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跃马大唐 >

第567章

跃马大唐-第567章

小说: 跃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声顿时销声匿迹,大殿上变得安静了下来。
  “诸位兄弟,咱们又见面了。”安禄山沉声开口了。
  “上一次还是在数月之前,安某请诸位回洛阳相聚,庆贺我们攻克了长安城,赶跑了李隆基。然而四五个月过去了,这一次我们非但没有攻下蜀地,抓到李隆基。我大军反而被王源的神策军杀的大败而归,损失了八万余兵马。我的好兄弟高秀岩还在攻击通州一战之中阵亡了。这让我心痛如割,数日食不下咽,寝难安眠,脑子里不断的想起高兄弟的音容。高兄弟啊,老哥哥好想你啊。”
  安禄山不愧是演技派,长期以来在玄宗身边锻炼出来的演技在此刻爆发了,说着高秀岩,他便开始泪水滂沱。浑浊的泪水顺着他下垂的眼袋流了下来,显得极为伤心动情。
  贴身内侍李猪儿站在一旁垂着头,脸上配合的带着极度的哀伤面容。但他因为这几日犯了些错,被安禄山打了好几顿,到现在屁股还疼的要命,所以心气正在不顺。见安禄山演戏,心里其实已经骂翻了天。
  “老肥猪又在做戏,你何曾食不下咽寝不安眠了?这几日你胃口好着呢。一天都能吃进去一头羊去。夜不安眠?那一夜你不是通宵达旦的淫乐,当然难以安眠了。我呸,我草你十八代祖宗,假话满口的老肥猪。”
  “这都是我的过错,是我史思明无能,攻蜀不利,才导致高兄弟因为没能攻下通州而自责,所以自杀谢罪。都是我的错,请安帅降罪。”史思明脚步沉重的排众而出,椎心顿足的自责着跪在安禄山面前。
  “不不,这不是你的错,这是我安禄山的错。和你们无干。我安禄山这是气数要尽了啊,这都是气数啊。”安禄山擦着眼泪道。


