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南方稻田春季蔬菜栽培技术 >

第6章

南方稻田春季蔬菜栽培技术-第6章

小说: 南方稻田春季蔬菜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施足基肥

    春马铃薯生育期短,要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不再施用追肥。要求每667米2

    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复合肥4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有机肥、化肥可撒施于马铃薯的播种带。

    5。 合理密植

    净作马铃薯,行距33厘米,穴距22厘米,每667米2

    播5500~6000穴。稻草覆盖栽培,不需打穴,只需将种薯按规定的穴行距放在畦面表土上,并轻压种薯,使种薯与土壤紧密接触,再覆盖8~10厘米稻草即可;地膜覆土播种,采用起垄宽窄行栽培,垄距1米、垄顶宽60厘米、垄高15厘米,一垄双行,宽行70厘米、窄行30厘米、株距25~30厘米。开沟播种,薯块在沟内芽朝上摆好后,覆满沟土,镇压平整,每667米2

    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毫升或50%乙草胺乳油120毫升,对水40~50升均匀喷雾防治杂草,随后立即覆膜。

    6。 适时收获

    春马铃薯生育期短,一般只有70~80天,5月上中旬,当植株基部2片叶发黄时开始采收。用泥土覆盖栽培的春马铃薯应及时收挖;稻草覆盖栽培的春马铃薯可根据市场行情和薯块大小刨开稻草,分期分批摘收上市,摘收大薯后,恢复稻草覆盖让小薯继续生长,在5月底之前采摘完毕。

    skbshge

(四)稻田春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1。 早疫病

    (1)危害特点 又称夏疫病、轮纹病。属真菌类病害。主要发生在叶面。病斑近圆形、深褐色,内有黑色同心圈,可互相连接成不规则大斑。

    (2)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用45%咪鲜胺水浮剂3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

    2。 晚疫病

    (1)危害特点 又称瘟病。真菌类病害。叶片、茎、薯块均可受害,通常在开花前后出现病症。受害病斑初期为不规则黄褐色斑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渍状,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斑变为黑褐色,无霉层。结薯后如遇连绵阴雨,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病害可迅速传遍全田,造成严重损失。

    (2)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用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750倍液,或66。8%丙森·颉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以上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

    3。 青枯病

    (1)危害特点 细菌性病害。典型症状是病株变矮缩,下部叶片先萎蔫然后全株下垂,开始尚可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有时一个主茎或一个分枝萎蔫,其他茎叶生长正常。薯块染病后,芽眼呈灰褐色水浸状,并有脓液,切开薯块,切面可自动溢出乳白色菌脓。

    (2)防治方法 青枯病是土传性病害,应尽量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采用高畦栽培。发病初期可选用77%氢氧化铜悬浮剂1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每株灌0。1~0。2升,每隔7~10天1次,连续灌2~3次,病情可得到控制。

    4。 病毒病

    (1)危害特点 马铃薯病毒病在田间主要靠蚜虫或叶片接触传播,表现为叶片呈花斑、扭曲或皱缩等异常现象,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2)防治方法 由于目前无有效药品治愈本病,所以防治上主要应防治蚜虫,以减少病毒病的传播;同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发病后可用1。5%烷醇·硫酸铜浮油1500倍液,或0。2%氨基寡糖素水剂800~10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skbshge

(一)稻田春莴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

    莴笋喜冷凉气候。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0℃~20℃,幼苗耐低温能力强,在12℃~13℃时生长健壮,在22℃~24℃以上易早期抽薹。莴笋营养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6℃ ~18℃,春季栽培莴笋,前期由于温度较低生长较为缓慢,后期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越长越快。

    2。 光照

    莴笋属于较喜光的作物,阳光充足则植株生长健壮,叶片肥厚,嫩茎粗大;如果长时期阴雨连绵,或种植过密,会影响叶片和嫩茎的发育。莴笋为长日照植物,影响早抽薹的主要原因是长日照条件,春季栽培莴笋应选择对日照不敏感,抗抽薹的品种。

