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

第8章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第8章

小说: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都在忙碌,但我也感到自己的工作完成得并不出色。事实上,我发现无论自己多么繁忙,都无法做完所有的事情。所以,有的时候,我甚至会认为自己不适合目前的工作岗位!而且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33节:When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3) 

上司看了看他,笑了:〃托马斯,我很高兴你能够主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想告诫你,并不是你不适合目前的工作岗位,也不是你的时间不够用,而是你没有把握好工作开展的时间。有的时候,繁忙并不代表你的效率最高,只有学会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你才是最有收获的!〃他拿起了一张纸,写下了如下几句话:划分不同的时间段;寻找最好的时机,在开始一项重要的工作前尽量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激发内心的热情;丰富自我,提高潜能发挥……他把这张纸交给托马斯,对他说:〃如果你按照这上面的去做,一年后,我会提升你!〃   

安排好你处理各项工作的时间,并且遵守这个时间,才能够使它们得以顺利地进行。没有想清楚,冒然地开始,很可能起到的是反效果。浪费了时间,丧失了机会不说,还可能把其他的工作搅乱。   

小张在一家DM杂志负责广告和发行方面的工作。有一次早上来开会,上司问他:〃这一期的杂志投放都到位了吗?你要亲自检查啊!〃小张想也没想就说:〃没问题,我待会就出去,到一些投放点进行抽查,明天一定向你报告。〃   

然后,他马上给负责投递的公司打电话,要求他们把投递数据信息马上传过来。对方说:〃我们刚投递完毕,现在正在整理数据信息呢,就算加急,也得三个小时后才能给你呀!〃   

接下来,小张只好推迟三个小时出去,这已经是中午了。他连午饭都顾不得吃,因为要跑四个城区,每个城区至少要抽查三个以上的点才有意义。这样跑到下午6点,他还是没有跑完预定的地方。而原本这个时间,他是约了一个客户吃饭,准备谈一笔广告业务的。他看这时候再赶过去有困难,便给客户打电话解释,希望能够改期。客户倒也好说话,说没关系,不过第二天他就要去外地出差,事情只好等回来再谈了。小张好说歹说,客户同意饭就不吃了(他另行安排饭局),8点钟如果小张把事情办完后,可以约在一起喝杯茶,把事情谈妥……   

这一天,小张紧赶慢赶,忙到晚上十点多钟才回家休息。其实,他本来可以把巡视工作放到第二天从容地去做的,上司问一句,也只是一个提醒而已。而他没有经过思考,便胡乱答应,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还差一点耽误了另一项重要的工作。   

记住,工作不要随意进行,在进行之前,你必须考虑好最佳的处理时机。〃坐言起行〃是说我们不能光想不做、光说不练,但在我们决定开始一件事情时,又必须〃三思而后行〃,选择在一个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34节:Where想清楚从何处着手再去做(1) 

4.Where想清楚从何处着手再去做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件事情开始前,先想清楚从何处着手非常重要。   

记得读书的时候,老师教给我们考试时的一些技巧,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拿到考卷后不要马上就开始做,而是先花两分钟的时间,把试卷快速地浏览一遍,对题目的数量、类型、分布、分值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在脑子里迅速得出一个大致的规划:从什么地方下手会比较顺利;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什么样的题目上花多少时间;碰到阻碍了怎么办……如果拿起卷子就做,很可能因为精力和时间分配不当,限制了水平的发挥,甚至可能因为开头就遇到困难而打击了自己的信心、搅乱了自己的思路,导致后面的题目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这样一个考试的技巧用在我们的工作上面同样非常有用。有些人,工作不假思索,拿起来就做,结果多费了不少力气,多走了很多弯路,甚至做着做着就进行不下去了,只好推倒重来。   

