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汉女学堂 >

第173章

大汉女学堂-第173章

小说: 大汉女学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的各种食品都很有兴趣。
  关于面食,金刀公子也有一点了解,他到长安城的时候,也吃过。听说就是金麦公主在成为公主之前就开的店。不过现在长安已经流行开来了。
  回来之后,他就让他国内的人把小麦收集起来,试做了一下,推广开来。可惜,就做不到最正宗的味道。不过,倒是跟一般面食差不多。
  味道比不上,这位金刀公子也不傻,他就往种类上发展。光是他研发出的面食种类,就超过二十种。有些面食在后世都不见得看过类似的。
  如果钱汝君看过金刀公子发明的面食,一定会派人去把东西全学回来。这个时代,重视发明而不是传承的人真是太少了。她培养属下人才,十个好不容易才能出一个。要是她知道,一定会想办法跟金刀公子达成合作关系……前提是,金刀公子不是刘家子孙。她认为,刘家子孙太危险。
  看到自家公子要继续吃,朱强才想起外面围观公告的事情,跟金刀公子说。
  金刀公子这才放下筷子,转头看去,看围着公告的人很多,他跟朱强说道:“现在人很多,等一下再去。先吃饭。你也不要客气,赶紧吃吧!在这里,你自由一点。我是富家公子,你是武林高手。也是伟大的人物。”
  说完,把筷子递过去,也不管朱强,就开始吃了。
  在金刀公子的要求之下,朱强叫了满桌子的菜,肉倒是没有几样。朱强知道金刀公子的意思,就是要品尝过各种菜色,回去后好做改进。
  最近金麦城的轨道已经做到金刀公子的封国附近,虽然没有经过,但就在旁边。而且在封国附近,也设有车马站。朱强觉得金刀公子来到金麦,好像不只是想吃吃看而已,金刀公子带了很多的金子,似乎准备在这里谈个大生意。
  想到这里,朱强摇了摇头,金刀公子身边的人才真的太少了。跟金麦公主身边比起来真的差了很多。当金刀公子看到这里的学堂的时候,几乎傻眼,愣愣的在学堂外面,呆了一天。看着学堂里的学生,来来往往的,听他们说话。
  学堂区占了金麦城的十六分之一,范围很大。金刀公子也不到饭馆坐着吃,而是在人潮最多的地方,大太阳底下待着。金刀公子年轻,跟很多学生年纪差不多大,所以倒是不突兀。最让朱强觉得好奇的是,这里的学堂里很多年轻的女孩子。
  朱强觉得金刀公子看着些女孩子的眼睛很奇怪,看起来好像想把着些女孩吞下去一样。
  “原来可以这样!原来可以这样!”
  回来后金刀公子在他的房间里不断的转圈,说着这样的话,可把朱强急的差点以为金刀公子中了暑晕了头。


