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673章

姜姬-第673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王还是不太死心,听曹备这么说,连忙赞成。
  曹备深深的暗叹了一声,出宫后就开始寻人打听凤凰台的情形啊,最近有没有凤凰台的人来啊之类的。
  他还是觉得那个突然跑到赵国来的凤凰台士子出现的有点太古怪了。
  不等他查出来,目前显王殿前重臣最有力的一位,陈相,请他过府一叙。
  这个陈相是他自己封的,可见力量。
  曹备苦哈哈的应约前去,不料倒是没拿他怎么样,而是陈相也取出一卷来,递给他道:“此乃鲁国国书。”
  曹备稀里糊涂的解开一看,傻眼了。
  鲁王,也就是曹备觉得虽然看起来愚笨,但身有大智,运气还相当好的那个大王,写来一封国书给赵王。
  先是说我知道你爹死了,我也死过爹,你肯定很难过,就像我当年一样难过。
  但虽然爹死了,我们还是大王,我们还要做一个好大王,不能为爹死而伤心啊。
  我知道你会振作起来的。
  现在刚好有一件大事,我需要告诉你。
  我听说大梁皇帝出事了——接下来回忆了一下大梁开国皇帝跟各位诸侯之前是如何的深情厚义。
  鉴于祖宗情义如此,听到大梁皇帝出事,我忧心似焚,身如油煎,我必须要去帮皇帝一把!
  幸好我有弟弟,所以我禅位了!我把王位让给我弟弟了!现在我带着鲁国的忠臣良将去帮大梁皇帝了!
  你要不要来啊?
  ——然后再追忧一遍大梁开国皇帝跟诸侯的情谊,重点说一说大梁开国皇帝开完国之后重情重义的把诸侯都给封了,裂土称王,称得上是共富贵的仁义之举了。
  看在祖宗的面上,你不想去吗?
  曹备:“……”
  这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赵王能不去吗?!赵国能不送个大王过去吗?!
  曹备小心翼翼的把这烫手的国书放下,半天才挤出一句:“……何等大义。”
  鲁王真是够“大义”的了。听说皇帝有事,连王位都不要就跑去了。这种大义……
  曹备嘀咕道:“难道他欲为帝?”
  陈相摇头,脸皱成一团,苦得很。
  “猜不透啊……”深深叹了口气后,陈相问最近听说宫里的显王时常坐卧不安,盯着一卷书看,他是不是也知道这个消息了?
  曹备才知道陈相找他是想问显王的心事。
  ——陈相担心显王找事。
  曹备也苦笑,将凤凰台士子一节从头到尾细数,重点:“某觉此人行止怪异,却苦无思路。”
  陈相讶然:“大王已经尽知了?”曹备摇头:“大王不知鲁王此举。”
  显王只是知道凤凰台出事了,皇帝有问题了,现在天下缺个皇帝。
  嗯,他想去见见世面,凑个热闹,有可能的话占个小便宜回来好跟老臣们威风威风。
  陈相没有放心,反而更忧心了。
  他指着国书道:“有人……欲令诸侯往凤凰台。”
  鲁王是已经踩进去了。就是不知他是知情还是不知情。
  鲁王还想叫上赵王。
  曹备看着国书:“此书非赵独有。”
  陈相点点头,收到之后他就命人去查了。
  “魏有。”
  曹备吁出一口气:“燕崩,晋小,郑弱。”
  燕早就分成南北两半;晋国地小力弱;郑有一半都被鲁吞了,要仰鲁国鼻息而活。
  唯有赵、魏、鲁可称大国,可称强国。
  显然有人希望将这三个大国一网打尽了。
  曹备隐怒复惊:“吞天之鹏!咽地之鲸!”
  何人有如此大的胃口?
  可笑此人已经剑指赵国,赵国上下竟不知此人是谁。
  陈相道:“此人意属凤凰台。”
  意在天下,意在帝位。
  他肯定不是把三个诸侯叫到凤凰台去送他们一个皇帝做的。
  他是要除掉三个强国诸侯,好剪除敌手,铺平道路。
  可此人到底是谁?竟然到现在未露行迹!
  陈相摇摇头,想不出来。他也只能想出一个徐公。
  会是徐公吗?
  他觉得不像徐公。但又实在找不出人来。
  如果那云贼未除,倒有可能是他;若是李、包、伍三家仍结盟,倒是可以猜一猜他们。
  现在凤凰台下的各方势力虽然都露了头,但陈相怎么看都看不出哪一个有如此气象。
  曹备:“以陈公看,我王……隐之如何?”
