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187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187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那些大小子们,服不服他闺女给打的分。
  毕竟眼下茯苓的字,还有带练。
  他这笔好字,可是一练就是二十几年啊,且曾经遇到过好的先生指导过。
  “唉。”
  “爹,怎么了?”
  “你们在家玩的挺好,看来不需要我了。”
  宋茯苓忽然笑得有些讨好道:“怎么会?那什么,爹,你来,我给你看样好东西。”
  “当当当当当。”宋茯苓学陆畔故作神秘,之前在沙盘桌上扇了块床单子,此时一把掀开。
  宋福生很意外:“做完啦?”
  “啊,再复杂的,我也不会。爹呀?”
  “干啥。”
  “那个,恩,你看哈,家里,我娘已经用不着你管辣椒了。
  米寿他们那些娃子呢,暂时我也有实力能教好。
  然后你让大家包小饺子、做鸡丸、串羊肉串,让大家起早贪黑凿冰窟窿打小鱼,等等这些呢,包括收菜,您也都安排好了,将该买完的也都买回家了。
  连太爷爷都说,其他也不用你干,去外面捡石头你又拽不动,不如让你好好歇一歇。
  那么,你可不可以帮我去城里讲几日评书啊?”
  “什么玩意儿?”
  “哎呀,爹,就讲几日嘛。”
  ……
  最近,奉天城的马老太糕糕兴兴店,总是在午休时间,大德子会在门口迎进一批小将领。
  有神机营的,有内卫京师队的,也有在国公府当值的巡逻家将。
  这些人,都是来自于耿良的宣传。
  也就是说,耿良虽然随陆畔离开了,去了城郊练兵,但是他的影响却留下了。
  因为再之前,耿良相约过朋友,告诉朋友要带他们去听哪种话本子。
  他走了后,没听成,他的朋友中午换职就好信儿过来瞅瞅,这一瞧可了不得,他们又带了自己的朋友,一个传一个,就成全了马老太糕糕兴兴店。
  醒木一拍。
  只看前方,一三十多岁男子,一身清隽之资,在点心店的二楼最前方朗声讲道:
  “上回书,我们说到,掌中枪神鬼怕见,铁皮子车能掀起一路尘烟,刮起的风沙迷了人眼。
  今日,我们将分解故事中常提到的那个,比鸟飞的远,比云飘的高的,飞机。”
  下面的人,齐齐拍巴掌叫了声:“好,飞鸡!”
  “……螺旋桨,在上方发出了嗒嗒嗒哒哒的声响。
  人未走近,衣摆就被风浪卷起……
  话说当日,在飞机启动之时,李天霸的身体整个向后倾斜。
  他往窗外那么一瞧,您猜怎么着?”
  怎么着了,你快说呀。
  你瞅我们都啥造型了,你还不快些讲。
  当宋福生说飞机启动,身体会向后倾斜,他们的造型是,坐在椅子上,跟着情不自禁地向后倾斜,饭也不吃了。
  就仿佛空姐在广播中说道:请您系好安全带,打开遮光板,收起小桌板……
  别说这些人了,就是宋富贵这个已经听过一遭的,再听宋福生讲,仍旧津津有味。
  因为胖丫以前在家讲这一段时,讲的干巴巴。
  笨寻思,讲干巴巴的都能听上瘾,一天不听,都像是少点儿啥似的。
  就可想而知,福生兄弟绘声绘色的样子讲完的效果。
  福生兄弟讲话本子,那可都是带着表情动作的,时而一拍腿,时而一撩长袍,带着嗒嗒嗒、唰唰唰、哇哈哈的配音。
  即使是讲里面人物的穿着,也不像胖丫那么糊弄。
  那都是讲穿着从胸前佩戴到肋下腰间别何种武器,军靴能走海登山等等,细致到各方面。让人脑中像有景似的。
  尤其是,前几日福生兄弟讲第三篇里的“决定出征”时,让他去将沙盘车推过来。
  福生兄弟当时站在沙盘前,就像是话本子里的人物被附身了般,手里拿着指挥棍,一顿指,从哪里出发,从哪里降落,从哪里突破,同时几路进发。
  说话时,那浑身上下透着的气势,那场面,就感觉哎呀妈呀,好像是真事似的,好像福生兄弟就是老古(古德里安),给那些听话本子的将领们认真的,通通围了过来,仔细听讲,似是好像他们要带兵出征的模样。
  宋富贵:你就说吧,他福生兄弟,厉不厉害?
