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258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258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永贵脸也垮了,林氏也傻了。
  宋重锦忙道:“婶子,咱们如今还分这个干啥?我这房子要是单独起来,少说也得花上百两,这是跟着一起,买材料价格就便宜了好多,再说了,我在村里哪里能请到这么多人给帮忙?这就给我又省了钱又省了心,这银子,怎么我都不能要。”
  宋重锦这一推让,王永贵忙附和:“可不是,如今重锦就是咱们家的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何必这么生分。”
  张婆子啐一口:“放屁!亲兄弟还明算账呢!重锦是重锦,王家是王家!再是一家人,该算的帐还是要算!不能糊里糊涂的!再说了,就算重锦建房子,跟着我们家一起,材料人工省钱了,咱们不也一样跟着省钱了?”
  “且不说盖这么大的房子,没有重锦,咱们去哪里找蒋师傅这一帮子人去?没有重锦,那些石头瓦片能便宜买回来?没有重锦压着,蒋师傅他们能那么卖力?你以为人家蒋师傅就凭你们兄弟几个,就能老老实实的不做妖,不私底下给你使个绊子?人家重锦不说,你们就真心里没点数?”
  王永贵几兄弟都不说话了。
  “重锦你也别推了,如今咱们两家这样,婶子就替你做主了,剩下这二十来两银子,除了给你屋里打家具外,剩下的,到时候婶子跟永珠一起去镇上,给你把该买的都买了,总得有个家的样子不是?”张婆子一锤定音。
  宋重锦也老实的点头:“我都听婶子的,我那边都有婶子和永珠做主就好。”
  张婆子这才满意的笑了:“至于咱们家,也剩下二十来两银子,还要留一些,等着搬新家了暖新屋的时候,请客开支用。你们几兄弟,还有我们老两口,除了老四的家具已经快要打好了,都先凑合着旧家具用着。”
  “你们要是有空,外头木料那么多,自己打,或者让你们爹给你们打,都随你们去!或者你们有钱,请那木匠师傅给你们打,也行!只一条,家里不会掏这个钱。老婆子我一碗水向来端平,不能老四新婚的家具是你爹打得没花钱,你们当哥哥嫂子的倒是要家里花钱请木匠师傅来打。”
  王永平本来还没多想,可听了张婆子这话,不知道怎么眼圈就红了,他如今也不是当初那个憨直一点心眼都没有的王老四了。
  真要是家里都用上外头木匠师傅打的漂亮家具,自己新婚的家具反倒不如家里,不说小桥嫁过来看着心里不痛快,就是自己,只怕心里也会有疙瘩。
  张婆子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谁还敢说个不字?更何况真要这么做了,到时候老四成亲那天,家里来人一看,多少闲话传不得?
  王永富忙道:“娘说的是正理!断然没有这样做的道理。反正房子盖好后,等老四成亲了,我们也没事,木料又是现成的,正好在家打家具,也能省些钱。”
  倒是林氏嘀咕了一句:“那小妹呢?”
  方才婆婆说来说去,就没提小姑子,这是要单独给小姑子打家具的节奏?
  “永珠的家具我出钱!”还没等张婆子说话,宋重锦开口了。
  “婶子,前些日子,我跟着蒋师傅他们寻了几根好木料,都留着,就是准备给永珠打家具的。当时我们定亲,委屈永珠了,如今怎么也得让我表表心意才好。”宋重锦看着张婆子,恳切的道。
  张婆子听了,哪里有不答应的,“行!只要你们好好的,婶子怎么会不答应?”
