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603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03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43年初成功指挥美军撤出欧洲,随后就替代英格索尔上将出掌大西洋舰队,现在就成了同盟国大西洋舰队司令官的当然之选了。
  另外,同盟国大西洋舰队的参谋长将由撤往加拿大的英国(加拿大)皇家海军上将坎宁安出任——伦敦的那个英国政府,美苏两国现在都是不承认的。
  “总书记同志。”穿着笔挺的海军军服,看上去非常神气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不久之前封了帅)先向斯大林行了个军礼,然后报告说:“大西洋舰队的士气非常高涨,随时可以出击!”
  因为红海军的老巢就在列宁格勒,现在城市解围,被困的红海军家属和机关都纷纷迁往莫洛托夫斯克,所以红海军的士气有了比较大幅的提升。
  而且红海军大西洋舰队的出动就意味着能去美国……同志们对在纽约的生活,还是非常怀念的。
  “现在北极是极昼吧?”斯大林蹙着眉头问,“舰队能安然抵达纽约吗?”
  “能。”库兹涅佐夫笑着回答,“美国的史塔克上将已经制定好了一个调动敌方舰队主力,以掩护红海军出动的计划。”
  “哦?”斯大林感兴趣地问,“美国人准备怎么调动敌人?”
  “他们准备以主力舰队从加勒比海突出,去威胁圭亚那—欧洲的海上交通线。”库兹涅佐夫说,“如果形势允许,美国人还准备威胁亚速尔群岛。”
  按照史塔克的计划,大西洋舰队主力出击是一定能引出欧洲联合舰队主力的。不过哈尔西不会真的去和欧洲联合舰队主力交战,他的目的只是牵制对手,将对手尽可能向加勒比海方向牵引。
  “同时。”库兹涅佐夫说,“美国人还会派出几艘护航航母和独立级轻型航母组成一个特混舰队,走北极圈航线来迎接我们的舰队突破丹麦海峡。”
  在英国本土沦陷后,美国就放弃了在冰岛的据点,将部队全部撤回了北美洲。
  而德军随后进驻了冰岛,在那里部署了ju288轰炸机和he219战斗机,不过数量并不太多。因为冰岛附近海域从美国人撤出后开始就非常平静,别说美国、苏联的舰队没去过那儿,就美苏的潜艇也没怎么见过,所以派太多飞机也浪费。
  库兹涅佐夫又说:“美国人现在有了一种可以对抗ju288的舰载高空型战斗机,是用弹射器和火箭助推器发射上天的。只要用这种飞机给德国人的ju288来几下狠的,我们的舰队也就能突破了。”
  斯大林点了点头,他知道用出其不意的方法突破一次是有可能的,但是绝对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也就是说,红海军大西洋舰队出去容易,要再回莫洛托夫斯克就困难了。
  不过斯大林还是得让红海军大西洋舰队出击,因为美国人在大西洋上显示出威胁德国霸权的力量,对于苏联的求和总是比较有利的。
  虽然被霍普金斯威胁了一下,又被希特勒猛泼了一阵冷水,但求和还是斯大林目前的“国策”。无论是红海军舰队在大西洋上的活动,还是将要开始的第四次列宁格勒战役,目的都是打出一个相对有利的和平条约。
  哪怕这个和约管不了几年,现在的斯大林都愿意去求来。因为在乌克兰方向上,苏联面临的危机是神仙都难救了。而哈尔科夫、顿涅茨克甚至库尔斯克的陷落,现在看来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这几个重工业重镇一丢,苏联的军事工业实力也就要大打折扣了,继续打下去只会更加不利……


第八百九十九章 只是吓唬一下吗?
  1943年5月下旬,当德美苏三方围绕着战和问题展开一轮又一轮幕后互动的时候,苏德战场上的较量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有了越来越激烈的趋势。
  在苏德战场的南线,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坚守的第聂伯河防线已经开始分崩离析,一小部分苏军撤往了克里米亚半岛。而大部分则被分割包围在第聂伯河沿线一带,进行最后的顽强抵抗。
  在南线的哈尔科夫—顿涅茨克一带,苏军西南方面军得到了来自预备方面军(这是新成立的预备方面军)和高加索方面军的增援,得以拼凑出了十几万军队在哈尔科夫市进行坚守,暂时挡住了从杰斯纳河沿岸奔袭而来的德军第1装甲师和党卫军第5装甲掷弹兵师。不过形势依旧严峻到了极点!