  来这里听书的,就没有不晓得福生兄弟是读书人的。
  而且厉害到,不需要显摆,完全不需要刻意去和人讲自个是童生。
  人家一听,和茶馆讲书的甩词不同,咱这可都是时不时就带着几句诗,到什么时候用什么词,那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
  好些人只要听完一场就能猜出:讲书的人,绝对正经地读过书。
  此时,楼下。
  比起楼上的时不时出现稀奇声和叫好声,楼下是一片忙碌。
  马老太看着托盘里画的字条数字,“这是一号桌的拌饭,辣肉汤,麻辣花生米,一壶米酒,来,端上去。”
  高屠户大儿媳立马接过来,端着托盘送与楼上一号桌。
  马老太转身掀开后灶小窗帘,“小宋,皮皮饼好了没有?”


第三百五十八章 十二更(为盟主笑晓打赏+10)
  马老太口中的皮皮饼,其实就是披萨。
  但是从起头,老太太就又叫错。
  老太太管披萨叫皮皮大饼子,使得其他人也跟着这么叫。
  宋茯苓不是没纠正过,但是,好吧,纠正不过来,无非就是个名字,叫啥不是叫。
  皮皮饼总比她爹要做麻辣烫,她奶说“马老烫”要强得多。
  王忠玉站在吧台前提醒:“大娘,快些,五号桌等挺久了。”
  门口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你家是不是有种红豆的点心,还有不?”
  王婆子的小儿媳急忙迎上前:“欢迎光临,有的有的,客官您坐,红豆蛋糕几块?”
  “两块。”
  “好的,您先喝点热水,我这就戴手套给您拿。”
  马老太坐在吧台里喊道:“汉包子好了,忠玉,一起带上楼,七号桌的客人,四个汉包。”
  进来买蛋糕的客官,嗅了嗅香味,太浓郁了,摘下棉帽子问王婆子的小儿媳:“啥是汉包子?你们店里还卖包子?”
  汉堡,两块面包夹块肉。
  王婆子小儿媳一边打包红豆蛋糕,一边满脸笑容给介绍,还冲端盘的王忠玉使眼色,示意给客官顺便瞅一眼啥叫汉包。
  客官一瞅,挺香:“这能带走不?给我也来一个。”
  马老太闻言,扭身就冲后面喊道:“外卖汉包子一个。”
  直忙到过了饭点,宋福生也醒木一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才算是过了忙劲儿。
  大德子站在后院门口,牵出客人的马,有的客人当值的地方远,是骑马来的。
  宋富贵也站在前面店门口,不停弯腰,笑容满面:“明日见,明日见。”
  宋福生在二楼,换下讲书的长袍,换上干活穿的棉袄棉裤,袖子一卷,直接从说书先生变成了店小二,开始收拾脏碗筷。
  宋福生挨桌收拾,将客人使用过的碗碟全部放在大盆里,等会儿大德子就会端到后院,用井水直接刷洗。
  至于王忠玉为何来了店里帮忙,是因为他在家里不能干重活。
  当初他不是被狼给伤了,目前属于慢慢养伤阶段,家里的那些活计,像捡石头打鱼啥的,他不敢吃力,就随宋福生来了这里,跟他婆娘小王一起干活,给马老太帮帮忙,端端盘子,收拾收拾厕所啥的。
  眼下,客人们一走,王忠玉在卫生间就收拾尿盆,涮洗,里外擦。
  田婆子也拿着抹布一顿收拾。
  偌大的二楼,田老太太竟不用墩布,跪地上擦。
  大冬天,外头有雪,咱这地面又是地板做的,上面全是脚印,必须得给抹出来。
  宋富贵在楼下送完客人后,也帮着马老太他们拾掇,扫地拖地。
  时不时有进店买蛋糕的,他就接待。
  而马老太每到这时,需要去灶房记账。
  和宝珠、宋富贵他媳妇,一起清点今日用了多少米面粮油,记下出了多少汉包子,汉堡用了多少斤鸡肉,还有猪肉。辣肉汤今儿用了多少肉,以及在她三儿子那里上货,拿的辣椒本钱。
  这些都需要扣除,还要做到心中有数需不需要补货。
  每日饭口时间一过,老太太都需要记的明明白白的,成本多少,今日又收了多少钱,净利润是多少。
  宋福生坐在一楼圆桌前,终于能歇口气了,端茶杯吸溜口茶水。
