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21章

三嫁新室-第21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最后用一根五尺左右长的竹竿和这耙子钉在一起就成了。
    霍香梅跟霍老爹描述之后,不到一个时辰,霍老爹就做了出来。许三郎试用过后,表示非常不错,还可以用来搂那些落叶和草之类的。当晚对霍香梅的赞赏就是让她第二天差点起不来。
    许三郎觉得这竹耙子在晒稻谷的时候,扒开稻谷是非常的方便的,就是收的时候,不方便,稻谷会从中间漏出来。
    想了想,如果是竹竿子前面不用耙子,而是用一块木板,那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于是许三郎找上许大郎,一番描述之后,新鲜出炉的煎饼耙子放大版出来了。
    许大郎试了觉得真不错,夸赞自家阿弟出趟远门,长见识了。许三郎唯唯几声,不做解释。
    当霍香梅看到这放大版的煎饼耙子时,也不得不承认,这家伙还是脑子不错的,会拐弯。
    村子里好些人看到许三郎在晒稻谷时使用竹耙子和煎饼耙子,都纷纷的要求试试,试过之后表示不错,问了是霍老爹和许大郎做的。拿上几个鸡子或者几个菜上门请教。
    霍老爹没想着靠这个赚钱,所以别人来了,他还让小二端水。前段时间霍老爹做买卖,一直是小二帮忙收钱,这爷孙的感情猛地往上长。
    张菊花看到上门的都拿着东西,也是一脸笑意的让人家进来。
    将近四十石的稻谷平铺在晒谷场,是非常壮阔的。
    许三郎干脆拿张苇席在那日夜守着,自家之前没有预备着苇席,还是在做豆腐的白水芹家买的。她家吴老汉天天在田边守麦田,家里这苇席还是有的。
    现在新村都是很多各个地方的人重新组成一条村的,虽然还看不见什么凝聚力之类的。但是日夜在晒谷场看,也不是为了防偷儿。
    而是白天很多贼雀子,一不注意,就会跳进谷场里偷稻谷吃。这两天几个娃都吃上了许三郎捉的贼雀子。霍香梅用猪油油炸的,事先用大姜野葱腌制过。味道特别的鲜美,骨头都是脆的。
    霍香梅也吃得满嘴是油,这个时代吃麻雀是不犯法的。
    晚上则是担心夜猫子,许三郎捉到过一只夜猫子,递给霍三娘让她像贼雀子那样烧了吃。
    霍香梅吓了一大跳,原来这夜猫子是猫头鹰。怎么也不同意吃,最后还让许三郎放了。

