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544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544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本土虽然没有如斯大林和罗斯福的愿望,被打得稀烂,但是经济基本上是崩溃的。绝大部分的工厂都因为缺乏原材料而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民众的配给物资严重不足。想要让工厂有原材料开工,老百姓有足够的衣食,那就必须要剥削印度,而且英国现在也只有印度可以剥削了。
  女王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们现在需要用英国的工业和技术讨好德国,然后用印度的财富笼络英国的军事阶级和工人阶级。”
  “是的。”弗里德里希看着自己漂亮而且非常聪明的妻子,温柔地一笑,“等临时政府成立以后,我就和你一起去德国……我想,会有一个让人满意的和平协定的,因为我们手中还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筹码。”
  ……
  “喷气式飞机、新式舰载战斗机、航母上使用的新式蒸汽弹射器、雷达、无线电近炸引信、在建的狮级战列舰三艘、保存完好的造船厂数十家、钢铁年产能一千多万吨、飞机年产能一万多架……”
  赫斯曼手里捏着一张英国法西斯联盟主席莫斯利让人送来的清单,低声念着。
  英国的确有很多好东西,其中的一些,比如“流星”喷气式飞机的技术、无线电近炸引信、雷达、新式舰载飞机(赫斯曼估计是海怒)和3艘狮级战列舰还有制造航母的一些技术,以及英国庞大的造船能力,都是德国非常需要的东西。
  最后赫斯曼哈哈一笑,对统帅部会议室里面的人们笑着说:“看来女王陛下还是有不少筹码的,不过这份清单上还漏掉了最重要的筹码。”
  “最重要的筹码?是什么?”脸上的笑容都快堆不下的阿道夫。希特勒问。
  “当然是女王本人了!”赫斯曼耸耸肩,笑道,“英国还有比她更宝贵的吗?”
  “当然没有了。”希特勒也笑了起来,“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设法维持英帝国。”
  赫斯曼挠挠额头,说:“按照《开罗宣言》,我们留给英帝国的殖民地有三大块,加拿大自治领、澳大利亚自治领和印度帝国……现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在美国保护之下,我们暂时无力染指。那么维持英帝国的关键就是印度帝国了,而且我们自己也需要印度的资源和市场。”
  “帝国元帅。”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突然问,“我记得您说过,苏联期望的停战条件中就有印度。”
  “是的。”赫斯曼笑了笑,“斯大林如果什么都得不到,那么他在苏联国内的地位就会不稳……如果他吃下了印度,他的统治就会安稳。”
  “我们不能答应!”希特勒说。“如果没有印度给英国剥削,我们就得拿出资源维持英国的经济了。”
  “是的,我们不能答应!”赫斯曼这回完全赞同希特勒的意见,北极熊要是印度象合体了,那将来可就是欧洲共同体的大患了!
  他顿了下,又说:“但是斯大林不会放弃争夺印度……他早就对那里虎视眈眈了,就等大英帝国垮台的那一天,现在终于被他等到了。所以我们要做好支援英军在印度和苏联红军打上一场的准备了。”


第八百一十二章 星火可燎原
  一直以来,印度都是苏联输出革命的重中之重!在共产主义的慈父领袖看来,解放全人类是有一个过程,人类那么许多,要一夜间统统解放也不现实,必须得一个个来。
  首先解放的是苏联人民,现在大约有1。8亿,都已经过上了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
  其次解放的是东亚大陆上的大部分人民,现在的数量超过了5亿,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剥削制度,但是这一天总归会到来的。
  顺便提一下,东亚大陆的社会主义改造当然是在苏联的帮助下进行的。不过进度很慢,因为现在的苏联不能和历史上50年代的苏联相比,没有那么强大的财力,而且斯大林也不愿意帮助一个人口众多的领国快速实现工业化。所以这个社会主义改造就得慢慢来了,现在只能按照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路子走,所以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苏联专家的意见。
  而第三个人类解放的重点就是印度人民了,印度人也多啊!三亿好几千万呢!如果都和东亚大陆还有苏联的人类一起得到了解放,那么世界总人口(大约二十三亿)的50%就得到了解放!
