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 >

第49章

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第49章

小说: 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上次问你的问题,你想得如何了?”皇太极问道。

他还寄希望自己能放下额娘的死,可说得轻巧,又如何能做到?多尔衮不愿明说,假装糊涂道:“什么问题?是让多铎跟着阿济格哥哥?我看不太合适,阿济格哥哥肯定会被多铎烦死,不如我跟着阿济格哥哥,让多铎跟着你吧。”

皇太极看了他半晌,知道他是故意胡扯,但也没有揭穿他,只是随意笑道:“无妨,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改变主意的。”

丧母之痛,怎能忘却?多尔衮心底冷笑,但嘴上什么都没有说。

皇太极看着他表情细微的变化,如果他怒斥几句,或许还好受些,可偏偏他咬着牙保持沉默,皇太极心中顿觉不忍。

忽然觉得,其实像阿济格和多铎那样才算是一个人正常的反应吧?像他这般冷静,反倒令人感到一丝可怕。

回想起那日他短暂表现出来的狂暴,对比起其后他的波澜不惊,是有多大的自制力在压抑着几乎失控的情绪,想到这里,皇太极感到心痛不已。

鬼使神差地,皇太极头脑一热,拉住了他的手。





67

67、暗潮涌动波澜起
 
 

“多尔衮;你要是心里不痛快;可以说出来。”皇太极神情有几分急切;期待着多尔衮说出点什么;好为他开解。

可多尔衮只是冷着脸,把手抽了出来:“没什么不痛快的;你多心了。”

皇太极手上一空,心里也一空;看着空荡荡的手,半天没有回神。要多尔衮对他吐露心声,根本就是件困难至极的事。

长叹一声;皇太极收回了手。

气氛沉闷中,有人前来求见,来者是索尼。

不久前皇太极派索尼率人侦查宁远城,现已将宁远的布防信息带了回来。

皇太极听完索尼的汇报,下令道:“请几位大贝勒过来一趟。”

“大汗,你这是?”

皇太极向宁远方向遥遥一望:“我们转攻宁远。”

八旗军分为两支,一小部分仍然围住锦州,大部队移师至宁远,集结在城下。

攻锦州不克的挫败情绪让众人有了冒进的情绪,炎热的天气使全副武装的将士们焦躁不安,豆大的汗珠从皇太极脸上流下来,他眉头紧锁,紧紧盯着眼前的宁远城。

比起锦州,宁远更加固若金汤,城上的装备更为齐全,守军们以逸待劳,死守宁远。

代善观察了下形势,凑近皇太极身边道:“宁远城上火炮齐备,我们不可太过靠近,还是得谨慎行事。”

“父汗,他们的人出城了!”豪格指着城下喊道。

宁远城的东侧,一支骑兵在城外列阵,他们也不走远,就在城下倚墙而站。他们的战马虽不及八旗军的膘肥体壮,但士兵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看上去有模有样,威风凛凛。这便是后来称为“关宁铁骑”的骑兵,此刻由总兵满桂统领,迎击八旗骑兵。

阿济格不屑,主动请缨:“汉人的骑兵,也能看吗?让我带人去把他们踩平了。”

“还是谨慎些好。”多尔衮瞄了皇太极一眼,“袁崇焕与我们对垒向来固守不出,这次敢派人出城,必然是有些把握的。”

皇太极虽然没有把视线转向他,但他的话还是听了进去,反复提醒自己不可急于求成:“济尔哈朗、岳托、萨哈廉你们带人迎战他们的骑军,阿济格、豪格,你们从北侧扰敌,诱他们出城追击,观察其动向。”

众人叩头领命而去。

“济尔哈朗。”皇太极忽又不放心,又叫住了他。

“大汗还有什么吩咐?”

皇太极也说不出在担心什么,只是叮嘱道:“小心一些,不可轻敌。”

“是。”

这依然是一场艰巨的战斗,城上火炮猛烈,轰得八旗军无法接近,城下骑军对战,短兵相接,飞箭如蝗。

从黎明到正午,杀声震天,不曾停歇,明军骑兵借助大炮优势,不畏强敌,死战不退,双方死伤惨重,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尤以金军这一边为甚。

再打下去恐怕得不偿失,不如尽早收手为妙,多尔衮见皇太极神情严峻,却还没有退兵的意思,便劝道:“大汗,差不多了,我们撤吧。”

“撤?”皇太极怒火中烧,“阿玛打宁远没能打下,我这次卷土重来又没能打下,就这么撤兵了”

“我们这次收获已颇丰,回头路上经过一些无人驻守的城堡还可再夺一些米粮,我们不亏了。”

“就这么走了岂不是让袁崇焕笑话?”

