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475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475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问的是501—505重装甲营,这5个营比党卫军第5装甲师更早一步撤出华沙,然后撤到旦泽休整和扩编,将所有的“黑豹”坦克换成了“虎式”坦克。同时每营还加强了一个中型坦克连(配备22短炮管的辆4号f型坦克)和一个突击炮连(配备6辆3号突击炮),以便增强重装连对抗苏军步兵和苏军反坦克炮的能力。
  “1个小时就开拔了,今天晚上肯定能抵达内门奇内。”蒂佩尔斯基希说,“有了党卫军第5装甲师和5个重装营的加入,就能抵消第56装甲军调离的不利影响了。”
  第56装甲军是和第18集团军一起从北方集团军群调离的,他们现在属于新成立的彼得格勒集团军群。彼得格勒集团军群现在下辖第18集团军、俄罗斯白卫军第1集团军、芬兰东南集团军、芬兰卡累利阿集团军和法国第1炮兵集群等部,专门负责围困列宁格勒——当然是围而不打,专等苏军解围部队上来送死!
  而在第56装甲军调离后,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突击力量就有所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曼施坦因就请求古德里安将从华沙战场上撤下来的党卫军第5装甲师和5个重装营划入其麾下。
  曼施坦因笑了笑,抱起胳膊说:“其实看看苏联红军在波兰的表现,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第1、第2、第6、第7、第10、第11、第12、第13、第14、第15等10个装甲师。再加上党卫军第5装甲师和5个重装营,应该有足够的力量对抗苏联人的坦克海了。”
  “足够了!”蒂佩尔斯基希笑道,“即使没有党卫军第5装甲师和5个重装营也足够了。因为第11、第12、第13、第14和第15这5个装甲师在7月和8月都完成了扩编,装甲团的数量从1个增加到了2个。这样我们原有的10个装甲师就一共拥有了20个装甲团,光是在编的4号坦克就有3520台啊!”
  因为解决了石油和有色金属这两大瓶颈,而且对欧洲各国的工业能力整合也比较成功。因此德国装甲部队现在走的是数量型的路子,选择了4号坦克和3号突击炮为主力车型。而且包括戴姆勒—奔驰公司、克虏伯公司、莱茵金属公司、man公司、波舍尔公司、大众公司、亨舍尔公司、斯柯达公司、波兰国家工业公司(这是原来波兰的兵工厂,现在仍然由波兰王国政府运营)、雷诺公司、索玛公司、哈奇开斯公司、amx公司(以上4个是法国公司)等欧共体的坦克制造商,都在德国军备总局的指挥下,将它们的坦克生产能力集中到了4号系列、3号突击炮系列和2号自行炮系列之上。因此现在德国(欧共体)坦克、突击火炮的产能远比历史上要强大,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所有的工厂都开足马力,到了7月份,欧共体(还不包括工业基础薄弱,一时无力生产4号和3号的匈牙利)各国的坦克、突击火炮的总产量就突破了1500台。
  现在德国陆军终于也有条件玩一下坦克海了!


第七百一十三章 大包围—见好就守
  克里姆林宫,枢密院楼1号办公室。
  约瑟夫。斯大林这个时候正捏着一封西方面军司令部发了的电报看了又看,自从世界革命开始以后就变得非常严肃的面孔上,终于也露出了几分欣慰的笑容。
  华沙真的解放了,华沙真的回到了波兰人民的手中!
  虽然华沙之战赢得非常勉强,但是总归是赢了,按照俄罗斯历来的规矩,赢了就一切都好办了。
  斯大林放下了手中的电报抄件,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四个人,他们是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副国防人民委员库利克(因为国防人民委员是斯大林,所以库利克实际上主持国防人民委员部)、总参谋长沙拉什尼科夫和海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在朱可夫和伏罗希洛夫等人离开莫斯科后,这四个人加上斯大林就是最高统帅部的核心了。
  “西方面军虽然打的艰苦,但是终究取得了胜利。”斯大林笑着说,“这场胜利扭转了我们所面临的不利局面,从现在开始,形势变得对我们有利了。”
  库利克和沙拉什尼科夫两个人闻言都是一愣,仿佛没有听懂斯大林同志的话——现在的形势是有利的?怎么看上去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呢?
