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28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28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奋斗,才换来了这一次“普遍、直接、平等、秘密”的选举。现在,立宪会议召开在即,俄罗斯眼看着就能走完这百年宪政之路,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在这个当口,能够退缩吗?
  第二天接近中午,套房门口一阵响声才把正在睡懒觉的赫斯曼吵醒了——他这些日子在彼得堡的工作非常繁忙,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经常要忙到深夜,昨晚也是这样。他通过电台向大总参谋部报告彼得堡的情况和即将发生的剧变,直到凌晨才睡下。他打着哈欠从自己的卧室里面走出来,揉了揉眼睛。克洛伊穿着一件黄绿色好像是军服一样的裙装,一条黑色的腰带上还挂着个小小的手枪套,一只斯太尔小手枪正插在里面。
  “路德维希!”她喊叫着,满脸都是焦急和惊讶,“你怎么还在睡觉?”
  “哦。”赫斯曼仿佛还没有完全苏醒,应了一声以后突然问,“克洛伊,出了什么事?是不是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包围塔夫立达宫了?”
  克洛伊愣了下,点点头:“被你猜到了……柯伦泰夫人刚刚打来电话,布尔什维克的代表今天在立宪会议提出建议,要求立宪会议将权力转交给苏维埃并且自行宣布解散,再遭到拒绝之后,他们派兵包围了塔夫立达宫!”
  “这是理所当然的!”赫斯曼摇了摇头,“布尔什维克好不容易才夺取政权,又建立了效忠革命的军队,他们当然不会那么不负责任把权力交出去了!”他突然顿了一下,侧耳倾听,有纷扰喧嚣的声音传来。“有人在喊口号?”
  “是的,是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支持者……他们从维堡区出发,被堵在了涅夫斯基大街上。”
  “去看看!”赫斯曼说着话,就大步向会客厅外的阳台走去,推开房门,喧闹嘈杂的歌声就和一月份彼得堡的寒风一起,迎面扑来。
  赫斯曼往歌声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的人海,仿佛从波罗的海涌来的巨浪,想要涌向塔夫利达宫,却被黄绿色的布尔什维克战士组成的堤坝牢牢挡住。布尔什维克战士们手中上了刺刀的步枪已经放平,对准了彼得堡的社会党分子,机关枪也已经在路边架了起来,拖着长长的供弹链……


第四十三章 强大的红军
  血洗彼得格勒的一月剧变之后,赫斯曼每次到达斯莫尔尼宫,都会发现这里的戒备比上次更加森严,想要进去见到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们,都必须通过一道又一道的检查。而且负责警卫俄罗斯统治者的士兵,大多都不是俄罗斯人。
  “瓦西里在吗?我是俄德公司的赫斯曼,列宁同志请我来的。”在斯莫尔尼宫大门外,赫斯曼从他的奔驰小汽车(这车不是从德国运来的,而是俄德公司的采购部经理古辛斯基,一个俄国古董商人送给赫斯曼的)上下来,冲着站岗的士兵,开口就是流利的中国普通话!
  他之所以说中文,那是因为现在替列宁看大门的居然是一群中国人——中国人和拉脱维亚人,现在是保卫斯莫尔尼宫的主要力量。据赫斯曼观察,斯莫尔尼宫中的中国人大多来自东北和山东,人数约有一百多,都替俄国人打过仗(沙俄军队把一部分中国劳工编入了作战部队当炮灰),为首的是一位姓黄的山东大汉,长得很高大,一张国字脸看上去非常威风。赫斯曼不知道他的中文名字,只知道他的俄文名字叫瓦西里。
  “赫先生,您可来啦。”俄文名叫瓦西里的山东汉子正在斯莫尔尼宫大门口值班,赫斯曼到达的时候,他正在和斯莫尔尼宫的厨师斯皮里东说话——赫斯曼对这个厨师的印象很深刻,倒不是他的俄国菜做得好吃,而是因为他的长相很像后世的某位俄国大帝,而且他也姓普丁……
  赫斯曼远远的冲着拉着一马车食物的普丁大师傅点了下头,然后才将自己和克洛伊的通行证递给瓦西里。黄,用俄语说:“列宁同志在吗?”
