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世梦 >

第14章

盛世梦-第14章

小说: 盛世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管代朋问道:“龙会长,石桥铺的塾馆在什么地方?”

龙沛潇:“比较好点的都有点远,有好几里路,街上的人都意在赚钱上,不重视后人的读书,随随便便的弄个读书人在家里教教,不用说考举人,就连秀才都考不起,几十岁了名义上还是个老童生。”

管上学:“这可真像杜工部诗上说的‘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管代朋:“看来孙娃子只好跟龙麟少爷一道去那个塾馆了。”

第二天,龙沛潇突然有件生意上的急事去不了,他让一个櫃上的伙计带管上学去。他们走到距白马凼不远的四陵碑小镇,带他来的伙计敲开了老中医的门,伙计:“你们有没有医书卖,龙会长的朋友管郎中想买点。”

老中医一家正愁医药书籍无法带走而着难,连连说“有!有!”

老中医:“你是不是救秦老三难产的媳妇,为其接生的管郎中?“管上学:“承蒙老先生动问,晚辈正是为秦家三哥医伤和为他媳妇接生的人。老人家医术高超,是不是觉得我有处置不当的地方?”

老医生:“管郎中,你做的很好,很对,不分贫贱,即使是贩夫走卒也一视同仁。这么大的难产接生,你分文不取,这是医德高尚的表现啊!”

管上学:“老先生过奖了,我也不是人人看病都分文不取,否则我吃啥?对贫苦百姓,我是有钱给点也可,无钱的分文不取。秦三哥家徒四壁,我肯定不会要他的钱的。”

老医生:“对,这很对我老头子的脾气。你这样的晚辈医者,这个朋友我交了。反正这些书我老眼昏花看不清了,送给你,你肯定不会要,你随便给点,连书柜都一道送。”

上学弯下腰,看了老中医的腿伤,发现接得有问题,说道:“老先生,你的腿伤是谁接的?”

老医生:“其他病我可自己医,唯独这脚杆出了事,我弯不下来,就不能自己处理了,只好让后人找了个接骨斗隼的郎中来弄了一下,我是觉得还痛。小兄弟能为我矫正,我当然愿意的很。”

管上学拿出银针,在老先生腿上的相关穴位扎下,止住痛,然后双手捏住伤骨处用力一按,创伤完全吻合,并重新用三块木夹板包扎固定。管上学慢慢取出银针,老医生的疼痛大为减轻。

上学给了十两银子与老医生,请人连书带书柜搬回家,整整放了一书房。上学正一一过目。春红进来问道:“这些书很不错吗?”

上学:“很不错,其中有不少很有价值的书,比如《难经》,我是在业师七叔那里看过,其中学到了对妇女难产的处理。但七叔的《难经》是在书摊上买的,头尾都掉了,可老医生的书是齐的。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櫃要略》、《大观证类本草》、《政和证类本草》,直到本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本草学的书几乎全有了。”

春红:“都是官修的医书?”

上学:“不,官修的医书、私家的医书皆有。其中还有老医生抄的《民间单方集存》一函九本。在一本草类书中还夹了本《脉经精要》,这本书在七叔那里也只是听说而未见,现在我也有了。”

管上学在七叔管代远的严格教导下,不仅掌握了正统医理,还学了民间疗方和验方,但与老中医收集的疗法之多、之广,简直无法相比。

第二天,龙沛潇专门来看,管上学一一作了介绍,龙沛潇问道:“在药学上的基本功是什么?”

管上学:“以小弟之见,莫如本草学,本草学是官方和民间皆认可的药物学,而以本朝李时珍先生的《本草纲目》最好、最齐。”

龙沛潇:“那我先从《本草纲目》开始系统的阅读,本草学的书我都有,如有不明白的,就向小兄弟请教。”

管上学:“不敢,互相切磋吧!”

龙沛潇:“好!就算互相切磋吧!小兄弟,医馆准备的差不多了吧?”

管上学:“基本上准备好了。就是医馆的名称尚未想好,能否先开业后挂门匾?”

龙沛潇:“可以,先把业开了,慢慢想个好的,匾做好了再挂也可以。”

管上学:“要不要找人看个日子?”

龙沛潇:“要,一定要!开张大吉,一定要选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我那里有今年的黄历,我回去看看。”

管上学:“龙会长,开张时要不要请石桥铺的头面人物吃个饭?”

