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27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27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掌中央拉达的是乌克兰社会民主工党和乌克兰社会革命党——这两个党并不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就是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分家前的党)和俄国社会革命党的分支。它们的政治主张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孟什维克)、俄国社会革命党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乌克兰问题上却分歧明显。
  而乌克兰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则由布尔什维克控制,不过乌克兰的苏维埃没有俄罗斯的本土的苏维埃那么强大。中央拉达得到了绝大部分乌克兰农民和部分工人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不少前沙俄军队(主要是乌克兰哥萨克)的效忠。
  工兵代表苏维埃在乌克兰的力量则限于少数工业城市。在八月革命之前,他们建立起了一定数量的赤卫队。可是在布尔什维克夺取彼得堡的时候,他们却在乌克兰遭遇失败——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临时政府在乌克兰统治,然后中央拉达又打跑了布尔什维克的军队。
  不过,乌克兰的中央拉达并没有让乌克兰独立的打算——乌克兰人的想法比较奇怪,不是要脱离俄罗斯而是想改造俄罗斯。中央拉达想要将俄罗斯变成一个各民族平等与自由的联邦。因此同彼得堡展开了谈判,而列宁则因为德国和奥匈对乌克兰中央拉达的支持态度,暂时不敢动用武力。所以乌克兰地区还维持着紧张地和平。
  至于芬兰的情况,则和乌克兰相反,当然也出乎了赫斯曼和其他德国人的预料。
  虽然在赫斯曼的影响下,德国没有在芬兰问题上和布尔什维克纠缠。但是芬兰还是实现了独立,芬兰并不是沙俄的一个省(这和乌克兰有明显区别),而是一个以沙皇为君主的国家。在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后,芬兰议会就取得了管理国家的权力。而在八月革命之后,芬兰议会就宣布独立(以通过独立共和国宪法的方式)。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政府则在芬兰宣布独立的25天后承认了芬兰独立,随后德国、瑞典、法国、挪威、丹麦等国也承认了芬兰独立。
  可是事情却没有就此结束,列宁在承认芬兰独立的同时,又支持了一个旨在推翻政府、代之以马克思主义“新秩序”的芬兰中央革命委员会!到1917年底,新生的芬兰共和国国内已经出现了内战的征兆!中央革命委员会控制的赤卫队和曼纳海姆将军组织的政府军都已经磨刀霍霍。
  不过乌克兰的紧张和平和芬兰的内战前夜,都没有影响俄国。在布列斯特谈判顺利结束之后,军队复员和将要召开的立宪会议仿佛就成了俄罗斯政治生活的全部。
  ……
  位于涅瓦斯基大街上的欧罗巴大饭店是俄德经济促进公司的俄国总部所在。整个饭店的四层都被这家生意做得很大的公司用极低的价钱包了下来,成了闲人勿扰的地方。在饭店的楼顶,甚至还架设起了电报天线——用来和德国的“总公司”保持联系!
  欧罗巴大饭店很可能是整个彼得格勒最好的大饭店,前厅的装潢比柏林最高档的豪华旅馆都更加讲究。宽大的棕色和白色大理石的阶梯一直延伸到大门口,到处都能看见镀金或是包金的装饰。
  俄德经济促进公司的会计克洛伊。冯。海因斯贝格女士从一辆在奔驰牌的小汽车上下来,拎着一个做工精美的手提包,穿着闪着绸缎般光芒的貂皮大衣,快步走向了饭店大门。早就等候在那里的门童讨好地替她拉开了宽大的玻璃门,开口就是流利的德语:“女士,请进。”
  以往总是慷慨大方的海因斯贝格女士,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心事重重,既不报以迷人的微笑,也没有拿出个十戈比的银币作为小费。而是皱着眉头,一路小跑着进了直达四楼的电梯。
  电梯很快将她带到了一条光线有些幽暗,地上铺着松软的地毯,墙壁上镶着名贵木料的走廊上面。这里就是欧罗巴大饭店的四楼,一共有三十间房间,呈回字形布置——欧罗巴大饭店的二到四楼是回字形的中空布局——赫斯曼、克洛伊、埃特尔、斯托克豪森等人在这里都有自己的房间。剩下的房间,大部分作为办公室,另有几间则供临时来彼得格勒工作的“公司职员”居住。这段时间从柏林来彼得堡的是赫斯曼的朋友凯塞林少校,他的身份是公司负责军火贸易的副经理。现在他正在赫斯曼经理的办公室里,一边抽着他的烟斗,一边同赫斯曼说话。
  “截至12月底,我们已经向彼得堡提供了八百多门火炮,包括1906/09式76mm山炮、1904式76mm山炮、1904式152mm加农炮和1902式76mm野炮,以及一些更老型号的大炮。都是历年从俄军手中缴获的型号,每门大炮都附赠至少200枚炮弹……这些火炮至少可以装备20个炮兵团,可以为几十万人的军队提供火力支援。路德维希,我想这是不是意味着布尔什维克计划武装几十万人的大军?”