  赵王不去,赵国装傻,别掺和不行吗?陈相摇头:“如一切所料不差,我王就是不去,我国也在阵中。”
  赵王不出头,龟缩赵国,那人就没办法了吗?
  陈相想一想都浑身发毛,好像赵国已被人所围,四面皆是强敌刀兵。
  先王胡来,死前还派兵入郑。现在赵国也是千疮百孔。
  陈相刚上台就命各地军马解甲,还丁于民。盼着他们能早日安顿下来,耕种繁衍,让赵国好好恢复恢复。
  现在可好,难道要把兵都再召回来,等着未来将要发生的混战吗?
  就是打,赵国也支撑不下去!
  怎么都是一个死,陈相这才发愁。
  曹备身在局外,不像陈相困思数日,他倒是立刻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赵不能一味龟缩,又不能像鲁王一样把自己家的大王也打扮起来,装饰强军,送到凤凰台去争个高低输赢。
  ——那就输定了。
  索性依附在鲁王之下。到时鲁王打前锋,赵国在旁边就行了。
  既不落天下人口实,又没有太大的风险,真有问题,也能尽早发现,早早打算。
  就是有点没面子。
  赵国虽然国内凋蔽,但大国的架子没倒。还有一支强军驻扎在郑国呢。外人看赵,仍是强横。
  现在突然跑去当鲁国的应声虫,面子难免就要落下来了。
  曹备说完就回去了。
  陈相沉思数日后,苦无良策,只得依了曹备之言。
  他不肯把显王放出去,就选中了显王的大公子,也就是赵国的太子。
  显王与王后感情还可以,他以前也没什么妾侍,五子一女全是王后所出。陈相等人把显王扶上王位后立刻欢天喜地的立了太子,松了好大一口气。
  嫡出子多,多省心啊。
  现在不舍得显王,正好拿太子来顶!
  于是赵太子很快带着随从被陈相送出去了,直追鲁王。


第741章 久候君来
  赵太子今年与姜旦同年,他当上太子的时候连儿子都生了好几个了; 却还没有太子妃。
  如今的太子妃还是他父王继位后; 陈相作媒,替他寻了一位名家淑女。
  为他生儿育女的原妻妾都降成了妾; 甚至连他的面都不能见,听说被送到偏僻宫宛去做奴婢了。
  太子不敢反对; 他知道自己这个太子不值钱; 他底下还有四个弟弟,都是母后所出。如果不是父王没有别的妻妾; 在陈相来询问时坚持要立母后为王后,他说不定也会沦为仆人,不知送到哪里去干活了。
  现在他坐在车上,带着他也不熟悉的臣子下属去依附鲁王; 心中忐忑难安。他还思念自己的那几个孩子; 不知在太子妃的身旁是不是能过得好。
  从父王继位后; 仍然在他身边的旧人只有他的侍人了。
  他对侍人哭道:“阿否,我担忧害怕,不知该如何是好。”
  侍人阿否是赵国先王时宫中宫女与侍卫偷情所生。宫女不想把孩子扔到宫外; 那样孩子只有死路一条。侍卫也不肯认他; 逼于无奈,宫女让阿否做了侍人。
  因为是幼时就受过刑; 阿否虽然长得还算高大; 但皮肤细腻; 不生胡须。
  宫中就常说太子与他有私情。
  所以这次他听说太子要去鲁国为质; 恳求太子跟了出来。不然等太子一走,太子妃立刻就会杀了他。
  她虽不在意太子的床帷私事,却不能容忍丑事。
  如果他是个宫女倒是无妨了。
  阿否十分了解太子,知道他没什么胆量,也没什么志向。以前还对他设想过日后被赶出宫时要如何挟带宝物出去换钱好买地买房。
  一朝成了太子,不但没添半分胆气,胆子反倒更小了。
  那些被陈相送来教导陪伴太子的读书学士固然面上恭敬,实则对太子毫无敬意。他们学识好,又聪慧,根本看不惯没读过书又笨的太子。
  阿否听他们说,太子哪怕这一回出去死了,丢了性命,也算是他成为太子之后做成了一桩事。不然日后这样的太子继了位,才是荒唐可笑呢。
  先王虽暴虐,好歹可称一声人雄。哪知生的儿子个个都是软蛋。
  他是侍人,那些人没把他当一回事,当着他的面也敢说这种话。
  阿否没有把听来的话告诉太子,让他知道了只会更自卑,更沮丧。