    3。 水分

    莴笋叶片组织脆嫩,叶面积大,含水量高,营养生长期要求有均匀而充足的水分供给,稻田栽培莴笋有利于水分的适时供给。

    4。 土壤及营养条件

    莴笋对土壤的适应性广,但以肥沃、保水排水良好的轻黏壤土或沙壤土为好。莴笋喜微酸性土壤,以pH值6~6。3为宜。莴笋喜肥耐肥,需氮素较多,磷较少,在施用有机肥作基肥的基础上,追施速效氮肥可提高产量,改进品质。

    skbshge

(二)稻田春莴笋的适宜品种() 
茎用莴笋以地方品种为主,不同的播种时间应选择不同的适宜品种。春莴笋多为早熟品种,而早熟品种较耐寒,但不耐热,不耐长日照。如果将早熟品种在气温回升后定植,就容易出现蹿高抽薹。因此,在选择品种上要注意将早熟品种早播早栽,避开春夏之交的高温和长日照导致其提前蹿高抽薹。

    1。 耐热二白皮

    四川省地方品种。耐热性特强,叶片大,长椭圆形,茎端钝圆,深绿色。叶簇紧凑,开展度大。节间较密、适中,节疤平直。茎皮嫩白色、肉浅绿色,单茎重0。9~1。2千克。在气温25℃~32℃条件下生长,表现最佳,春季栽培不易抽薹。

    2。 二青皮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品种。植株高35~40厘米,开展度40~50厘米。茎长35厘米左右、横径6厘米左右,单株重200~300克。叶直立呈卵形、浅绿色,茎节密、较粗,茎肉浅绿色,肉质脆嫩,味清香,品质好。

    3。 挂丝红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品种。叶簇较紧凑,长势较强,叶片呈倒卵形,叶面微皱,有光泽,叶缘波状浅齿,心叶边缘微红,叶柄着生处有紫红色斑块。茎呈长圆锥形,长30厘米。茎肉绿色,单茎重600~700克,早中熟,播种后100~105天始收。

    4。 锣锤莴笋

    湖南*沙市地方品种。圆叶种,叶簇较平展。叶片浅绿色,长倒卵圆形,着生较密。肉质茎皮、肉皆绿色,肉质脆嫩,清香,品质好。中熟,耐寒,抗病毒力强,适应性广,但不耐肥。

    5。 白叶莴笋

    湖南省株洲市地方品种。圆叶种,叶较平展。叶片浅黄色、倒卵状披针形,叶肉较薄。肉质茎棒状,皮、肉皆白绿色,质脆清香,品质好。晚熟,耐热,耐肥,较抗病毒病和霜霉病。

    6。 白叶尖莴笋

    重庆市地方品种。尖叶种,叶片多,叶下茎部自然软化为白色。茎粗、节密、皮浅绿色,肉略带黄色,品质好。晚熟,既可作叶用,也可作茎用采收。

    7。 双尖莴笋

    贵州省地方品种。尖叶种,叶披针形,绿色,叶片多而密。茎皮浅绿色,肉略带黄色。抽薹迟,耐热,中熟。

    8。 红满田

    四川省种都公司选育的红皮尖叶型品种。耐寒性强,抗病性强,生长整齐,膨大迅速。叶片披针形,稍皱,有明显红斑。茎棒长直,皮色红艳,节间稀,棒形美观,茎肉青色,质脆味清香。

    9。 无锡香莴苣

    江苏省无锡市蔬菜研究所从无锡市地方莴苣品种中选育的新品种。其叶片卵圆形、微红色,且越往心叶叶色越红。株高40厘米左右,单株重350克左右。茎皮绿中带红,茎肉浅绿色,食用时有淡淡的清香。

    skbshge

(三)稻田春莴笋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适期

    稻田春莴笋的播期要求不严格,以不影响水稻适时栽插为前提,可根据品种特性、土地茬口和市场需求安排播期。莴笋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0℃~20℃,幼苗耐低温能力强,因此播期安排在11月份至翌年2月份均可。春播莴笋后期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长,因此应选耐热、抗抽薹的品种。

