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巨浪 >

第112章

巨浪-第112章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主力战斗群受损战舰都已经,或者正在返回造船厂的途中。舰长则先后回到了那霸,不可能与大副、航海长篡改航海日志。而作战记录又是以航海日志为基础,如果出现矛盾,只能说明作战记录有假。
  在此情况下,就算那些舰长都是李玉民提拔起来地,他们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说白了。舰长只是一舰之长,在舰队没有多少发言权。战斗中,他们只是听从李玉民的命令。即便李玉民的指挥有错误,按照帝国海军条令,他们也不得不服从命令。如此一来。他们不需要为舰队的损失负责。
  在情况不明,无法连通一气的时候,他们当然没有必要为李玉民出头了。
  另外,对调查委员会来说,舰队在作战中的记录是第一物证。各证人的证词只是第二认证,如果相互矛盾。物证的权威性大于人证。
  结果,当主力战斗群的参谋军官与舰长被传讯的时候,他们都只能按照之前提供给海军总参谋部地航海日志与作战记录来提供证词。也就是说,必须得按照实际情况交代战斗的经过,而不能刻意包庇李玉民。
  直到最后,调查委员会才传讯了陆战队与快速战斗群的军官。
  陆战队地证词影响力并不大,毕竟按照海军总参谋部的部署,主力战斗群的首要任务是歼灭联合舰队,而不是保护陆战队。
  相对而言。快速战斗群地证词就相当关键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陈锦宽确实在存心对付李玉民。
  在李玉民无法与手下的军官联系的时候,祖寿清却能与参谋军官进行沟通。虽然谈不上“串供”,但是只要保持一致口径,快速战斗群不但不会为舰队损失负责,还是最后扭转战局的功臣。
  调查结果是可想而知。
  虽然当时两个调查委员会都没有宣布最终调查结果(他们也没有义务向海军宣布最终调查结果),但是按照祖寿清的估计,李玉民这次是死翘翘了。就算不会真地被定罪,也肯定要到上军事法庭走一遭。如此一来,他就算活着,也只是一具行尸走馕,今后别想在海军发挥任何作用了。
  当然,如果李玉民够明智,他就会以身体健康为由主动辞去所有军职。
  对军人来说,这算得上是一个比较体面的结局。相对与“革职”与“提前退役”,主动辞职不但能够保住名声,还能享受到将领退役后地待遇。
  当然,李玉民最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其海军军人生涯,还论不到白佑彬操心。
  相对于低调的调查工作,那些记者在海军司令部与海军总参谋部的采访工作就要高调得多,而且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眼球。
  不说别的,当时帝国最出名的三名记者(全是既年轻又漂亮的女记者)在什么时候采访了哪名军官,对哪名将领做了单独访谈,在访谈中提了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得到了什么样地答复,都成为了当时地热门话题。
  一些年轻气壮,荷尔蒙分泌过多的军官甚至还在私下讨论哪个漂亮记者在什么时候穿地什么衣服,这些衣服的款式是否合适当时的采访工作,衣服的搭配是否具有暗示效果,甚至使用的是什么香水。
  说白了,对于本来就“阳盛阴衰”的海军总部来说,突然冒出一大群年轻漂亮的女记者,一帮年轻军官不兴奋冲动才是怪事。
  当然,最受瞩目的还是记者发出的新闻快讯。
  按照司令部与总参谋部的安排,只要不涉及军事机密的报告,都可以发,而且都要大力的发。
  不到五天,“快速战斗群”成为了帝国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同样的,祖寿清不但成为了帝国海军的名将,甚至被很多百姓当作了帝国海军,乃至帝国的救星。
  当时,帝国百姓茶余饭后,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这支由“风火轮将军”率领的,基本上全由年轻军官,新式战舰组成的“传奇舰队”是怎么杀了个回马枪,怎么挫败了日本舰队的反攻,最终又怎么在巴西兰海峡痛歼日本联合舰队。
  一时之间,一些“退休”了的老说书客还将快速战斗群的战斗编成了脍炙人口的故事。