在非洲大草原上,狮群在捕食野牛或者斑马的时候,一般都不是盲目追逐、一拥而上胡乱扑咬。它们会站在远处先进行观察,寻找野牛群或者斑马群里最薄弱的环节。它们会思考,风向如何,地势环境如何,从哪个方向进攻,才能够冲破野牛群或者斑马群的防御阵线。然后,它们才突然发动进攻。野牛和斑马群按它们预想的那样惊慌跑散,暴露出群体中的老幼病残,它们紧紧地盯住,有追击的,有干扰的,有迂回堵截退路的,最后由一头狮子找准猎物的致命部位咽喉,一口毙命;或者是嘴巴,死死咬住使之无法呼吸而摔倒在地。然后众狮再一拥而上分而食之,一切都井然有序且过程顺利。而反过来,如果它们随随便便就发动进攻,结局多半是徒劳无功,甚至由于冒失,被野牛的长角顶穿胸膛或者被斑马的硬蹄踢碎脑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狮子之所以成为非洲草原上无可争议的王者,不是因为它们的速度,也不仅仅是靠它们的力量,而是靠它们的冷静思考。它们的身体如张飞般勇武有力,思想却如孔明般智慧沉着,简直令人惊叹。   

捕猎中,聪明的狮子会先想好从何处下手;攻城时,睿智的将军会事先选好敌人的突破口;工作中,我们同样要学会思考从哪里开始,才是最正确、最省力、最有效、最能够保证一切顺利进行的。不想清楚这个问题,是做不好任何事情的。 

BOOK。HQDOOR。←红←桥书←吧←  

第35节:Where想清楚从何处着手再去做(2) 

二十世纪初,美国一个儿童教育和福利机构的领导人查利弗先生需要筹措一笔经费,以赞助一名童军参加在欧洲举办的世界童军大会。   

经朋友介绍,他前往当时美国的一家大公司拜会董事长,希望他能慷慨赞助。在拜会之前,查利弗先生曾听说这位董事长开过一张面额100万美金的支票,后来那张支票因故作废,他还特地将之装裱起来,挂在墙上作为纪念。   

说实话,这样的求助总是令人为难的,毕竟他们是初识,互相之间都不了解,但查利弗先生有信心能够说服这位有钱人慷慨解囊。宾主寒暄过后,该谈自己的来意了。出人意料的是,查利弗先生并没有马上提起赞助的事,而是对墙上装裱起来的那张支票表示了兴趣。他说自己从未见过任何人开具过如此巨额的支票,早想见识见识,好回去说给小童军们听。   

这位董事长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并将当时开那张支票的情形,详细地解说给查利弗听。说到开心处,两人相对大笑。   

说完那张支票的故事,未等查利弗先生提及,董事长主动问起他今天的来意。他非但答应了查利弗先生的要求,而且还答应多赞助五个童军去参加该童军大会,并且要查利弗先生亲自带队,负责他们的全部开销。另外他还亲笔写了封推荐函,要求他在欧洲分公司的主管,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服务。   

查利弗先生顺利地办成了事情,首要的原因,还是他事先想好了从什么地方开始。如果查利弗先生通过朋友的介绍去请董事长解囊相助,如果就是这么去,进门便开口要钱,对方很可能会心中不悦。顶多看在介绍人的面子上,随便敷衍一下了事。而查利弗事先做好了功课,通过一张百万支票的故事,来拉近自己与董事长的距离。结果两人的谈话十分投机,董事长高兴之余,那点赞助费自然不是问题。   

记住,对于任何事情,我们最好想清楚从何处着手后再去做,有备而来往往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机会也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36节:Why多问几个为什么(1) 

5.Why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进行一项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开动自己的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有很多人是没有这样的意识的,他们做事情,领导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平时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他们对工作的本身意义并不了解,也不愿意主动去了解、思考,因此,他们很容易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有些员工常常会向自己的上司抱怨:〃我是按你说的做的呀,为什么你不满意呢?〃他们不知道,上司的指令可能只是方向性的,具体怎么操作,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需要你自己去动脑思考。知其然,你还得知其所以然,否则,你看似按照命令行事,得到的结果却可能南辕北辙。   