  斯大林仿佛明白两个老将军的想法,他笑了笑说:“形势有利还是不利是要从世界革命的高度来看的,如果单说苏德战场上的形势,当然是非常严峻的,因为列宁格勒正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但是你们现在也应该看到,德国已经面临两线开战,而且我们还拿下了华沙……这证明了世界革命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斯大林有斯大林的高度,如果单纯从战术角度看问题,苏德战争打了2个多月,苏联这边死伤被俘有一百几十万,而且列宁格勒还让德国包围,所得只有华沙,似乎是亏大发了(其实比历史上好看多了)。
  可问题是不开打行吗?
  如果斯大林不在6月份冒险发动世界革命,现在德国肯定打下爱尔兰了。德国一打下爱尔兰,英国本土就处于全面被封锁的状态中了。到时候英国本土很可能向德国投降——英国人实际上已经准备这么干了!
  而英国本土一降,美国就想出兵欧洲也没有跳板了。罗斯福真的有可能和德国讲和,来个大西洋为界平分地球。到时候苏联怎么办?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斯大林只能硬着头皮上,打得过也得打,打不过也得打。而从现在的情况看,在面子上还占了点小便宜,国内国际都能交待。
  “战争是必须要打的。”斯大林笑了笑说,“现在没有打输就算不错了,巴甫洛夫同志果然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站在斯大林跟前的四个人知道,巴甫洛夫很快就要封帅了,说不定还会晋升副国防人民委员。
  斯大林接着又说:“巴甫洛夫同志建议转入战略防御,适当收缩兵力,在华沙附近构筑坚固防御工事,并且开始储备物资,准备长期坚守。你们怎么看?”
  华沙是不能丢的,有没有华沙就是打胜仗和打败仗的区别!俄罗斯人民的尿性就这样——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
  “华沙必须要守住!”沙拉什尼波夫立即表态,“不惜一切代价坚守!”
  留着希特勒式小胡子的副国防人民委员库利克的眉头却不合时宜的皱了起来:“总书记同志,现在西方面军的攻击动能已经耗尽,因此战争的主动权已经落到了德国人手中。我担心他们正在准备更大规模的攻势。而我们如果要坚守华沙,兵力就会捉襟见肘……”
  “必须要守住华沙!”斯大林登了小胡子库利克一眼。“必须要守住,否则就会陷入更大的被动。”
  其实在斯大林最深的算盘当中,华沙还是个筹码,一个在必要的时候和德国讲和的筹码!
  只要华沙在手,列宁格勒、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的地盘也不丢。苏联就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和德国议和……哪怕最后把华沙吐出去,苏联只要能在印度解放一个亿的人类,斯大林的世界革命也算小成了。
  因此在斯大林看来,拿下华沙,苏联就能转入战略防御了——只要能守住,能把德国人大部分的兵力吸引过来,让英国本土得以维持,再合英美苏三国之力慢慢消耗德国,最后总能取得不错的结果。
  “总书记同志,防守华沙的关键不在华沙,而在于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一线。”沙拉什尼科夫看到斯大林要发火,连忙转移话题,“因此我们应该减少西方面军的兵力到100万左右,使之能守住华沙城,并且保持华沙—布列斯特要塞一线的交通线就足够了。而且西方面军也不再需要庞大的机械化集群,应该把它们抽调出来,用于白俄罗斯方面军(原预备队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同时,华沙、布列斯特、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等地,都要做好被德军包围的准备。”
  “准备被包围?”斯大林看着沙波什尼科夫,“有那么严重?”
  “可能性是存在的。”沙波什尼科夫眉头微皱着说,“在泥泞季节到来前,我们有可能和德国人在白俄罗斯打一场坦克大决战。如果不能取胜,就会面临大量部队被德军分割包围的命运……而我们的机械化部队,很有可能打不过德国人。”
  “所以他们干脆就准备被围困?”斯大林问。
  “是的,应该要有所准备。”沙拉什尼科夫说,“华沙战役告诉我们,机械化部队在城市攻防战中的作用不大。要想攻占一座由大军驻防的城市,就必须付出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生命。”
  沙拉什尼科夫的盘算也不错,他知道苏联的那些坦克军、坦克旅多半打不过德国人的装甲师。因此白俄罗斯方面军极有可能在坦克会战中败北!
