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22章

三嫁新室-第22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是自备粮食,准备的分量也不够,许三郎只给管事送了一碗汤。剩下的加上胡子阿叔五个大汉,全搞定了。
    当天商队就传开了,同行的有个农家汉子弄得一手好食。东家也好奇的叫唤许三郎前去问话。
    许三郎老老实实的说了,这是自家的猪油的效果,自己的手艺也就一般。
    东家说能否用猪油让他的厨子做一道菜,如果满意的话,他愿意出资买下方子。
    结果东家是满意的,这猪油炒出来的菜比大豆油味道要浓,还比较滑。更重要的事,猪油冷却了会凝结成固状,比大豆油好携带。尽管上层的世家豪族认为吃食彘肉较为不雅,但是对于商队来说,这倒是好东西。
    东家让管事和许三郎谈价格。
    许三郎这几天虽然跑前跑后的,管事比较满意,可是也不认为这农家汉子能有多少见识,意思意思一下就可以了。前几天那腊肉鱼干不是东家当场让给二两银子,管事是不会出这个价的。
    管事想了想,问许三郎五两银子,方子加他手上的这罐猪油,可否。
    许三郎心里已经高兴的差点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了。可还是牢记自家婆娘说的,讨价还价,就算心理再满意也得假装迟疑。许三郎倒是做不出迟疑的神情来,只好拿着水牛眼,不说话,直盯着管事。
    管事这会也觉得自家似乎有点不地道了,没想到这汉子居然还懂些甚么,“最多十两,不能再多了。”
    许三郎赶紧答应下来,他快撑不住了,“唯唯。不过这罐油不能给你们,这是我家婆娘交代一定要自己吃完的。我可以在下一个市集现买猪油帮你们一起熬。”
    管事也只好答应了。
    导致下一个市集上,彘肉摊子上的肥油,当天被一群人一清而光。留下一地疑惑的人,再到后来隔壁市集上也是如此,搞得人心惶惶,以为这肥油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于是传说就是这样产生了。
    一路向西行,经过甘州、乌孙、车师、大宛,最后到达大月氏的都城蓝氏城。一路并不是顺风顺水的,但都给摆平了。许三郎也就不想给自家婆娘说那些过程。
    自从许三郎见霍香梅不敢吃夜猫子之后,就认为她胆子像兔子。
    在大月氏,许三郎把所带的货品都清了,全部都换成香料或者便于储藏的物品。回程没有在粱邑停留,直奔长安。把所有的货物出售,再往家来。
    “我见到二郎了。”许三郎想了想,决定还是告诉霍香梅。都说家丑不外传,可是霍香梅也不是外人了。
    “唯唯?”霍香梅是知道许家有四兄弟的,伯仲叔季,光宗耀祖,当初起名字就按这排行来。只不过一直没有见到老二和老四,平时也不见许三郎提起。霍香梅还以为已经不在了。
    “当初我前头的婆娘,阿娘是打算给二兄的。可二兄临结礼一句话都不留,就不见了。还是后来有人说,看见他和邻村的一个寡妇走了。”
    “那个寡妇是冲喜进门的。可是没三天,那汉子还是害病死去了。”
    “之后,那户人家把责任怪罪于她,不同意她出户再嫁。她娘家只有一个大兄,也说不了甚么话。否则当初也不会十银就买了她给人家冲喜。”
    “那户人家天天折磨她,据说饭食也是不够的。在她和二兄走之前,我也是听说过这个命苦的妇子。可是不知道她和二兄甚么时候勾搭在一起,还哄得二兄一句话都不留给家人,就跟她一起出走了。”
    私奔?前汉王朝,有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之事。开始时文君之父是为蒙羞,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却又不能不顾自家娘子。当文君穷困时,只得再接济。虽说后来司马相如发达了,文君之父也接受了他,肯定了女儿的眼光。但是当初左邻右舍的眼光和闲言,文君之父估计一辈子也难以忘记。
    现如今许二郎和寡妇私奔,也不知道当时许三郎一家是怎样渡过来的。
    “我跟着胡子阿叔去了管事那的大商行,借用他家门前的位置做买卖。看见二兄在帮忙搬卸货物,我上前确认。二兄扭头就走,他说羞于相认。”
    “我扯住他不放,让他给我说清楚。后来管事见我俩是认识的,卖了个面子,许给二兄半天假。”
    “后来,二兄带了我回去,他在长安租住的地方。那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里面住了四五户人家,吵吵闹闹的。”
    “二兄带我进了他住的屋子,里面有一个妇子背着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娃子迎上来,问二兄今天怎么如此快下工。”
    “二兄搓着手指,悻悻的说这个三郎,让我叫阿嫂。我不愿二兄为难,叫了阿嫂。那妇子脸色苍白的说,阿叔慢坐,我去做些吃食。就急忙背着孩子走出去了。”