  “证件没有错。”瓦西里。黄点点头,也说起了俄语,他的俄语说的不错,将证件交还给赫斯曼后,他又道:“赫斯曼先生,海因斯贝格女士,请跟我来吧,列宁同志正等着见您呢。”
  “好的,克洛伊,我们去见列宁吧。”赫斯曼冲着还站在轿车边上的克洛伊招了下手,然后两人一起快步向列宁的办公室走去。
  在斯莫尔尼宫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列宁从办公桌后朝赫斯曼和克洛伊挥了挥手。“路德维希,你好!”他的声音显得高亢,有气势,看来心情很不错。
  一个星期前的剧变,让他又一次成为了胜利者,用不着交出权力,再被人扣上一顶俄奸帽子,遗臭万年子——他现在是可以自己写历史的胜利者了!
  穿着黄绿色军大衣的托洛茨基从一张靠背椅上起身,上前和赫斯曼握手拥抱,然后又吻了克洛伊的手。在签署了《布列斯特条约》后,托洛茨基全身心投入到了组建工农红军的事情中去了。
  “路德维希,你来的正好,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和你说。”托洛茨基看到赫斯曼和克洛伊在一张沙发上坐下后,开门见山地道,“俄国正面临一场战争,内部的敌人和外部的敌人正在勾结。就在几个小时前,外国的干涉力量已经占领了摩尔曼斯克,看来他们是准备通过这个港口支援反政府叛乱,现在的形势非常危险。”
  “是英法军队吗?”赫斯曼问。他对苏俄内战的历史不太了解,只知道有外国干涉军,还知道有个西伯利亚干涉。
  “还有美军!”列宁冷冷道,“我们只是想退出战争,他们却要把战争强加给俄国人民!”
  他的话说的一点都不脸红,仿佛驱散立宪会议,并且在彼得格勒街头上开枪镇压群众的不是布尔什维克的军队……
  赫斯曼点了点头,郑重地说:“那是因为布尔什维克选择的社会制度不容于英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受国家主义支配的德意志和受共产主义支配的俄罗斯一样,都是英美必须要铲除的敌人,我想更大规模的干涉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更大规模的干涉当然是指“西伯利亚干涉”,不仅英美会出兵,连日本也会加入,出动大批军队同红军作战。
  “嗯,可以想象!”列宁说,“他们既然要下手,一定会多下些功夫的,说不定会有几十万外国干涉军和上百万反政府军队!我们真面临一场空前危机!为此,我们将要组建一支暂时服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军队——工农红军!”
  让全世界资本主义瑟瑟发抖的红军终于要来了!只是这红军服从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暂时是多久?70年吗?
  赫斯曼压下这个问题,点点头道:“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我们会打败他们的!无论有多少干涉军和反政府军队,我们都能打败他们!”
  他说话的语调信心十足,仿佛是要给列宁和托洛茨基吃上一枚定心丸。
  “但是我们要怎么打败他们呢?”一旁的托洛茨基摇了摇头,有些迟疑。他虽然是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但是他却不懂多少军事。
  “非常简单!”赫斯曼道,“不管敌人有多少,革命军队都要比他们多两倍!”
  “多两倍?”列宁大笑了起来,“这是军事专家的建议!列夫。达维多维奇,你怎么看?”
  “这不可能,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军官,也很难招募到那么多人,而且武器装备也不够。”
  列宁又看了看赫斯曼——赫斯曼实际上还是布尔什维克的军事顾问。
  “现在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军官,而是能不能把那么多人拉到军队中来。现在反政府一方大约有多少人?他们又能动员起多少人?如果他们能拉到100万人,那么我们就要有300万人!这样就能稳赢了。至于军官……可以延揽沙皇的军官,也可以从士兵中提拔,这不是问题,五年的战场锻炼比十年的军校教育更管用。武器装备也好办,现在不是和武装到牙齿的德军作战。而是和同样没有什么好装备的俄国反政府军队打仗,不需要多少好装备。”
  赫斯曼一边说话,一边打量着列宁和托洛茨基,两个革命领袖都面无表情,看来对赫斯曼的回答并不满意。他顿了顿,开始往外抛干货了。
  “莫辛。纳干步枪、日本产的步枪和马克西姆机关枪我们还有很多,子弹也有(这些都是从沙俄军中缴获的,沙皇在几年内失去了几百万军队),都可以提供给你们!另外,战俘移交的速度还可以加快,所有的被俘军官,都可以立即交给你们……当然,你们也得尽快把50万俄国德裔和沙皇一家移交给我们。”
  这段时间,在俄德经济促进公司的操办下,从彼得格勒经普斯科夫通往里加的铁路交通不仅完全恢复,而且繁忙到了极点——哈尔德少校(刚刚得到晋升)在里加设立了一中转站,从西面运来的战俘、武器装备和从东面运来的粮食、煤炭还有数量少得多的战俘(德奥战俘)都在这里交汇。另外,根据大总参谋部的计划,里加湾还将是未来波罗的公国的中心。
  列宁和托洛茨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赫斯曼又帮他们解决了两个大难题。有了德国人提供的枪械弹药和军官(俄军被俘军官),组织红军的进度可就能大大加快了!
