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188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188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活不雇人。
  他们这伙人,有个明显的毛病。
  自打逃荒完之后,这个毛病尤为明显,那就是很不希望有外人插进他们这里。
  不喜欢别人去家。谁要是去串门,脸上欢迎,背后一个个嘀咕着:烦人。
  不喜欢跟别人走的近。就他前几日,和任族长这不是有些往来嘛,阿爷都有点吃醋呢。
  拿小话点他:你忘啦?才来村里的时候,他们那副嘴脸?人心隔肚皮,咱们才是最亲的人。有事儿,生娃子你和我商量,少和那个任老头子说话。
  宋福生都怀疑,将来等小子们找对象成亲,嫁进来个外人,大伙会不会防着。
  反正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像逃荒完的后遗症似的,谁也信不着,就自个这伙人能信着。
  “并不是什么占不占便宜。我是琢磨,辣椒眼瞅着就红,像富贵这种劳力,就得跟着出去摆摊,不能过来帮忙。家里的那些人也闲不下来。还有我,我不能日日在这里讲……”
  宋福生的话还没说完,门被人推开。
  马老太急忙站起身,惊讶道:“哎呀,佟掌柜,稀客啊,来来来,里面请。”
  来人是城东茶馆老板。
  马老太赶紧给宋福生介绍,说这位可是咱们的老主顾,从推车卖鼓捣开始,就给予大力支持,那时候就和咱们合作了。很是感谢。
  又给佟掌柜介绍:“这是我三儿子,宋福生。”
  “久仰,久仰大名。”佟掌柜抱了抱拳。
  和马老太合作,最初是机缘巧合。
  现在是不敢托大。
  要知道这个点心店的背后,可是齐府,在城里有点门道的人都知道这个。
  所以,有问题只能亲自登门商量,还得是由他开口商量,提出来容人家考虑。人家要是拒绝,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而不是双方互相商量的那种,想想就嘴苦。
  一看佟掌柜就是有事,宋福生,马老太,佟掌柜,三人就上了二楼谈话。
  宋福生听明佟掌柜的来意,在心里笑了。
  这可真是想啥来啥。
  他正犯愁自个不想给闺女打工了,这一天快赶上“单田芳”了,可不能再讲下去,也没想涉足曲艺圈啊,这就有人送上门。
  最后,结果很是出乎佟掌柜的心理预期,没想到马老太和宋福生如此好说话。
  三人谈定:佟掌柜的茶馆,免费出一个大手子说书先生,必须得是识字讲得好的那种,中午来马老太糕糕兴兴店给讲最新更新,工资由佟掌柜出。
  然后呢,话本子由咱们另准备一份,允许佟掌柜的茶馆有重播权。
  茶馆一日下来,愿意讲几场都行,不管。
  但是,茶馆派来的说书先生,要是来这里讲最新更新,不卖力,留一手之类的,咱们就随时断了茶馆的重播权,再另寻其他家说书先生合作,话本子也不再给茶馆了。
  开茶馆的最怕断更,那是能砸了招牌的。
  笨琢磨,讲一半不讲了,茶客们能干嘛,那不得往上面扔臭鸡蛋啊?
  宋福生拿捏的就是这点。
  话本子出自他闺女之手,茶馆派来的说书先生要是敢不卖力,他就敢不再提供话本子。别人接着往下编都不会编。然后不需要咱们出面,茶客们就会闹事儿,就问你怕不怕吧。
  佟掌柜自然晓得这里面的事,一听就晓得重点在哪:
  “放心,我那面,不会让说书先生觉得来这里没有银钱拿,就不卖力之类的,不存在。他来你们这里讲,我单独给开银钱,一场多少,这钱都会提前说清。”
  合作愉快。
  佟掌柜心下欢喜。
  他是万万也没想到,竟轻松谈下了“重播权”,本以为会费一番口舌。
  而且用人家的话本子挣钱,对方竟不要一文钱,只要个说书先生就成。这好事,简直比他来之前预想的好多了。
  那时候,他以为,他想要这个最近在小众圈子里疯传的话本子,马老太会狮子大开口要不少“著作钱”呐。
  为了表达诚意,双方这次谈的也确实愉快。
  佟掌柜表示,他们将与白家点心铺终止合作,一点也不合作了。
  本来茶馆以前有马老太的点心,也有白家的几种点心,但以后,全部换成马老太店里的,加量,明日起就加量订货。
  另外:“听说你们店里,有一种吃完会麻嘴的花生?”
