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186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186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这个后生,确实是像老爷说的那样,将来总会错不了。
  说句实在的,那时候,老爷和我唠这话,他们又认识贵人,我心下虽然承认他们往后会错不了,却只觉是搭上贵人才会错不了。
  可今儿,我不那么想了,那位后生,就算即使眼下不认识贵人,但冲这品性,冲他说话办事,将来也总是会遇到贵人的。”
  员外爷笑着点点头道:
  “起初,我瞧上他的,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那股子透彻劲儿。
  那时候,投奔来这里的路上,这一队人,要将他们那伙人独独扔下,这个后生却表现极为得体,毫无意外之色,说明早已参透。
  这才叫,人情练达皆文章啊,心镜眼静。
  童生又怎的?我见过太多举人老爷是个糊涂虫,即便将来考中进士,哼,也是个白给的货,不及这个年纪轻轻的童生。”
  老太太认同的点点头,想起一事,忽然问道:“对了,老爷,您和他提老家那面的事没?”
  员外爷收敛了笑容:“没,他倒是问了,我回的是没信儿。”
  老太太想了想:“也是,告诉又能如何,还不如一心一意琢磨怎么在这里站稳脚跟。连咱们听了也只剩下闹心,除了闹心,又不能做别的。”
  老家那头。
  员外爷托人打听回来的消息是:
  因为老家那面的城池,离燕王这面管辖的城池近,所以两面都封城了。
  必经之路,有重兵把守。
  两面都有重兵把守。
  据传,老家那里,有钱有本事的,当初没逃出来的也要在里面被圈着,是不准以任何借口再出城寻亲或投亲。
  不准有任何书信往来。
  不过,家有余银,有一点好,允许他们可以交重银,买下不被征兵的名额。
  只是很贵,真不是啥样人家都能买得起的。
  有的没跑出城的大富大贵之家,都未必能花得起银钱免除全家所有男丁不被征兵的命运。
  而以前在齐王手底下当股肱之臣的人家,想交银钱买不被征兵的名额,人家都不收。
  因为吴王在攻进齐王的领地后,也就是攻进他们的老家时,就下命令将这些肱骨之臣圈禁起来,让这些人亲手写下齐王的十宗罪。作为曾经的下属,亲自揭发,好昭告天下。
  有不写的大臣,还忠于齐王的大臣,家里的儿郎立马就被抓走送去战场。
  要知道,眼下虽然没有大战,但是北面燕王和吴王新占的城池是很近的,经常有摩擦,这些大臣家的儿郎,就是打开城门被推出去迎战的第一批炮灰。
  据传,已经死了好多原齐王手下大臣家的子孙了,被圈禁受不了侮辱上吊的大臣也甚是多。
  这就是换了“天”的代价。
  而他们老家以前的“天”,那位齐王,曾信誓旦旦说不投降,与子民一起迎战,城在,他在。
  但事实上,员外爷听到的消息是,在城破之前,他们以前的“天”就提早带着几队人马先逃跑了,跑哪不道。
  以上,这还都是关于大户人家的传说。
  普通百姓就更可想而知。
  没逃出来的那些百姓,别说用重银去抵人头,都没有粮食去抵人头。
  因为粮食,早就被搜刮的差不多。
  在吴王占城时,那时候正好赶上秋收,第一件事就是下来老多兵,也有抢匪,在四处搜刮各村,逼迫百姓交粮。
  收完,据传当时只留下一小部分粮食,为留给吴王手下驻守的正规军。