“若是把更多将士的性命留在这里,不是更让他得意忘形?”

皇太极不甘心,他没想到竟会如此艰难,尤其是明军这支骑兵悍勇无畏,能与他的八旗精兵战得不相上下。不断有人伤亡的消息传来,可皇太极仍不为所动,只想着把这座城打下来,好好出一口恶气,为努尔哈赤报仇。

“大汗,你还在等什么?”多尔衮急道,“我们来之前,你可是答应过我不能太心急的,见好就收吧。”

皇太极刚想说什么,豪格神色慌张地狂奔而来,一下子跪倒在地:“父汗,济尔哈朗贝勒受伤了!”

“什么!”皇太极大惊,霍然起身,“他人在哪?”

豪格向后一指:“在后面,已经被人抬过来了。”

一听到还是被抬着过来,皇太极当即脸色都变了,朝豪格来路跑去。

多尔衮一把拉住他:“别过去!危险!他们大炮射程远!”

皇太极不顾旁人阻拦,一甩手推开多尔衮,三步并作两步就冲了过去。

多尔衮被他推得差点摔倒,也顾不上那么多,跟了上去。

皇太极迎上护送济尔哈朗的人,只见他躺在担架上,面色苍白如雪,双目紧闭,浑身是血,肩膀上、大腿上各中了一箭,伤情严重。

“济尔哈朗?”皇太极焦急地喊了他一声。

虚弱的济尔哈朗听到有人在喊他,费力地睁开了眼,见是皇太极,马上露出笑容,虽然满脸血污的他这时笑起来很难看:“大汗。”

“别慌,我立刻让人来给你医治。”皇太极边护着他后退,边下令暂时停止进攻。

济尔哈朗笑道:“大汗,你别慌才是,就是中了两箭,没事的。”

“别说话了,养一养力气。”皇太极沉着脸道,“我都说了让你小心点了,怎就不听呢?”

“我还是小瞧他们了,居然那么能打。”

一旁的多尔衮插话道:“你都叫他不要说话了,自己还跟他说个不停。”

“我真的没事。”济尔哈朗说着挣扎了一下,似乎想要坐起身以示自己安好。

“行了别乱动!”皇太极忙把他按住,“箭头还没有拔出来,别把伤口越扯越大。”

多尔衮瞥了一眼重伤不起的济尔哈朗,又瞥了一眼紧张的皇太极,他从来都是从容不迫,处变不惊的,还从未见他这般慌张,倒也稀奇了。多尔衮冷着脸,跟在旁边沉默不语。

回到营地,所有的人忙开了,济尔哈朗的营帐中人来人往不断,几位大夫围着他止血清理伤口,一盆盆热水端进来,一盆盆血水端出去。

因为皇太极下了死令,伺候的人不敢不尽心,也因为他始终在场,所以气氛凝重得无以复加。

“你在这里,他们不方便做事,不如先回去。”陪在身边的多尔衮看不下去,便劝道。

可皇太极根本不听:“我怎还碍着他们做事了?不行,我得在这里看着,否则不放心。”

“等他伤口处理好了,再来看他不是一样吗?”

“不一样!”皇太极死死盯着那从济尔哈朗身体里取出来的箭头,上面还带血带肉,他咬着牙又重复了一遍,“不一样!”

见他固执已见,多尔衮只得闭嘴,总觉得比起忙碌的众人,和心忧如焚的皇太极,自己显得格格不入,完全是一个多余的人,站在旁边,浑身都不对劲。

济尔哈朗就这么重要了?

心中有些不耐烦,明明不想呆在这里,可也不想走。

大夫处理完伤口向皇太极禀报道:“大汗,济尔哈朗的伤口包扎妥当了,他失血过多,需要静养。”

皇太极挥手道:“你们都下去吧。”他走到济尔哈朗床边,关切道,“感觉如何?”

虽然济尔哈朗脸色极差,可看上去状况还算稳定:“我没事。”他动弹了一下,似乎要起身。

“你躺着说话就好。”

“萨哈廉呢?我中箭时似乎看到他也受伤了。”

“他是小伤,你不用担心他。”

济尔哈朗放心道:“那就好。”

“大夫说你需要静养,不如睡一会?”