  宋富贵很是机灵,没等宋福生告诉,立即就去了后灶,舀出了一碟麻辣花生米端来。
  “它叫宋九族麻辣花生米,您尝尝。”
  佟掌柜尝了后,“香,不过,这价位,呵呵。”
  依旧是宋福生不用出面,马老太也不用废话,因为他们有宋富贵。
  那小子一天天的,就像是寻找一切机会说话似的,极为话痨。


第三百六十章 十四更(为盟主笑晓打赏+12)
  宋富贵一顿白话道:
  “二十文一斤,贵吗?
  是,小二十文,就能买一斤肉吃了,听着它比肉贵。
  但是,您瞧瞧这里有啥?胡椒,自不用多介绍它的价格,您心里门清。
  咱就说说,这里还有独一味的辣椒。
  独家,只要俺们家有。
  你想买这种花生,也只有俺们家卖。俺们在家炒,又费力各村收花生,你算算这个帐?
  而且掌柜的,您是不是不晓得俺们这里的辣椒,只青时就能卖多少文钱一斤?八十文呐。
  更不用说红的了。
  十斤青,才能得一斤干红辣椒,你看看这里有多少片干红的?
  你这二十文一斤,要的真不多,俺们啊,良心价。
  一品轩酒楼您晓得吧,也是这价在我们这里订,那还是老熟人呢,咱们都是熟人价。说句实在的,我们就挣个辛苦钱。”
  宋富贵是句句说到了宋福生的心坎上。
  他就是这么想的。
  其实,二十文一斤,宋福生都不想卖,也就是为了闺女的店,客人们喜欢停评书吃花生米,才这个价格给的。
  要知道,现代黄飞鸿麻辣花生米,还多少钱一袋呢?七八块钱,八九块钱吧。
  可这里有个帐,现代收花生成本多低,花生产量多大呢,现代胡椒也多,成本自然就便宜。
  哪像这里,一亩地收不了多少花生。
  他的辣椒眼下又是大棚扣的,不是撒把种子家里后园子种的。
  去掉本,去掉废力忙活伺候的,二十文,真是良心价。
  倒是明年,比方说大面积种植,大夏天的就留出老多干辣椒了,价格往下降一降还行。目前甭管卖什么,必须要将大棚成本出产量低算进去。
  茶馆佟掌柜,想到去他那的客人提到麻辣花生时的表情,再一次问道:“你确定只你们家有这个?”眼神看向马老太。
  马老太骄傲:“那必须的啊。”
  佟掌柜就纳闷了,以前确实没听说过辣椒,但是为何就只有你家有啊?你们又是哪来的?
  不过对方敢如此肯定,压下心里的疑惑:“那,暂定明日先送去三十斤,如能卖的好,咱们再加定。”
  送走了佟掌柜。
  马老太去吧台拿纸笔记录,今晚得回去嘱咐家里的师傅们多做喽。茶馆要多加几锅点心。还要订三十斤花生喽。
  啥东西就怕吃上瘾。
  马老太为三儿高兴。
  眼下是三十斤,时间一长,口口相传,要是都晓得她这里有麻辣花生卖。
  这么偌大个城,离一日一二百斤、二三百斤还远吗?
  更何况,她们要摆摊子卖好多吃食啦。
  这日子呀,越过越有了滋味儿。
  回家的路上。
  牛车才走了五分之一,宋福生就甩着马鞭子让调转头,下了路,往道路左边的荒地赶。
  这也是宋富贵跟着宋福生来奉天城的原因。
  就为了在回去时,上货,赶车。
  宋福生和宋富贵,一人扯着一辆牛车,走没什么人行走的荒地。
  地面除了干草就是雪,雪长时间的堆积,到小腿肚那么高。
  牛已经跑不起来了。
  他们是来买羊的。
  不能走大道,太绕远。这么虽然费劲,但是抄近路,能节省两个时辰。
  “羊杀好没?”