  而在苏德战场的中路和北路,从5月20日开始直到5月底的这段时间,则显出了暴风雨前的平静。苏德两军之间除了在斯摩棱斯克发生激战外,就没有再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但是双方的高级将领只要看看地图上越来越多的箭头和部队番号(有己方的也有查明敌方的番号),就能闻到越来越浓烈的火药味儿了。
  “总参谋长,第一军需总监,目前在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一带,苏军酝酿决战的趋势已经显现无疑。”
  6月1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屈希勒尔元帅抵达了措森的大总参谋部,亲自向赫斯曼和古德里安汇报前线的军情,同时递交上了一份决战计划。
  “集团军群司令部在仔细分析敌情后认为,让苏军首先发动进攻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屈希勒尔用教鞭指着地图上有点犬牙交错的双方战线,“因为我军在列宁格勒—普斯科夫一带并没有可以坚守的战线。如果我集团军群要转入防御,那么就必须从列宁格勒城下退却,而这将极大鼓舞苏军的士气,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和平努力也极为不利。
  所以,集团军群司令部的建议是在苏军做好准备之前抢先发起进攻,在列宁格勒城外与苏军机械化集群决战。在机械化集群决战取得胜利后,发起对列宁格勒的攻坚作战!”
  屈希勒尔三言两语就大致说清了自己的计划——先是在列宁格勒城外打一场坦克决战!
  取胜后就开始攻坚,打下列宁格勒……或者迫使斯大林求和!
  “北方集团军群需要几个装甲师才能打赢城外的坦克决战?”赫斯曼皱着眉头问。
  实际上他不希望在列宁格勒附近和苏军进行决战,但是苏军却在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一线拉开了决战的架势。
  苏联要打,德国当然得奉陪了!
  而正如屈希勒尔所言,德军在列宁格勒周围没有一条可以坚守的防线。如果让苏联准备完成先下手,北方集团军群很有可能会吃亏。
  屈希勒尔说:“除了北方集团军群已经拥有的机械化部队之外,还需要2个装甲师和2个装甲掷弹兵师。”
  要的不算多!
  德军总参谋部手中掌握的预备队远多于屈希勒尔的要求——由于现在的德军基本上是单线作战,而且纠集了大半个欧洲,石油也远比历史上宽裕,所以可以动用的机械化兵力也非常充足。
  当然,用于攻坚的外族炮灰永远是不嫌多的。毕竟在眼下的技术和准备条件下,攻打坚城总会造成相当大的伤亡。
  “帝国元帅。”古德里安这时已经给出了建议,“我支持屈希勒尔元帅的计划。”
  好吧,古德里安都支持了,那应该不会错的。
  赫斯曼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现在有点像一战时期的总参谋长兴登堡,而古德里安这个第一军需总监则类似鲁登道夫……名义上是赫斯曼当家作主,实际上赫斯曼都听古德里安的(谁让人家是古德里安啊!)。
  “打列宁格勒城还需要增加多少部队?”赫斯曼接着又问起了列宁格勒攻坚战所需要增援部队。
  “20—30个师。”
  这回屈希勒尔不敢少要了。
  野外的坦克决战好打,在不久前的“结合部会战”中双方反复交手了几回,每次都是德军大胜。而且德军(法军)还有专打坦克的布雷盖攻击机和hs129攻击机,所以赢面很大。可是城市攻坚就难了,区区一个斯摩棱斯克中央集团军群的部队打到现在还没有拿下,何况是列宁格勒坚城?
  “波兰集团军很快就要完成组建了。”赫斯曼想了想说,“全都配属给北方集团军群,这个集团军有20个波兰师。另外,再给你15个德国步兵师。够了么?”