    2。 浸种催芽

    莴笋种子很小,发芽出苗要求良好的条件,因此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12~24小时,捞出后置于瓷盘中,并覆盖湿毛巾,进行保湿催芽。当种子70%以上出芽即可播种。

    3。 苗床育苗 一

    般每667米2

    大田播种量为25~30克。播种之前,要将苗床充分浇水,待表土收汗后即可播种。莴笋的种子很小,为了做到稀播匀播,应在种子中加入部分细土或细沙,混合后撒播。如果没有把握撒播均匀,可将其分成几等份,实行分次撒播。播种后覆盖地膜,并搭建小拱棚保温育苗。当种子开始顶土出苗后,要及时拆除覆盖在地表的薄膜,以免影响幼苗正常生长。为了防止早抽薹,还要及时间苗,控制浇水。

    4。 整地施肥

    莴笋栽培需水量较多,同时又不耐涝。稻田栽培莴笋容易积水,应挖沟做畦,防止湿害。稻田莴笋栽培应以基肥为主,每667米2

    施农家肥2000~4000千克、复合肥25千克。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稻田春莴笋追肥的劳动强度就会小得多。土壤板结会影响莴笋根系对水肥的吸收,导致茎部细瘦,蹿高徒长。土壤板结有两种情况,一是稻田本身湿度大、土壤板结,在莴笋定植前没有深耕细耙。二是莴笋栽后施肥、浇水及降雨造成畦面土壤板结。因此,在莴笋定植前要整平整细土壤,定植后要及时中耕,锄深锄透,促进根系发育良好,使嫩茎生长健壮而不蹿高。

    5。 合理密植

    春莴笋适宜苗龄为25天左右,在5~6片叶时移栽为宜。定植不及时,幼苗往往生长过快、胚轴伸长呈徒长状态,栽后也就难以获得肥大的嫩茎。稻田春莴笋以每667米2

    定植3500~4000株为宜,不能种植过稀或过密。种植密度过小影响产量,过密容易造成在莲座叶形成前就已经封行,植株拥挤,光照不足,使植株拔高蹿长,甚至形成早抽薹。

    6。 肥水管理

    在定植成活后,要施1次提苗肥,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当叶片由直立转向平展时,结合浇水重施开盘肥,每667米2

    施尿素10~15千克;在即将封行时,结合浇水每667米2

    再施尿素10~15千克,促使植株扩大开展度和肉质茎长粗。在茎开始膨大时要供应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以利于形成肥大的嫩茎。春夏之交,莴笋在干旱情况下容易抽薹,因此要结合施肥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满足稻田莴笋生长的需要。春莴笋在田间湿度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下均容易蹿薹。田间湿度大,嫩茎就易徒长而呈“涝蹿”;但在土壤干旱及高温条件下,嫩茎生长细弱,又易呈“旱蹿”。故莴笋栽培浇水要恰当,既要防“涝蹿”又要防“旱蹿”。在莲座叶形成、植株封垄之前,适当控制浇水,以畦面见干见湿为宜;封垄后要增加供水,保持畦面湿润,以满足嫩茎迅速生长膨大的需要。在养分供给方面,春莴笋如果偏施氮肥或基肥不足、追肥不及时等,将导致其营养生长受抑制,加速生殖生长,最后蹿高徒长和未熟抽薹。因此,要施足基肥,均衡追肥,以保证春莴笋能够获得均衡适量的养分。

    7。 适时收获

    稻田茎用莴笋以心叶与外叶“平口”时为采收适期。若不及时采收,嫩茎就会迅速蹿高抽薹。对春莴笋蹿高抽薹,采取人工措施加以控制,有一定的效果。其方法一是定期喷施矮壮素,通常于莲座期开始喷施,每隔7~10天1次,共喷2~3次,使用浓度为350毫升/升。二是在春莴笋蹿高抽薹之前即在“平口”期及时于晴天掐去莴笋顶端生长点或花蕾,可以促进养分回流,防止嫩茎空心。

    skbshge

(四)稻田春莴笋病虫害防治() 
1。 霜霉病

    (1)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病叶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最初叶上生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霉层,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

    (2)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750倍液,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