  “杀好了,就等你们来呢。”
  “给,银钱,您数数。”
  养羊的老汉,双手合十:“谢谢啦,谢谢啦。”
  宋福生将四只羊扔在车上,又费劲拽着牛车往回走。
  等重新到了能赶车的路上,他和宋富贵脚上的棉鞋全湿透,棉鞋里进去了雪。
  脚脖子冰凉。
  半个月后。
  宋茯苓的两台榨汁机被搬走了。
  需要借给大伙用。
  被温水清洗浸泡过的:桂皮、八角、去籽的草果、小茴香、白扣,正在两台榨汁里哗啦啦搅碎。
  钱佩英又端进屋小半盆干辣椒皮。
  辣椒里面的籽,都被钱佩英和宋福生亲自抠出来的,抠完用纸包装好,转手就让闺女送进空间。留作种子用。
  只将辣椒皮留下。
  必须要这么小心的。
  因为青辣椒不怕人拿籽,拿出去没用,当不了种子去种地,青辣椒里的籽种不出来辣椒。
  但是红辣椒一出,钱佩英和宋福生就得守住了。
  因为红辣椒里的籽,就是种子。
  别人只要留下一根,都不用多留,来年就能种不少。
  所以摘辣椒、剪辣椒、将籽抠出来的活,钱佩英和宋福生亲自干。
  差点没辣死他们两口子。
  一边用剪子剪,一边抹眼泪,一会儿就能给他们两口子熏够呛。
  此时,钱佩英就在榨过香料后,又将干辣椒皮扔进榨汁机了。
  只看,铰刀在里面哗哗的将干辣椒搅碎,钱佩英摇着把手,戴着口罩仰脖看棚顶哭。
  与此同时,会议室里。
  宋阿爷正带着几个老头,端着这些榨好的辣椒面,香料面,一一摆在桌上。
  四壮他们这些小子,也成串似的往屋里抱瓮。
  有的瓮里装的是酱,有的瓮里装的是酒糟,有的瓮里装的是清油。
  妇女们也掀开门帘子,端进来剁碎的葱姜。
  材料齐全了。
  没一会儿,大厨宋福生,就带着他大哥宋福财和郭老大等四人出现。
  四个大老爷们,系着围裙,戴着口罩,站在锅前开始准确上灶。
  男人们上灶,女人们以及闲杂人等都出去。
  女人们寻思:当谁愿意在这里看是怎的?呛都要呛死了。
  四个灶上,大铁锅前。
  四个汉子在会议室里,正满脸是汗的翻炒。
  烟熏火燎中,他们一会儿大声呵道,火苗子变小。小火一炒就是一刻钟,一会又呵道:“火苗子大些”,胳膊一抡起来就是半个时辰朝上。
  灶边负责烧火的四个老头,拉着吹风筒:“咳咳咳,咳咳咳。”呛的阿爷他们呦,哎呀妈呀。
  不知道的以为几个老人家是在拉二胡讨饭呢,一边抽拉吹风筒,一边用衣袖子抹眼泪,哭的那叫一个惨。
  直忙到下午,宋福生他们才将火锅底料,也可以当麻辣烫的底料,全部炒出来,给小娃子倒出会议室读书念三字经。
  宋茯苓提问钱米寿:“有连山,有归藏,下一句是?”
  钱米寿:“有周易,三、三易,啊切!”鼻涕泡都喷出来了。
  瞧瞧,娃子们都不能正常上课了。
  明明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这屋子竟还飘着辣味。


第三百六十一章 十五更(为盟主笑晓打赏+13)
  一桶又一桶用野猪骨熬的汤放在推车上。
  一筐又一筐的小冻饺子放在推车上。
  一袋子又一袋子,这一个多月以来,起早贪黑凿冰面攒的小冻鱼放在推车上。
  面盆,木碗筷,木盘子,串好的鸡丸、羊肉串,串好的大白菜、萝卜片、调料,铁架子,大铁锅、木炭等等也全摆在了车上。
  宋福生举着火把,挨台车检查:“有没用落下的?”
  “没有,都检查过了。”
  “各样都记得价了吧?”
  “记得啦。”
  “走啦。”
  再一次,壮劳力们,将家里的所有手推车都推了出去。
  他们将奔往一城三县。
  ……
  童谣镇。
  宋九族的小吃摊子,就摆在了几间皮货商的木屋旁边。
  老隋离老远看见郭老大带的队伍就迎上前,帮着一起卸东西,支棚子,帮忙给张罗张罗。
  临时的屋棚子,是用几大块油布拼缝的,不过支起来也挺大,围着锅边能坐十几个人,单独的小桌子也能摆下四个。
  炭火盆点起来,让棚子里有点儿热乎气。
  大铁锅座上,倒一桶大骨头汤,炒好的火锅底料放进锅里。
  宋福生早就在储存前就给他们分好了块,一小块底料是能顶一天的。
  郭老大他们,又去蛋糕店里,用扁担挑水。
  各县自家有店,就是方便,用水就去压井挑来,长条凳和桌子水桶之类的也有地方存放,支摊子取来,收摊了再送过去。
  而且早在多少天之前,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