  然后连夜,将大部分粮食,立马运往吴王以前的领地。
  或许,在吴王眼中,他以前的城池百姓,才是人。
  而他攻破占领的城池百姓,不过是给他们干活的工具罢了。死活,他是不顾及的。
  再加上天灾,可想而知,当初没逃出来的那些老家人会什么样。
  据传听到征兵,能一日换得一个长霉的饽饽,已经不是硬性规定十二岁以上必须去当兵役,而是百姓们主动的蜂拥着就要报名。
  八九岁的男孩子都恨不得哭着喊着求着,收下他们去战场。
  只为那一日一个长霉的饽饽。
  只为在闭眼前,甭管是被哪个王爷手下的兵干死,吃个饱肚再死就中。
  这是男的,还能留着为盖城楼上战场用,女人估计比起有用的男人会更惨。
  以上,就是员外爷花了大银钱,太惦念老家了,托行商的队伍打听回来的消息。
  行商队伍还告诉他,你们早进幽州的难民,真是命好,因为你们进来后,就封了城。
  怕再往里面放人,混进来吴王派来的探子。
  而且早就不让行商的向南面走了,只准在燕王管辖的几十座城池里倒卖。
  并且,这些消息奉天城是没有的。
  幽州城,也就是难民逃荒最先入的城,倒是有点消息,但是也把控,不让随意乱传,违者割掉舌头。


第三百五十六章 十更(为盟主笑晓打赏+8)
  员外爷就寻思:这种消息,就别告诉那个后生了。
  说那些作甚,听完了心堵。
  咱就是个小老百姓,无能为力。
  至多在心里祈求:
  燕王,你是个有担当的,你可万万别干出像齐王那种一顿作死,跟人一顿往死里干,给人干出恨不得想“屠城”的愁来,然后你跑了,遭殃的是百姓的事。
  员外爷还是有点敏感度的。
  所以他在心里,不止祈求燕王人品兵力方面的事,也祈求老皇上你可别死啊。
  只要老皇上在,吴王离这里再近,其他王爷再虎视眈眈,也不敢来。
  不过,老员外爷想着,倒是可以在下次见到宋福生时,稍微点一点,甭管咱们眼下过的好与不好,也要存粮。给藏起来,存起来也别告诉旁人你藏粮了。
  这也是他着急想挣银钱的原因。
  这一路上,撒了太多的银,安顿落户花了不少。
  “嗳?”
  老太太扭头看员外爷,以为是想要起炕如厕,正要起身去扶。
  没想到老员外爷一拍大腿道:“我真得赶紧好起来,豁出去再撒些银钱,看能不能给咱们家想办法调到任家村,离那个后生近一些。”
  “老爷?”
  老爷自顾自陷进思考中:“没错,要离那个后生近一些,在这里,他比任何人都可靠、仁义。”
  ——
  仁义的宋福生,在外行走,口碑极好。
  这不嘛,宋福生他们为何都溜达到员外爷这个村子了?
  又为何认识好些个新朋友,就是因为他在大采购。
  等辣椒红,能干等吗?得想想红了后推广的事,将它变成银钱。
  宋福生就带着家里的几个壮汉,奔附近各县各地收米面粮油、收菜、收小鸡、收花生来了。
  哪里便宜去哪里,差三五文,差不少事儿呢。
  并且眼下收菜,压根儿买不着,市面上已经没有卖的了。
  只能去各个村,谁家秋冬那阵,储存的菜多,想换现银的,他就买。
  老百姓过日子就是这样,能卖钱的,宁可勒紧自个的裤腰带,天天抱着窝窝头啃,也会将能从嘴里省出的东西拿出来换钱。
  更何况这还是上门收购,现场给铜板,不用考虑当初去县里摆摊交税银和托人家牛车骡子车的运输钱。
  凡是家里地窖存菜多的人家,都会拿出来一些,卖与宋福生他们。
  而宋福生图的就是一个,你家三斤,我家五斤,他家八斤的收购方式。
  一家省出几斤拿出来卖,他多走几个村,不就成全他啦?
