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赖帝师 >

第273章

无赖帝师-第273章

小说: 无赖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趁机浑水摸鱼,我和子敬先生,都不会放过他。”

    刘赫释然一笑,“曹公有什么话,不妨直说,既然咱们今天说到了这个份上,连大逆不道的话都说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曹操当即一拍桌案,“好!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把规矩定一下。这件事,是你发起的,我们今天,只是同意你的想法,但所有的细则,都必须仔细商议之后,在三方都同意的前提下,才算生效,天机先生以为如何?”

    刘赫笑道:“看来曹公是想留我在许昌,再多住些日子了?”

    “先生放心,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直到咱们三家将一切敲定为止。”

    说罢,曹操大袖一挥,走下了灵台。

    目送曹操离开之后,守在门口的法捷和阿蒙马上回到了刘赫和鲁肃的身边。

    刘赫和鲁肃相视一笑,要来笔墨,各自写下了一份名单。

    法捷和阿蒙拿起名单,二话不说,当即上路,踏上了返回成都和建业的归途。

    十五日之后,两拨人马先后抵达了许昌。

    除了双方一批顶尖的谋士悉数到场之外,法捷还将那位天下第一读书人赵家家主也一并请到了许昌。

    整整一个月,三方都在日以继夜的商讨着所有的细则。

    这种场面,当然少不了一番唇枪舌战,那些名震天下的大谋士,甚至会为了一条看似是无关紧要的规则,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为了这次重要的会谈,曹操特意在许昌城内开辟出了一块地方,修建了两座阁楼,一座用来议事,另一座,则作为孙刘两家,那些远道而来的大谋士的住所。

    很快曹操就发现,修建两座阁楼,似乎是有些多余了。

    自从会谈开始,三方的大谋士们几乎就没离开过议事厅,不眠不休的争论着,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那座用作住所的阁楼,几乎已经被荒废,可却有一个人,一直赖在上面,始终没有下来。

    作为这次三方会谈的发起者,刘赫却置身事外,每日只是捧着一个酒坛,坐在阁楼顶层的扶栏边上,笑望着对面终日吵闹不停的议事厅。

    身后脚步声响起,刘赫回头望去,拿起手中的酒坛晃了晃,笑道:“你来的不巧,我这坛酒,刚刚喝完。”

    赵家家主走到刘赫身边,缓缓坐了下来,“你那坛酒,喝了三天都没喝完,怎么我一来,就喝完了?”

    刘赫笑了笑,没有说什么,直接越过扶栏,翻身而下,到楼下又拿了两坛酒上来。

    赵家家主接过刘赫递来的酒坛,二话不说撕开封泥就喝了一口,却是一脸的嫌弃。

    刘赫笑道:“知道我为什么一坛酒能喝三天了吧?”

    赵家家主将酒坛放到一边,冷哼了一声,“这还不是都因为你,当初在秣陵学宫的时候,你总是拿三仙醉给我喝,把我的嘴都给喝刁了。”

    刘赫望了望对面仍不停传来争吵声的议事厅,“他们都吵成那样了,你怎么一个人自己跑出来了?”

    赵家家主皱了皱眉头,“说起来也都是有些来头的读书人,可真吵起架来,一点也不比乡野村妇差,我也插不上嘴,听得也烦了,就跑到你这,来蹭酒喝了。”

正文 第五百六十三章 细则

    刘赫轻轻叹了口气,“那是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次的会谈,不容有丝毫的闪失,每一条细则的设立,不仅关系着他们各自所在势力的利益,更会对将来天下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赵家家主意味深长的一笑,“有些人什么道理都明白,可一到动真格的时候,还不是跑去偷懒?”

    刘赫仍望着对面,轻叹道:“我不是想偷懒,是没那个本事。”

    赵家家主拿起酒坛,又喝了一口,这一次,却是一脸的享受。

    “我倒是有那个本事,不是照样也跑出来偷懒?”

