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武则天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14章

武则天私密生活全记录-第14章

小说: 武则天私密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则天笑着点点头,等王皇后一离步,就把杯中的酒全倒进一个叫“丁马香淋脍”的汤菜里。
  “什么事?”在外间的大厅里,王皇后问那个太监。
  “娘娘,萧淑妃的儿子雍王李素节,在中宫门口,闹着要见皇上呢。”太监贼头贼脑地看看四周,悄悄地说。
  “走,看看去。”
  到了宫门口,小素节正对阻他进宫的看门太监连踢带打呢。“住手!”王皇后掐着腰走过去,喝道,“小素节,你放学不回家看你阿娘,跑到我中宫来闹什么?” “回大阿娘,放学后我已到了家,阿娘让我来叫父皇到我们西宫吃晚饭。”
  “你父皇没在我这,天快黑了,快跟宦官一块回家吧。”
  “你骗人。我找到两仪殿,说父皇到中宫了。刚才御膳房传膳的也说父皇在这。”小素节指着王皇后,叫着。
  “大胆,你怎么敢这样指着本宫,来人哪,掌嘴!”
  王皇后的太监闻声而动,就要打小素节,小素节带来的太监忙用身护着。气得王皇后指挥几个太监一拥而上,把西宫的太监揍了一顿。小素节倒没挨着什么,只是吓得哇哇大哭,拉着自己太监的手,哭哭啼啼回西宫,找他娘去了。
  萧淑妃正在西宫厨房里擀着小薄饼,做着农家饭,准备招待皇上吃晚饭。没想到皇上没叫来,儿子却哭着回来了,忙拍拍手中的面,抱住小素节,心肝宝贝地叫着,厉声问随去的太监怎么回事。这太监忙松开捂住左眼的手,展现被打青的左眼圈给萧淑妃看,带着哭腔说:
  “娘娘她也太欺负人了,到中宫门口就打,小王爷被皇后指挥的狗奴才踢了好几脚,嘴也挨了几巴掌。小的护着小王爷,被打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
  “什么!中宫敢打小王爷。她真是狗胆包天了。”
  萧淑妃咬牙切齿,露出坚硬雪白的牙齿,像一头母狼一样,仿佛准备去啮人。怒火和妒火燃烧着她的心,她一脚踢翻面前的菜筐,抄过擀面杖。
  “来人哪,操上家伙,都跟我到中宫,今晚不闹他个天翻地覆,决不罢休。”
  一个贴心的宫婢拉了拉萧淑妃的衣襟,小声劝道:“淑妃,在皇宫内,这么多人明火执杖,操刀拿棍的,怕不合适吧。不如您只带几个人,到中宫闹闹,惊动皇上,皇上最疼小王子,一听说小王子被打,岂能罢休,那时既不招惹是非,又能达到教训皇后的目的。”
  “说得对,来人哪,先把小王子扶床上躺下,廷请太医来诊视。你、你、你、还有你,跟我走。”
  别人都空着手,萧淑妃却手拎一条铁尺子。几个人气势汹汹地赶到中宫,在门口,让把门的太监给挡住了。
  “皇后懿旨,晚膳、侍寝时间,外人一律不准入内!”
  萧淑妃一听“晚膳”、“侍寝”就更气不打一处来,厉声喝道:“闪开!”
  “淑妃,皇后懿旨,小的们不敢放你进。”看样子王皇后已经下了死命令,一连过来几个太监,挡住了萧淑妃。
  “狗奴才!”萧淑妃抡起铁尺,冷不防给了当头的太监一下子。抽得那太监“嘣”地一下跳起来,胖脸上瞬间又胖起了一小溜。
  “你,你怎么打人?”
  “打人?”萧淑妃咬着牙,把铁尺又抡了过去。几个太监不敢还手,直往后退,一直退到殿门口,那铁尺还是没头没脑地打来。“关上门,关上门。”几个太监闪进殿内,“哐dang”一声把大门关上,从里面紧紧地插上门插。
  “给我砸门!”萧淑妃累得直喘粗气,命令跟随的几个太监。
  “开门,开门!”几个太监壮起胆子,连敲带踢地叫门。里面什么动静也没有。
  “狠劲砸!”萧淑妃瞅了瞅四周,“这不有花盆吗?来呀,给我搬起来往门上砸!”