  “肯定不止。”穿上了做工考究的西装,仿佛是一个百万富翁的赫斯曼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他们在过去几个月复员了几百个师……干得实在太漂亮了!一边进行立宪会议选举,还不停拖延会议召开的时间;一边把沙皇留下的军队统统复员(也有一些军队拒绝执行命令,他们会成为白军的骨干),以便取得他们的武器弹药、士兵和军官,用来组建自己的军队。同时,还用从乌克兰和俄国其他地方征集来的粮食、煤炭和我们交换重武器。俄国内战还没有开打,他们就已经立于不败了。”
  凯塞林迟疑了一下,又问:“那么,你可以百分之百的确信,布尔什维克一定会发动内战?如果他们不这么干,那些想和咱们打仗的人可就要卷土重来了。”
  他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布尔什维克输掉了一场选举。虽然他们在同德国的和平谈判中拿出了远比历史上要好的成绩单。但是立宪会议选举的结果依旧对布尔什维克不利——实际上也不能说布尔什维克输了,布尔什维克赢得了全部707个席位中的195席(比历史上多20席),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的左翼社会革命党赢得了40席。两者相加一共是215席。而社会革命党(不包括左翼)赢得了354席,已经过半!不过考虑到布尔什维克在几个月前拢共只有几千名党员,在彼得堡工兵代表苏维埃中也只有10%的席位,这次选举对布尔什维克而言,并不算失败。
  但是在立宪会议当中,布尔什维克却仍旧是少数派!理论上,明天的立宪会议正式开幕后,他们将要失去政权了……
  赫斯曼正想说话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外面传来了克洛伊的声音:“路德维希,是我。”
  “请进。”
  门被推开了,进来的是正在轻轻喘息的克洛伊,她快步走到了赫斯曼身边,甚至没有同凯塞林招呼,就又快又急地说道:“路德维希,好像出了什么事情……街上到处都是士兵,彼得格勒好像戒严了!”


第四十二章 戒严
  彼得格勒戒严了!克洛伊在1月4日下午,从俄国西伯利亚银行办理完汇款业务,返回欧罗巴大饭店的时候,正是戒严开始的时候。
  据说是为了保障立宪会议的顺利开幕……立宪会议中只占少数,但是却暂时控制俄国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在立宪会议正式开幕的前一天,调集了大批忠于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开进彼得格勒。并且荷枪实弹的在各处街道上巡逻,还宣布了戒严令。
  一切形式的抗议活动都被禁止,未经苏维埃政府批准,任何人不许游行、不许示威、不许集会、不许进行公开的演说、不许抛洒传单……违者可以被当场射杀!其严厉程度甚至超过了沙皇统治时期!
  赫斯曼知道,现在的戒严,只是一个很可能长达数十年甚至更加长远的新时代的开始。不过赫斯曼一点也不同情俄罗斯人,那是他们自找的,他们一心想要让自己的祖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那么就要准备付出巨大的代价。德国人民其实也是这样,两次世界大战,数以千万的伤亡,最后非但一无所得,还落得个凄惨的下场,国家被分裂,领土被分割,连民族精神都被胜利者阉割……
  这就是参加争夺世界霸权这场赌局失利的下场!
