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474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474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有总兵力近400万人的三个大集群现在靠得如此紧密,怎么可能被德国人一口吞掉?一口吞近400万红军?就算能吞下也没法消化吧?
  或者德国人的目标真的是列宁格勒?巴甫洛夫又将目标转向了列宁格勒,德国人和芬兰人现在已经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
  这可是一个两三百万人的大城市啊!如果被围困上几个月,粮食和储备物资十有八九要耗尽,那么多人没饭吃,城市是守不住的。而列宁格勒又是一座不能失去的城市,所以最高统帅部一定会在今年秋天或冬天发起列宁格勒解围作战,而德国则正好在列宁格勒附近和前去解围的红军展开决战。
  除了波兰突出部和列宁格勒,南线的黑海沿岸和高加索地区也有可能成为德军攻击的目标。而高加索地区尤为危险,那里是苏联最重要的石油产区,虽然开发了第二巴库油田,但是巴库和格罗兹尼的石油仍然占到苏联石油总产量的50—60%,一旦被德国夺取,苏联机械化部队的燃料供应就得减少一半!而可供德军使用的燃料就会增加2000万吨以上。
  作为一名机械化战争的专家,巴甫洛夫非常清楚2000万吨一年的额外石油供应对德国意味着什么。
  如果德国人将这2000万吨全部用于陆军,那么他们的机械化部队规模将能增加300%以上!
  而苏联则会因为缺乏燃料不得不削减机械化部队的规模,到时候苏军的机械化部队不仅会在质量上居于劣势,而且还会丢掉数量的优势。
  很显然,苏联现在正在滑入全面的战略被动当中。而占领华沙非但不能化被动为主动,反而让苏联的战略形势变得更加被动!
  因为华沙是波兰的首都,是一座在欧洲和全世界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城市。而且华沙还是世界革命爆发到现在最重要的革命成果,华沙的解放对苏联和全世界劳动人民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所以华沙一旦落入苏联之手,红军就必须尽可能守住它——全世界劳动人民都伸长脖子看着呢!要是华沙解放没几天就被德国人夺回去了,这个世界革命是不是就要失败了?到时候劳动人民该多灰心丧气啊?
  而要尽可能坚守华沙,那么西方面军的一百多万大军就不用干别的事情了,就在华沙周围挖壕蹲坑吧。这等于是德国人用一座华沙空城套住了整个西方面军!
  至于让占领华沙的西方面军再接再厉去打500公里外的柏林,巴甫洛夫现在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时他身后传来了军事委员布尔加宁兴奋的声音:“巴甫洛夫同志,波兰布尔什维克党的贝鲁特同志刚刚打电话来,说波兰布尔什维克党z央和波兰革命政府想尽快迁入华沙,贝鲁特同志还想在华沙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和华沙解放庆典。”
  波兰布尔什维克党现在的领袖名叫波莱斯瓦夫。贝鲁特。他是个幸运儿,在第三国际下令取缔波兰布尔什维克党之前,他就是波兰布尔什维克党的高层,本来应该枪毙的。但是他却很走运的被毕苏斯基的警察逮捕了,关进了波兰监狱,还判了5年有期徒刑。
  既然在毕苏斯基的大牢里关着,那么就不归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管了。于是在波兰布尔什维克党最悲惨的岁月里,他就安安稳稳在毕苏斯基的监狱里面吃牢饭。
  到了大清洗风头过去的1938年,他刑满释放了。而这时德国还没有入侵苏联,他自然也不会被娜塔莉勾去参加反g命的波兰国家社会党。于是他就在波兰社会上晃荡了一年多,等到德国入侵的时候他又逃难去了布格河东岸,结果落到了来解放的苏联红军手里。
  不过此时的斯大林虽然还没打算发动世界革命,但是也已经存了和德国翻脸的心思。所以贝鲁特同志就被带到了莫斯科,还按照兄弟党领导人的标准领了特供、分配了住房,不过没有分配老婆,因为他是带着老婆来莫斯科的。
  到了1942年,斯大林准备再兴波兰布尔什维克党的时候,却发现别的和贝鲁特差不多资格的老布尔什维克,要么被苏联枪毙了,要么背叛革命跟着德国人混了,只有贝鲁特一个在莫斯科舒舒服服的混日子。于是波兰伟大领袖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就便宜他了。
  ……
  “哦。”巴甫洛夫应了一声,回过头看着布尔加宁,突然说了一句让人感到非常丧气的话:“军事委员同志,我们是不是应该讨论一下保卫华沙的问题?”