  连同萧淑妃,几个人搬起花盆,稀里哐啷地往门上砸。一时间,好好的红漆门被砸得坑坑洼洼,地上堆满了残花、烂盆、粪土,一片狼藉。
  里面的几个太监沉不住气了,慌忙商量了一下,决定马上给里屋的皇后汇报去。
  “娘娘,萧淑妃拿花盆砸门呢。”一个太监伏在王皇后的耳边悄悄说。
  “什么事啊?外面的门咣咣响。”李治也听出外面的门响。王皇后趁着酒劲,把手中的杯子往地上一摔:“来人哪!撤去酒宴!”
  “这,你干什么?”李治申斥道。
  王皇后道了个万福:“皇上,请御驾速回西宫。萧淑妃打上门来了。臣妾实在不敢留皇上。殿门都让她给砸烂了。”
  “什么?竟有如此无礼之事。”李治还不大相信。
  “启奏皇上,门快让萧淑妃砸烂了。”一个太监跪奏道。
  “这……这后宫闹得成了什么样子。”李治摊着手,气得手打哆嗦。
  “皇上姑宽,以至有人蔑视礼制,胆大妄为,中宫蒙羞。”武则天在旁边悠悠地说道。 “……”李治停顿了一下,又一拍桌子,“来人哪,传朕的旨令,押送萧淑妃回西宫,严加看管,没有朕的旨令,不准出西宫半步。”
  “是。”几个李治的贴身太监答应着,窜出门去。
  外面传来吵闹声,一会儿没有了声息,显然萧淑妃抗不过圣旨,被押回西宫了。
  “来,皇后,昭仪,咱们接着喝。”李治又令人重新给皇后斟酒。
  “算了,不喝了。”王皇后一回身,回寝殿去了,闪下一帮人面面相觑。
  “皇上,”武则天也站起来要走,“臣妾也不喝了,要去翠微殿歇息了。”
  “那我们一起走。”
  “皇上还是陪陪王皇后吧。臣妾今天也累了,改天再侍候皇上。”武则天说着,自顾自地走了。
  留下一个孤家寡人李治,不知怎么样才好。气得他一拳擂在桌上,唉声叹气起来……
  后宫琐事,国家军政大事,再累再难,你也得面对,也得去处理。高宗李治坐在两仪殿里,案前的文书奏表堆积如山,他像做作业一样,焦躁地、一点点地批改着。独孤及来到他身后,轻声唤道:“皇上?”
  “什么事?!”李治的声音高八度,明显带着气,也不知是谁惹着他了。
  “皇上,”独孤及也习惯了,不惊不诧,继续小声奏道,“武昭仪来了。”
  “在哪?”
  “回皇上,在门口候着。”
  “快让她进来。”
  武则天笑容满面,袅袅娜娜地进来了。到了跟前,把手搭在李治的肩膀上,柔声问道:“皇上,干什么呢?”
  一听见武昭仪的名字,李治的一肚子腌臢气就“滋呼”一声放掉了。他也一只手攀在武昭仪的肩上,愉快地回答道:“处理一些各地的奏表。”
  “哟!”武则天抚摸着摞得老高的表章,“批阅这么多的表章,皇上累不累?”
  “说累也不累,说不累也累。”
  “此话怎讲?”
  “你一来,朕就高兴,就说不累;你一走,朕情绪低落,这不累也就成累了。”
  “皇上真会说话。”武则天凑过去,香腮贴着李治,“只要皇上高兴,那臣妾就日日伴着皇上批阅文件。”
  “行啊,这叫红袖添香阅文书。”
  武则天随手拿起一件中书省的任命书,上面写着:“豆楚风为检校左厢宿卫,领承天门。”
  就问高宗:“这豆楚风是谁?”
  “原来也是个禁军将领,新近摺升的。”李治对这话题不感兴趣,问武则天:“昨晚你怎么不让朕与你一起去翠微宫?”
  “昨晚故意急你的。”武则天媚笑着,抚了一把李治。
  “那今晚?”
  “天不早了,现在就回翠微殿吧,把该阅没阅完的文件带上,在床上阅。”武则天说着,就挑起文件来,也不管李治同意不同意。
  “行,行。”李治春心荡漾,哪有不同意的理。
  翠微殿里,用完御膳,武则天率先脱光衣服,钻进大红缎子被窝里,等李治爬过来时,她却脸朝里,一动不动地躺着,好像生气的样子。李治扳了她膀子几次,她都不回过身来。李治急了,问:“你怎么啦,刚才还好好的。”
  “唉——”武则天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良宵美景,你叹什么气呀!”