  茶叶是客人茶壶里剩的,将凉的茶水滤出去,往里面添开水一泡还有味,别浪费,他们这伙人就捡剩,接着泡着喝。
  “娘,这么下去,可不行。”
  马老太挨个检查展示柜里的点心,各类加一起还剩下二十几块点心没卖出去,寻思再等会儿,说会儿话,卖卖再走。
  闻言也叹口气,坐在宋福生面前,给自个也倒了杯茶水,握着水杯道:
  “是啊,这才哪到哪,就忙的脚打后脑勺。宝珠给许小娘子送信儿了,让送来两个踏实的伙计,别人咱也信不着,大不了咱给开钱呗。可许小娘子却让咱们自个看着办。咱也不明白,那头咋就不管了呢。”
  老太太哪晓得,陆之婉眼下已经不关心蛋糕店了,连问都不问,齐府的掌家权也给了出去,因为她怀了二胎,反应极大,哪有精力想这些,齐东铭出差又走了很久。
  齐东铭出差那日,就是蛋糕店开业那日。
  那天,齐东铭本来还想找人研究研究七彩烟来着,结果才回了府就被召走。
  一道圣旨,让他领队去外地收拾一个大臣。
  从那个大臣家里,发现了和吴王互通的信件。
  那个大臣又是负责海防的,事关重大,必须连夜出发。
  齐东铭连跟陆之婉都没怎么单独说上话,拜别父母就走了。
  宋福生示意宋富贵和王忠玉也坐下,喝点茶水,又冲楼上喊:“大德子,等会儿再收拾,过来歇会儿再干,不着急。”
  大德子在楼上喊:“东家,你们聊,我等会儿再下来,先给茅厕水桶里的水添满,要不等会井水下去了,还得再引一遍水。”
  宋福生也就没强求,给几个杯里都倒了茶水,示意王忠玉和宋富贵喝,这才继续道:“那咱自个雇人。”
  这话,没等马老太反对,宋富贵先摆手说道:
  “阿爷不让,阿爷说外来的,不知底细,你知道他是个啥心思。
  做吃的,入口的东西,万一背后坏咱们呢。
  阿爷说了,别雇伙计,花那个钱浪费,家里谁闲着,每日就跟着来,当给俺们歇歇了。
  再说忠玉老弟,眼下干活吃不上力,就让他在这先支应着呗,雇人干啥。”
  王忠玉一口干了茶水,抹了抹嘴也道:“就是,我不能干重活,家里那头你们也没扣我工分。来这里,活计轻巧,我倒是能干得了。我早就想好,得的赏银,回头交上去,让阿爷收着,到时分工分钱就一起分给大伙,也不算占了大家便宜。”
  “你今儿又得了赏银?”宋富贵眼冒光问王忠玉。
  “啊,前后加一起有个三四钱银吧,转头就给了大娘了,我没细瞅。”
  马老太笑得见牙不见眼:“小半两啦,哪是三四钱,我都收着呢,回头就给老爷子。确实不能让人觉得忠玉在这是白忙。”
  宋富贵搓搓手:“看来守茅房这活挺好哇。”


第三百五十九章 十三更(为盟主笑晓打赏+11)
  田婆子正在擦台阶,闻言也跟着十分认可的点点头。
  她也稀罕茅房活,可想伺候人如厕,就是眼下女客来的太少,好久没得赏银了。
  别和他们这伙人说伺候人拉撒脏,再脏能有沤肥种地脏吗?
  能有出去捡马粪脏吗?白花花的银子它不香吗?
  王婆子的小儿媳,也就是王忠玉他媳妇说:
  “他三叔,我猜,其实大伙,没人多寻思啥。
  咱家里那么多人,换着来呗,一个足月都排不到头。来这里干活就等于是歇着,这里就是忙叨,并不累。
  你不知道,大伙还乐意来呢。来城里能涨涨见识,雇伙计真多余。”
  高屠户大儿媳也在灶房,爽快地大嗓门喊道:
  “就是,咱可不雇人,花那钱呢。
  谁要是不乐意,回头我倒要问问他们,外头卖的糖葫芦和雪糕,俺们又是为了啥呀?
  去掉本,都不怎么挣钱,谁愿意挣那半文一文的,还不够操心的呢。
  日日给推来,外头有买的麻溜就得出去。
  不就是为了大伙吗?谁能像俺们似的这么白给大伙张罗营生?”
  马老太啧了一声,但脸上却带着笑,可见这话说进了她心:“拾掇你的灶台去吧,这不是只唠嗑?还没人挑理呢,你这就不乐意了。”
  宋福生心想:扯哪去了,他才开个头,这几人就能一堆话。
  死活不雇人。
  他们这伙人,有个明显的毛病。
  自打逃荒完之后,这个毛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