  “保卫华沙?”布尔加宁愣了愣。
  “是啊,这是非常紧急的事情。”巴甫洛夫点点头,神情严肃地说,“因为敌人还没有失败……我们低估了德国人的军事实力,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他们很快就会发起反击的。我想我们应该准备转入战略防御了。”
  “战略防御?”布尔加宁是能搞清楚战略防御的意思是什么的。“巴甫洛夫同志,你认为我们没有继续向西或是向北发动进攻的实力了?或许我们应该向北进击,解放旦泽斯克,将整个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包围起来。”
  巴甫洛夫摇了摇头说:“这不可能,这是做不到的,也没有意义,因为波罗的海的制海权被德国牢牢控制。即使我们夺取了旦泽,也谈不上包围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占领华沙后用西方面军北上攻击旦泽是“大雷雨计划”中提出的一个预案。而实行这一预案的前提是在华沙战役中大量歼灭德军有生力量,同时红空军对德国空军取得优势,可以从天空中封锁波罗的海。
  但是现在这两个条件根本不存在,德军在华沙的损失并不大,而且空中优势也被德国人取得了。
  巴甫洛夫说:“而且现在西方面军不能再进攻了,我们将太多的兵力投入了波兰。以至于在列宁格勒、乌克兰和高加索等方向上都出现了兵力不足的情况。
  而我们在波兰苦战2个多月的情况已经表明,我们没有一举解放波兰和德国的实力,必须放弃速胜的设想,要用持久的消耗战来削弱德国。
  持久的消耗战将在列宁格勒、乌克兰和高加索等各个方向上全面展开,所以我们不可能将300余万大军长时间摆在华沙—斯摩棱斯克一线。因此我们必须要准备用较少的兵力在华沙实行防御作战,将华沙变成一个消耗德军有生力量的血肉磨坊!这是我作为西方面军司令员,对波兰战场和整个苏德战场的一点意见。”


 ̄天〃√ ̄迹〃√ ̄社〃√ ̄区〃√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包围—德国的坦克海
  火车“咣当咣当”的向前行进,渐渐远离了华沙这个吞噬了无数德国人和苏联人血肉的战场,先是沿着西行的铁路开进,然后又折返向北,再向东开去。
  领口上挂着一枚骑士铁十字勋章的古斯塔夫。施瓦辛格少校的庞大身躯坐在靠近窗口的椅子上,看着外面波兰大平原上盛夏时候的风景,田野一片绿油油的,暖风扑面而来,放眼过去全是草绿花红。波兰人的村庄零零散散分布在这如画的风景当中,炊烟缭绕,显得异常宁静安详。
  这里也不错啊!施瓦辛格少校心想,要不等战争结束了就搬到波兰居住吧,和那些长眠于此的同志们做个伴。
  刚刚结束的华沙战役是异常残酷的,在长达两个月的血战中,德军第6集团军付出了近12万人伤亡或失踪的惨重代价——苏联西方面军在华沙战场上伤亡和失踪人数则接近50万,差不多1:4的交换率。
  而施瓦辛格少校所在的坦克连因为一直在第一线苦战,因而伤亡尤为惨烈,伤亡和失踪的人数达到了60人,已经超过了该连满编时人数的一半。
  巨大的伤亡也换来了赫赫的战功,古斯塔夫。施瓦辛格不仅晋升军衔成为少校,而且还获得了骑士铁十字勋章。
  党卫军第5“维京”师也在华沙打出了威名,成为了国防军序列(这个时空党卫军只是个称号,没有独立的系统,是国防军的一部分)中的王牌师。华沙战役一结束,这个王牌师就从装甲掷弹兵师升级为了装甲师,成为了党卫军名号下的第一个装甲师,也是德国陆军的第22个装甲师。
  装甲掷弹兵师升级为装甲师当然也不是换块招牌的事情,而是真的要大幅扩充部队装甲力量的,现在中东大油田的产量不断上升,让德国拥有了大幅扩充装甲部队的底气。
  因此施瓦辛格所在的党卫军第5装甲营扩编成了党卫军第5装甲团,装甲营的数量也从1个增加到了2个,满编的情况下拥有176辆4号h型坦克。
  不过施瓦辛格少校并没有成为党卫军第5装甲团的2个坦克营长之一,他成为了党卫军第5坦克歼击营的营长。
  坦克歼击营是最近才开始出现在德国中的单位,是由于一种基于改进型的4号坦克底盘开发而来的名叫“犀牛”的坦克歼击车而编组的作战单位。