  只是德国人坚持索要沙皇尼古拉二世,还是让人有些担心,不过不给恐怕也是不行的……
  “路德维希,如果沙皇本人不愿意离开俄罗斯呢?”列宁试探着道,“我想,即便是布尔什维克,也不好强迫沙皇离开吧?”
  但是可以强迫沙皇驾崩?赫斯曼腹诽了一下,然后一本正经地道:“那就用一列封闭火车,把沙皇全家押送去柏林!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这是德意志皇帝陛下的要求,请你千万不要拒绝。不过请你放心,德国是不会把尼古拉二世交给布尔什维克的反对派的,因为那些人都是英美法的走狗,我们德国毫无疑问是支持布尔什维克的!”


第四十四章 前面捉了个尼古拉
  在彼得格勒郊外,一座破旧,仿佛被废弃的火车站上,两名穿着黄绿色红军军服的中国人把尼古拉二世从车厢里架了出来,到了站台上。沙皇穿的衣服和他们差不多,都是洗得发白的旧军服,只是没有红星帽徽。他脸色非常憔悴,整个身体都在微微颤抖,显然非常害怕。
  从托博尔斯克出发后,他和他的家人就落入了一群全副武装的中国人手中!这些中国人不会说俄语,很可能不知道他是俄罗斯的沙皇,也不知道那四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是高贵的女大公——因为一路上他们都在骚扰四位女大公,对她们动手动脚,还抢走了她们身穿的藏着珠宝的胸衣。
  沙皇和皇后还有四个非常年轻的女大公以及年幼的皇储都很害怕,认为自己最后会被这些中国人杀害——他们认为俄国人不可能对他们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俄国人都热爱他们。但是中国人一定会下手!因为俄国历史上曾经多次侵略中国……所以布尔什维克才让他们雇佣的中国人来充当刽子手,要将他们带去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残忍地杀掉。
  沙皇一家还有几个忠心耿耿的仆人,就这样在一节窗帘被拉起来的车厢里,由一群不大懂俄语的中国红军看押,沿着不知道通往哪里的铁路,走走停停。现在终于到了这个僻静、荒凉、没有人烟(实际上有好几个衣冠楚楚的人,只是惊恐的沙皇没有看见)的车站。看来这里就是他们的死地了!
  “我自己能走,放开我,我自己能走,我是俄罗斯沙皇,我不怕死!”
  沙皇大喊大叫,想让自己在临死的时候看上去勇敢一些。不过他的喊声却吓着了四位女大公,一路上她们都时时刻刻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但还是心存侥幸,这些中国人虽然有点粗暴,还抢走了她们的珠宝,但是毕竟没有把她们怎么样(没有强行推倒她们)。她们那么漂亮,如果真的要被枪毙了,那些中国人为什么不在这之前好好享用她们?这说明这些中国人没有得到杀害她们的命令……
  但是现在,听到了沙皇绝望的喊叫,女孩子们都大哭起来,死死抓住椅背或是别的什么东西,拒绝下车。列宁的中国战士们哪管这些,两个捉一个,把四位养尊处优的女大公像小鸡似的拎了下来。其中年纪最大的奥丽加女大公还被人扇了个大耳刮子,娇嫩粉白的面庞上赫然就是个鲜红色的手印。
  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倒是强作镇定,搂着自己的最小的儿子,也不用人押,一步步走下了车厢。她四下打量了一下,突然脸色大变,看着站台右侧靠近候车厅的地方大叫起来:“上帝啊!这是德意志的军人吗?”
  德意志的军人?沙皇听到老婆的喊声,也四下找了找,就看见几个身穿着德国军官制服的男子正和一位穿着灰色裙装,带着顶小礼帽的女人快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