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259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259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的,就有女人们将盆端走,到一边去翻洗。
  猪肚子和猪肠子都是好东西,一般规矩是,这猪下水都是给杀猪师傅带走的。
  不过张婆子昨日就说好了,自家留下一幅猪下水,另外一幅给杀猪师傅,到时候多给点钱。
  那边猪被卸到案板上,杀猪师傅就开始分割了,猪头先卸下来,然后是排骨,然后是一条一条的肉,然后是四只蹄子。
  猪脖颈这一块的肉,会被专门割下来,交给了张婆子。
  这一块的肉,肥多肉少,乡下人最稀罕。
  将还冒着热气的肉拿进灶屋,然后切成块,下锅,将里面的油炒出来,再入家里的豆酱,姜和大蒜一起炒香后,放入水,煮开,然后放入腌制的酸菜,还有豆腐,粉条还有刚做好的猪血,切成小块,一起放到锅里煮。
  幸好院子里的土灶台还留了两个,起锅又放水,将姜拍碎丢进去,然后将一整条的五花肉放到里面煮熟捞出。
  要吃的时候,切成薄薄的片,上面浇上蒜泥,辣子,新鲜蒜苗碎做成的蘸水。
  一般人家,就一锅大肥肉炖猪血,豆腐粉条,就很不错了,王家多了一道蒜泥白切肉,,最后还有一道用最嫩的里脊肉做的三鲜汤。
  等到把两头猪杀完,男人们就洗手准备吃饭了。
  一大盆的猪肉炖猪血豆腐粉条酸菜,一大盘子蒜泥白切肉,加上一大盆三鲜汤,再配上两斤上好的酒。
  男人们能从中午吃到晚上去。
  一般庄户人家,男人们在桌子上吃,女人们和孩子们就在灶屋里吃点,反正会留一些菜,也就够了。
  可王家不一样,按照王永珠和张婆子的脾性,怎么可能男人就好好的上桌子吃,女人孩子就只能站着凑合?
  要是别人家也就罢了,自己家还不能做主?
  当下另外在灶屋和旁边的偏屋里摆下两桌来,帮忙的女人一桌,孩子们一桌。
  除了没有酒,桌上的菜都是一模一样。
  不仅女人们高兴,孩子们也高兴啊,平日里吃杀猪菜,受宠的就到男人桌边去,蹭点大肥肉吃,不受宠的,或者女人们,就吃着肥肉捞干净了,只剩下豆腐和酸菜粉条的菜。
  孩子们只要有得吃,也不会多想,只一边吃一边羡慕金花和金罐他们。
  女人心思细,就想得多一些,但是表面都是笑嘻嘻的,一个个吃得满嘴流油,尤其是孩子们,肚子都撑得溜圆了还舍不得放筷子。
  女人们和孩子吃完,收拾完碗筷,就去忙活了。
  猪头要煮出来,好多男人喝酒就爱就着猪头肉和猪耳朵,这个也十分考验手艺。
  尤其是猪肠子,也要清洗出来,要灌香肠。
  还要将猪板油和肠油都剔下来,然后切成小小的块,炼出雪白的猪油来,保存的好,可以吃到来年二三月去。
  更别提猪油渣也是一道美味了。
  那切好的肉,也要分别腌制起来,虽然冬天来了,天气很冷,可腌制好的猪肉,再用松柏枝和果皮熏制后,能吃到第二年春收。


第五百三十六章 暖屋
  女人们在灶下忙活,说些闲话。
  孩子们也找到了乐趣,两个猪尿泡被灌满了水,扎紧了口,带到院子外,踢来踢去,吸引力一堆的孩子。
  男人们有酒有菜,冷了就喊女人们把菜热了再吃,一直吃到了下半晌,才算尽兴了。
  送走杀猪师傅和来帮忙的,王家男人们从上次酬劳宴席,一个个喝得醉醺醺的,什么事情都丢给家里的女人后,被王永珠找着机会说了一顿。
  今儿个虽然酒极好,也都不敢贪杯,只陪着喝。
  客人们都喝够了,王老柱也喝多了,其他兄弟几个,一个个都还清醒的很。
  等送走了客人,自然的就被张婆子和王永珠喊过来帮忙。
  有了男人们帮忙,虽然不能做那些细致的活,可要力气活正好让他们干。
  张婆子和江氏抽空出来,忙着灌香肠,切得均匀的碎肉块,放了姜和蒜末,又放入豆浆,一点点的白酒,搅和均匀,然后拿着调羹往猪肠子里面灌肉。
  灌香肠用的猪肠子,要小肠,正反都要搓洗干净,没有异味,薄而透明。
  一头用线系住,然后灌入肉有,用手往下面慢慢的挤,手劲要轻柔,不然用力过大,肠子破了就不能用了。
  灌好一节后,用线系住,然后用针在灌好的香肠上扎几个孔,将里面的气放出来。