  人类解放的指标可就完成一半啦!
  不过要解放印度也不大容易,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印度距离苏联太远,在苏联解放阿富汗之前,苏联是很难够得着印度的。不过这个困难,随着阿富汗的解放和苏阿铁路线的修建——这是一条从赫拉特南下,绕经阿富汗西部和南部平坦地区,再从坎大哈北上喀布尔的简易军用铁路,全长1300多公里,花了一年半时间,动员了几十万劳动力,还死了好几万人,方才建成——目前已经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二是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这是和英美联合对抗德国的苏联所不能不顾及的问题。虽然自身难保的英国多半不会因为印度被苏联解放就对苏联开战,但是主战的丘吉尔当局一定会因为失去印度而垮台,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主和派。而现在,随着丘吉尔当局的瓦解,苏联也不会再投鼠忌器了。
  而解放印度的第三个难题,则是第三国际驻印度总代表叶菲莫夫。彼得罗维奇。谢洛夫同志在1943年1月25日这天,要向斯大林汇报的。
  “总书记同志,据我在印度这些日子的了解……”在印度呆了一年,皮肤都晒得有些黝黑的谢洛夫同志,似乎对解放印度的信心不足,说话的时候眉头都是皱着的。
  他说:“印度革命最大的难题还是在于人,印度人,特别是印度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对解放的需求不足,虽然他们几千年来都一直遭受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但是他们却基本上不会反抗。”
  “不会反抗?”斯大林吸着烟斗,整个人看上去非常疲惫,因为现在的战局非常不利。
  第一次列宁格勒解围战已经失败,加里宁方面军损失惨重,列宁格勒城内的食品储备也所剩无几。而基辅城内红军的有组织抵抗也在昨天被完全粉碎!乌克兰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书记兼方面军军事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方面军司令员科斯坚科中将牺牲(两人都是乌克兰族)。
  另外,斯大林还接到了可靠的消息,美国正在撤离欧洲!不仅驻扎英国爱丁堡的军队要在短期内撤离(在斯多东克附近的2个师已经全军覆没)完毕,连冰岛都会放弃。
  这仿佛意味着德国可以将全部的力量用于打击苏联了!
  所以斯大林现在急于开辟一个可以投入少量兵力和资源就能牵制大量德军的战场。
  印度似乎是相当理想的地方,因为斯大林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高层一直认为,印度国内存在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反抗殖民统治的需求,可谓是一堆革命干柴,只需要几个火星,就能燃成燎原大火。
  而德国为了维持英国本土的安定(这是充分利用英国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先决条件),就不得不去扑灭印度革命的熊熊烈火。
  “怎么会不反抗呢?”斯大林很有一些不以为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谢洛夫听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也有些为难。真理当然是不会错的,但是印度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别处的真理在印度不一定管用啊。
  印度底层的贱民,什么首陀罗,什么达特利的,都被压迫几千年了。可翻翻印度历史,仿佛也没有什么贱民大起义啊!
  “1858年不就发生了一场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斯大林还是了解一些印度历史的,他严肃地指出,“那就是反抗!”
  可那不是印度底层劳动人民的反抗,那是印度的绿教统治阶层和婆罗门教统治阶层的反抗。谢洛夫很想告诉斯大林,在那场大起义中,印度贱民基本上是旁观群众,不怎么参与造反的,而且仿佛也没有一点造反精神。
  “总书记同志。”谢洛夫摇了摇头,说,“实际上,1858年的印度土兵起义并不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而是……而是几个殖民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
  什么意思?
  斯大林愣愣地看着谢洛夫,问:“难道不是印度人反对英国人吗?”
  “印度人……”谢洛夫斟酌着用词,“这实在是一个很……很复杂的概念。实际上,印度人这个大的概念之下,是包括了至少两个外来殖民集团和被他们奴役的真正的印度本土民族的。”
  “两个外来殖民集团?”斯大林问,“是指莫卧尔王朝和德里苏丹国吗?”