  他安慰道:“太子不要担心,鲁王乃□□之人,不会害你的。”
  赵太子仍惶恐不安。
  他现在每日还要照常读书,先生们又给他讲鲁国之事,忙得他在车上也睡不好觉,没日没夜的捧着书。
  越听鲁国的事,赵太子越佩服鲁王。
  他捧着书时对阿否说:“阿否,没想到这纸就是鲁人所造啊!有了纸,我这次出门行李可是少了不少呢!”以前书都用木牍、竹牍来记载,出门要带的书如果多的话,车都要多赶几辆。换成纸牍就好多了。
  但赵太子又担心鲁王这么能干厉害,会不会看不起他。
  阿否安慰他:“太子,如果鲁王真的对你不敬,你就不要跟他计较。”
  赵太子点头说:“我懂,阿否。我怎么敢得罪鲁王?”他又失落地说,“何况先生他们日日都看不起我,我连先生都不敢记恨怪罪。”
  主仆两人一起叹了口气。
  赵太子叹道:“我这样的太子,真是没用……”
  由于不知鲁王走到了哪里,赵太子又没什么威势,赵国一行人走得相当慢,悠悠闲闲的往凤凰台去——目的地一样肯定能碰上。
  毕竟都知道这一趟去有相当大的危险。如果跟着一个值得跟随的主人还好,跟着赵太子那真是……死都死得委屈。
  结果他们走得这么慢还是遇到了同行的人。
  恰是魏国使节。
  出行在外,赵太子一行是相当低调的。虽然一国太子出行应该展开王旗——引人叩拜。
  但陈相把全国各地的军队都给解散了,只留了护卫王都的。
  赵太子虽然“重要”,无奈备选很多。
  所以他们这一行,陈相只是意思意思的给了一队护卫,只围着太子的车驾。
  不过就算这样,真有敌人了也只能带着人赶紧跑,对战是不可能的。
  武力如此,赵太子一行人就没有挂旗。
  于是他们这一队人在路上就显得很古怪。
  人多,却不像商队带着货物。
  不是商队,这么多人全是男子,几乎看不到女眷,还有车有马,这是干什么的呢?
  另一行人跟他们遇上后就带着名帖前来拜访,也是为了打听一下这边的来路。
  赵太子这一方也正好想打听对方的。
  两边都很小心,怕路遇匪盗。
  结果一换名帖,一方是赵人,一方是魏人。
  再一说走的方向是一样的。
  魏人这边称自己是出门游学,家中长辈叮嘱过出门在外不要以势欺人,就请恕他不通报姓名了。
  赵太子这边,赵太子肯定是不能出来见人的。他那学问纯属丢人现眼。
  于是推出一位队伍中年纪最长者,说自己是赵人,带家中子孙出来见识世情。
  两边客客气气的同行了一段时间就发觉彼此都不太对了。
  赵太子这边是护卫加侍人一起露了馅。
  魏人那边起了疑心,毕竟能用宫刑的只有君王家,再牛的权臣,再大的世家也不敢在自己家里用侍人服侍。
  为求个明白,魏人只好重新求见,自陈姓氏。
  赵人这边也发现好像是露馅了,含糊说那车里的是个贵人。
  魏人——起言,又说了自己的身份。再次求见。
  他是魏王为了“看望太子”“关心太子”“想念太子”,特意封的太子太傅,让他去鲁国看太子去。
  其实重点是鲁王送来的那卷国书。
  真叫魏王抓破了头皮!
  魏王自觉算是有一份雄心的。他继位时想要把魏变成诸侯间的第一大国!第一强国!
  在他看来,赵王老迈——现在已经死了。
  郑王老迈——现在已经死了。
  燕国混乱——分裂成南北燕了。
  晋国弱小——可以强占。
  鲁国平庸。
  几个诸侯国中并没有可与他相媲美者。
  但让魏王想不到的是,赵、郑、燕、晋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偏偏鲁王去后,新王以极快的速度稳定了鲁国,铲除了权臣,建立了权威。
  而且新王极为霸道,鲁国世家一个接一个的被他除掉,显然是个地道的独夫。
  而新王之姐也是权欲极盛之人,此女心智还不俗。
  在鲁王整治鲁国的时候,他的王姐姜姬去了凤凰台,显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