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602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02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列宁格勒现在仍然是危城一座!
  既然是危城当然就有人想要离开,可又不是人人都想走……心中坦荡的革命干部大部分想要离开,即便自己不走,也要想方设法把家人送走。
  而不想离开的人……恐怕没有多少是想与城同亡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对苏联失去信心,本人不是通敌就是变成了反gm分子家属的。他们自然不会想去西伯利亚或是中亚,而是想要留在列宁格勒准备迎接“新主”。
  也就是说,列宁格勒这里,想留下大多都是靠不住的!而靠得住的,现在都想要离开。
  听完库兹涅佐夫的分析,弗拉索夫大将觉得自己就是那些想要离开的人……可是却偏偏走不了!
  “这可怎么办?”弗拉索夫有些焦急地问,“库兹涅佐夫同志,你说我们该怎么办?该怎么疏散列宁格勒的人口?”
  “还能怎么办?”库兹涅佐夫轻轻叹了口气,“列宁格勒市委已经给下面的机关、学校、工厂、医院等等单位下达了疏散命令,同时分配了优先疏散的指标。具体的撤退名单,将由各单位党w决定……在人员疏散的问题上,我们应该相信基层党w的同志,因为他们是我们在列宁格勒的基础,没有他们,列宁格勒市委的工作是无法开展的。”
  现在列宁格勒市委仿佛陷入了一个悖论,一方面必须依靠基层党w……它们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嘛!而另一方面基层党w在疏散问题上的立场又会削弱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格勒的基础,因为基层党w肯定要优先疏散比较靠得住的同志。
  实际上,这样做的不仅仅是列宁格勒市的基层党w,连最高统帅部下达给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命令里面,也要求优先疏散红海军家属、红空军家属、列宁格勒各兵工厂、造船厂、飞机制造厂、各军工设计院、各大学军工相关专业。
  当然了,疏散的兵工厂、造船厂、飞机制造厂、设计院和大学军工相关专业也都包括相应的家属指标。而这些将要优先疏散的人,也都是列宁格勒市内比较拥护布尔什维克党的。而在围城期间被驱逐的人之中,至少没有他们的直系亲属。
  也就是说,当优先疏散的任务完成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格勒的基础就更不牢靠了。
  可是明知道如此,弗拉索夫大将和库兹涅佐夫书记也无可奈何,还得捏着鼻子削弱党在列宁格勒的基础。
  因为他们二位都知道,现在基层的那些同志,其实没有几个真正是愿意为了党的事业而奉献出自己和家人全部一切的布尔什维克……如果上面的人真要逼他们这么做,只怕人心更散,队伍更难带。
  所以列宁格勒城内最拥护布尔什维克党的同志们,必须马上走掉一多半!而暂时可以留下的……则大多是反g命分子家属,其中还有30万是持枪的!
  而这些持枪的反g命分子家属,才是弗拉索夫大将最头疼的问题。把这些人调出列宁格勒,然后打散编入各一线部队肯定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现在战事吃紧,红军又在准备第四次列宁格勒战役。因此中央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他们是第四次列宁格勒战役的主力)才是重点的补充对象,不仅要补充原本就在这两个方面军之下的部队,而且还调入了大批新建或是从远东开过来的生力军。
  至于作战任务并不算太艰巨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只是守城),并不是补充的重点。
  哪怕斯大林已经做出了指示,红军最高统帅部一下子也没地方去调集30万生力军去取代列宁格勒城内的30万持枪的反gm家属……至少在第四次列宁格勒战役结束前是不可能。
  不过在弗拉索夫大将的一再要求下,红军最高统帅部还是答应给列宁格勒方面军分派一些西伯利亚来的生力军,好让列宁格勒方面军用来和列宁格勒的民兵(反gm家属兵)混编,组成几十个比较可靠的步兵师作为守城的主力。
  就在列宁格勒市委第二书记库兹涅佐夫搭乘“夜班飞机”去莫斯科面见斯大林的这个晚上,从西伯利亚赶来的红军大尉布罗尼斯拉夫。卡明斯基正和一个步兵营一起,步行在通往列宁格勒的公路上。
  这位卡明斯基大尉和他的上司康斯坦丁。沃斯科波尼科少校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叔,一个44岁,一个45岁。比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官弗拉索夫大将都老(弗拉索夫43岁),而且他们的“革命资历”也比弗拉索夫大将更老,两个人都是在1918年参加红军(弗拉索夫是1919年的红军)的。
  两位191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现在一个是少校,一个才是大尉。这么不走运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在“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前,他们两人还是革命的叛徒,在遥远的西伯利亚进行触及灵魂的劳动改造!