  “他们算一个集团。”谢洛夫说,“印度的msl中的阿什拉夫人(即msl贵族)属于同一个集团,他们都是过去几百年中入侵印度的各种中亚或西亚msl的后裔。而另外一个殖民集团则是印度教的上层种姓,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他们是大约4000年前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的后裔……”
  “4000年前的雅利安人?”斯大林对印度的历史不大了解,所以自言自语道,“原来雅利安人在4000年前就那么反动了!”接着他又问,“他们也是金发碧眼的?”
  “不是金发碧眼的。”谢洛夫摇摇头,“但是他们的长相的底层的印度人不大一样,他们中的许多人长得像南欧一带的欧洲人,而占人口绝大部分的底层印度人长得都像黑人。
  在印度,一个人是什么成分不用内查外调,只要看肤色就知道了。阿什拉人和印度教高等种姓都比较白,而低等人的肤色通常都比较黑。
  另外,印度社会是等级森严的。高种姓的印度教徒和ysl(ysl也有种姓)教徒拥有几乎不可侵犯的社会地位。而处于底层的贱民比猪狗还不如,而且在宗教的麻痹下,底层的贱民都认为他们所受的压迫是天经地义的……”
  不就越白越反动,越黑越革命嘛!斯大林心说,这其实是有利于革命的,抓起反g命来就方便了,印度的契卡战士只需要看皮拿人就行……
  “那我们就应该团结和动员印度黑人!”斯大林非常肯定地说,“印度布尔什维克党应该明白,印度黑人才是天然具有反抗和革命精神的人,是印度革命事业成败的关键。至于宗教的麻痹作用,这不是问题,俄罗斯也有东正教,中国有佛教、道教,还有什么儒家思想,不照样有前赴后继的革命者?如果印度教和ysl教是印度革命的障碍,打倒就是了!”
  这是斯大林的最高指示,既然是最高指示,那就是必须要执行的!
  “总书记同志,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谢洛夫只能恭敬地回答。
  “好的。”斯大林满意地点点头,眼前这个谢洛夫也算是老同志了,虽然水平不高,但还能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的。“你去把这个指示告诉印度同志,然后安排他们到克里姆林宫来。”
  印度同志是谢洛夫带来的莫斯科,都是印度的大革命家,其中有印度布尔什维克党主席阿约艾。库马尔。高士,z央委员、舒拉克、特里维迪、丹吉、兰纳迪夫和南布迪里巴德等人。
  虽然第三国际已经进入了解散程序,但是对于印度革命的支持非但不能减少,而且还需要加强!
  按照斯大林的设想,印度的情况和东亚大陆是类似,底层的农民受到本国地主阶级和外来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因此革命斗争的主线就是反帝和反封建——反帝当然是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很可能还要加一个德意志帝国主义!
  而反封建就是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印度教(这是必须的)、反对ysl教(阿富汗的圣斗士非常可恶,印度那边应该也差不多)、反对锡克教(锡克教徒都是英国殖民者的帮凶)、反对封建土邦和反对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第八百一十三章 婆罗门革命家
  虽然第三国际即将解散,但是苏联首都莫斯科仍然是共产主义的圣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斯大林流)政党,都在莫斯科派有代表团。
  在这些所有的外国党代表团中,规模最大的肯定是中国代表团,在莫斯科市中心的科沃尔洪卡大街16号,原本是一个沙俄大贵族的官邸,在二十年代的时候一度改成学校(莫斯科中山大学)。
  后来因为面积够大,又变成了中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驻地。不过住在这所原本富丽堂皇的官邸内的主要是一些从中国来的留学生——虽然斯大林不肯拿出真金白银,但还是愿意让苏联的大学免费向中国学生提供教育的。所以在莫斯科有许多中国来的留学生,他们往往会先在科沃尔洪卡大街16号集中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去指定的学校上课。
  而为了容纳这些学生,科沃尔洪卡大街16号的花园现在已经被拆掉,兴建许多很难看的宿舍。而且由于住得人太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