    刘赫愣了一下,转头看向了面带微笑的赵家家主,不禁也是会心的一笑。

    赵家家主望着对面的阁楼,轻声道:“你虽然只是在这里远远的看着,可我知道,你的心里,比他们任何人都要焦虑。他们争的,只是一时的得失。而你想要的,却是真正的天下大计。”

    刘赫坏笑道:“真是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刚喝了我几口酒,就开始夸上我了。”

    赵家家主没有回头,仍是看着对面的议事厅,一脸的平静,“他们所做的,也许你现在还做不到。可你做的,他们这辈子,连想都想不到,甚至都不敢去想。”

    刘赫神色一正,一抱拳道:“多谢前辈指教,刘赫谨记。”

    赵家家主摆了摆手,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不要谢我,反倒是我要替天下的读书人谢你一声才对。你也不要妄自菲薄,那些琐碎的小事,总会有人去做,而你,只需有一颗胸怀天下之心,就够了。”

    说罢,这位马上就要同时掌握天下官员任命权和财权的老人,起身正了正衣衫,向刘赫毕恭毕敬的施了一礼。

    刘赫急忙起身,诚惶诚恐的回了一礼,等他再抬起头时,却见仙风道骨的老人,已是拂袖而去。

    走到楼梯口,赵家家主突然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一本正经的说道:“你给我安排的这个差事,我接了,但我有个条件,你若不答应,就另请高明吧。”

    刘赫心里咯噔一下,却见赵家家主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不管我将来人在何处,也不管你今后身处何方,你都要每月给我送两坛三仙醉来!”

    说罢,一袭白衣的赵家家主飘然而去。

    刘赫回到扶栏边上,望着阁楼下那个迈着大步,脚步却愈发轻盈的背影,笑容灿烂。

    在经历了长达两个月之久的激烈争论之后,三方终于就所有的细则,达成了一致。

    当代表三方最高权力的大印,同时出现在那张密密麻麻的协议上,刘赫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经过商议,刘赫提出的大纲,并没有什么改动,但许多细节上,还是有了很大的变化。

    三方仍是三年举行一次会战,争夺那一百零八颗代表着地域归属的玉石。

    但在拿到玉石,也就是拿到地域所有权之后,官员的任命和税收,却因地域差异的不同,执行的政策也不同。

    一百零八个地域当中,三方分别两两相邻的边境上,各有八个地方,总共是二十四个地域,采取刘赫当时提出的集中任命官员和税收,而其余的地方,则仍是由各方的势力自行掌握官员的任命权和税收。

    这么做的目的,是在保证这份协定顺利实施的同时,也能确保不会发生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而产生一家独大,局面失控的后果。

    而这二十四个地域中最中心的城池,也被命名为二十四明城。

    所谓明城,就代表着无论是官员任命还是税收,都一切透明,三方都可以随时调阅归属于己方势力的任何一座明城的卷宗,从而掌握一切的信息。

    随着三年一次的会战的结束,地域所有权也会发生变更,而三方之间的边境线,也会随之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将会重新在三方的边境线上划分出新的明城,而之前的明城,则会转由所属势力独自掌控。

    这样的做法,虽然杜绝了权力过分集中而导致的失衡局面,却也引发了新的问题。

    二十四明城每三年就会发生一轮调整,那些位于三方边境的地域,很有可能会出现经常易主的情况,而当地的建设和发展,也会因此受到很大的阻碍。

    为了弥补这一点,由鲁肃所代表的东吴,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一百零八颗玉石,每一颗都代表可以多投入一名上将和一百名士卒参与到会战之中。

    二十四明城,三方各掌握其中的八座,而代表着八座明城的玉石,必须要作为筹码,投入到会战当中去。

    除此之外,三方还可以用银两,来代替玉石,用来增加兵力,这种银两,被称为代玉。

    二十四座明城,都由赵家家主亲自出面打理,所有的代玉,也会悉数交到赵家家主的手中,作为发展二十四明城的费用。

    每多向赵家家主缴纳十万两的代玉,就相当于多投入一颗玉石,也就可以增加一名上将和一百士卒的兵力。

    由于大部分地域的税收,仍然掌握在三方各自的手中,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急于缴纳高额代玉而压榨百姓的情况,代玉的金额,并不是三方自行制定的。