龙沛潇:“是该向大家打个招呼,小兄弟,这件事由我来张罗,你人生面不熟,不知道请那个。”

管上学:“又要麻烦龙会长,我很过意不去。”

龙沛潇:“这有啥子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下午,管代朋与管上学正在打扫店堂,抹门板,边干边谈取点名的事。

管上学:“最好取个平民百姓看得懂、乡亲们感到亲切的名字。”

管代朋:“我觉得大气一点好,为今后发展着想。”

管代朋说完这句话,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上学,你七爸的医馆叫啥名字?”

管上学:“叫弘仁医馆。爹的意思是不是我们也沿用这个名字?”

管代朋:“我正是这个意思,一来这个名字内容好,弘扬仁爱精神,二来你是你七爸的徒弟,正宗传人,应让你七爸开创的事业传下去,弘仁医馆的名字你最有资格继承。”

管上学:“爹,我们也学学驰名天下的京师的同仁堂,我们干脆叫‘弘仁堂’,以将师傅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

管代朋:“好!好!弘仁堂这个名字好!既继承了老七的医术,又弘扬了老七的医德,老七在天之灵也应感到宽慰了。”

“啥子事,两爷子说的这样高兴?”龙沛潇走过来问道。

管上学:“龙会长,我正和爹爹在说医馆取名的事。”

龙沛潇:“既然说的这么高兴,看来是有眉目了。”

管上学:“有眉目了,想取名弘仁堂,以弘扬仁爱精神。”

龙沛潇:“好个弘仁堂,既有意思,又有气派,就是这个名字。我马上找人去刻匾。”

管代朋:“龙会长,又要麻烦你了,真不好意思。”

龙沛潇:“一家人有什么不不好意思,匾做的庄重、气派,一定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注视,生意就好一些。刚才我翻了翻黄历,后天,十月初八,就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又是二五八,逢场天,人多,热闹,影响也大,吉时在辰己之交。”

管代朋、管上学:“要得,就是后天。”

龙沛潇:“小兄弟,我们现在就去木货巷,找杜老板,请他赶制门匾。”

龙沛潇带管上学很快来到下街的木货巷,一家大的木器店前。

龙沛潇:“杜老板在不在?”

杜老板:“在!在!龙会长光临小店,有什么吩咐?”

龙沛潇:“杜老板,我这小兄弟要做块门匾。”

杜老板:“要得,要得,多谢惠顾,尺寸多大?”

龙沛潇:“五尺宽,三尺高。”

杜老板:“匾上刻什么字?“

管上学:“弘仁堂,弘是弘扬的弘,弓字旁一个厶字,仁是仁义的仁,堂是堂屋的堂。”

杜老板很快用毛笔写在一张纸上,递给龙沛潇,龙沛潇看了说道:“是这三个字,用隶书,黑底金字,阴刻,凿干净点,材质用好的。”

杜老板:“龙会长的活路,我杜生荣一定做的巴巴实实的。”

龙沛潇:“杜老板,我这是个急活,后天辰己之交是吉时,就要上匾,点都不能耽误,费用一个不少你的,听清楚了吧!”

杜老板:“听清楚了,后天辰时准时送到,绝不误事。你龙会长是我们商会的龙头大爷,经常关照我,我就是不睡瞌睡也要赶出来。”

龙沛潇:“那我们走了。”

杜老板:“龙会长慢走!”

转眼就是十月初八。早上起来一看,蓝天红日,秋高气爽。陈冬梅已过来做好早饭,大家赶快吃好早饭。管代朋、管上学来到前面医馆,打开店门,下了门侧的半截铺板,亮开门面,两边柱上贴了对联:“妙手回春驱病魔,银针去疾保安康”,简简单单,明确醒目。横批“卫我黎庶”医馆定位:为百姓治病。

辰时中,杜老板准时送来了门匾,并派匠人在枋上钉了铁卡和系链铁环。管上学付了制匾钱银子二两。

接着商会会长龙沛潇也率石桥铺的头面人物到了。他看了制好的门匾,说道:“做得不错,庄严厚重,髹漆上乘,黑的发亮,金的耀眼。”

辰己之交,龙会长来人放起了千响鞭炮。他带来的拨锣鼓也吹打起来,气氛十分热烈。几个年轻力壮的伙计搭着梯子,将门匾放在铁卡子上,安在匾侧的铁链挂钩,准确的勾在木枋上的铁环内,稳稳当当。

在龙会长的安排下,石桥铺十几个大的铺面也前来贺喜。管代朋、管上学连连招呼入座看茶,秦老三也来了,逢人便讲:“在管郎中的医治下头上的伤也好了。媳妇也顺利产下双胞龙凤胎,。街上的许多人都了解那天他坠马和媳妇难产的事,大家关心的看了他额上的伤也干疤了,大家祝贺他得了双胞胎。他的出现无形中宣传了管上学高超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

铺首也来了,一眼就看见了秦老三,说道:“格老子秦老三真是运气好的连门板都挡不住,今天也来凑热闹?”