  一节节的香肠要在案板上摆放整齐,吹一夜的风,第二天就可以挂到院子里晾晒了。
  等晾晒的差不多了,就可以薰制了,薰制后的香肠才算大功告成。
  想吃的时候,取出一节来,洗干净后,放到饭锅里一起煮熟,饭熟,香肠也熟了,捞出来切成片摆盘。
  或者也能配上蒜苗什么的炒来吃,也香得不行。
  一直忙到了天黑,才勉强差不多了,一个个就着中午的剩菜随便吃了点,腰酸背痛的歇下了。
  到了暖屋这日,先已经将锅碗瓢盆和绝大部分的东西都搬到新屋子这边了,老屋这边只意思意思的,人人拎着一个小包裹,里面抱着一两件衣服,和贵重的东西。
  轻轻松松的出了家门,回头将王家老宅院的门锁上,大家都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老屋子跟新屋子比,虽然破旧了些,可一家子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真要搬走,还有几分舍不得。
  还是王永贵提醒:“行了,快点去新屋子吧,一会客人都该上门了!再说了,这老屋又不会跑,什么时候都可以回来看,不是还有一些东西还没搬完么,有得是回来的时候。”
  这话一说,将那一点难舍的气氛冲散得一干二净。
  孩子们没有这种感觉,好不容易看大人要走了,欢呼雀跃的直奔着新房子去了。
  吴掌柜前几天就有宋重锦和王永珠亲自来接,早早就预备了暖屋的礼物。
  还有吴中宝和镖局的陆管事也提前一天来打过招呼,到时候三人一起去。
  一大早,陆管事驾着马车,三个人就往王家赶。
  到了村口,早就有金壶在这里等候着,上了马车,将三人带到了新屋子这边。
  三人这是第一次到新屋子,倒是饶有兴致。
  远远的就看到了一座宅院,高高的石头墙,屋顶上青色的瓦,两扇木质的门。
  到了门口,金壶请三人下了马车,他将马车赶到后院仓库那边去,早就准备好了草料。
  门口,宋重锦已经恭候多时了,将三人迎进门,先是一座青石影壁,绕过影壁,就是个四四方方的院子,上面三间厢房,院子里,用碎石头铺出小路来,下雨也不怕脚上沾上泥巴了。
  院内已经来了不少客人,都是本村的人,还有孩子在院子里尖叫着跑来跑去。
  宋重锦见热闹的太过了,开口道:“不若先到我那院子里坐坐?”
  吴掌柜几人自然没意见,开口道:“那正好,也让我们看看你的新宅子是什么样的。”
  三人出了王家,绕到一边,就看到一座小巧的四合院。
  走进去一看,院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进了上房的西隔间,就一阵暖意。
  这屋子里从昨晚就烧着炕,自然暖和。
  请三人坐了,又从隔壁屋里提出一壶烧开的水,给三人上茶。
  四人围着桌子,一边喝茶一边闲聊。
  吴掌柜打量了一下屋子,虽然家具木料一般,也没有雕刻花纹,可看上去也清爽大方。
  窗户是普通的木棱格子,糊着白纸。
  窗户前摆着一张书桌,上面有文房四宝,还有几本书,还摆着一把算盘,算盘珠子油光发亮,一看就是经常使用的。
  看得出来这是书房。
  只不过还太简陋些。
  “你这书房太简单了,改日我写两幅字画送你。”吴中宝大大咧咧的开口。
  宋重锦只看了他一眼,就抬起茶杯:“喝茶——”
  吴中宝脸色一抽抽:“姓宋的,你什么意思,我送你字画,你就端茶送客?好歹也今儿也是你的客人,给你暖屋子来了,你居然连饭都不招待一顿?我真是错看你了,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人——”
  话音还没落,就听到院子外,有人笑眯眯的接口:“没想到他是哪样的人?”
  “他居然是这样收了我的暖屋礼就翻脸不认账的人!”吴中宝顺嘴就道。
  说完,才一愣,推开窗户朝着院子里看去,王永珠穿着一身新做的粉红小袄,领口和袖口都镶了一圈白绒绒的狐狸毛,衬得她脸色粉嫩,头发鸦黑发亮,眼神澄清如水。
  头发上插着一支鎏金蜻蜓簪子,站在院子里,让院子都多了几分光彩。
  “王姑娘!”三人都起身。
  宋重锦早在听到声音后,就迎了出去,看王永珠穿得单薄,就去握她的手:“冷不冷?快进屋吧!”
