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从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学做人做事 >

第14章

从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学做人做事-第14章

小说: 从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学做人做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韬略家的高超手法,以致常人难以识破。以迂为直的实质,是为达
到直接目的,而走间接路线。正是因为间接路线的隐蔽性、曲折性,故
在实施过程中,使对方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受到打击。由此可见,这
一策略也是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

139


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

学做人做事



四两也可拨千斤

【原文】

《孙子兵法·军事篇》有云:“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
治气者也。 


【精译】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士气疲怠衰竭时再和他
战斗,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分析】

三国时,年老的黄忠、法正之所以能在战争中取胜,正是因为他们
在战争中善于应变,占据有利地形,改变被动的态势,采用“避其锐气,

140


处世哲学
主动权就是一切

击其惰归”的妙计,最终以较小的付出换取了最大的胜利。

事实上,“坐山观虎斗”也是一个“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好方
法。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要把握内在矛盾的问题。矛盾抓得不准,劳
神费力,大动干戈而未必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矛盾抓得准,轻而易
举,四两拨千斤而事半功倍。这就有赖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
握了。

其实,关于坐山观虎斗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成语还得从一个小故
事说起:有一次,卞庄子看见两只老虎正在争食一头牛,便想拔剑刺
虎。馆竖子制止他说:“且慢!现在两虎相争,必然会撕咬起来,到时
候小虎被咬死,大虎也一定会受伤。你那时再去刺杀那只受伤的老
虎,不就可以一举两得了吗? 


卞庄子听从了劝告,最终一举打死了两只老虎。这就是以智取胜
的方法。

春秋末年,周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仍是名义上的天下
之主,并有九鼎作为象征,不少诸侯都想把九鼎抢到自己手里,来号令
天下。

秦国首先坐不稳了,就开始发兵攻打洛阳,向周天子索取九鼎。
这个时候,周天子向群臣问计。大臣颜率给他出了个主意。

颜率先跑到齐国,对齐王许诺,只要他出兵帮助周天子打退秦兵,
就把九鼎送给齐国。齐王当然非常高兴,当即答应出兵。

秦兵退了,可是齐王却天天派人来催要九鼎。而颜率又一次来到

141


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

学做人做事

齐国,对齐王说:“我们很感谢贵国的大义救君,也愿意把九鼎献给您,

可是不知道您怎么从洛阳运过来呢? 

当时齐王想了想,就说:“我们经过魏国运来如何? 

颜率当时就对齐王说:“不行,魏国早就想得到九鼎,已经谋划了

很久,九鼎只要一进魏国,就别想再出来了。 

然后齐王就急着说:“那我向楚国借道。 

这个时候颜率又说“不行,楚国国王想九鼎比魏国君还迫切,更不

行。 

听他这么一说,齐王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了,然后就问:“那怎

么办? 


颜率灵机一动,只在那里装作无奈的样子说:“是啊,我也正为大
王您犯愁,那九鼎不是一个酒瓶一个盐罐,说运就运的。从前武王伐
纣的时候,为了得到这九鼎,运一个鼎就用了九万青壮年,九个鼎就用
了愿员万人,现在大王您从哪里找到这么多青壮年,又从哪条路运呢? 


听罢,齐王无言以对,只好打消了索要九鼎的念头。颜率巧妙利
用齐王的贪婪和诸侯之间彼此存有戒心的特点,为周王保住了九鼎。

由此可见,坐山观虎斗需要悄悄地进行,追求神不知鬼不觉的效果。

因此距离是至关重要的,距离近了,没有安全感,会惹虎伤身,而且两虎

也不会争起来。距离太远, 
“观”不清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好时机。

三国时期的袁绍和曹操,一个是坐失良机,以至后来被消灭;另一

142


处世哲学
主动权就是一切

个却是非常善于坐山观虎斗,为自己赢得了一片天地。

在曹操东征刘备的时候,人们就开始议论,担心出师后,袁绍从后
方袭击,使得进不能战,退又失去原有的地盘。

曹操说:“袁绍的性情迟钝而又多疑,不会迅速来袭击我们。刘备
是新起来的,人心还未完全归附他,我们抓紧攻打他,他必败。这是关
键时刻,不可丢失时机。 


而在袁绍那边,谋士田丰果然劝袁绍快点出兵,说:“虎正在捕鹿,
熊进入虎窝吃掉了虎子。老虎进不得鹿,退得不到虎子。现在曹操征
伐刘备,国内没有守军,将军有长戟百万,骑兵千群,率军直指许昌,捣
毁曹操的老窝,百万雄师,自天而降,好像举烈火去烧茅草,倾沧海之
水浇炭火,能消灭不了他吗?兵机的变化在须臾之间,战鼓一响,胜利
在望,曹操听到我们攻下许昌,必然会丢掉刘备而返回许昌。我们占
据了城内,刘备在外面攻打,反贼曹操的脑袋,一定会悬挂在将军的战
旗杆上。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曹操回来之后,休养生息,积存粮食,
招揽人才,就会是另一种情况。现在东汉国运衰败,纲纪松弛,曹操以
他凶横的本性飞扬跋扈,放纵他虎狼的欲望,酿成篡逆的阴谋,那时,
即使有百万大兵攻打他,也不会成功。”