  原来在大清洗中,他们都出了问题,一个当了波兰间谍(卡明斯基有一半波兰血统),一个当了彼得留拉分子(沃斯科波尼科有那么一点乌克兰血统)。在1935年时,他们都得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十年劳动改造,从原本的革命干部出身的工程师,一夜间沦为了苏联社会最底层的反gm罪人。
  而在经过了长达7年的苦难改造之后,当两人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罪恶,不再奢望得到人民的宽恕的时候。劳改营的领导同志却找上了他们这两位“老革命”,要求他们带头报名参加红军去保卫祖国——反gm居然可以参加红军了!
  另外,劳改营的领导还向他们保证,只要他们带头就有机会恢复名誉,重新成为一位光荣的革命干部!
  虽然两人都不敢相信世界上有这种好事,但都抱着投机的心理带头要求从军报国,而结果居然真的恢复了名誉,当然还有党籍和相应的干部级别。
  不过名誉、党票和级别都能恢复,可原先的工作岗位却回不去了,因为党和人民需要他们去带兵——带领那些从劳改营直接走进军营的红军战士!
  凡是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通过劳动改造把坏人改好是很困难的,但是要把好人改造坏了却是很容易的。而在苏联的改革营里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刑事犯少,政z犯多……现在已经不是坏人有文化的问题,而是坏人都懂政治了!
  而且坏人不仅懂了政治,其中还有不少坏人和卡明斯基、沃斯科波尼科一样参加过革命战争,当过革命干部,有些甚至还出国支援过世界革命,是真正的革命专家!
  这坏人都懂革命了,那还不闹翻了天?红军最高统帅部怎么敢让那些从学校里面出来没多久的军官和政工去管他们?到时别让人把命革掉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好在红军最高统帅部里面也有明白人,就想出了个“以毒攻毒”的法子,在懂革命的劳改犯里面选拔一些有军事经验的人恢复名誉,让他们充当军官去控制下面的士兵,同时再从劳改营系统选拔一些“蓝帽子”(指内务系统的干部)去充当政工。
  不过这种从劳改营里走出来的部队(一般是营、连编制)并不大招人喜欢,因为他们纪律太差,又太老油条,很难指挥,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谁也不想要他们。
  所以这些“劳改兵”就被大量派遣到了列宁格勒这个多半不会爆发激战(这是红军统帅部的判断)的险地——因为再次被围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大家都不大愿意进入这座城市。


第八百九十八章 红海军去纽约
  阿列克谢。亚历山大罗维奇。库兹涅佐夫在克里姆林宫受到了很高规格的招待。斯大林亲自在克里姆林宫1号楼的门口迎接,还称呼他为“亲爱的阿列克谢”——这个称呼是斯大林在列宁格勒围城期间写给库兹涅佐夫的亲笔信上使用的。
  当时斯大林在信中说:“亲爱的阿列克谢,所有的希望都在你身上。祖国不会忘记你的!”
  和这封信一起送往列宁格勒围城的还有一包斯大林最喜欢抽的香烟——这是斯大林一生所写的唯一一封夹带礼品的亲笔信。可见斯大林有多么看重这位列宁格勒市委的二把手。
  而在今天和斯大林一起迎接库兹涅佐夫的还有贝利亚、巴甫洛夫、朱可夫和即将要前往列宁格勒负责肃清反革命的阿巴库莫夫等人。
  在一番问候和寒暄后,斯大林亲切地拉着库兹涅佐夫的手,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一间布置成作战室的房间内——这是一间屋顶高耸,但是光线很差的大屋子,屋子中间摆放着大型沙盘台。
  沙盘台上展示出来的正是列宁格勒周围的军事态势,看上去仿佛还不错,象征着苏军师或者旅的木质模型在列宁格勒城内和附近摆得密密麻麻。象征德军的模型则数量较少,主要集中于列宁格勒市的南面、东南面和普斯科夫州北部。而在普斯科夫州的中部又放着许多象征着红军的小模型。
  至少从沙盘台上看,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正被苏联红军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南北夹攻。
  “亲爱的阿列克谢。”斯大林这时仿佛非常欣赏库兹涅佐夫,仍然用这个让人嫉妒的称呼,“虽然苏联正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形势,但是列宁格勒周围的情况却在好转……如果有什么地方可以成为战争的转折点,我想就是在列宁格勒附近了。”他回过头,问站在身旁的朱可夫和巴甫洛夫,“是不是这样?”