第810章 闹剧
  安禄山顿足长叹,深深自责。众将领愕然无语,史思明忙道:“安帅何须如此,不过一时失利而已,兄弟们再重整旗鼓打过去便是,这和安帅有何干系?安帅若是如此,教兄弟们岂不更加的羞愧了。”
  众将领也纷纷附和道:“是啊,安帅莫要着急,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次虽然攻蜀失利,但长安洛阳还在我们手中。李隆基龟缩在成都能有什么作为?安帅万万保重身子。”
  安禄山擦干眼泪叹息道:“兄弟们不知道啊,前日宫中张天师夜观天象,原本黯淡的紫微星又见明亮。七杀贪狼破军三星迟迟未遇,此乃天下难以易主之象。故而才知道李唐或许气数未灭,我安禄山或许无法撼动李唐江山啊。”
  众将大眼瞪小眼相视无语,安禄山可从来不信什么命数天象,以前谁在他面前说这些虚幻之言都会被他怒斥痛打甚至杀头,现在他自己倒是振振有词了起来。
  “安帅,这些都是虚妄之言,岂能算数。安帅不是说过么?命由己不由天,怎么现在又信了这些东西了。”一名性情耿直的将领忍不住道。
  安禄山摇头道:“兄弟啊,有些事不得不信啊,事实就在眼前啊。以前我确实不信,但我现在却不得不信。张天师数月前就警告了我,可惜我没听他的。早知如此,我该听他的话,做好应对之策。”
  史思明是了解安禄山的,他知道安禄山在这里装疯卖傻胡说八道一定是有原因的,他才不信安禄山会相信这些鬼东西。
  “安帅,那现在该如何是好?可有破解之法?”史思明问道。
  安禄山心中暗赞史思明识趣,毕竟是老兄弟,自己说出这番胡言乱语来正是为了要人问出这句话。果然史思明问出来了,那么自己便可以坦然说出了。
  “张天师倒是说了破解之法,他说,要想天杀贪狼破军三星相遇,冲撞紫薇星座,让紫微星光黯淡乃至陨落,便需要助三星一臂之力。”安禄山道。
  “如何助一臂之力?我等又不能上天推一把。”众将愕然道。
  安禄山道:“推是没法推得,命数虽合天理,天理其实也受命数所影响。亦即是说,三星主宰天下沉浮,咱们在地上的人的行为也能影响三星的运动。故而需要有非常手段刺激三星尽早相遇,这便是解决之道。”
  所有人都是一头的雾水,完全不懂安禄山在说什么。
  “什么非常激烈的手段?还请大帅明示。”史思明皱眉问道。
  安禄山尚未说话,一旁静静而立半晌没说话的严庄忽然开口道:“我知道大帅说的那种手段。”
  众人都盯着严庄看,安禄山微笑道:“严先生知道?你说说看。”
  严庄缓步出列,沉声道:“我大唐民间有一种行为暗合天理,但凡家中有重病或者濒死之人,百姓之家会办一场喜事冲淡家中的哀病之气,这在民间称之为冲喜,这办法往往有效。目前我们大战失利,安帅又说气数将尽,所以这解决的办法便是办一场大喜事,形同冲喜一般,一扫衰败之气重振生气。然则,目前只有一件事能让天地间衰败之气涤荡干净,喜气冲天,催动三星相聚?恐怕只有一件事了。那便是,安帅应当立刻登基即位,昭告天下,安天下之民心,让军民百姓同喜,方可冲动天地之间的一切衰败之气,于大势有所影响。”
  安禄山的脸上笑容掩饰不住,今日这严庄可算识趣了,自己说出这件事还有些小尴尬,但严庄说出来可就大大不同了。他装神弄鬼了半天,确实便是要引出这件事来。现在可算是不用遮遮掩掩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史思明和众将满脸恍然,不少人立刻就明白,之前的那些胡说八道都是安禄山为了引出自己要登基的事情。真的太无耻了。
  安禄山扫视着众人,观察着众人的表情,口中缓缓道:“张天师所言确实是这个意思,他要我立刻登基,以此振动紫微星宫,给三星以更大的力量。但安某觉得,这事儿似乎不合时宜。我大军新败,王源的兵马又抵达金州,距离长安仅数百里之遥。这时候我若登基,怕兄弟们心里有想法,故而我便召集诸位兄弟们来商议此事。也不知这么做是否可行。”
  “当然可行,天师既然这么说了,那是必然有用的。其实安帅早就该登基了。数月前您若登基为帝,天下民心便安定的多,兵士将领们也会安定的多,那么未必会有通州之败。现在登基也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第一个赞成,这件事即便不是如今之势,也早该办了的。”史思明高声道。
  “赞成,赞成。请安帅立刻登基为帝,此乃天下百姓军民所盼望的事情。这是件大喜事。”
  “是啊,安帅登基,将士们便都有了干劲,个个喜气洋洋,打仗也有劲的多。登基登基,安帅快些登基。”
  一干将领纷纷叫道。有的人其实根本就是凑热闹,他们才不管安禄山是否登基,什么冲喜,什么振奋人心,都是扯淡。不过是安禄山想登基当皇帝罢了。反正他迟早也要当皇帝,反对也是无用。只要安禄山登基后能给他们更多的好处,更大的官职便好,除此之外一概不关心。
  “当真……使得?”安禄山指着自己鼻子问道。
  “使得使得,这时候登基时机正好。我等恭请安帅择日登基。”众人叫道。
  安禄山看了一眼严庄道:“不会有人反对吧,又要拿以前的理由来阻挠吧。”
  严庄知道在说自己,忙上前道:“安帅,此一时彼一时也,臣严庄恭请安帅择日登基。”
  安禄山哈哈大笑道:“罢了罢了,既然你们都同意,我为了大局着想,为了能扭转局面,也只能这么做了。虽然我觉得此时登基机会不好,但也没办法。那么既然要办,此时便尽快办。张天师,你说那天是黄道吉日啊?”
  一名枯瘦道士从旁现身,掐指算了算,口中念念有词半晌道:“安帅,今日便是黄道吉日,今日便是登基的好日子。”
  “今日么?这……这会不会太仓促了些。”安禄山笑道。
  “不仓促不仓促,祭拜天地昭告天下改元换年便可礼成。非常时期,也不必学别人那般繁文缛节。”张天师道。
  “不仓促不仓促,一点也不仓促,正好今日黄道吉日,风和日丽。众将领也都在,请安帅即刻登基。”史思明及众官员也道,众人很希望尽快解决此事,一来军中各自有要务,二来免得以后还要被召来洛阳一次。
  “既然如此,那便……依着你们吧。哎,当真拿你们没办法。”安禄山肥大的脸上满是笑容,心中欢喜无比。
  一切都早已准备好,龙袍早已量身定做,安禄山只需无偏殿更换了衣服上来,便是一个身穿龙袍的皇帝了。当下安禄山率领群臣祭拜天地,宣读诏书,定国号大燕,自称雄武皇帝,建元圣武,正式登基为帝,将这一年改为圣武元年。
  一个本该盛大的皇帝的登基仪式,被安禄山精简为短短数个时辰便解决了,不得不说安禄山在办事效率上冠绝古今。当然这和安禄山早就准备好了一切有关。年号国号什么的安禄山都早已经想好了。因为是胡人,老家在燕山脚下,安禄山便将国号定为大燕国。本来安禄山定的国号是玄武。他想用这个和玄宗犯忌讳的玄字来冲撞玄宗藐视玄宗。但经人提醒,玄武乃是王八之意,安禄山不想当王八,所以才改为圣武。
  总而言之,一场隆重的登基大典被安禄山弄得像是耍猴戏一般,毫无威严庄重可言。一干将领们也都毫不严肃,嘻嘻哈哈的乱七八糟的跟着跑来跑去。安禄山倒是很高兴,礼毕之后坐上大殿的宝座上发布诏书大赦天下大封群臣,忙的不亦乐乎。
  安禄山倒也丝毫的不吝啬,分封官职上大手大脚,几个儿子自然是封王。安庆绪被封为晋王、还只有几岁大的安庆恩是燕王、两个襁褓之中的小儿子安庆余、安庆喜也都被封王。除此之外,光是丞相职位便封了四个,别人是左右丞相,他搞出个东南西北丞相来。大将军更是多达十几个,但凡是军中中高级将领均给了个大将军的帽子。史思明的帽子最大,大元帅兼大丞相兼国公兼大学士,也不知道安禄山是怎么想的。
  总而言之,一切都像是一场闹剧,身在其中的人其乐融融,外人看来,毫无章法,乱七八糟。蛮夷当国,简直是沐冠而猴,可笑之极。