  给了35个师,看着似乎不少了。不过现在德国步兵师的人数也没开战时那么多了,编制从2旅4团减少到了3团,总兵力也从1。72万(满编)人减少到了1。42万人。35个师顶多就是50万不到一些的总兵力。加上北方集团军群现有的兵力,再加上之前答应给屈希勒尔的2个装甲师和2个装甲掷弹兵师,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差不多增加到了140万,应该能打一下列宁格勒了。
  “不太够。”屈希勒尔摇摇头,“波兰师的战斗力毕竟不能和德国师相比,而且在北方集团军群现有的部队中还有战斗力较弱的白俄和芬兰部队。”
  “没有关系。”赫斯曼笑着摇摇头,“对列宁格勒的进攻只是佯攻……在列宁格勒城外的坦克决战胜利后,趁势包围列宁格勒,然后进行佯攻,吓唬一下斯大林就行了。”
  ……
  几乎在同一天,朱可夫和巴甫洛夫也在计算自己手头可用于第四次列宁格勒战役的兵力。
  “坦克军、机械化军有10个,坦克/强击火炮有大约2000辆。步兵军35个,突击集团军有5个。另外在列宁格勒还有45个师,大部分是由民兵师改编而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的兵力之合超过了200万。”
  朱可夫先掰着手指头计算了一下兵力,然后点点头说:“有200万人应该能唬住德国佬了,而且还有200辆js—2重型坦克……胜利应该是可期的。”
  他所说的“胜利”并不是歼灭德军的北方集团军群,而仅仅是把北方集团军群从列宁格勒附近逼走了事。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在朱可夫和巴甫洛夫制订的决战方案其实是个佯攻方案。对德属波罗的邦的攻击是佯攻,对普斯科夫市的攻击同样是佯攻。
  根据计划,加里宁方面军将会分成三个集群,左翼集群佯攻波罗的,中路集群佯攻普斯科夫,右翼集群则在列宁格勒附近的德军撤退后和列宁格勒方面军一起收复失地。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人数多达200万的苏联红军根本不会和德军来一场硬碰硬的大决战。
  因为一场有200万红军参与大会战根本不会在几天内分出胜负。而双方交战的地点又靠近波罗的海和德国边境,所以德军统帅部有的是时间从各地抽调援兵——根据苏联情报部门掌握的情况,现在德国还拥有充足的预备队,至少有1个强大的装甲军摆在东普鲁士,另外还有一个强大的法国机械化军(包括3个后备装甲师和3个机械化师)最近也开到了波兰,随时可以增援列宁格勒和普斯科夫一带的决战。
  所以用虚张声势的战术迫退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以便让战争拖延下去,在朱可夫看来才是最理想的选择。
  巴甫洛夫也点点头,笑着说:“我看此战的关键是发挥出200辆js—2重型坦克的威力……我想德国佬第一眼看见我们的js—2坦克的时候一定会非常震惊的。或许德国人会因此等待他们的新式坦克服役后再发起新的攻势,这样可就太理想了。”
  ……
  “威廉,我知道你是一位勇猛善战的海军军人,但是这一次大西洋舰队的任务并不是和欧洲联合舰队决战,而是破除德国人对ju288的迷信。”
  就在苏德双方的统帅部门忙着谋划又一次列宁格勒之战的时候,同盟国大西洋舰队司令官兼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官史塔克上将也在向美国第3舰队的司令官哈尔西上将面授机宜。
  “我明白。”哈尔西点点头说,“我们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都要留着对付日本人,所以不能消耗在大西洋上。”
  史塔克上将笑了笑,说:“没错!但是我们必须吓唬一下德国佬……一定要让他们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在大西洋上,我们美国是不可能被战胜的,如果德国人想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他们最后一定会破产的。”
  哈尔西哈哈大笑起来,“我知道,得让德国佬明白,他们绝对没有力量在大西洋上打败美国……哪怕他们愿意付出比在东线战场灭亡苏联所需更大十倍的代价,也不可能胜利!”


第九百章 糖衣炮弹
  1943年6月3日,就在美国第3舰队司令官哈尔西上将亲率3个庞大的特混舰队冲出加勒比海进入大西洋的同一天,俄国女皇奥丽加受法国总统贝当的邀请,住进了奢华无比的总统府爱丽舍宫。
  奥丽加女皇是在结束了对德国的正式访问后抵达法国的,当然还是以俄国女皇的正式身份——紧跟德国之后,法兰西共和国现在也承认了奥丽加的地位,而且还展现出了相当的热情。
  上了年纪的贝当老总统和政府总理达尔朗一块儿去巴黎圣拉扎火车站迎接女皇大驾,然后又在巴黎人民的夹道欢迎下乘车前往爱丽舍宫。
  而在爱丽舍宫内举行的欢迎宴会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