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189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189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送过去。
  而且早在多少天之前,他们就像蚂蚁搬家似的,既能帮老娘推点心车,让她们省一天力气是一天,又能将这些必需品一趟趟运来。
  长条凳,桌子,筷子碗摆好。
  带来的野猪骨头高汤,在这时也烧开了,锅里咕嘟咕嘟的开始冒泡。
  没一会儿,这条街上,就弥漫着火锅香,辣香味传出去老远。
  引得上午才几点啊,也就是按现代时间算,上午才十点多钟,就有好几个人在旁边酒楼探头问:“这是什么香?”本来是打算在酒楼吃饭的,却被外面的香味勾住了魂。
  摆摆手,让随身小厮去看看。
  要是有什么新鲜吃的,买些回来尝尝。
  郭婆子抽空从蛋糕店跑来,惦记啊,不放心。
  到了这里看到的就是,她大儿还有家里的这些侄子们,已经忙的热火朝天了。
  她大儿子,大冬天露着半截胳膊,正在面板上揉面,现抻的面条,面条抻出老长,正打在面板上啪啪作响。
  一边抻面,一边笑容满面应道:“听见了,客官您稍等,四两麻辣面汤这就来喽。”
  齐婆子家二小子更忙,主要是嘴皮子厉害,接过煮好的小饺子,调完料端上去,不忘给介绍道:“客官,这就是龙抄手,你尝尝,和咱自个家煮的饺子,那真的不一样,您尝完就晓得了,保您想下顿。”
  “唉?你这一串多少钱啊?这又是什么?”
  “鸡丸,涮着吃的,老香啦,咬一口全是肉味,你插锅里就行,一会儿就咕嘟开,”
  同样的景象,也出现在云中县和葭县。
  云中县,可给宋福生的大伯娘操心坏了。
  葛二妞的大儿子宋福禄,第一日带人出摊,她一会儿跑来一趟,一会儿跑来一趟。
  帮着拿这,帮着干那,看见有捡下来的脏碗也卷起衣袖帮着刷。
  老太太还一遍遍嘱咐,别收差银钱。
  你说儿子都三十多岁了,给宋福禄都整烦了,挺忙的,老娘这是要干啥。
  “您快回去卖点心吧,您那一摊子不管啦?俺们这棚子本来就转不开身,快别在这添乱了。”
  葭县。
  王婆子家是大小子和二小子带队出来卖吃食。
  “这叫水煮鱼,客官,您尝尝,俺们都将鱼收拾好嘞。”
  大伙最乐意往外卖的就是水煮鱼,因为鱼,没花钱买。
  以前,刚到任家村时,就是任公信在当里正时,冰面河里不让打鱼。
  不止针对他们,任公信也不让村里人打鱼。
  说那是属于公家的,打上来就要往村里交钱。
  不知道咋想的,就像是四处为彰显权威似的,河里有鱼也不让人打了吃。大冬天的,你说大伙本来就没啥吃头。你说那老头缺不缺德。
  但任家村的村民,竟然听了,你说那些村民是不是够怂。
  然后他们这伙后去的,倒是想当刺头,不打算听,老早就惦记鱼。你说不让打就不打啊?你家的啊?你把河搬炕头得了呗。
  但是宋阿爷说,没必要因为那点鱼和他们起口角,别再背后坏咱们,咱们可是有烤炉房和地窝子的人。不让捞就算了。
  那时候,他们的腰板确实也是不够硬实。
  后来,小将军来了,里正换了人,耿良还亲自带着士兵们打鱼,这个河面才彻底对大伙敞开怀抱。
  新任里正任尤金说了:“谁有本事,谁就捞,能打上来多少都算是各家的。注意些,别掉进冰窟窿里出人命就行。”
  得,有这句话,大伙就疯了。
  谁能有他们这伙人有本事啊?
  他们又守着河边住。
  全村加一起恨不得都没有他们能耐。
  河里鱼不要钱,他们就早也打来,晚也打。一切不花钱的,像是捡石头、捞河里鱼,他们一根筋着呢,那就都得划拉家来。哪日没多往家划拉些,那都躺炕上闹心。
  所以,各组小分队,都愿意向食客们介绍水煮鱼,没成本啊。
  那么,此时端上去的水煮鱼和现代的一样吗?