“嗯,好,我就再说一句。我们这次进攻伤亡过多,不宜在继续,不如适时退兵吧。”

多尔衮愕然抬头,盯着皇太极看他反应。

皇太极沉默片刻,点头道:“那好,就退兵吧。”

多尔衮只觉一股气直冲大脑,顿时头晕目眩,愤然转身,走出营帐。

怎能不气?先前在后面好说歹说,劝了半天,他硬是执意不肯,这济尔哈朗躺在床上,病怏怏地说了一句话,他竟然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多尔衮火冒三丈,难道自己说出来的话,分量就比不过济尔哈朗的吗?

还说什么看重自己,说什么喜欢与自己商量事情,事到临头,费尽口舌,还不是被他当做耳边风吗?

照说皇太极同意退兵了是好事,可偏偏多尔衮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怨怒之气无从发泄,拳头攒得紧紧的。

这时阿济格正好走了过来,看到多尔衮在门口,就问道:“大汗在里面吗?”

“在,干什么?”多尔衮没好气道。

阿济格奇怪着他为什么火气那么大:“我找大汗有事问他。”

“什么事?他忙着呢!”

按阿济格的脾气,别人拦着他问来问去,他是会发火的,可看到多尔衮似乎火气比他更加大,反倒被他吼愣了:“我……就想问问接下去如何行动……”

“撤兵了!”

“哎?”

“他说撤兵了!可以不用打了!”多尔衮吼了一句,也不理会阿济格,兀自气恼地离开。

阿济格愣在原地,好半天才回神,冲着他的背影骂道:“吼什么?你吃了火药了?”
 

作者有话要说:估计是有人欢喜有人怒了~~





68

68、暗潮涌动波澜起 。。。 
 
 

而皇太极还在帐内和济尔哈朗说话。

“大汗;是不是不服气?”济尔哈朗看他脸色不善;便知他心思。

皇太极不悦道:“本以为能攻下锦州;以扬我国威;没想到,又被拦在了他们的城墙之外。”

“依我看;这未必不是件好事。”济尔哈朗安慰他道,“前几年我们是打得太过顺利;以至于不少人有了轻视明朝之心,偶尔受些阻力,也好让大家看清明朝实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明朝还有些家底,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皇太极眉头舒展,郝然道:“你现在重伤在床,反而还要你来安慰我了,倒显得我急功近利了。”

“我没能击溃明朝敌兵,反而让大汗因我受伤而匆匆退兵,我心中有愧。”

“你安心吧,倒也不全是因为你受伤,场上局面的确不利于我们,多尔衮也一直在劝我退兵,是我一时为了脸面,拿不定主意,还多亏你帮我下了决心。行了,你休息吧,不要再说话了。”

“既然决定退兵还有很多事需要处理,大汗你忙去吧,我这边一个人可以。”

皇太极点点头:“那我去了,我叫人来伺候你。”

走出帐外,吩咐人小心服侍,随后朝自己的大帐走去,走着走着忽然发觉身边好像缺了点什么,再一看是多尔衮不在。

先前不是还跟在身边吗?怎不见了?和济尔哈朗说得太专心,竟没有发觉多尔衮是什么时候走的。

皇太极以为他是做事去了,并没有太在意,独自回到了营帐中。

八旗军迅速班师回京,只留了少部分人抢割了宁远城外明军的秋粮,明军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看着地被人收了。

对皇太极来说,也意识到征明之路还很遥远,没有半点捷径可以走。


回到了沈阳,一切都按部就班继续着。

多尔衮与萨哈廉相约去探望济尔哈朗,济尔哈朗的伤得虽重,也渐渐好转。

“你自己的伤好了没有?不要光想着来看我。”济尔哈朗对萨哈廉说道。

“我没事,我那点伤早好了,怎能跟你比。”

济尔哈朗这才放心,和两人闲聊着。

多尔衮嘴上有一句没一句地与他们说着,却有些心不在焉。这段日子也来探望了好几次了,对济尔哈朗的伤情其实并不在意,可还是得表现出关心的态度。

济尔哈朗对萨哈廉一直很重视,多尔衮知道那是因为皇太极重视的缘故,他对自己时而温和时而冷漠,这也是因自己和皇太极关系的融洽程度而改变。

对多尔衮来说,无法理解像济尔哈朗这样一个人,他可以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全是以皇太极的立场来做事。如果人人都像济尔哈朗这样,恐怕皇太极做梦都会笑醒吧。

像他这样,多尔衮是学不来的,也根本不想去学。

三人说了会话,阿敏派了人过来。

“二贝勒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