    代玉的标准,是各方势力自行掌控的地域中,所有的税收加在一起的一成。

    换句话说,只要百姓富足,缴纳的税银够多,即使地盘不如其他两方多,也依然可以拉近兵力上的差距。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每三年一次的会战,三方都会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地方的建设中去,无形当中提升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为此,所有地方还特地统一了税率,三方势力只可下调,不许上浮。

    税率固定,收到的税银越多,也就表示百姓的生活越好,这也和刘赫的初衷,不谋而合。

    除了这些之外,三方中的任意两方,可以在会战结束后,地域重新划分之前的这一个月中,随意买卖手中的玉石。

    而买卖这些玉石所得费用的一半,也可计入代玉当中。

正文 第五百六十四章 孰强孰弱

    也就是说,如果出现有一方因为手中的玉石不够,而导致与其他两方兵力悬殊太大的情况,那么这方势力就可以通过出售手中的玉石,来换取高额的代玉,从而达到临时增加兵力的目的。

    虽然出售玉石,会让手中玉石的数量更加捉襟见肘,但反过来说,手中的玉石越少,就说明税收也越少,这种情况下,出售一枚玉石所换来的代玉金额,比例相较其他两家,反而会大大增加,不失为一个破釜沉舟的办法。

    当然,这种做法,犹如揠苗助长,不到万不得已,任何一方都不会贸然采取这样的对策。

    至于那位即将掌握二十四明城大权的赵家家主,也从此离开秣陵学宫,前往三方边境的交界处居住。

    随着三方边境发生变化,赵家家主的居所也会随之转移,而他所在的区域,也将会成为三方会战的主战场。

    除了任命二十四明城的官员和掌握当地的税收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需要赵家家主来处理。

    在双方可以任意决定投入玉石数量的前提下,将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一方输掉的地域,有可能不在边境线附近,甚至是位于这一方势力最后方的地域。

    因为这样的地方,紧邻异族的居所,常年受到外族的骚扰,人口稀薄,税收必定不如那些地处势力中心的地域。

    三方出于各种考虑,很有可能将这样的地方当做筹码,投入到会战中去。

    这些地方根本不能提供高额的税收,增加代玉的数量,倒不如拿来当做筹码,增加一些兵力,胜算也会提高,即便输掉了这些地方,对于任何一方来说,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一旦一方输掉了自己后方地域,就会出现一种极为棘手的情况。

    得到这块地方的势力,很难实现向这些远离己方势力范围的地域派驻官员,更不可能大摇大摆的越过其他方势力,向那里派驻兵力。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由赵家家主所代表的中立势力来处理,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这其中还有个很严苛的条件,虽然这个地域的税收是由赵家家主来代收,但输掉这个地域的势力,必须保证派驻足够的兵力,用来抵御外族的骚扰。

    一旦出现这些地方被外族攻陷占领的情况,那么这个地域所在的势力,将会被受到极为严厉的处罚,在下次会战当中,无论投入了多少枚玉石,缴纳了多么高额的代玉,也只能增加原来数量一半的兵力。

    设立这样的惩罚措施,是为了杜绝某些势力,因为收不到税收而放弃保护这些地域,让当地的百姓惨遭屠戮。

    如此严厉的处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三方势力将这些弃子投入到战场上的可能。

    本来将这些地域作为筹码,还有些投机取巧的意味,但是一旦失去这些地方,就将会得不偿失,三方势力,也必定会量力而行。

    有了这些细则的约束,三方必定会在面临抉择时有所斟酌,至于如何取舍,那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从此三方之间的互相博弈,重心将会由军事转向经济,毕竟争取更多的税收,缴纳更高额的代玉,才是真正能提高兵力优势的方法。

    这也是赵家家主为何会毫不犹豫的就赶来许昌的原因。

    在这位天下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