第811章 心迹
  安禄山热热闹闹登基之际,漫漫山道之上,王源正押解着五百车粮草前往金州。行到通州之东时,王源便已接到消息,上一批的紧急应急的粮草已经送达,刚好接上了正节省粮食的大军的粮草,可谓是虚惊了一场。
  军中缺粮问题缓解,王源现在也并不急于赶路。粮草行走在山道上甚是危险,安全第一才是王道,现在每一车的粮食都是宝贝,王源不想让它们倾覆山谷之中喂了鸟雀。
  那位丰王李珙显然没有吃过太多的苦,虽然看似孔武有力,又据说练过武,但路上的艰辛他都承受不了,口中多有抱怨之言。
  进入巴山蜀道之中的第二晚,李珙便有些受不了了,王源为了安抚他的情绪,特意在帐内摆酒,请了李珙来喝酒聊天。王源倒也不是完全是为了抚慰他,而是想借此机会和他多说说话,借以了解此人是否可以作为自己将来能推举的人选。
  两人喝了几杯酒,丰王李珙似乎不胜酒力,脸色通红,说话时舌头也大了起来。王源知道时候到了,于是斟酌言辞,小心问话。
  “丰王殿下,听说你怀报国之志,多次请求陛下让你领军平叛是么?”
  “是啊,本人的偶像是先太宗皇帝,我希望像他那样开疆拓土征战四方。可惜啊,父皇不给我机会。我求了他多次,他就是不准许。哎!”李珙灌下了一杯苦酒,语气中尽是不满。
  “哦?以先太宗皇帝为偶像,这志向可大了。佩服佩服。陛下之所以不答应,也许是因为另有考虑。陛下英明睿智,心中自然有他的想法。”王源笑道。
  “英明个……”李珙差一点便将那个“屁”字说出了口,好在还没失去理智,硬生生的咬住了这个字,差点闪了舌头,忙低头吃菜掩饰。
  王源装作不知,笑道:“陛下识人善用,心中自有丘壑。他不许领军,自然是认为你火候未到。陛下行事还是公正的。”
  “公正个……”李珙再一次差点蹦出屁来。不过这一次他没有掩饰,睁着一双醉眼看着王源道:“王元帅,你给评评理。大家都是他的儿子,为何他对别的皇子便那么好?对我便那般厌恶?他以为我不知道,其实我都能感觉到他对我的敷衍态度。”
  王源笑道:“王爷,你恐怕是喝多了。”
  “我可没喝多,我说的是事实。王元帅你是公正之人,我今日索性跟你说一说这些事情。父皇固然是个好皇帝,但他难道当真圣明公正么?他的眼光也未见得那么好。瞧瞧他信任的那些人,安禄山是他最信任的吧,硬是给他领三路节度兵马,结果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