们看,如果你们阿爹不参加这比赛,就不会输钱。参加了,赢了一场就罢手,那还有钱进。结果贪心,最后全输了。你们以后做事,就要量力而为。不要学你们阿爹这样,当然你们阿爹赢了一场,说明他身体好,你们倒是可以学着点。”
    “别听你们阿娘说,汉子就得勇猛。就是这个赌钱的还是能不要就不要哈。”许三郎摸摸摔得有点疼的后背说。
    ……
    午食,许家十口人,吃了些汤饼。也不打算回去午睡了,而是继续逛。
    在杂物肆里买了些干货,许三郎拿回家的已经吃完了。另外看到没有见过的菜种子也买了一些。今年的西瓜种的不错,就是少了点,问过有种子的,干脆也买了。
    家里之前买的油灯是在县里市集买的二手的,这里的是全新的,价格比县里的便宜。于是,买了三个全新的,总得一间屋子一个啊。还跟东家买了些许灯芯草和油,问他是甚么油,他不说,后来再问,就说是豆油加油。霍香梅决定回去试试。
    买了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众人决定去最后的目的地——书肆。
    书肆门并不大,只在上面横匾用隶书写着一个“书”字。进去人也不多,有个小伙计在搞卫生,东家在柜台打瞌睡,架子边倒是有几个穿着士子服的几个小年轻在小心翼翼的翻看着。那书有的是竹卷,有的是纸装订的。