  更有甚者,三家电台还邀请这些“妙嘴生花”,“口舌如簧”的说书客在每天晚上八点的黄金时段到电台向听众当场讲述“海军的故事”。
  当然,焦点只有两个,一是快速战斗群,二是祖寿清。
  虽然白佑彬这个名字也出现过多次,也被一些怀春少女给记住了,但是在绝大部分帝国百姓看来,包括白佑彬在内,那一帮子年轻参谋军官就是祖寿清将军的部下,感情就好像是大宋朝时期,岳家将岳武穆手下的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岳霄那一帮子小将一样。当然,还缺少一个岳银瓶那样的女将军。
  毫无疑问,这些宣传几乎都是海军策划的。
  后来甚至有人说,当时海军主动出钱买通了电台,让电台宣传海军的战斗事迹,宣传海军的英雄故事。
  虽然这个说法从来没有得到过证实,但是不久之后,就有电台开始宣传“陆军的故事”。
  从这一点来看,恐怕海陆两军都在暗中为自己搞宣传吧。
  从根本上讲,海军策划的这次宣传活动非常成功,几乎成了战时“宣传战”的范本,就连帝国内阁宣传部的官员都不得不感慨,再这么搞下去,他们就要实业了。
  对海军来说,宣传的直接效果是,不用为当年的征兵计划头痛了,反而得考虑用什么样的理由拒绝那些踊跃报名的年轻人。说白了,即便海军正在扩军,也不可能一下招募几百万年轻人吧。
  另外,海军在帝国民众间的地位与影响力得到了提高,而通过民众又对议政院的议员产生了影响,然后议政院又对内阁产生了影响,最终这种影响仍然作用到了海军的身上,至少今后在申请更多的军费时,海军遇到的麻烦就少得多了。
  同时,这轮宣传“攻势”也对正在进行的调查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际上,这才是陈锦宽与卫延年的根本目的。
  通过打击李玉民为代表的东洋系军官势力,海军的形象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调查结果最终对海军不利,甚至会对海军的战略规划,乃至整场战争的进程产生负面影响。正是如此,陈锦宽才决定搞“宣传战”。
  宣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竖立起一个高大光辉的海军形象。如此来看,祖寿清与快速战斗群只是被推到前台的演员。即便大多数老百姓由此记住了祖寿清与快速战斗群,可是他们最终记住的还是帝国海军,以及帝国海军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
  当然,最终的结果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南洋系军官在海军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不说别的,李玉民倒台之后,祖寿清成为了唯一能够顶替他,成为太平洋舰队司令官的人选。如此一来,南洋系就控制了帝国海军两支最重要的舰队。即便东洋系军官并没有因此彻底失势,也在海军中失去了主要发言权。
  恐怕,陈锦宽在决定打搞宣传,并且推出祖寿清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这个结果了吧。
  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三十八章 … 新年新相
  如果白佑彬能够看穿陈锦宽的心思,他就不是海军中校,陈锦宽也不是海军元帅了。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陈锦宽想借机搞垮李玉民,因为在海军中,李玉民对陈锦宽的元帅地位威胁最大。别说白佑彬这些年轻军官,就连卫延年,陈锦宽最信任的海军总参谋长都只看出了这一点。
  显然,事情的发展远远超过了这些人的估计。
  七十二年(40年)二月七日,就在李玉民主动递交辞呈,辞去太平洋舰队司令官,转为预备将领的第五天;陆战队攻克棉兰老岛北部重要港口,也是日军最后一个大型据点卡加延…德奥罗的第二天,身体基本康复的陈锦宽返回海军司令部,重新执掌帝国海军。
  八日,李玉民在家上吊自杀,虽然被副官及时发现,但是在送到医院之后也因为大脑长时间缺氧成为了植物人。从此,以李玉民为代表的东洋系逐渐淡出了帝国海军,众多东洋系军官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同一天,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陈锦宽发布了帝国海军改制计划。