  不一样。
  宋茯苓在家里尝过,尝过后是这么和她娘吐槽的:“我爹真能糊弄,就是给鱼烫熟了,给加点火锅底料煮。照正经的水煮鱼味道差远了,那能叫水煮鱼?他啥玩意都加火锅料,欺负这里的人没见过。”
  钱佩英一点也不乐意听这个,她男人够有本事的,“你爹这就不错不错的了。我告诉你,就这个,就能香坏他们,吃过嘛他们?不信你看着。再说你爹也不是为了做菜啊,他是为了推广底料。”
  没错,为了推广。
  与此同时,奉天城。
  在出城的这条街上。
  今日也出现了,用油布搭的大排档。


第三百六十二章 十六更(为盟主笑晓打赏+14)
  宋福生亲自带的奉天城队伍更忙。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大城市的消费能力就是高。
  人多,收入高的人,比例自然会比其他县里多。
  打比方,最最普通不过的小厮,在各个高门里有点灰色收入的小厮就比其他县里多。
  而这奉天城里,又经常来一些卖稀奇古怪的,那些商家都想来这里淘金,所以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在见到新鲜物什时,接受度也比其他地方的人高得多。
  听到是独一份的辣椒,也没表现的多么大惊小怪。
  宋福生又特意选在出城这条街上,交通很便利。
  当然了,他倒是想去中街摆摊,那里属于城里的商业中心,离老娘近一些,可人家也不能让他摆一溜长摊啊。
  在这里,他可没有官府方面的熟人能说上话,不敢乱摆摊,甚至还没有马老太认识的官差多呢。
  这话倒是真的。
  宋福生目前对下面各县,并不惧怕。
  像童谣镇,有老隋离得那么近,老隋就算狗屁不是,照顾不到,还有当捕头的齐鸣呢。
  云中县,葭县,出什么事,宋福生也不怕。
  他上次跟着陆三派去的管家买铺子,借光认识不少官差。即便再见面,官差叫不出他的名字,也一定会瞅他面熟。
  说句不好听的,真有什么事,借着面熟再拉陆三背景稍微扯扯大旗,要是真出现敢去他们几个分摊子闹事的,那些个官差指定会给他作主。
  所以说,就是在奉天城,有些像是现代的首都似的,一个砖头子扔下去,连小厮都不敢怎么瞎得罪的地方,宋福生每次来这里都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
  但是话说回来,咱是正经买卖人,咱又不干啥,没啥怕的。
  只是需要让交多少税银就交多少,不敢有异议,不能乱摆摊子需听官差的话罢了。
  高铁头在烟熏火燎中,一边往羊肉串上撒盐,给翻个面,抓一小捏辣椒面均匀地撒在上面,肉立即发出滋滋滋的声音,香味四溢,传出老远。
  一边半眯着眼,吆喝道:
  “羊肉串嘞,烤羊肉串嘞,上等的羊肉,独家的料,保你吃一串想两串,来五串要十串,不好吃不要钱啊。”
  高铁头这个烤羊肉串的,差点在肉烤好时先淌下哈喇子。
  在心里想着,吃不起,真是吃不起。
  要是能吃起,他真想先给自个来上一把串,不用多,哪怕十串呢,就中。
  然后站在路边,吸着冷气,吃才烤好的油滋滋的肉串,那才叫一个香嘞。
  最好再舍得多撒点辣椒面,再来一杯冰凉的米酒下肚,抖着腿,一口肉一口酒。会美死他的。
  可是,这是个梦。
  他们大伙做的再好吃,自个也不舍得,羊肉贵。
  还得攒钱买粮、攒钱盖房、攒钱娶桃花嘞。
  桃花?
  桃花眼下挣得比他多,你说这事整的,多闹心。
  本来田喜发就拿桃花当眼珠子。
  桃花家往后要是比他家有钱了,桃花会不会更看不上他?
  高铁头瞅了眼虎子:“虎子,你过来烤,换换手,我抻面去。”
  高铁头寻思走曲线救国路线吧,虎子是桃花的哥,溜须好了也管用。
  他哪知道,他对虎子格外好,都给桃花弄糊涂过。
  因为高铁头在家里房前屋后见到桃花时,是屁都不敢放的。
  至多冲人呵呵傻笑两声,就绕着桃花急忙离开。
  所以桃花有时觉得铁头看她眼神不对,胖丫妹子也用语言暗示过她。觉得那是看上自己了。其实铁头哥真挺好的,主要桃花越来越不想离开大伙,不想外嫁。那么要是不嫁出去,就不如在矮子里面拔大个,挑铁头哥呢,她还真在夜晚悄悄琢磨过。
  只是,有时候又深深地觉得,是不是自个想多了?