秦老三:“管郎中一家是我的大恩人,他开业大喜,我当然要来祝贺!那我又问你,你又来做啥子呢?难道你堂客遭儿子卡住了,也来请管郎中帮忙?”

铺首:“老子福大命大,我堂客连生六个妹崽,从没遭卡住,你龟儿子不晓得在那里得罪了菩萨,生头个就遭卡起,要不是管郎中神技,你龟儿子不晓得现在还在那个旮旯抹眼睛水哩!”

他两个斗嘴,不时引得围观的熟人们的善意的哄笑。

龙会长:“张老板、李老板、杜老板、王老板,这里人多碍眼,我们先到松鹤楼喝茶去。”

他带来的客人都跟着他去松鹤楼,临走对管代朋说道:“大叔,你们正午去松鹤楼吃晌午。”

这时有个商人打扮的人朝店里张望,五妹眼尖,一下就看到了,原来是陈老板,连忙招呼:“陈老板,快进来坐。”

陈老板:“我刚进街口,就听人说,一家新的医馆今天开业挂匾,我想是不是你们啰?一看,果然是,搞得好快哟,祝贺,祝贺!”边说边拱手。

管代朋:“陈老板,等一下到松鹤楼吃个便饭再走。”

陈老板:“谢了,我在下面街上已吃过了。就是在吃饭时听见你们的医馆开张的事。一会儿我就要走,要赶到通远门,在关城门前进城。”

说完,喝了碗茶,便告辞,匆匆向城里走去了。

这时上可的儿子来喊爷爷,幺爸、幺婶吃饭。上学道:“爹,你去松鹤楼陪客人,要开席了。既然开业了,我就要守医馆。五妹,你先去吃,吃了来换我。”

一会余成慧出来说道:

“我吃完了,帮你看着,上学你进去吃饭。”

管上学:“要得,妈你先帮我看一下,我吃了饭就来。”

上学正要起身,一个五十来岁的人背着一个十来岁的娃儿进来了。说道:“快请郎中看一下,我孙娃子遭牛踩了”,说着把小孩放到板凳上,赶快给他脱掉袜子,鞋子,脚背已经肿起来了。

管上学忙问道:“大叔,这娃儿怎么被牛踩的?”

大叔:“我今天来赶场,想到牛马市看看,准备买个小牛儿喂起来,长大了好卖些钱,反正我事不多,他和村里面来赶场的几个娃儿在边边打珠子。谁知他把珠子一下弹到牛肚子下面去了,他去拣,动作又慢。牛看见肚子下有人,吓了一跳,赶紧躲,一下就踩到他的脚背上了。我当时吓的六神无主。还是那个牛偏耳说:街上今天新开了个医馆,郎中医术很好,快背去找郎中,所以我就背来了。”

管上学边听边检查小孩的脚,说道:

“大叔,小兄弟的脚背骨被牛踩错了位,但并没有断,医得好,大叔放心。”

管上学将小孩抱到桌上坐着,让他脚踩在板凳上,他拿了根凳子坐在小孩的对面,拿出银针,在脚背相应部位扎了三针,问道:“痛不痛?”

小孩:“痛!”

管上学捻动银针,阵阵酸麻使整个脚部失去痛的感觉。问道:“还痛不痛?”

小孩:“不痛了,但麻的很。”

管上学:“这就对了。”

接着用手指在脚上按摩,然后又捻动银针,双手捏着脚掌用力,听见脚里面有喳喳声,然后长长出了口气。

管上学:“大叔,小兄弟的脚背内的脚掌骨我已给他复位了,养一养,很快会好的。我给你开几味草药,你可到山上挖回来,洗干净,在砂钵里摏烂,敷在脚背上,包起,三天一换,换三次估计就好了。我再给你三包“清淤活血散”,用温水化了,一口气喝下去。”

说着用笔写了单方,并从药箱里拿出三包“清淤活血散”给大叔,说道:“大叔,我医完了,你赶快背回去,然后到山上挖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