  当然,对德意志和俄罗斯这样大国强国而言,想要跪倒在英美资本控制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之前都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俄罗斯,它太过庞大,人口也太多了。而且又是个欧洲国家!一旦真正发展起来,就会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就会动摇英美资本所主导的世界秩序。哪怕俄罗斯人跪下寻求和平,躺下任凭宰割,也不可能得到英美资本的“宽恕”,除非俄国人愿意英美资本来分割他们的祖国,变成很多和二战后的德国一样大小的独立国家,再彻底阉割自己的民族精神,永远放弃复兴崛起之梦……
  从这个角度而言,李沃夫公爵和克伦斯基选择的道路是注定走不下去的,布尔什维克和被推翻的沙皇才是真正符合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选择!而这也是俄国和德国能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进行长期深入合作的基础!
  赫斯曼端起桌子上早就没有一点热度的咖啡杯,轻轻转了下,吩咐道:“阿尔贝特,你去通知一下大家,明后两天都不要外出,让古辛斯基把家里人接到欧罗巴大饭店来,这里应该是非常安全的。对了,再让卡尔和谢洛夫到我的办公室来。”
  古辛斯基就是那个卖古董和艺术品给赫斯曼的犹太人,那些古董家具和刀剑还有钢琴,在柏林就让克洛伊找来的古董商人买走了。一共卖了四万五千金马克!扣除运费和本金,足足让赫斯曼转了三万多。至于那幅克拉姆斯柯依的少女像,则被赫斯曼送给了克洛伊。
  回到彼得格勒之后,赫斯曼就将古辛斯基父子都延揽到了俄德公司里面——有了俄德公司的保护,这两位“买办”就能更好地替赫斯曼淘古董和艺术品了,将来还可以做大买办。现在老古辛斯基就在彼得格勒,小古辛斯基则陪着埃特尔去基辅了。由于中央拉达也想要抱德国的大腿,所以俄德公司也和他们建立了生意上的往来。埃特尔就是去基辅主持分公司的。
  至于谢洛夫,他是柯伦泰夫人介绍进俄德公司的……就是之前给赫斯曼充当马夫兼保镖的那位仁兄。现在他是俄德公司的保安主任,手底下有十几号身手矫健的年轻人,人人都配有手枪——不用想也知道他们都是布尔什维克的人,将来多半是契卡战士!
  另外,斯托克豪森手底下还有二十个便衣德兵。他们不是打手,他们战前都是贸易公司职员,现在则干着老本行。不过必要的时候,也能拉出来一战。
  赫斯曼将所有的防卫工作都交给了卡尔。斯托克豪森和谢洛夫之后——其实是毫无必要的,因为布尔什维克绝不会让欧罗巴大饭店里面的人有任何闪失——就挽着克洛伊的胳膊往餐厅去了,一边走路一边对她说:“别担心,不会有事的……或许外面会有很多人死去,但是这栋大楼里绝对是安全的。”
  “路德维希,你这是在吓唬我还是在安慰我?你知道吗,外面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扛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的士兵,有些地方还架设起了机关枪……真是太可怕了!”
  克洛伊仿佛有些受惊,她虽然是位胆子很大的女士,但是她并不是傻大胆。她很清楚那些荷枪实弹的士兵是来干什么的……他们当然不会对欧罗巴大饭店里的人们不利。因为他们是来杀俄国反GM分子的!
  “会有很多人死去的……但愿同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柏林。”克洛伊长叹一声。
  走进餐厅时,赫斯曼发现这里依旧高朋满座,从八月革命到现在,彼得格勒的资产阶级日子虽然不好过,有些人被捕,还有人送命(不是公开的处决),但大体上还维持着安稳舒适的生活。到了十二月初,当立宪会议选举的结果公布,布尔什维克在逮捕了立宪民主党的代表(因为一再推迟召开立宪会议而引发抗议,布尔什维克将势单力孤的立宪民主党当成了替罪羊)之后,又宣布要在今年的一月五日召开立宪会议。于是彼得格勒的资产阶级们一下子就放心了——糟糕的日子就要过去了,只要等到立宪会议一召开,社会革命党就会成为执政党,而布尔什维克就要为他们的胡作非分付出代价了。即使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已经开进了彼得格勒,仍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一场正义的末日审判很快就要来临。
  彼得格勒的资产阶级们意识不到危机。而聚集在塔夫立达宫中的立宪会议代表们,虽然已经嗅到了火药和血腥的气味,但并没有谁被吓倒。哪怕布尔什维克真的要消灭他们,他们现在也不能临阵退缩了。从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开始,俄国人就在通往宪政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差不多百年的奋斗,才换来了这一次“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