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

第9章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第9章

小说: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厂有时候机器会停止工作,有一些是因为机器老化或者故障,但比较常见的却只是一些小问题,比如说,电闸的保险丝断了。   

保险丝断了,换上一根就是了,也花不了什么钱。可是对于大规模流水化作业的工厂来说,造成的损失却远远不止一根保险丝。它可能会导致一天的产量任务不能完成,可能导致其他的一些岗位也不得不停下来等待……   

有一天,丰田汽车公司的一台生产配件的机器在生产期间突然停了,经检查,还是因为保险丝烧断了。正当一名工人拿出一根备用的保险丝准备去换的时候,一名管理者看到了这个情形,他决定进行一系列的提问来解决这个问题。   

问:机器为什么不转动了?   

答:因为保险丝断了。   

问:保险丝为什么会断?   

答:因为超负荷而造成电流大大。   

问:为什么会超负荷?   

答:因为轴承不够润滑。   

问:为什么轴承不够润滑?   

答:因为油泵吸不上来润滑油。   

问:为什么油泵吸不上来油?   

答:因为抽油泵产生了严重的磨损。 

◇。HQDOOR。◇欢◇迎访◇问◇  

第38节:Why多问几个为什么(3) 

问:为什么油泵会产生严重的磨损?   

答:因为油泵未装过滤器而使铁屑混入。   

事故的真正原因找到了,这样,在油泵上装上过滤器后,就再也不会造成机器超负荷运转了,也就不会经常地烧断保险丝,机器也就能够正常工作了。若当第一个〃为什么〃解决后就停止追问,认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换上保险丝,那么不久保险丝还会断,因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治病,重在治本。对于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在工作中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说起来很简单,但大家很多时候是在凭直觉做事,很容易把问〃为什么〃的过程省略。也就是说我们往往做不到充分的理性,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性不过是以往经验的结果。   

在问为什么的过程中,我们至少能达到两个目的:第一,知道什么是已知的;第二,知道什么是未知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通过已知去解决未知,达到我们的既定目标,取得发展和成功。   

我们总是在强调怎样超越自己、超越对手,比别人跑得快,比别人做得好。其实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比别人想的更周详、更细致,比别人更加理性。别人想到一,我们就要想到三。我们平时就应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与习惯,这样的习惯促进我们勤于动脑,促进我们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积极发现推进工作的根本方法,再通过有力的执行去实现它,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39节:How我做得究竟怎么样(1) 

6.How我做得究竟怎么样   

我有一位朋友从英国留学回来,给我讲起和她同住的一位女孩的故事:   

这位女孩跟她一样,也是留学生,家境不是太宽裕,因此,常常会利用课余的时间打工来贴补家用。有一段时间,女孩在一位琼斯太太的家里做家政服务。   

有一天,这个女孩请她按照拟定的一些问题打电话给自己的雇主琼斯太太,而女孩就在一旁听她们在电话中的对话:   

〃您好,请问您家还需要家政服务吗?〃   

〃不需要了,我已经请人做了。〃琼斯太太回答。   

〃我会帮您把卫生间和所有的房间都打扫干净的。〃   

〃我请的人也都做了。〃琼斯太太说。   

〃我可以做一手好烹调,您是不是可以考虑?〃   

〃不,我请的人中西餐都能做,尤其是她的中餐,做得简直棒极了,我们都爱吃。〃琼斯太太的语气中满含得意。   

〃那我还可以帮您做其他的事情吗?〃   

〃谢谢你,我请的人还帮我辅导孩子功课呢,我现在什么都不需要。〃   

……   

她挂了电话,疑惑地问这个女孩:〃你搞什么,你不就在琼斯太太那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我帮你打这电话?〃   

女孩微笑着说:〃我只是想知道我的工作做得究竟怎么样罢了。〃   

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们有多少人能像这个女孩一样,生怕自己的工作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别人的观感不佳?〃没人可以取代我〃,又有谁能够像这个女孩一样,把工作做到这样一种境界呢?   

事实上,大多数的人做工作,做完了也就完了,很少去考虑究竟做得怎么样了?还有没有改进的空间?怎样改进?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经验教训?   

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问一个员工他对于自己做的工作有什么感想,他会不确定地说:〃还行吧。〃或者无所谓地说:〃就那样呗。〃工作做得究竟怎么样?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追究责任,也不是为了自鸣得意,而是为了给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客观的评价。没有一个评价,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结果,只能说明你自己并不看重这份工作,你也并没有想要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   

把工作做好,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能力,更取决于你的态度。我们常说要敬业,什么是敬业?我们就像一个信徒对待神灵那样,做之前如履薄冰,做之时全情投入,做之后反躬自省,抱着这样一个态度去工作,业才会容你。那些工作做得好的员工,能力强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们时刻在自我问责〃我做得究竟怎么样?〃他们常常会在这样的反躬自省中敏锐地发现自己遗忘的工作、没有发现的漏洞,从而能够及时地进行弥补。   

在工作进行中和工作完成后,既不要逃避自我问责,更不要害怕别人问责。别人的评价更客观,更能够反映出你工作的效果,你也才可能真正知道事情这样做合不合适,下次应该怎么处理。即使面对别人〃鸡蛋里面挑骨头〃,你也应该用一种坦然甚至是感恩的心态来对待。挑不出骨头来,正好为你证明了清白,起到了宣传的作用;挑得出骨头来,不管这块骨头的大小如何,起码说明了你的工作确实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么,你就又获得了一些认识,并且在改进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反过来,如果你责怪别人不理解,并不能让自己显得多高明,更不能解决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欢◇迎◇访◇问◇。HQDOOR。◇  

第40节:How我做得究竟怎么样(2) 