  这么一来,都没谁有意见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第五百三十四章 分配新房子
  大家分头去做事,王老柱自从被迫掏出私房钱后,情绪一直很低落,加上又听了几句儿媳妇和儿子们私底下抱怨都是他纵容,让孙家赖上来的话,就越发的沉默了。
  每日里就闷头打家具,关于家里的事情,基本不开口了。
  今儿个张婆子说了这么多,他也就默默地听完,一句话也没说。
  两个木匠师傅量好了尺寸,又问了宋重锦的需求,一听宋重锦说要把收到的鸡翅木,酸枝木的木料也要打成家具,顿时都兴奋起来。
  这种好木料,他们也难得经手一次,如今居然有这个机会,都喜不自胜。
  和宋重锦还有王永珠商量了家具样式,估算了一下木料,满打满算,只够打一个衣柜,两个箱子,还有一张梳妆台加一个首饰匣子。
  其余的只能用松木,或者柏木了。
  商量出结果后,两个木匠师傅每天就到新房子那边从早忙到天黑。
  没几日,新房子最后的一片瓦盖上,就算彻底的完工了。
  又放了一挂鞭炮庆祝,留蒋师傅他们吃了一顿饭,结算好了工钱。
  除了两个木匠师傅,蒋师傅他们都归心似箭,离家小一月,一天都没回去过,如今工钱结算完了,人人荷包都是满满当当的,都巴不得快点回家去。
  两个木匠师傅将先前结的工钱,让蒋师傅给家里带回去,并让他们捎个口信,说等手里的活计忙完了再回去。
  宋重锦又驾着马车,将蒋师傅他们送到了镇上。
  房子虽然盖好了,可还不能进去住。
  新盖好的房子潮气大,得薰屋子才行。
  每天早中晚三次,几个主要的房间里都要点燃树枝薰薰屋子,把里面的潮气给薰出去。
  新屋子也已经分配好了。
  按理说应该王老柱和张婆子住在第一进或者第二进里面才是。
  可张婆子压根就不想跟几个儿子一起住,就要跟王永珠一起住在最后一进,图个安静。
  那剩下的就好分了,老大住第一进,老三住第二进,老四自然是住第三进。
  第四进院子里,张婆子和王老柱住正房,王永珠住西厢房。
  皆大欢喜,人人都高兴。
  每一房都一进院子,也别再说谁占的房间多,谁占得房间少了。
  而且这都前后分开了,每一房都有自己的空间,也不担心说个话就被其他人听到了。
  王家也算运气好,从挖地基到最后完工,就中间只下了两场小雨,一直都是晴天。
  眼看屋子里的潮气快没了,王家人都忙忙的打包起行李来。
  王永珠抽了个时间,让宋重锦带着她和张婆子到镇上,给他采买家里的必须品。
  如今快到冬天了,虽然屋里有炕,可也要准备两床厚实的棉被。
  先去弹棉花的店里预订了棉被和垫褥子,看了看宋重锦身上的衣服,张婆子干脆又买了好几斤的棉花,让王永珠抽空给宋重锦做两身冬天穿的棉袄来。
  还有什么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什么的,只要想到的,都买上,装了整整一马车,满载而归。
  屋子潮气没干,人虽然不能进去住,可一些东西慢慢能往里面搬了。
  像王老柱给王永平新房打的家具,已经通风晾晒好了,搬到第三进院子正房里去了。
  因着提前了几天,这王家搬家也从容了些。
  等日夜不停的将新房子烘烤干了水气,选了个黄道吉日,定了那天日子搬迁。
  这种起新房子搬进去住,要暖屋,就是主家在新家开锅做饭,招待亲朋好友。
  宋重锦那边的房子自然和王家一起。
  他的房子略微小一些,这几日又半夜都出去将自己的小院,还有王永珠要住的屋子,还有王老柱和张婆子要住的屋子一起点燃树枝烘烤。
  所以他那边的院子比王家的干得早些。
  两个木匠师傅也是眼看快要过年了,都想着年前把这活计早点干完早点回家。
  加上家具也不多,先将王永珠的衣柜,箱子大件的打了出来。
  宋重锦那边柜子,各式的桌子,还有凳子什么的,因着宋重锦只要求速度快,不要求在凳子上雕花刻草的,给木匠师傅省了不少的功夫。
  堪堪赶在房子烘干前,将家具都打齐全了。
  两位木匠师傅结清了打家具的工钱,欢欢喜喜的回家了。
  这边,宋重锦每日就在新屋里忙活,王永珠也过来帮忙。
  两人看着小院子里,一天比一天整齐,一天比一天有人气,里面的家具摆设,都是根据两人的意思打造的。
  就连院子里的小花园,宋重锦也都听着王永珠指点,这里栽一棵树,那边种一片花,还要架个秋千架子,山墙边种上蔷薇。
  一一都记在心里,只如今是冬天了,院子里土也冻上了,要种树栽花也得开春了。
  这么一规制,看着倒比王家那边的院子更合王永珠的心意。
  收拾了两三天,宋重锦的这个小院子就等着暖屋那日直接就能住了。
  王家那边,大件也都搬得差不多了,只剩下贴身的一些东西还留在老屋这边。
  在暖屋日的前些日子,宋重锦和王永珠就带着张婆子,跑了好几趟镇上,将暖屋那天要招待客人的鱼啊,酒啊之类的买齐全了。
  至于肉,王家今年养着两头猪,养了整整一年,每天都是几个孩子去打猪草回来喂,因为吃猪草居多,到了一个月前,因为家里要给帮工准备三餐,粮食需用大些,才有了些糠皮,一起和猪草搅拌了喂猪。
  倒是将猪催肥了些。
  往年,王家养两头猪,卖掉一头,剩下的一头,一半都要给王家老二拿去送礼,剩下的一半里的一半还要被王永安拿到城里去,王家偌大一家子,一年到头,也就只这四分之一头猪吃。
  今年手头宽裕不说,加上要暖屋请客,还有接下来老四办喜事,还要留过年的肉,张婆子一咬牙,干脆两头都杀了留着家里吃。
  一听这个消息,孩子们先欢呼起来,虽然如今家里荤腥不断,可谁还嫌肉少不成?