第三一八章 参加相亲
  吃过饭,金刀公子还在琢磨学堂的事情,想着钱汝君让女生去上课的用意何在?又想着钱汝君身边的女孩几乎个个非常能干,能顶半边天。难道女人真的能够做事?
  桌上有很多菜,金刀公子当然吃不掉这么多东西。不过没关系,有朱强在,武林高手有一个特征,就是特别能吃,平时饭量有普通人的三四倍,一旦与人过招,吃个四五倍,都没什么问题。
  吃饭的时候,朱强可以用心在饭菜上面。但吃完饭之后,朱强的注意力又忍不住往热闹的那群人看过去。他忍不住提醒请金刀公子去看公告。他的虽然成为武林高手,但是他的心态跟一个乡野人家没有什么两样,爱看热闹的心情没有改变。
  何况,他知道金刀公子是来探勘各种事情的。公告应该是金麦城官方公布的,去看看有助于了解金麦城的事情。
  等了半天,人群还是没有散去的迹象,公刀公子本来想让朱强一个人去看,但想想,朱强不肯离开他太远,只好陪着他一起过去。
  公告的字挺大的,站得老远就能看清楚了。只是有些字,被前面的人头遮住了。前面万头钻动,朱强转来转去,总算把公告都看完了。他可不敢让金刀公子在人群混杂的地方多待。虽然知道金麦城没有什么对金刀公子有敌意的人。反而是封国的亲戚里比较多。但朱强仍然保持一贯的小心。
  金刀公子虽然没有看清楚全部的内容,但字很大,大致的内容也看到了。看完之后,他想了想,心中沸腾了起来。恨不得能把钱汝君手下这批女孩,全部娶回家,帮着他打造家业。
  要知道,他可还没有正式妻子,妃子连一个都没有。以刘家的尿性,没娶个百八十个女人,都不好说是诸侯王的。
  平民暴富,往往第一个就是娶娘子,娶各种娘子回家。至于老了以后,这些娘子如何安排,去了哪里?谁关心?
  金刀公子算是在这方面品德比较好的人了,否则,他也不会至今未娶。就是因为这样,封国里的亲戚们,就有了很多想法,才会让朱强感到有点压力。
  看清楚的朱强,再次把他看到的内容,完整的的金刀公子诉说一遍。然后有点懊脑的说道:“可惜要两个月后才举办这个相亲大会。我们估计不能在金麦待两个月吧!如果两个月没有回去,国内估计会乱套。”
  金刀公子想了想,还真的,要是两个月没回去,那可瞒不住他的行踪。他是利用轨道运输的便利。二天的行程,就能到达金麦城的好处,特地来看看的。这次算是偷溜出来。再怎么说,再呆一天就得回去了。
  但是转眼一想,来这里还算方便,事先订个客运票就好,提前一个月订,还怕订不到吗?就算客满,不是还有加班车吗?听说只要人数超过五人,就能再加开一辆车,晚一刻钟到半个时辰就能出发了。
  “不知道我那里会不会有请帖,听说金麦公主也要参加相亲,如果不邀请我,那不就找不到对象了?不对,金麦公主应该要姓刘,不能找刘家子孙,得找外姓人。除非有特殊状况,例如从小相处,青梅竹马,相互看中了。走,我们去报名。就用金刀公子这个名字。两个月以后咱们再回来。”金刀公子喃喃说道。幸好此时他们两人已经远离人群,要不然,估计有人要去金麦城政府去报告了。
  现在金麦城还隶属于金麦县,由金麦县长管辖。级别升了一等,但金麦城长安城那边,却没有意识到它已经成长成比一个县城还大的城市。比起济南、临淄也不惶多让。
  或许长安城里的官员已经习惯没有变化的江山。也习惯了除了长安城,以及几个大城市以外,再也没有其他大城市。至于外邦,在他们来,都是蛮夷,有大城市才是稀奇的事情。
  殊不知,在印度半岛,其实已经有辉煌的文明,只不过受到外力的冲击,时常倒大楣的被人统治以外,但聚居的情形,一点也不显少。
  埃及、西亚倒是也曾经发展出显赫得文明。至于罗马帝国,现在还在小城市阶段呢!没有一个城市,能够跟此时的长安城做比较。至于古时候的都城,在火烧之后,已经成为昨日的黄花。
  从公告贴出,请帖寄出,金麦城就开始装典起来了。金刀公子决定跟长安城那边报备一下,用金刀公子和潚王爷的双重身份到场参加相亲。凑凑热闹。
  交通方式的改变,对于一些贫民百姓来说,还没有太大差别。许多富户得到消息,金麦城有热闹可以看,再加上现在的交通网路,是以金麦城为中心,要到金麦城,在轨道线上,最远的客运车也不过只要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到了。纷纷组团开始准备出发去凑热闹。很多人早就已婚,只是报着看热闹的心情去的。也没准备报名。
  也算是试乘一次钱汝君开创的轨道交通模式。
  幸好潚王爷提早预定好客运车,要不然真会上不了车。光时他的封国内,想法参加的人,至少有五十几个。客运车不够,加班车差点开不出来。算是挑战一次大汉运输高峰了。
  这两个月时间,三十二个主要相亲人员,还有一些陪亲的人员,逐渐回来。高洋忙碌的工作总算找到人分担,轻松了下来。
  而钱汝君想了几个项目之后,就对这件事没了兴趣,关心起海洋码头的事情。
  钱汝君换了码头建设的工程建设示意图,把逐渐轻闲下来的人,还有一些新加入的人都召集到这里来,进行码头大建设。这个建设,花得都是钱汝君私人的钱,钱汝君再次感受到失血的痛苦。
  想到次相亲活动过后,她就必须回长安一趟,前往长安的轨道路线,不得不再次加快脚步。除此之外,就是码头对钱汝君心灵来说,最为重要了。