  “皇上,”武则天缓缓转过身来,“后宫礼制不严,尊卑不分,臣妾为皇上感到难堪。”
  “你是说——”
  “昨天萧淑妃竟手持凶器,带着奴仆,打到中宫,忧扰皇上。这在民间家庭,也是大逆不道的事。先帝太宗在世时,哪个敢如此放肆。”
  “是啊,这女人也太那个了,叫朕实在失望。”
  “有了初一,就有十五。赏罚不明,无以立信,更无以立威。对萧淑妃一定要严加处罚,以儆效尤,否则,今天萧淑妃打上来,明天又有刘妃打上来,势必弄得皇上威信大减,后宫了无宁日。传扬出去,也让朝臣小觑,天下人耻笑。”
  “对,”李治一拳砸到床上,“是该整整了。不过,怎么处置她,朕一时也没好办法。”
  “削减她一半规银,两个月不准出宫门一步。”
  “这——”李治以商量的口吻说,“禁一个月就行了。”
  “两个月!”武则天搂住李治说,“她如此放肆,不废她名号就算她烧高香了。”
  “好好,照你说的办吧。”李治急不可待地来拉武则天。武则天摁住他的手,从寝帐里伸出头,命令外面的宫婢:“传皇上旨令,萧淑妃手持铁尺,冲击中宫,有悖礼制,今削其一半规银,两个月不准出西宫。”
  两仪殿里,武则天正帮助李治批阅奏章,她一会儿拿着热毛巾,给他擦擦脸;一会儿命内侍进参茶,亲手喂他喝。弄得高宗李治如沐春风,愉快地工作着。武则天在整理奏章之余,还伸过头去看,对一些内容重要的文件,不时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皇上,李忠为何未封王?”武则天问李治。
  “因王皇后收忠为螟蛉子,欲立其为太子。萧淑妃又要立其子素节为太子,两下相持不下,所以搁了下来。”
  “皇上,”武则天正色地说,“忠乃皇上亲子,至今无名号,于礼有悖,也会招惹外界议论。请皇上下诏,先立忠为王,余事以后再说。”
  “这,这事先要和诸大臣议议。”
  “皇上,你贵为一国之君,立子为王,这点小事还不肯自己做主。长此以往,朝臣中必衍生傲气,此必不利于皇上。且立忠为王,乃皇上家事,下个诏书就行了,何必和这个商量那个商量。弄得小事变大,你论我论,纠缠不休。”
  “那——立忠为什么王?”
  “可立为陈王。”
  “行,等明天再说吧。”
  “皇上,如果认准了一件事,就要当机立断,才是至尊无上的天子风度。皇上可即刻下诏,派宣使到忠府上,宣为陈王。”
  “这——”李治犹犹豫豫,这事做起来有些突然,自己自登基以来,还没有单独决定过这等大事。
  “皇上,”武则天晃动着李治的肩膀,“当断不断,烦恼不断。”
  李治一想,也是,因为自己遇事常犹豫不决,留下了多少猫尾巴,徒增多少呕心烦事。他攥紧了拳头说:“你草个诏,朕盖章后即刻发出!”
  武则天飞快地写了诏书,李治盖上玺印,交内侍办这事去了。
  “皇上,晋州数次地震,不知赈灾的事下边办得怎么样了?”武则天翻弄着奏章,问李治。
  “已令地方上开义仓赈民。”
  “忻州地震,冰水泛溢,不知如今的土地耕种怎么样了?”
  “哎,”李治叹了一口气,“自朕登基以来,兵灾、地震、旱灾、涝灾不断,太白又屡次昼见,莫非朕有愧于上天?”
  “皇上,”武则天劝慰道,“地震,冰水,乃自然之变化,于皇上无干。皇上所能做的,就是勤政爱民,拯民于水火。眼下应多做些拥恩怀德的事,比如禁止各地进贡犬马鹰鹘等。”
  “是啊,朝臣们也这样劝谏朕,朕也已下诏禁进了。”
  说话间,一个内侍走进来,叉手奏道:“皇上,中宫王皇后着人传话,请皇上傍晚到中宫饮酒用膳,皇后已让御膳房提前准备下了。”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李治打发去内侍,苦笑着对武则天说,“几天没去皇后那里,她又不愿意了。”
  “皇上,连年来天灾人祸不断。皇上尚禁进犬马鹰鹘。皇后难道不知,尚如此奢侈!那天,中宫晚膳,一桌上竟上百种菜。皇家一顿饭,百姓几年粮。为上者岂能讲求口腹之末耶?故臣妾那日不忍动筷。今皇后又设御膳八珍,委实为过,臣妾恳请皇上不要去中宫。”
  “你不要说,朕不去就是了。”
  “非但皇上不去,还要旨令御膳房,停止皇后今晚安排的御膳。”
  “让她吃吧,别再招惹她了。”
  “皇上!”武则天挺着胸脯,偎了过来……
  “好,好。”李治挡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