  毕竟,入大冬了,哪有大份卖菜的。
  这次出来,宋福生还拿着像“介绍信”的函件,去各个村行走很是近便。
  是任族长任尤金给他写的,以任家村名义写的,也有以他私人名义写的,书信的大概内容,在宋福生的眼里,啰里啰唆一大堆,翻译过来无非就是:
  老哥哥老弟们,写信之人是那个任秀才,任里正,任族长。任家村的村民宋福生,即将要到你们那里收些农副产品,望你们看在几分薄面上,给张罗张罗。
  别小看这几封“介绍信”,要知道任尤金可比前任里正更受人敬重,毕竟人家是秀才老爷出身,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前的里正任公信是个啥,靠儿子上来的。
  所以,任族长在外头的名声,很是管用。
  进了别的村,不被欺生,不会像审犯人似的问你们是来干啥的,也很是放心敢卖与你。外面天寒地冻,借你屋子让你在有炉子能烤火的地方收购。
  有些别村里正,和任族长私下有点交情的,甚至还给帮忙张罗张罗让村民们给便宜些,让村里的小子们给领道,走哪个近道能去下一个村。
  还有更热心的给出主意,哪哪哪产这个,或是哪个村里这个东西多,他都会很热心肠的告诉。
  也是因为这几封信,宋福生认识了好多村官,即便不是村官,也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所以,这段时日,他今儿去这,明儿去那,一日不闲,一车车往家推,宋福生也很是摸透了附近一些县里的物价,包括县下面有些村都有啥,
  通过聊天,哪里田好,哪里田收成差一些,他都晓得。
  别说他了,就是他带在身边的宋富贵和王忠玉几人也都晓得。
  转回头,等宋福生彻底不往外走时,日日在家呆着了,忽然发现,家里有了很多细微的变化。
  大班小班的孩子们,变化挺大呀。
  清早。
  四壮已经不直接带大班学生高铁头他们打拳了,不着急教了。
  也不再嫌弃的一脚给宋阿爷的大孙子踹翻,一脚给这个那个踹翻,嫌这些小子们腿没劲儿。
  而是给拉练出去,先绕着河边跑。
  跑完做俯卧撑。
  几十个小子,齐刷刷撑在院子里,唰唰唰就是做。
  接着,满头是汗起来,四壮还不放过他们,鸭子步练习。
  所谓鸭子步,就是像鸭子一样蹲在地上走,极为练腿力,腿要是没劲儿,蹲都蹲不住。
  宋福生在旁边当看客都腿酸。
  他以为,这就完事了呗,没想到四壮一摆手,这些小子们跟在四壮后面又出了院子。
  宋福生好信儿也跟着去瞅,这时候天都没有彻底大亮,四壮手里点着火把,他也是靠点着火把才能看清。
  哎呀,宋福生纳闷:这是啥时候用雪在西南坡那里,搭了十几个用雪做的“桌”?
  离远看,高度,其实挺高的。毕竟是为撑着雪堆,用手一撑、两腿一劈从上面跳过去用的。像是过去他玩的跳山羊。前面有个人呈九十度弯腰撅在那,后面的人撑一下撅腚之人的腰劈腿跳过去。
  只不过,这里不是撑住前方人的腰,而是撑住扎扎实实的雪堆  宋福生眼睁睁瞅着这些小子们,一个挨一个,撑一个雪堆跳跃一个,不停地腾跃。
  他举着火把自言自语道:“也不知那些小子们,腿劈开那么大,能不能扯到蛋。”
  到了上午阳光出来的时候,宋福生发现小班的小朋友们,和田喜发学射箭也有了变化。
  小娃子们已经不仅学瞄准搭弓,还被田喜发训练蛙跳、跳远。
  他看懂了,估计也是为锻炼腿力。
  更看懂了,得,一瞧就知,都是他闺女的主意。
  眼神落在不参与蛙跳,正在一旁比划射箭的女儿身上。
  “闺女?”
  “爹,你能不能给我做个大圆盘,厚一些的木墩也行。”
  “干啥用。”
  “我绑在哪颗树上,对着它扔斧头。”
  宋福生:“……”


第三百五十七章 十一更(为盟主笑晓打赏+9)
  “下面我们来背,知某数,识某文。”
  钱米寿忽然举起小手。
  宋福生:“说。”
  “姑父,这里背完啦。”
  背完啦?宋福生有点不相信,“你读读。
  “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
  “米寿坐下,金宝读。”
  “三光者,日月星。”
  宋福生故意问道:“恩?”
  宋金宝挠挠头,这招胖丫姐姐经常玩:“三叔,您在恩什么?”
  “对吗?”
  “对呀。”
  好吧。
  宋福生说:“坐下,下面学念百家姓,孔曹……你为何不坐下?”
  “三叔,孔曹也学完了,俺们该学到伍余元卜。”
  宋福生:“……”
  出了会议室。
  宋福生忽然觉得自个好像没什么用了,抽查差生宋金宝,宋金宝都能解释出贵以专是什么意思。
  合着他闺女,不仅让这些娃子们熟读了,进度教的极快,而且已经逐句开始往下讲了。
  想检查作业吧,每个人描的字,还给打分了。一看就是他闺女批的。
  包括大班那些小子们的作业。
  也不知那些大小子们,服不服他闺女给打的分。
  毕竟眼下茯苓的字,还有带练。
  他这笔好字,可是一练就是二十几年啊,且曾经遇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