  ☆、第36章 二郎痛哭三郎藏银

“那时候,我才知道,二兄在那寡妇未嫁时,就见过几次面了。后来居然还在同一个村子里,看到那寡妇被自家阿婆拿点着的柴火戳手臂。二兄怜惜她,好几次偷偷的给她塞蒸饼。后来一起,寡妇对他说自己是活不下去了,准备哪天撑不住了,就一头挂在那家。”
    “二兄一时脑子热,就带着人走了。后来清醒过来,也不敢回家了。因为这妇子没有户籍,他们也不敢住庐,再加上身上没有甚么钱,又害怕被捉回来。”
    许二郎那时是很怜惜那妇子的,可清醒过来,加上一路的担惊受怕,心里更是想念家里了。可是如果往家去,这妇子肯定是活不成了。最后还是不忍心,再说自己已经把这妇子给睡了,说不定孩子都怀上了。
    最后,许二郎拿着自己的户籍在隔壁邑的一个村子里租了一间屋子,安定了下来。白天他跟着同村子的汉子去打零工,到商行扛货、跟着走镖、端菜甚么的都做。那妇子就在家里缝缝补补的,还接了同村富足人家的衣物来洗。结冰的冬天,两只手肿得像萝卜。
    后来,生了三个娃,可都没有活过来。最大的一个在战难的时候还是养不活了。
    期间许二郎有打算给家里口信的,可是一直找不到人带,又怕被那户人知道了,寻来。
    一直到后来逃难,都没能给家里消息。
    最后来到长安,大王建立大晋朝,重新确立户籍。那妇子也能入户了。原来那妇子姓王,叫二花。
    家里分到十几亩地,可这是王二花又怀上了。和王二花商量过后,把地都种上粮食。再到来长安城里租了间屋子住了下来。平时许二郎还是在商行做伙计,王二花就在家缝缝补补的,照顾家里。偶尔再回村子里看看田地,长安米贵,自家十几亩地种得好,不仅够吃,还能粜出去。
    安定下来了,就想着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那户人家应该已经不找了,加上许二郎也认识不少商行的人家,有经过家里那附近的。拜托他们送口信,可是送信的后来回来说,家里都没有人了,不知去哪里了。
    人海茫茫的,许二郎也不知去哪里寻自家人,还在不在都难说。大哭一场后,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只是再面对自家婆娘时,心里还是有点别扭。尽管知道不能怪她,当初也是自己最初提出私逃的。可这回自家一个人都找不到了,许二郎心里只能怪自己。
    再后来,想到以后自己只能和王二花相依为命了,大哭一场之后,还是打起精神来干活。
    这会看见三弟,许二郎别扭之后,满是羞愧。等许三郎揍了几拳二郎后,说到阿爹阿娘已经不在了,四弟也不见人影了。
    这汉子嚎嚎的大哭起来,拿脑袋往炕上的长板案直磕头,“阿爹,阿娘,阿弟我是畜生啊,我对不起你们!”
    王二花,听见许二郎的哭声,跑进来,不知所措的说,“三郎,一切都是我的错,不管二郎的事,都怪我。”看见许二郎直磕头,她在地下就跪了下来,跟着磕。
    背上的娃娃被吵的也哭了起来。
    许三郎好半响才出声制止,“好了,起来吧!先看看孩子。”
    王二花赶紧爬起来,把背上的孩子递给许三郎。许三郎晃了晃,孩子就不哭了,还冲许三郎笑。看着这比自家小七还小的家伙,冲着自己卖乖。许三郎那颗再硬的心,也不得不软了下来。
    “那你们之后怎么打算?我和大兄后来逃难,已经不在原来的村子里了。现在在粱邑,离长安城大概五天路程。家里分了六十亩地,原来的婆娘也不在了。”
    “现在娶的婆娘,带了三个娃一起。是个会持家的。家中整理得挺妥当的,这次我走西域做掮客,家中还是靠她打理。”
    “三郎,我已经在长安安家了。长安边上的村子分到十几亩田地,也起了屋子。以前的村里地都被分光了,回去也没地了。还是留在这里,现在二花又怀上了。等孩子生下来,我带孩子去看嫂子和大兄。”许二郎认真的对许三郎说。