  ☆、第46章 许家买书小二神算

小伙计看见许三郎一家大小的,就知道甚么回事,走上前,把他们引到另一边,“你们是来买给小儿启蒙的吧?”
    “唯唯。”许三郎也不知小儿启蒙书该是甚么。
    “那你看看这些,《爱历篇》、《劝学篇》、《始学篇》、《急就篇》,哦,还有《论语》,都是不错的。”小伙计拿出几本薄薄的书让许三郎看。
    可是许三郎不识字啊,只好说,“要不,你先忙,我们自己看看,等会再找你?”
    “唯唯。最近收到消息,说大王将在邑里、县里建学院,村子里也鼓励办私塾,以后当官还得考试,也不知举孝廉啥的还行不行。听说还发明了甚么雕版印刷术。一本书不用再那么艰难的抄了,刷刷的一下就出来了。也不知是怎样的神奇。我们东家已经在想法子多进货了。最近不少人过来买小儿启蒙的书,也不知东家甚么时候才能进到货,你们要买的话还是赶紧的吧。”
    “唯唯。”
    等小伙计走开了,许三郎赶紧说,“大娘,你是识字的吧?我看见你炕尾的箱子里放着一本厚厚的。”
    霍香梅赶紧说,“我识字不多,简单的还行。”
    真的不多,那些字都是隶书写的,有些能简单的一眼认出来,有些连蒙带猜的也可以,可是再复杂点的就不行了。
    “那你来看看这些。”许三郎赶紧递给霍香梅,就怕自己一不小心弄坏了。
    霍香梅接过来,认真的翻看。发现这些书名,自己的那个装订的大本子都有写着,这是自家那本没有那么全面,比如《急就篇》就只有前面一部分,而《论语》是没有的,自己也记不清了。
    霍香梅让许三郎去把小伙计叫过来,“这没有四书五经吗?”
    小伙计倒是很诧异,没想到这个妇子识字,“没听说过甚么四书五经的,诗经倒是有的。”
    难道四书五经还是后来编的,霍香梅不敢问这个了,“那小儿识字买哪些好呢?”
    “识字就买《急就篇》就行了,不过也建议你把《劝学篇》和《论语》也给买了,当然还有《诗经》。”
    “你这里有没有甚么可以查字解字的,遇上不熟悉的,我还能翻看。”
    “这倒是有本《说文解字》,就是价格不便宜,买的人很少,一年有时候都卖不出去一本。”小伙计站在胡凳上,从后面的架子高处拿下一本厚厚的书,递给霍香梅,看得出这家子是这个妇子做的主。
    看得出是放了很久了,就算小伙计天天拍灰尘,上面也是很少会拍到。
    霍香梅赶紧接过来,一看,真的是说文解字,是许慎写的那本,简体版的她看过,另外还看过后人写的说文解字集注,让后人更加的易懂。
    “不知道这多少钱?”
    “我先问叫东家过来,看他怎么说的。”
    东家跟着小伙计过来,他已经听说了,这家子想买《说文解字》,还是那个妇子提出的。不是没有妇子识字,只是大多数是世家豪族之人。这妇人看起来也不像是。难道是战乱中世家娘子身边的识字奴婢?
    “这娘子是你想买《说文解字》?”
    “唯唯。不知价格如何。”
    “二两银子。”
    好贵,之前有心里准备的霍香梅已经想到会贵,可是没有想到居然是那么的贵。这就是一百斤木棉的钱了,这年代读书真费钱。
    许三郎也没想到居然是那么贵,就些纸,上面些字。
    之前没有走西域,觉得读不读书没啥关系,读了费钱,也没啥用,家里种地打猎也不用识字。
    可是后来走得多了,做了买卖,才知道识字的好处。每每看到苏明帮小管事拿笔登记,周围那些人羡慕的眼神,许三郎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后来,归家,小二说阿娘教他算术,现在小二已经算得比自己快还准。
    可见读书识字还是有好处的。可是好贵啊,才一本,看小伙计和大娘的意思,还得多买三四本。
    “那这《急就篇》、《劝学篇》还有《论语》和《诗经》呢?”
    “前面两本便宜点,都是五百钱,后面的得一两银子。不过你如果真的想买,可算便宜点。”
    “有没有旧书,用过的都可以,能看得清就好,便宜点就好。这实在是太贵了。”
    东家倒没有嫌弃霍香梅讨价还价,毕竟书的确是贵,尤其对于一些小老百姓来说。“有的,等会,苏三,你去角落那,把娘子要看的几本拿出来她看看,挑些完整的。”
    小伙计很快就把《急就篇》、《劝学篇》还有《论语》和《诗经》拿了过来,都是手抄本,纸质泛黄,字倒是写得端端正正的,很清晰。
    “这都是以前那些寒子抄写的,战乱后,保存下来的不多了。你看看怎样,买的话,给你便宜点,就是那本说文解字是不行的。”
    霍香梅接过来认真的看了,“不会有错字吧?”,这字很多自己都不认得,错了就是错认了,闹笑话倒是小事,教错小娃才是大事。
    “不会,他们交过来时,会有人校对过才付钱的。”
    “那多少钱?”
    “《急就篇》和《劝学篇》都是四百钱,《论语》和《诗经》是八百钱。不能再少了,我这里还有些被水浸过的黄麻纸和墨,倒是可以算便宜点。”东家让小伙计再去把纸和墨拿出来,“这纸和墨还是不错的,只是当时放在一起,架子倒塌了,被水浸到,有些墨迹了。墨是一般的墨,适合小儿启蒙用。”
    小伙计拿过来后,霍香梅摸了摸,好粗糙,不过也明白这时的技术,这也不影响书写,“不知多少钱?”
    “一刀五钱,这两块墨算二十钱。”
    “那东家,这是多少刀呢?”
    “一刀十张,这里有五十刀。如果你都要了,算你二百钱。另外赠送你一个小石砚。”
    “唯唯,那有甚么笔呢?”
    小伙计赶紧递上,东家给了个赞赏的眼神,“这是小儿练字的笔,笔杆是竹子做的,毛是野兔毛。十钱一支。”
    “那我要《说文解字》、《急就篇》、《劝学篇》、《论语》和《诗经》各一本,这纸五十刀全要了,墨也要了,还有毛笔给我拿十支。倒是石砚,东家你得多送一个,可否?”
    “唯唯。我算算多少钱。”东家拿过小伙计递过来的算筹,打得霹雳哇啦响。
    小伙计羡慕的看着那双手,也不知道自己甚么时候能学到这些,今天看东家似乎挺高兴的,要不晚点问问?
    “一共是六银一百二十钱。”霍香梅扭头一看,原来是小二算了出来,也不知道对不对,刚刚自己没算。
    东家很快也算了出来了,“一共是六银一百二十钱。”
    刚刚那个小儿说了,东家也听到了,只是没想到居然和自己算的一样,自己还是用算筹的,也不知他怎么算出来的,“小儿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告诉阿叔,阿叔送你一支笔。”
    小二知道自己算对了,挺兴奋的说,“就是这么想就出来了。”
    东家一头黑线,那是怎么想?这孩童估计是在这方面有天赋吧,也不多问了,递给小儿一支笔,“这是送你的。”
    其他几个娃羡慕啊,可是也知道不能开口要。
    东家让小伙计用布包好,放进许三郎带进来的箩筐,布的钱也不收了。
    许三郎付过钱后,赶紧背好箩筐带着孩子离去。小伙计在后头热情的说,下次再来,下次更便宜了。
    花了这么一大笔钱,霍老爹和许三郎都是痛苦并快乐着,要知道这钱在战乱前,已经可以买到一亩半的好地了。
    一家子也不在外面吃了,回到馆舍,在馆舍里随便吃了点粟米羹。
    晚上也不出去了,和同村的人打过招呼,按照约定明天早上要早起家去。
    离家两天,也不知家里怎样了。羊、雉子和大彘都托付给王李氏喂羊,霍香梅也有点归心似箭。
    晚上就着油灯叫了教了几个孩子几句《急就篇》开头的几句: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
    周千秋,赵孺聊。爰展世,高辟兵。
    邓万岁,秦妙房。郝利亲,冯汉强。
    几个娃自发的摇头晃脑的念着,霍香梅也想不明白为甚么要摇头,自己试了下,感觉还挺有意思的,还能预防颈椎不舒服。
    霍老爹和许三郎坐在旁边也跟着念,尤其是许三郎还特意问怎么写。
    之后,一家人洗洗,就睡了。也没有床上活动,明天还得早起呢。

  ☆、第47章 小七戴花归家心切

天微微亮的时候,霍香梅就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