第五百三十五章 杀猪
  因此就干脆的,暖屋的前两天,就请人来,将两头猪给杀了。
  庄户人家,一年到头,杀猪也是大事,一般会请亲朋好友到家来,女人们做杀猪菜,男人们帮着杀猪。
  然后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一顿杀猪菜。
  要请的客自然早就想好了,王家族长一家,里正一家,还有平日里关系不错的几家,一听说杀猪,都答应了。
  一大早,男人们就和杀猪师傅赶到王家,几个大男人跳进猪圈,将猪给捉住,然后用绳子把四只脚给绑上,再抬出来。
  先要过一下称,看看毛重。
  这猪昨晚张婆子就让别喂了,早上被捆着上称,发出凄厉的嚎叫声。
  院子里早就架起了大锅,烧满了一大锅的开水。
  水一开,就要舀到杀猪师傅自带的特大木盆里,直到装到一半为止。
  猪估计也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叫的分外的凄惨。
  可没一会,就被杀猪师傅和帮忙的男人们按到在案板上,猪头悬空,将脖腔露出来,案板下,放着一个大木盆,里面放上小半盆水,水里放一点点盐,这是专门接猪血用的。
  杀猪师傅用刀将猪脖子附近的毛剔刮干净,然后洗干净刀,看准位置,一刀下去,热气腾腾的猪血就喷涌而出,落在了木盆里。
  这个时候帮忙的男人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得死死的按住猪。
  曾经有那手艺不到位的杀猪师傅,一刀下去,刀还没来得及拔出来,猪一声嚎叫,冲了出去,带着刀满村里乱跑,后面跟着杀猪师傅和主家一路紧追。
  足足追了一个时辰,那猪才被抓住,身上的血也流干了……
  不过王家请的这个杀猪师傅,几十年的老手艺了。
  一刀下去,又准又狠。
  猪抽搐了几下,没一会就不动了。
  等到猪血流得差不多了,林氏和江氏忙将装猪血的盆子给端到灶屋去,没一会这猪血就会凝固成块,用刀将凝固的猪血划成一块块。
  灶屋里,大锅里烧着水,等水开了,将划成块的猪血倒入锅里,慢慢的煮。
  这个时候火候特别重要,煮久了,猪血就老了,口感不好。
  等到猪血煮好,里外都变成深红色后捞出,放在凉水里冰着。
  这样猪血既不容易坏,也不容易碎。
  家里张婆子和江氏都是煮猪血的一把好手,有林氏和其他人帮忙,很快,猪血就下了锅。
  外面男人们要将已经完成使命的猪抬到杀猪师傅带来的那个木盆里,用瓢不断的浇滚烫的热水到猪身上,每一个地方都不放过。
  然后趁着热,杀猪师傅将猪身上的毛刮干净,四只蹄子的毛不好刮,会在蹄子附近划个口子,然后往里面吹气,这样就能刮得干干净净,白白嫩嫩的。
  最后再将猪捞出来,猪嘴挂上铁钩,挂在一边搭好的架子上。
  下面也是一个大木盆,杀猪师傅将猪开膛破肚,猪内脏就整个溜进了盆里,还冒着热气。
  杀猪师傅会将猪肝,猪心肺,还要猪腰子什么的先剔除来。
  剩下的,就有女人们将盆端走,到一边去翻洗。
  猪肚子和猪肠子都是好东西,一般规矩是,这猪下水都是给杀猪师傅带走的。
  不过张婆子昨日就说好了,自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