小刘是一家旅游杂志的美编,日常工作就是和设计部的同仁一起,对社里的几份刊物进行设计制作。这天,杂志社抽调他单独去完成一项任务负责为单位重点策划的一套大型旅游书籍进行设计和排版。   

由于这套旅游书籍要赶在十一黄金周前出版发行,上级希望他尽可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将这套书全部设计排版完毕。时间相当紧迫,为了节省在上班路上浪费的时间,他申请在家工作,上级考虑后也同意了。   

期限快要到了,小刘紧赶慢赶,还有一小部分工作没有做完。这时候,上级叫他回到单位报告一下工作。小刘很不高兴,他觉得上级真是没事找事,瞎耽误功夫。由此他还认为,一定是不相信他的能力,或者怀疑他在家里根本就没有努力工作,现在要找他回去算账呢。   

小刘越想越委屈,越想越生气,思维整个就钻到了牛角尖里,心里琢磨着:你不满意,我还不满意呢!我也懒得跟你辩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有本事你就另请高明。   

现场的火药味有多浓就可想而知了。其实,上级对于工作完成时限心里是有数的,暗地里是做了预留的。他也并非不相信小刘,否则就不会将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交给他独立完成了。这个时候让小刘回来报告,只是想了解一下他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效果,以便能够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而且上级也想听听小刘的建议,这项工作怎么干更好?需要单位给予什么样的配合?甚至,他本来还想夸奖一下小刘的……现在,一切都被小刘自己搞砸了,上级一怒之下决定换人你嚷嚷着撂挑子,别人就不能接过去吗?   

做工作,就必然有问责,上级有权利知道你做得究竟怎么样,你自己也应该对工作成效心中有谱。连自己都没谱的工作,一般来说也肯定是有问题的。既然如此,又何必逃避问责呢?相反,我们应该主动去寻求别人尤其是上级的问责。在这样的问责中,我们常常能够寻求到支持,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且,还能够给你的上级留下一个主动思考、努力工作的好印象。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41节:成熟点,别像个长不大的孩子(1) 

第三章别把上司当保姆   

当今的职场中,有太多的员工把上司当保姆,可惜,没有一个上司愿意当这个保姆,因此,做员工的如果不改变这种心态,舒服的日子迟早过不下去。成熟点,别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进入社会,不但要求你在生理上是个成年人,更需要你在心理上是个成年人。   

1.成熟点,别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很多当老板或上司的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员工缺乏独立工作能力和工作主动性,像机器人一样,按按钮才动,按一下就动一下;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就像婴儿需要别人把饭喂到嘴里才会咀嚼一样,他们需要别人把各种条件都准备到位了才会工作;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宁肯不升职,也不愿意为公司承担更多的责任;对公司的状况漠不关心,也没有忠诚感,打好了公司垮台便另谋高就的算盘……   

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脑子非常聪明,而且普遍受到了优良的教育,但是,他们的职业心态却远没有他们的前辈们成熟,他们的职业素养也存在着不小的缺陷。或者说得更尖锐一点,是一种职业幼稚病把老板当保姆。而这,跟他们的成长的优裕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从小习惯了众星捧月的优越感;他们过惯了万事有人打理的生活;他们爱玩、耍酷,拒绝吃苦。   

进入职场后,他们的行为主要表现为:   

1.主动学习的精神不够   

很多时候,他们要上司盯着、催促着、手把手地教着,才肯去学一些东西,就像以前读书是为了父母一般,他们把这种职业上的再学习也当成一种负担。结果,工作做不好,被上司批评或者被单位辞退,到别的地方找工作也因为能力不济而屡屡碰壁。   

我们单位曾经有个编辑,应届生,虽然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但出身名校、专业对口,因此我们就将他招聘进来,准备悉心培养。那真是手把手地带,苦口婆心地教。可慢慢地,我们发现他自己非常缺乏热情,经常是我在那里说得口干舌燥,他在旁边听得心神不属。有时候,我让他把所写的稿子交给我看一下,他总是想出各种理由来拖延。提出来的意见,他当时〃嗯嗯啊啊〃说会改,可过一段时间一抽查,连动都没动。刚毕业的学生,能力低、对工作不熟悉这很正常,可不努力去看、去学那就很不正常了。这个年轻人就是这样,从来不看跟自己工作相关的书籍,也对别人的工作漠不关心,每天到点就不见人了,还经常以各种理由请假。有一天,他来跟我说,家里有急事,下午要请个事假,我问什么事,他居然站在那里〃嗯〃了半天,我讽刺地说:〃你这假请得也太随便了吧?张嘴就来。要打算撒谎也先把借口想好再来说嘛,这多尴尬!〃他只好满脸通红地承认说:〃今天是圣诞节,我想请假出去给女友买个礼物。〃三个月后单位做工作评测,他没有做好领导交代的工作,能力也和刚进单位时一样,没有任何的提高,自然就被淘汰掉了。 

※虹※桥※书※吧※。HQDOOR。  

第42节:成熟点,别像个长不大的孩子(2) 

还有一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有一个做美编的小姑娘,有一些设计软件掌握得并不太熟练,碰到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时,就来向我求援。我当面帮她解决后,会说一句:〃以后自己学会解决啊!〃她〃嗯嗯〃着点头。但下次她又来,很可能还是上次那个同样的问题。后来,她辞职去了别的单位,还是干同样的工作。有一天,她竟然打电话给我,带着哭腔说在那边又有个问题解决不了了,领导不管,限她在今天必须做完。万般无奈下,她只好电话向我求援,说记得我曾经给她演示过一次,但是她没注意,希望我在电话里再给她说一下。我当时简直无语了……   

这样的员工,不管他们工作的年限有多长,也不管他们跳多少次槽,在心态上长不大,也就永远成不了一名合格的职场人。   

2.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