举个例子,有一回,我打发一位员工去出版社送一部书稿,顺便把上次送去审查的书稿取回来。这个员工回来了,把取回的稿子交给我,我一看,编辑老师还没有审完。我生气地找那个员工来问:〃为什么没审完的稿子也拿回来了?〃他辩解说:〃你不是让我把上次的稿子取回来吗?那我就取回来了。〃我说:〃你怎么不想想,既然还没审完,取回来有什么用?你回来跟我说一声还没审完不就是了,现在搞得我还得去向编辑老师解释,不是我们主动要撤稿,是来取稿的人搞错了,你说这事闹得多尴尬?〃他嘟囔着说:〃那你又不说清楚,我只是按你说的去做而已。〃   

这个员工在我们单位呆的时间也不短了,一部书稿的操作程序他当然清楚,把稿子取回来是为什么,什么情况取什么情况不必取,他自己应该有个基本的思考判断,没必要上级替他把各种情况都想到。即便退一万步,他自己不会想事,那打个电话回来问一声也可以吧?   

看看,对工作不问个为什么,不想想它的本来目的,也就学不会变通处事,看似遵守命令,其实死板僵化,反而曲解了事情的本意,所以越做越错。这其实也可以算是一种〃教条主义〃。   

还有一种错误叫〃经验主义〃我原来一直就是这样做的,这些工作经验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并得到验证的,怎么会错?   

可是,你摸着石头过了村边的那条小河,你还能摸着石头过长江吗?等摸着石头的时候,人已经沉到江底了。   

经验当然是需要的,不管是从正面还是反面来说,都可以供我们借鉴参考,它是我们成就新的事业的基石。经验也往往是权威,神圣不可冒犯,因为它一贯正确,很少有人会去质疑它,也很少有人敢去质疑它。   

但实际上,一贯正确并不代表永远正确,经验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也是会产生变化的。   

我给大家讲一个袋鼠的故事:   

有个人养了几只袋鼠,将它们关在一个1米高的围栏里。第二天这个人来看,袋鼠都已经跳出了围栏,在旁边的树丛中悠闲地散步呢。于是这个人将围栏又加高了一些,重新将袋鼠们关了进去。但第二天袋鼠又都跳了出来,这个人只好不停地将围栏加高。直到有一天,围栏加到了足有3米高,再也没有袋鼠跳出来了。这个人很高兴,心想你们再能跳,也还是有限的吧。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37节:Why多问几个为什么(2) 

袋鼠们尝试了几次都失败了后,渐渐都放弃了跳出围栏的打算,也渐渐习惯了这种囚禁中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又买来了几只新袋鼠,并照样修了一个3米高的围栏将它们关了起来。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同样是3米高的围栏却关不住这些新袋鼠。这个人以为可能是新袋鼠的跳跃能力太强,于是不得不又开始新一轮的加高围栏的行动。可是,即使这个人把围栏修到了五六米高,也还是无法阻止这些新袋鼠〃越狱〃。   

那些每天被关在围栏里的老袋鼠很惊讶,也很羡慕,于是问这些新袋鼠:〃你们太棒了!照这样看,到底多高的围栏才能挡住你们?〃新袋鼠说:〃也许10米,也许20米……就是100米也说不定,假如那个人一直都忘了把围栏的门锁上的话。〃   

是啊,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一心以为袋鼠能够跑出去就是因为围栏太矮了,于是不断加高,结果做的都是无用功,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我们在工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能避免我们少走弯路,少出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我们也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暂时对付过去。   

日本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曾经用〃十万个为什么〃提问法,来使机器停机的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工厂有时候机器会停止工作,有一些是因为机器老化或者故障,但比较常见的却只是一些小问题,比如说,电闸的保险丝断了。   

保险丝断了,换上一根就是了,也花不了什么钱。可是对于大规模流水化作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