  按照该计划,帝国海军将率先采用战区制,舰队则统一由海军司令部与总参谋部掌管与指挥,并且由总参谋部根据战争情况进行组编。
  当时,陈锦宽将海军主导的战场划为了五个战区,即西太平洋战区,南方战区(后来包括东南亚、澳洲、南太平洋与西北印度洋)。中西战区(后来包括西北印度洋、阿拉伯半岛、地中海与北非),北大西洋战区与南大西洋战区(后来包括了南大西洋、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南美洲,所辖面积为各大战区之首)。
  各个战区都设独立的战区司令部,其主要职责为策划战役行动,指挥与协调参战部队。
  也就是说,各大战区司令部只有军事指挥权,而没有人事调动与任免权。显然。战区司令部是纯军事职能的部门。其影响力远远不如舰队司令部。
  战区制度地确立,在很大的程度上为帝国海军打赢战争奠定了基础。
  后来。萧鼎昆在海军的战区制度上,确立了帝国海陆两军的战区制度,并且让陆军也规划了相应的战区,并且明确了各个战区的重点(即指挥权到底属于海军还是属于陆军,或者陆战队),从而为海军、陆军与陆战队联合作战奠定了基础。
  从这一点来看,帝国海军在创新方面再次走在了陆军的前面。
  与战区制并行地就是舰队改组。
  以往,舰队都属于舰队司令部。即便是在规划新战舰地设计与建造,新战舰的分配方面。总参谋部与海军司令部都得给舰队司令部面子。显然,在帝国海军独步全球,无人能敌地情况下,这一制度的问题并不大。现在却不再适合新的情况,要想使帝国海军发挥出全部潜力,就必须集中利用有限的资源。
  集中管理与编组舰队是提高舰队战斗力与作战效率的有效办法。
  按照陈锦宽的规划,所有战舰都直接隶属海军司令部,作战行动上则由海军总参谋部直接指挥,或者是委托战区司令部指挥(实际操作中。基本上都是由战区司令部指挥。总参谋部只负责调动与派遣舰队)。
  当时,陈锦宽没有提出改组的细节规划。最后的工作是由卫延年完成地。
  舰队的管理分为行政与作战两部分,行政管理权由海军司令部负责,并且下设舰队行政管理处,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战舰地设计与建造,战损维护,人事安排等。因此整项改革设计到彻底改变海军司令部的职能机构,比如严国荣的后勤装备处就需要分出一部分来,所以这项改革花了两年多时间才最终完成。
  作战管理权则由总参谋部掌握,主要涉及舰队编组,调动,任务派遣等。
  相对而言,作战改革比较容易,毕竟这是提高舰队战斗力的关键,所以在当时就确定了下来,并且很快得到了实施。
  按照卫延年提出的方案,今后帝国海军的舰队将全部采用数字编号。
  以马六甲海峡为界,在东面战场上活动的舰队为单数编号,在西面战场上活动的为双数编号,且各战区都有对应的编号。比如受西太平洋战区指挥地战舰统一编为第一舰队,受南方战区指挥地战舰统一编为第三舰队,受中西战区指挥的战舰统一编为第二舰队,受北大西洋战区指挥地战舰统一编为第四舰队,受南大西洋战区指挥的战舰统一编为第六舰队。如果某支舰队在战区间调动,其编号自动改变。比如某支舰队在西太平洋战区指挥下执行作战任务时,其编号为第一舰队,转移到地中海作战,受中西战区指挥时,其编号自动变更为第二舰队。
  在此基础上,各舰队下设分舰队,并且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比如在改组前,快速战斗群属于太平洋舰队,改组后,太平洋舰队改编为第一舰队,而快速战斗群则为第12舰队,第11舰队则是主力战斗群。
  各分舰队下的战舰编队则在分舰队编号后加以注明。
  比如,快速战斗群的战列舰编队今后就应该称为第12…1战列舰舰队,如果增添新的战列舰,并且编为独立的战列舰编队,则顺次为第12…2战列舰舰队。
  不说这套新的作战指挥体系是否更加有效,仅各舰队的编制就比以前要清楚得多。
  可以说,此时是陈锦宽对海军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最好时机。
  李玉民倒台之后,东洋系在海军中的地位大大降低。几个能够说得上话地将领都是人人自危,谁还敢跟陈锦宽对着干,敢对陈锦宽的改革说不?
  南洋系是既得利益者,就算陈锦宽的改革动了他们的“蛋糕”,在对比东洋系的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