第三一九章 马匹不够啊!
  拨了一笔钱给轨道部门,并且下令让城内已经铁匠村的铁匠们,先专注往长安的轨道建设之后。对于木工,钱汝君就有点头疼,码头也不能缺木工师傅,但想一想,枕木的建设比较机械化,让木工们在多招点人手,去做枕木,甚至,枕木也不用合格的木工。轨道部门完全可以自己开设一个枕木部门。只不过这个工作重复性质比较高,不过有些个性比较沉稳的人,或许可以做这种工作。想一想,钱汝君在申请表上,写上她的建议。
  如果她的建议不可行,轨道部门会驳回的。自从开始对外经营运输生意之后,轨道部门成为最赚钱的部门,现在更是超越牧场部门,成为钱汝君手下最牛气的部门。为了担心轨道部门脱离掌控,钱汝君让陈初冬当了轨道部门的掌门人。
  没想到轨道部门在陈初冬的经营下,真正的蓬勃发展起来。
  原来运输交通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解决安全问题,而不是运输本身。所以陈初冬沿着金麦轨道公司的轨道沿线,来来回回的扫荡了好几遍,把附近的土匪强盗,收编的收编,斩首的斩首,送官府法办的送官府法办,三年下来,倒是在轨道部门训练出一直强悍的部队。
  这支集结了悍匪强盗的集团,每个月都会轮班来金麦城上课,上的进入是钱汝君的思想课,还有基本认字,还有钱氏道德课。到了他们工作的地点,还要继续学习,然后,陈初冬带领了一批他在长安打造出来的人,狠命的操,然后给他们吃最饱的饭,娶最好的妻子,过最操的日子。
  陈初冬曾经是混过的人,他知道这些刀口舔血的人想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幸好这时候还没有烟、毒,而酒这样东西,钱汝君并没有禁。反正县太爷也没办法进金麦城抓人。
  而且,钱汝君也酿出许多果酒,甚至女孩子也喜欢来一杯。大汉的烈酒一般不烈,所以大汉的汉子对果酒的接受度,明显比后世喜欢白酒的汉子来的高。
  就像很多人说四川和湖南的人喜欢吃辣得,结果根据钱汝君调查的结果,大汉时代的辣椒都还没有进入食谱,蜀地和吴楚的人,吃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差别。甚至南越,吃得东西,也只不过粟米比较不吃,喜欢吃普通的稻米罢了。
  随着铁匠愈训练愈多,钱汝君的轨道运输事业也愈做愈大。但钱汝君发现,一个问题。铁料不够用了。再不想办法,即使是粗浅的铁轨也造不出来。
  而且,看着铁匠加工的方式,钱汝君有点想提升练铁品质了。只加了一个鼓风炉,明显不够。
  但一旦出现简易炼钢厂,制造的污染,又不是钱汝君可以承受的。
  至于铁矿的来源,钱汝君的目标,放在山东半岛,还有唐山附近。钱汝君可记得,抚顺的煤,鞍山的铁,还有开栾煤矿。
  那个地方,距离金麦也不远。可惜为了安全,至今没有轨道延伸过去。如果要开采那边的铁矿,要不要顺便弄一些煤矿的问题,就提上日程了。不过煤矿在黄土高原就不少,倒是可以不去那么远,只是抚顺的煤矿是露天煤矿开采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
  钱汝君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好高骛远比较好。只要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大家能吃得上饭,太过超前的日子,其实只是更容易造成贫富分化而已。而且什么都自动化机械化了,大家的工作机会,不就少了吗?
  虽然说多余的人力,可以往服务业发展,但钱汝君觉得,还是不要让大汉跑太快。让人们有饭吃,不饿肚子,能出门玩就好了。
  对钱汝君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饭和出门玩了。
  想一想,钱汝君才发现,这几年忙着工作,竟然没有时间出去玩,真是太糟糕了。
  等码头盖好,船只建好,一定要出去坐船出去玩。脑中虽然想入霏霏,但一看到眼前的帐单,钱汝君又清醒过来了。
  看一看轨道部门对于马匹的申请,钱汝君叹了一口气。即使她带的马匹再会生,也赶不上供应给皇帝和轨道部门。现在其他部门都重新过起牛拉车的日子了。
  钱汝君种的橡胶毕竟不能大量拿出来。而四处探问的结果,也只有闽越一带才有橡胶树的生产。
  这个开大船出去,钱汝君真的打定主意当个略夺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