  ☆、第34章 仓满粮足许家宴客

许三郎不明白为甚么,贼雀子这婆娘吃得津津有味的,不停叫好吃,怎么这肉更加多的夜猫子反而死活不肯吃,还让他放了,这可是肉,“难道你觉得这夜猫子是邪恶的,所以不想食用?”
    “我……我就觉得像猫,不敢吃。”贼雀子霍香梅真的吃不少,那时候,没到周末都会下到下面那个鸟市买来吃,可以现吃也可以打包。很多农家宴席上都有爆炒贼雀子这道菜,一直到后来被禁,才少了些。
    “猫?猫亦是可食的。去年初逃难时,我也是吃过的。”
    我当然知道可食,那甚么龙虎汤还是大补之物。可我不敢吃啊,更别说这还是猫头鹰。霍香梅只好说,“这夜猫子让我甚是恐惧。”
    最后许三郎倒是把它放了,反正自家现在不大缺肉和粮。只是没想到这婆娘那么胆小,天黑之后,说甚么也不让她来晒谷场了。万一不小心吓到,算谁的。
    七月份的太阳是很猛的,不到五天,许家的稻谷就完全晒干了。
    许家是没有地窖的,当初建房子时,是建一间住一间的,等建完五间,又得开始互相相看,男女鳏寡的重新组建家庭。于是这地窖也就一直没挖。
    许家是没有粮仓的。人多人家在四五月月时就用竹子开始编制,等□□月份收割麦子黍粟。可许三郎还在外面做掮客。家里霍香梅不懂,可霍老爹该懂吧。可那会,霍老爹忙着编制竹篮子做买卖呢,看那磨起来洽洽响的铜子,声音真好听。
    等许三郎回来了,又忙着收割,忙着晒粮,一下子真的没有想到粮食要放哪里。
    一直到,张菊花特意经过晒谷场,酸溜溜的说,“三郎你家的粮都多到没地方放了,你家阿兄都两年多没闻稻米饭香了。”
    许三郎才想起自家还没有地窖,甚至粮仓也还没有。
    “唯唯。阿嫂别急,等晒好了,我给阿兄送上五斗。”
    等张菊花心满意足的走了,霍香梅给许三郎送饭食,许三郎吃过后,让霍香梅在这看着,他得找大兄帮忙做粮仓。
    竹子做不是不行,只是自家急用,霍老爹一个人忙不过来。叫上许三郎、许大牛还有霍老爹赶紧砍竹子开工,因为竹子需要的多了,竹林是村子的共产,许三郎还交了一百钱。
    天黑了点着油灯做,终于在收粮回家时,才做好三个可以装卸的大粮仓。
    等稻谷收进来时,那间放过野雉子的房间空间都快满了,人进去都有点难转身。
    之后,霍老爹用簸箕刷选出颗粒饱满的留作粮种,这些粮种一部分留着自家种,还有一部分卖给乡亲们,其他的都留着。
    以后的年景还不知道怎样,当许三郎拒绝卖粮时,霍老爹是首先赞同的。饿过的人对粮食有着一种极度的饥渴。
    当天晚上,许家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
    两斤多重的鱼,霍香梅做了五条红烧。家里那只野雉子已经不生鸡子了,拿来炖汤。让小二去水芹家买了两块豆腐。家里菜园子里的芦菔可以吃了,葫瓜可以吃了。另外还买了两斤白肉做红烧。
    等许三郎拿着装买酒的竹筒,后面跟着许大郎一家五口进来时,霍香梅已经在院子里用两张长板案摆满了十个菜,一个汤。每张马扎前的长板案上都摆着碗箸,一大锅的野雉子汤和稻米饭在旁边的马扎上放着。一阵阵香气飘满整个院子。
    许三郎非常满意的招呼自家阿兄阿嫂和侄子侄女吃多点。
    大人一张长板案,小孩一张。小二看自家阿爹阿娘那边才五个人,他们这边已经十个,倚着霍老爹说,要陪他,平时比较黏霍香梅的小七这会也表示要跟阿娘一起。而大文表示自己已经十岁了不再是小娃,应该跟阿爹一起。
    结果霍香梅这边五个大人加三个小娃,大娃那边最大的二武九岁最小的小五小六三岁。
    霍老爹说了一句祝望丰收的话,然后说可以起箸了。一下子全是筷子影子,那大粗碗的米饭唰唰的往下降。不止小孩子,大人都不停的叫好吃。
    因为分量是足够的,所以也没发生过小孩抢食的事情。就是霍香梅把留着的一只没剁碎的鸡腿,准备给小七的,给张菊花眼睛利索的看到夹给了大文。霍香梅赶紧夹了块软软的豆腐塞给小七。
    一直到大家都吃到七八分饱了才慢下来,霍香梅看孩子差不多了,不再让他们进食,吃得太饱晚上不好睡。
    这段时间许三郎家的几个娃都明白阿娘如果说不能吃了,那就是不能吃了。如果再吃,吃撑了肚子疼,阿娘会一天都不理他的。之前小五就试过,南瓜饼刚刚做出来的时候,吃到肚子疼。霍香梅刚刚做娘,没注意到这些,结果给小五揉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明确说,如果再吃到肚子疼,阿娘就不理他了。那天一直到睡觉前,小五就没有离开过阿娘五步以外。
    这会阿娘说不能吃了,他们几个都放下箸子和勺子。倒是大文二武香兰这三个还在不停的吃。霍香梅想想,还是向张菊花提了一句,结果张菊花倒好,手拿着箸,大手一挥,表示没事,自家孩子身体好着呢。
    霍香梅也不再说甚么了,她是知道的,自家的菜油多,肉多,米饭还管够。长期吃得不好的人,突然吃那么多油水的东西,还吃到撑,后果怎样还真的不好说。
    吃饱的孩子在院子里耍,一会是看羊、学羊叫,一会是看彘,一会是逗雉子。二武看到许家的葡萄架子上挂满了葡萄,还摘了颗放嘴里,表示葡萄真不好吃,又酸又涩,不知三婶家为何种。
    霍香梅被他两条眉毛皱在一起,吐着舌头,搓着小脸的怪模样给逗笑了。表示这是还没长成的葡萄,等九月份就熟了,像糖一样甜,到时候请他吃。
    二武表示怀疑的看了看霍香梅说,“大人不能骗娃子。”。
    霍香梅当下表示不会骗他的,让他家阿爹作证。
    小孩对自己阿爹是信服的,喝得有点多的许大郎,胡须下那张脸都红了,但神智清醒,“阿爹作保。”
    之后好些日子,二武都来三婶家,看看那葡萄熟了没有。
    吃过夕食后,许三郎把当初答应张菊花的五斗米装在竹筐里,让大文背回家。
    第二天,小二告诉阿娘,大文哥他们昨晚回家后,半夜肚子疼,还拉肚子了,伯娘也是,还在家里骂自家阿娘,不知道饭菜里面放了什么。最后还是没有拉肚子的伯爹阻止了她,可伯爹吐酒了。
    霍香梅看着小二手足舞蹈的高兴的说,自己也有点幸灾乐祸,但是赶紧收住。认真的对几个娃说,阿娘说的对吧?食饭不能食得太饱,否则肚子不止会疼,还会拉,喝了酒还会吐。想想茅厕离家那么远,没控制住,岂不是拉裤子上?像小娃娃一样。
    几个娃当下表示自己都不是小娃娃了,不会拉到裤子上。
    ……
    许三郎这次去做掮客,因为有商队,里面不止有汉人,还有胡子。很多通关都由他们打通,尽管所卖的货物他们要抽成,但是卖出买进的几回下来,许三郎还是赚了不少的。
    当初两个戒指兑换了十银,这一趟下来,许三郎不止赚回来成本,还多赚了八十银,给了许大牛二十银,自家还有七十银。
    当霍香梅看到这些银子时,心里也是哆嗦,脸上倒是镇定的问许三郎这次出行的经过。