纵使田丰磨破了嘴皮子,袁绍还是借儿子有病这一理由搪塞此
事,最终没有发兵。失去了灭掉曹操的最佳时机,也为自己埋下了祸
根。

袁绍后来被曹操在官渡打败了,他的二个儿子袁尚和袁熙率几千

143


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

学做人做事

人马逃往辽东投奔公孙康。有人劝曹操征讨辽东,擒拿袁氏兄弟。
曹操却摇头说:“公孙康会将二袁的头送来的,不需要用兵。 
”九

月,公孙康果然斩了袁尚、袁熙,将首级送到许都。

众人问曹操其中的奥妙,曹操说:“公孙康素来害怕袁尚等,我如
果急于征讨他,他就会同袁尚等联合起来抵抗我们。缓一段时间,公
孙康见我没有攻打他的意思,他就会担心袁尚兄弟会鸠占鹊巢,肯定
会杀了他们以绝后患。 


当然,想要利用这一点,需要有两虎相争的条件,如果两只虎是一
家,原本就和平共处而没有矛盾,没有利害冲突,也就无法坐山观虎斗
了。这也是一种以静制动的方法。利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必然
发生转化的规律来激化矛盾,为自己提供一个绝妙的以四两拨千斤的
好办法。


144


处世哲学
主动权就是一切



以逸待劳

【原文】

《三十六计·胜战计》有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精译】

使敌人处于被围困的境地,不和它打仗,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
量。

【分析】

《孙子兵法》上有“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说的同样是这个道理。
在中国历史上,“以逸待劳”的战例数不胜数。战国末期,秦国少

145


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

学做人做事

年将军李信率圆园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锐不可当。
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
万。李信当然被秦王罢免不用,可是灭亡楚国势在必行。

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远园万军队,陈兵于楚

国边境。楚军立即发起重兵抗敌。可老将王翦却毫无进攻之意,一门

心思都在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固守的姿态。

就这样两军对垒,看上去战争一触即发,可就是打不起来,秦军根

本没有交战的意思。而楚军却急于击退秦军,相持一年有余。老练的

王翦一个劲儿地鼓励将士养精蓄锐。

一年过后,楚军数十万大军绷紧的弦终于松下去了,上至将军,下

至士兵,皆无斗志。楚王更是认为秦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他们决定

东撤。

这个时候,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急速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

一年多的养精蓄锐,就等这一刻的到来,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

山,将楚军杀得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势不可当,公元前圆
圆圆猿年,

秦国灭掉了楚国。

由此可见,战争的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

变,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

的鼻子走。

三国时期,由于关羽的狂妄自大失去了荆州,自己也身首异处。
作为大哥的刘备当然对此怒不可遏,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亲率苑园

146


处世哲学
主动权就是一切

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刘备大喜,感觉一举拿下东吴的时机已到,急驰大军进发。战事
也正如刘备所预想。蜀军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猇亭一
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

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孙权命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
督,率缘万人迎战。

陆逊虽然年轻,却深谙兵法。他非常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
备锐气正盛,并且是居高临下之势,吴军如果同他正面交锋,很难占到
便宜。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

这样,陆逊就把吴军完全撤出山地。可这样却害苦了蜀军,几十
万蜀军士气正旺,却一时找不到“打击”的目标。并且在五六百里的山
地一带很难展开数十万大军的阵势,这样一来,蜀军反而处于被动地
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

相持了足有半年的时间,蜀军斗志松懈。年轻的统率陆逊看到蜀
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很难相顾,且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
忌。吴军看到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
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
撤退。这是以逸待劳的又一著名例子。

以逸待劳是种智慧,它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种优雅的还击,而且这
种还击还是最有效果的。

147


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

学做人做事



显示同情,借机扩展势力

【原文】

《三十六计·混战计》有云:“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
有言不信。 


【精译】

处在敌我两大国之中的小国,当受到敌方的武力胁迫时,我方应
以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是不
会相信空话的。我方应以“保护”为名,控制其局势,再突然袭击,就可
轻易的夺取胜利。

148


处世哲学
主动权就是一切

【分析】

这条计策说的是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情况会很微妙。一方想用武
力威逼它,一方却用不侵犯它的利益来诱骗它,乘它心存侥幸之时,立
即把力量渗透进去,控制它的局势,所以,不需要打什么大仗就可以将
它消灭。

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国和虢国,
而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却又相当不错。如果晋国袭虞国,虢国会出兵
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晋献公为此很伤脑筋。

这时候,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
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是个贪得无厌之
徒,我们正好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
——
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漂亮的玉石),送给虞公。

献公把这两件宝贝视为最爱,哪里会舍得?荀息看到这种情况
后,说道: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
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

献公还是不放心,又说:“虞国有个忠臣叫宫之奇,他一定会阻拦
这件事。”荀息说:“宫之奇为人怯弱,不可能强力规劝。虽然他从小在
虞君身边长大,虞君对他比较亲近,但不会听宫之奇的劝祖的。”

献公就依计而行了。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合不拢嘴。

于是,晋国准备进攻虢国,它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
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从虞国借道讨伐虢国,虞公得了晋献公的两件

149


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

学做人做事

珍宝,不好不答应。
而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说道是绝对不能借的,虞虢两

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