  “是的,列宁格勒周围是最有希望的。”朱可夫接过问题,说,“根据最高统帅部拟定的计划,加里宁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将会在6月下旬向德国的波罗的邦、普斯科夫州的大卢基市和普斯科夫市发起进攻,迫使集中于列宁格勒市南面的德军回援,以彻底结束列宁格勒所面临的威胁。”
  听完朱可夫的介绍,库兹涅佐夫微微一愣,反问道:“第四次列宁格勒战役推迟到6月下旬了?”
  他之前得到的指示上都说最晚6月上旬就会打响的。
  “推迟了。”朱可夫面无表情地回答,“这是为了让我们最新也是最强大的约瑟夫。斯大林型坦克装备部队。”
  推迟发起第四次列宁格勒战役朱可夫是反对的,为此还和斯大林发生了争吵。不过最后他还是被斯大林“说服”,同意将作战发起时间推迟至6月下旬,以等待至少200辆js—2(斯大林重型坦克)坦克装备部队。
  对于这一款重型坦克,朱可夫是非常看好的,认为是对抗德国虎式坦克的利器!不过为了等待200辆坦克推迟一场战役发起的时间,还是有点太轻率了。
  毕竟德国人在列宁格勒周围的力量也会因为时间的推迟而增强。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德国人正在动员波兰防卫军参加对苏作战,以弥补其本身的兵力不足。
  另外,法国最近也对俄国女皇奥丽加表现出了全力支持的态度,很可能会派遣更多的军队加入对苏的进攻。
  “在等待js—2坦克到来的同时。”斯大林用非常平静的语气说,“我们还必须对列宁格勒进行一番小清洗,消灭潜伏的反动分子,整顿那里的军队。从而使列宁格勒再一次变成一座坚强的革命堡垒!”
  这次是“小清洗”不是大清洗,不过两万个反动分子还是要抓的。抓了这些人,列宁格勒松散的人心就会凝聚,各种反动思想也会收敛,这对即将进行的第四次列宁格勒战役是很有好处的。
  而在“小清洗”进行之前,列宁格勒成内不可靠的部队还要和从外面调来的部队进行混编——斯大林本想将这些“持枪的反gm分子家属”都调出列宁格勒。可是却没有部队可以去替代他们,所以就改成就地整编。
  在完成了整编后,部队会一起参加“小清洗”,在一番整顿后,将会在未来的作战中用于攻坚和消耗战。
  而进行部队整编和小清洗的同时,列宁格勒城内的工厂和人口也要加紧疏散,可靠的先走,不可靠的后走,最后总要撤成一座空城的……
  ……
  “总书记,布尔加宁同志和库兹涅佐夫同志到了。”
  斯大林刚送走了一个库兹涅佐夫,另外一个库兹涅佐夫已经和红海军大西洋舰队政治委员布尔加宁一起到达了。
  这个库兹涅佐夫是红海军人民委员兼大西洋舰队司令员,同时他也是将要重建的同盟国大西洋舰队的副司令员。
  重建同盟国大西洋舰队是斯大林和霍普金斯会谈时商定的。布尔加宁将会再次和“美国政委”麦卡锡搭班,出任盟国大西洋舰队的政治委员,而同盟国联合舰队的司令员则由美国海军上将史塔克担任——就是那个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正好呆在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位子上的史塔克上将,在1942年初他被免去了作战部长的职务派去冰岛担任了美国海军欧洲司令部司令。在43年初成功指挥美军撤出欧洲,随后就替代英格索尔上将出掌大西洋舰队,现在就成了同盟国大西洋舰队司令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