  那么作为总参谋长,他就要为可能的败北安排好解决方案。撤退肯定是不允许的,斯大林无论如何不会答应把白俄罗斯交出去。所以就只能选择守卫坚城了……让德国人来围困吧,华沙、布列斯特、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再加一个列宁格勒,如果每座城市都用60万人去围困,那么300万德军就被牵制住了。
  “好的,就做这样的准备吧!”斯大林对沙波什尼科夫的建议也非常赞同,“至少要有被围困18个月的准备,粮食、武器、弹药,都要尽快准备,城内的无用人口可以安排迁移。”
  斯大林说的都不是问题,因为战争爆发的时间比历史上晚一年,之前又有海量的美援到手。所以红军的准备非常充分,在明斯克和布列斯特本来就储备了足够的物资。现在分散一些去华沙和斯摩棱斯克就行了。至于疏散人口也不难,华沙和布列斯特本来就没什么居民,只有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需要疏散一下,但是这对布尔什维克党根本不是事儿。
  “总书记同志,我还有一个建议。”
  总参谋长和副国防人民委员没话说了,海军总司令员库兹涅佐夫又开了口:“我们应该要求美国向爱尔兰派出陆军。”
  “海军人民委员同志。”莫洛托夫笑着插话,“你以为我们没有提出过吗?我想英国人也一定提出过。但是现在大西洋的海权在德国人手中,物资运输非常困难。所以美国人根本不可能把大量的军队运往爱尔兰。”
  “不,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库兹涅佐夫说,“因为德国人的海权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制空权上的。真正让英美舰队害怕的不是德国的战列舰,而是ju288轰炸机携带的弗里茨x遥控滑翔炸弹。”
  其实库兹涅佐夫的话只对了一半,单是ju288和弗里茨x炸弹美国人不害怕的。问题是德国还有航空母舰,还有福克零式,还有许多新锐战列舰,还有4艘可怕的导弹巡洋舰!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英美在大西洋的海军变成了存在舰队,根本不敢和德国海军在北大西洋开战。
  “但是秋分一过,形势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库兹涅佐夫说,“因为地球角度的原因,秋分之后直到第二年春分间的时段里面,北极点一直是夜晚,而靠近北极圈的北大西洋航行上也是昼短夜长。而且气候也会变得非常恶劣,即使是白天也多风雪和大雾,德国人的飞机很难出动。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依靠双方的战列舰决胜负了。”
  “战列舰?”斯大林仿佛想到了什么,“我们有苏联级和喀琅施塔得级!”
  “一共有6艘!”库兹涅佐夫有些得意地说,“10月份全部能够出动。另外美国会有2艘强大的南达科他级,英国应该2—3艘乔治五世国王级。总共会有10—11艘超级战列舰!足够护送美军抵达爱尔兰了。”
  斯大林看了看莫洛托夫,后者马上说:“总书记同志,我马上去一趟伦敦和华盛顿。”
  斯大林点点头,补充道:“告诉美国人,我们已经完成了约定,现在该他们上了。”


第七百一十四章 大包围—乌克兰人
  “帝国元帅阁下,我是党卫军第14‘乌克兰’装甲掷弹兵师狙击兵连狙击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里琴科。”
  一个长得非常甜美,站姿和军人仪表却近乎完美的二十多岁的党卫军女兵大步走到赫斯曼跟前,啪的一个立正,然后向他行了德意志抬手礼,还用流利的德语自报家门。
  “什么?什么?”赫斯曼本来就瞪大了的眼珠现在几乎要掉出来了。
  一个党卫军女战斗兵,这个已经够让赫斯曼吃惊的了,现在他听到这个乌克兰女兵居然名叫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简直都要被惊呆了。
  这里真的是党卫军第14“乌克兰”装甲掷弹兵师的驻地吗?怎么会有一个苏联女英雄在这里?
  “帝国元帅,帕夫里琴科二等兵在利沃夫之战中表现卓越,在火线上奋战了46天,确认击毙了39名苏军官兵,已经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一枚。”
  西乌克兰首席大臣兼西乌克兰国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