  其实“犀牛”并不是第一种坦克歼击车,之前还有“黄鼠狼”和“黄鼠狼”2型坦克歼击车,但是这两种“坦歼”都被当成了反坦克炮,给了某些精锐部队的反坦克营。按照赫斯曼的计划,将来所有装甲师、装甲掷弹兵师和步兵师的反坦克营都要装备基于2号坦克底盘开发的“黄鼠狼”2型坦克歼击车。
  而“犀牛”这个扛着门88mm炮的大家伙,则是赫斯曼在1940年6月下令开发的,同时开发的还有一种基于相同底盘的“野蜂”150mm自行火炮。
  “犀牛”和“野蜂”在1942年6月前后都完成了最后定型,开始进入试生产,现在只有少量的“犀牛”和“野蜂”被生产出来。不过由于“犀牛”反坦克歼击车的开发和定型时间比历史上早,因此没有等到那门71倍口径的88mm炮,而是选用了和虎式坦克一样的56倍口径的88mm炮,威力虽然小了一点,但是在钨钢弹敞开来用的情况下,威力暂时也足够了。
  另外,根据赫斯曼的要求设计的“犀牛”还有个10mm厚的顶盖,可以用来防护榴弹炮和火箭炮的轰击,战场生存能力强了不少。
  而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则是第一批装备“犀牛”反坦克歼击车的部队。一共得到了42辆(3个歼击车连,每连有14辆歼击车),全部编入了党卫军第5歼击坦克营。
  不过施瓦辛格少校本人并没有见过真正的“犀牛”,因为党卫军第5歼击坦克营是刚刚完成训练的新部队,现在还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等着施瓦辛格少校去接管呢——部队肯定会在下一次交战前交给他,但是党卫军第5坦克歼击营现在的位置是机密,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现在要去哪里同样也是机密。
  火车在一个不知名的波兰小火车站上加过了煤水,继续往前开行,到了第2天凌晨天蒙蒙亮的时候,突然在一片前不着村后不不着店的树林旁停了下来。大家正诧异的时候,就听见一阵哨声大作,然后就有人喊:“全体,带背包,下车!”
  被哨音吵醒的古斯塔夫。施瓦辛格知道,目的地到了!他马上拎起自己的背包,跟在党卫军第5“维京”师的一群掷弹兵后面下了火车。掷弹兵们在铁路旁的一片树林里面列队集结,等带师部的参谋们领他们去不知道设在什么地方的营地。
  古斯塔夫。施瓦辛格则一个人拎着背包沿着铁路向师部所在的列车走去。“维京”师那么大的编制要开动起来当然得有许多列火车来拉,所以古斯塔夫走了很久也没走到师部所在的列车,但是铁路两旁却豁然开朗起来。
  茂密的树林突然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巨大到望不到边际的平地,而平地上则停满了用伪装防水布遮盖住的4号坦克,不计其数!
  ……
  “元帅,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已经到了内门奇内集结地。”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蒂佩尔斯基希中将快步走进了作战室,向正围着沙盘台打转的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大将报告了党卫军第5装甲师抵达的消息。
  内门奇内集结地位于立陶宛大公国首都维尔纽斯附近,在一大片森林的包围之中。在波兰联邦统治立陶宛的时代,那里就是波兰军队的训练场,一直都是军事禁区。在德国人到来后,内门奇内训练场更是一再扩建,修建了大量拥有良好伪装的军营、仓库和道路,还铺设了一条军用铁路。现在那里是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个集结地,第1装甲师、第2装甲师、第11装甲师都集中在那里,现在又要增加一个党卫军第5装甲师了。
  “知道了。”曼施坦因只是低声应了一句,过了一会儿又问,“5个重装甲营开拔了吗?”
  他问的是501—505重装甲营,这5个营比党卫军第5装甲师更早一步撤出华沙,然后撤到旦泽休整和扩编,将所有的“黑豹”坦克换成了“虎式”坦克。同时每营还加强了一个中型坦克连(配备2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