  铁头哥会不会是因为和她哥关系极好,才对她不太一样的。
  你瞅瞅,一见到他哥就眉开眼笑。
  他哥手里有啥重活,高铁头也会在第一时间冲出来帮忙。见到她时,倒是急忙先跑。
  虎子此时咔咔就是抻面啊,面条瞬间变成细丝,这些小子们全让宋福生给教成了厨子。闻言头也没抬道:“不用,你别总和我说话,我这好几碗排着呢,该记不住哪桌是哪桌了。”
  一碗碗细丝面,下进骨头汤里,煮熟了捞出,舀点火锅汤,得,这就是一碗麻辣面啦。
  要想要酸辣面,再给客官您兑点醋,酸辣面好了。
  担担面?
  巴蜀小面?
  有!俺们啥没有啊!
  多加点火锅底料汤,使碗里的红汤溢满,不像麻辣面只给舀一点。那不就是担担面了嘛。
  这就是宋茯苓吐槽她爹的原因:啥玩意儿啊?咋模仿模的都那么不用心呢,管啥吃的都放火锅底料啊?爹,你不是大厨吗?就是这么糊弄古代劳动人民的?
  宋福生此时正在笑呵呵的收钱,将银钱都塞进媳妇给缝的挎包里。
  脑中正好也想起闺女吐槽他的那些话,心想:糊弄?开玩笑,你瞧瞧他们造的多香。是他啊,他的出现,解放了古代人民的味蕾。
  棚子前,有台牛车停了下来。
  两名中年汉子,本来想出城赶路回家吃饭的,可是这个味道也太香了,离老远就闻到。
  俩人一商量,下车进去瞅瞅,卖啥吃的。
  指着钵钵鸡问:“这是啥?”
  指着外面摆的鸡丸、串好的一串串大白菜还有萝卜:“这怎么吃?”
  放锅里煮呗,您就吃吧,别小瞧大白菜萝卜串,辣汤上浮的油能全粘在菜上,捞出来一吃,有滋有味又有油水,香的很,不比肉差。
  不比肉差,这句话纯扯淡,到啥时候它也是肉香。
  这两名中年汉子贼馋,一顿打听过后,忽然指向高铁头手里的羊肉串,一人一把,没地儿坐,坐在自个的牛车上吃。给签子送进来时还评价道:“你家酒也好喝。”
  “您是真识货,自个酿的米酒。我岳父的酿酒手艺那是远近闻名,他就是开酒铺子的。”
  “您家酒铺子叫啥名,城里哪家是?”
  “这城里,哪家也不是。”
  得,宋福生头一回被人认为是吹牛的人。
  他也没多解释,因为油棚子里又喊结账了。
  “嗳嗳?你先别走,这里的酒往外卖不?”
  宋福生闻言回眸,摆手道:“不卖不卖,望您理解,没酿多少,棚子里的都不够喝。等您下回路过的,看看那时候能不能多。有多的我再卖。”


第三百六十三章 十七更(为盟主笑晓打赏+15)
  到了中午该垫饥的时辰了。
  各个衙门,各个地方当值的,都到了午休时间,人家古代也午休。
  别说各个岗位的都休息,就是进宫的大臣,这个时候也散朝了。
  奉天城中心街的马老太店里忙,宋福生他们这小吃摊更是忙到不行,比马老太那里带讲评书的还热闹。
  对了,由于换了评书先生,有好些老听众老书友甚是想念宋福生。
  马老太给哪桌摆饭,哪桌客人就会问一句以前那位呢。
  有后来的,新加入的听众,这回新加入的听众可不止是兵将们了,还有隔壁书肆来的贵公子们。
  这面二层楼总是出现叫好声,他们能不好奇吗?
  也有从佟掌柜茶馆里来的,明明在那边还没有听完前面几篇,但是听说这面更新的快,讲的是最新篇章,好奇就来了。
  这是马老太没有想到的,佟掌柜那面竟会给她带来生意,
  就是这两类新来的顾客,每当听到有人打听以前的,不明就里会问一句:“你们在打听谁呢?”
  “这里有个读书人,出口成章,他讲的极其的好,比这个讲的好。”
  “那他人呢。”
  马老太就笑,告诉道:在走马街开食肆呢,对,没错,和这个店一样,都是卖一些新鲜吃食的,只是他那里样式更多,各位客官,有空可以去尝尝。
  说完,忽然想到来她店里的人,那都是有身份的,备不住会嫌弃坐在棚子里吃。
  开玩笑,她的店能是一般人进的吗,马老太又补了句:“跑腿小二,还能给做好送去。”
  是的,俺们还自带外卖小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