  两人牵着手进了屋,互相见礼打过招呼,又坐下。
  宋重锦给王永珠重新沏了一杯茶,让她拿着暖手。
  吴中宝打量了一下两人,冲宋重锦挤挤眼睛:“这急急忙忙的起新屋子,可是好事将近?”
  宋重锦直接眼角都没给看他一下。


第五百三十七章 分红
  吴掌柜和王永珠说了两句闲话,他年纪都可以当王永珠的爹了,自然少一些忌讳,夸奖了一番王永珠的衣裳,有巧思。
  王永珠一笑:“这是我闲着没事琢磨的,还有好几个样子,只是最近忙,不得闲,只做了这一件出来。等我家事情忙完了,给吴家妹子也做一件穿着玩。”
  吴掌柜笑呵呵的谢过了,他今日来本也有事,只冲着其他人点点头:“我有点事情要跟王姑娘商量一下,能否借用一下宋兄弟其他的屋子?”
  宋重锦起身:“你们就在这里商量吧,我们到隔壁屋里去。”
  说着,请陆管事和吴中宝去了东厢房里。
  等人一走,吴掌柜才从怀里掏出一个匣子和一本帐来放在了桌子上。
  王永珠不解的看着吴掌柜:“您这是?”
  “这眼看就要过年了,那天你去酒楼买酒第二天,东家就带信让我去省城对帐,前些日子才回来。帐目都已经结清了,这是总帐,你看一下。”吴掌柜将那本帐推给王永珠。
  王永珠接过账本,翻看了一下,上面笼统的记载了,哪一个月,印染出多少数量的布,卖出多少,利润多少。
  然后最后有个总数,王永珠初初一看,吓了一跳。
  这才半年,就卖了有一万两千多两银子。
  就算二八分成,自己也能分到两千多两。
  加上张大老板给的五百两,差不多有小三千两了。也许对城里的富贵人家来说,这点子钱不放在眼里。
  可对庄户人家来说,那真是这辈子听都没听过的数目,多少人,几辈子都挣不到这么多。
  王永珠心里也小有激动,“没想到赚了这么多?”
  吴掌柜摸着胡须,也笑得志得意满:“可不是,东家也十分满意,说这赚到的银子也还罢了,主要是咱们吉祥布庄的名声可是在京城都打响了。不说别的,如今京城里那些达官贵人家的女眷都以穿咱们吉祥布庄的布料做成的衣服为荣呢。有这个名声,咱们明年再多出几个颜色,那就能站稳脚跟了!”
  王永珠心知这是吴掌柜在暗示自己,明年要开工了,要自己多给几个颜色方子出来。
  方子自然是要给的,染料方子这个生意,来钱多而且省心,还能拉上宫里娘娘来当护身符,多好啊。
  因此也顺着吴掌柜的话接口道:“吴掌柜说的也是,明年等开春了,我就琢磨琢磨,争取明年再弄出几个颜色来。”
  这就是答应了。
  吴掌柜顿时松了一口气,笑得见牙不见眼。
  去省城对账的时候,主子居然召见了他,以往以他的身份,能见到大总管那一级别的就已经不错了,今年真是格外得脸。
  主子也没别的交代,只让自己好好的笼络住王家姑娘,绝对不能让别家得了去。
  那话里话外的意思,隐约透露出要拿出一个主家庶出的少爷来,纳了这王家姑娘的意思来。
  吴掌柜吓了一跳,他再糊涂,也知道王家姑娘就不是个好拿捏的人,只怕主子这打算要落空了。
  更何况王家姑娘跟宋家兄弟定亲了,那宋重锦,七里墩他的身世也没能瞒得过他,难怪他一看就非池中之物,原来是有京城里的贵人派人来栽培过。
  虽然后来说是宋重锦的养母抱养的,可经过专人教导培训出来的宋重锦,又年纪轻轻,将来如何,谁能说的准?
  老话说的好,莫欺少年穷!
  如今合作的好好的,为了能将这染料方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就要把人家好好的姑娘纳为小妾的事情,吴掌柜自认为还是不能昧着良心做得。
  因此,他在说明王永珠的情况的时候,也就半吐半露的将王永珠已经有未婚夫,即将成亲消息给带了出来。
  主子沉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