    “那也罢。阿弟说去参军,可是后来都不见了,也没消息。”
    许二郎也无能为力,只能跟着感叹一番。
    许三郎惦记着自家的货物,二郎家也没有吃午食的习惯,就和二郎回商行了。
    夕食许三郎倒是提着肉菜,带着大牛上门。给王二花送上些许自家在西域买的货物,还有一匹布和侄子的零嘴。
    王二花在许二郎的示意下,忐忑的接过来。
    之后几天,许三郎都是提着肉食到二郎家吃夕食。二郎让不要再带,三郎依然是我行我素。二郎家地里的还没收成,就他一个在商行搬搬抬抬的,赚不了多少。家中小儿还嗷嗷待哺。
    等许三郎准备启程归家时,还给二郎家买了只母羊,让他给侄子喂羊奶,这是从他妇子那学来的。
    而管事看见许三郎认识许二郎,而许二郎也一直做得不错,让他做了领班的,手下管五六个人,涨了工钱。
    在许三郎走时,王二花让许二郎递给他一个盒子,说是给阿嫂和弟妹的。许三郎之后打开,发现是十支不错的纸花。
    回来收完稻谷找许大郎做煎饼耙子的时候,许三郎就把二兄的情况跟大兄说了。
    大兄恨不得马上去长安把二兄打杀一番,给三郎阻止了。现在阿爹阿娘都不在了,四弟也不见影子。能看见二兄活得好好的那就好了。之前那三个没有活下来的侄子侄女就当做是给爹娘赎罪了。
    “那,二兄家的还有多久就生产?”霍香梅问,她不清楚自家阿嫂生孩子,她需要做点甚么。
    “明年初春,家来的话,怎么也得立夏了。你有空的话,准备两套小娃的衣服就行了。家里也有地方住。”许三郎觉得还是自己幸运,前头的婆娘虽然不在了,但留下来的四个孩子都活得好好的。这后头的婆娘也是个会理家的,孩子也喜欢她。有她在,自己也不用担心什么。有些话和她说,她也是能接上来的。
    还好霍香梅没有听到他的心声,到底是谁跟不上谁啊。
    “唯唯。那这银子到底是多少,还有放在哪里?”
    “本来有九十二两的,我花了些,还有八十三两。不能放原来那了。”
    于是,霍香梅看着许三郎在三眼灶旁边挖了个小坑,把银子装进瓦罐,再埋进去。上面整平,再放上一小堆做饭用的小树枝。
    “这是二嫂送的纸花,你先挑五枝好看的,剩下的给大嫂送去。还有我拿回来的布料,你也给阿兄家送五半匹。剩下的你给几个孩子和自己做两身冬衣。”
    “到时候,我看能否打些兔子狐狸的,那皮毛取暖不错。我在粱邑听说有木棉买的,可以填进被子和衣服了,据说很暖和。秋收过后,我去看看。”
    霍香梅这时还是很惊讶的,这时候,居然已经有棉花买了,那还盖甚么麦吉被子。直到后来许三郎带她去粱邑买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不是棉花,而是木棉。
    “唯唯。”
    “你给大娃他们做的上衣不错,你给我也做两件,收麦子时穿,在家也能穿。”这几天看着大娃他们的清凉,许三郎暗暗的羡慕。
    “已经给你做了,就在箱子里,你现在试试看?”
    许三郎不等霍香梅,自己翻找出来,穿上,还挺合身的。

  ☆、第37章 地窖藏粮阿嫂干架

许三郎巡视过自家的田地,发现无论是小麦黍米还是粟米稗子都比别人家的长得好,长得快,收获时间也得提前。
    赶紧找了许大牛还有同村子的几个汉子一起过来挖地窖。地窖就挖在杂物房的后面,七八尺深,宽有十几尺,还隔成三间。陆陆续续的,有空就挖,花了将近二十天才完成。挖出来的泥土堆到苏明家种果树的园子里。
    霍香梅让许三郎在屋子后面的菜园子的一角,挖了个坑,把屋子里的大尿缸放进去。尿缸底部打穿,开口离地板两丈高,平时用竹子编织的毯子盖住。尿缸的四周用苇席围起来。
    从此大娃几个不用随地大小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