  ☆、第35章 三郎西行长安遇兄

许三郎唯一一次让带口信回家时,是他准备离开粱邑之时。
    许三郎的货物不多,沿途遇上比较有特色的小玩意儿,他都愿意那糖球去换。
    没到车队到一个站点休息时,许三郎带着许大牛、苏明、李庆三个跑前跑前后的,跟在胡子阿叔后面,帮忙搬运东西或者煮饭甚么的。管事有时间也稍微指点他们几句,比如这里的甚么货在哪里价格会涨之类的。
    许三郎几个越发的勤奋了。
    自家吃的野菜、小鱼干和腊肉也在第一天就被那管事发现了。
    管事也想扒东家大腿,后来用二两银子买走了许三郎的野菜、小鱼干和腊肉。
    许三郎高兴的向管事推荐自家的南瓜饼和有馅料的蒸饼,最后管事赏脸的吃了只南瓜饼,倒是对蒸饼没有兴趣。
    在野外大多数得自己做饭,苏明带了行军锅,许三郎和苏明两伙人轮流出粮食。李庆是游侠儿,剑术和剑法都不错,经常在路上打了猎物添食,多了还会卖给同行的掮客们,给钱给物都行。
    反而一路上没花过自家的钱银,还多了份收入。当然许三郎本身就是猎户,也经常是随后的。
    开始是苏明和许大牛轮流做饭,其他三个人都吃得不错。就许三郎觉得不好食,他食惯霍香梅做的饭菜,油水作料都是足的。
    看他俩做的饭,也不知苏明以前在军中是做甚么的,这饭还是夹生米的。本来黍米就是够粗糙的了,这下真的是难以下咽。野草直接水煮熟,里面撒点盐。野雉子野兔倒是烤得不错。
    可是经常吃,还是干巴巴的,后来许三郎的嘴角都上火起泡了。
    在吃了几天之后,许三郎终于忍不住提出自己下庖厨。霍香梅出行之前给许三郎装了一小罐猪油,大约有两斤重。
    当时管事提出卖腊肉小鱼干野菜的时候,许三郎不是没有想到把猪油也卖给他。但是想想自家婆娘千叮万嘱的说过,做菜一定要放油,长期没有油,对身体不好。再加上这熬猪油的手艺,许三郎就没见过除了自家外的人家会的。
    开始大牛他俩做饭,他不舍得出,怕浪费。现在到许三郎做饭了,倒是不惧了。
    这锅一热,勺一勺猪油放进去,香味就飘出来了。同行的好些人都在伸长脖子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有几个像胡子阿叔那样和许三郎混熟了的,直接上前问,这怎么这么香。
    许三郎倒是藏了个心眼,说这是自家婆娘熬的油,自己也是第一次吃。如果不是轮到他做饭,他也是想不起的。
    许三郎炒菜用了猪油,黍米饭也是加了些。等李庆捉了几只野雉子回来时,看到这绿油油的菜叶子也是惊呆了。没想到这汉子居然还有这么一手。
    许三郎把一只野雉子熬汤,两只火烤,边烤边刷上猪油和胡椒。
    最后还没开动,一直守在旁边的胡子阿叔就喊受不了了。
    因为是自备粮食,准备的分量也不够,许三郎只给管事送了一碗汤。剩下的加上胡子阿叔五个大汉,全搞定了。
    当天商队就传开了,同行的有个农家汉子弄得一手好食。东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