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132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32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还在立陶宛和东普鲁士边境挑事,割走了东普鲁士的港口城市梅梅尔(改名克莱佩达)。
  这些被波兰割走的德国土地,恰恰又是许多容克军官的故乡,因此容克集团极度憎恨波兰——联苏反波(历史上也是如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而毕苏斯基生前看到德国的崛起,也知道需要吐出点东西来缓和同德国的关系,于是才有了《波德互不侵犯宣言》的出台。
  但是“宣言”已经出了好几年,说好的旦泽呢?怎么还不还给德国?现在毕苏斯基两腿一蹬见上帝去了,旦泽还能要回来吗?
  “去给希米格维将军发电,我将同希特勒总理一起前往华山参加葬礼。”
  希特勒是波兰人民的老朋友,自然早就收到邀请了。不过他收到的是波兰政府的正式邀请,而赫斯曼收到的是波兰军方的邀请。
  而在整个欧洲,收到邀请准备去参加毕苏斯基葬礼的大人物也不少。苏联伟大领袖斯大林,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和首相墨索里尼,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伦和总理皮埃尔。埃蒂安纳—弗兰迪,奥地利总统威廉。米克拉斯,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还有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和外交大臣约翰。西蒙等人,都已经表示准备出席毕苏斯基葬礼了。
  毫无疑问,毕苏斯基的葬礼又将是一场欧洲各国大人物之间的碰头会。
  ……
  “首相先生,波兰政府拒绝邀请威廉二世前往华沙,连德国总统鲁登道夫和波罗的总统戈尔茨都未曾邀请。这表明了波兰政府反对威廉二世复辟的立场。”
  同一时间,英国伦敦,第三次入主唐宁街10号的斯坦利。鲍德温正在听外交大臣约翰。西蒙报告毕苏斯基葬礼的情况。波兰国父的葬礼再过几天就要举行了,斯坦利。鲍德温自己也接到邀请,准备去往华沙了。
  但是有一件事情让他有些担心——就是有可能在华沙和德国皇帝威廉见面!
  他当然是反对威廉二世的,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他也是英国首相,还提出过要审判威廉的。而且现在他领导的英国政府仍然反对威廉二世在德国复辟。在他和很多英国和法国的政要看来,威廉二世就是德国军国主义的象征,威廉二世的复辟就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
  因此英法两国,在威廉二世复辟的问题上,一直持反对意见,为此还不断向德国的希特勒政府施加压力,希望纳粹党可以成为德国和欧洲和平的重要基础,阻止威廉二世的复辟。
  另外,英法两国也开始进行一些扩充军备的动作。英国扩充了皇家空军,而法国除了加快马奇诺防线的施工之外,也加快了新式坦克的设计和生产。
  与此同时,提升波兰的军备水平,也是一个牵制德国军国主义的重要方法。
  “波兰人的态度是值得赞赏的。”斯坦利。鲍德温抽着烟斗,缓缓地说,“毕苏斯基的去世对波兰人民是一个损失,不过对我们而言却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毕苏斯基一死,波兰和德国改善关系的大门基本就关上了。毕苏斯基没有做成的事情,在波兰是不会有别的什么人能做到的。”
  毕苏斯基在波兰是半个上帝,他都没有完成归还旦泽自由市的事情,他的接班人就更不用想了。
  而旦泽问题一日不解决,波德之间就一日不会真正和解。
  “首相,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德国和苏联合作进攻波兰的可能性,这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财政大臣内维尔。张柏伦也在首相办公室内,他和约翰。西蒙、斯坦利。鲍德温三人是现在英国保守党的三巨头。现在英国的国家大事,就是他们三人拿主意。
  “首相,根据可靠消息,德国人在这个月初于波罗的共和国境内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外交大臣西蒙这时又提起了刚刚结束的“铁拳—1935”军事演习。演习的规模很大,自然不可能保密,英国和法国在波罗的的大使馆,都得到了许多相关的消息。
  他说:“这场军事演习很有可能是针对波兰的。德国军方一直有人主张联苏反波,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斯坦利。鲍德温吸着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波兰英国切实加强国防,要防止德国对波兰走廊和旦泽市的野心,同时也要防止苏联对右岸乌克兰的野心。我想……我们可以在华沙同法国朋友、波兰朋友一起讨论防御的问题。”


第二百一十六章 德国包围网
  波兰领袖毕苏斯基去世的时候,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的乘龙快婿,长相相当英俊的意大利新闻和宣传大臣加莱阿佐。齐亚诺正在法国巴黎,他是作为老丈人的特使前来巴黎的。
  现在是意大利是法国的忠实盟友,在1935年1月7日的时候,墨索里尼与法国外交部长赖伐尔签署了《意法条约》。这个条约是针对德国的,法国以默许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亚(埃塞俄比亚)为条件,换取意大利和法国联手遏制德国向南扩张吞并奥地利的野心。
  和历史上的情况有所不同,现在统治奥地利的仍然是基督社会党籍的独裁者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1934年7月24日的绑架和谋杀并没有发生。因为施莱彻尔和赫斯曼现在控制着德国的扩张步伐,他们俩是不会在条件不成熟时蛮干硬上的。
  而且,在施莱彻尔和赫斯曼的时间表上,复辟霍亨索伦王朝肯定是摆在吞并奥地利之前的。
  不过史塔西对外情报处还是支持了奥地利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这个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被史塔西渗透。而该党所持的路线,则一直都是德奥合并,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希望通过全民公投让奥地利加入德意志帝国。
  但是奥地利的民主制度却在1933年3月走向了终点,陶尔斐斯解散议会,以紧急法令管治国家,逐渐走向了独裁。并且先后取缔了布尔什维克党、奥地利纳粹党和其他反对党——这些政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合法的公投自然无法举行——同时,陶尔斐斯还致力推动和意大利、匈牙利的军事同盟,反对德国吞并奥地利。
  但是在奥地利国内,支持大德意志统一的力量始终存在。德国自1931年来的经济迅速成长,失业率几乎降至为零的形势,也极大吸引了奥地利的中下层人民。
  而德国退位皇帝威廉离开荷兰多伦,前往波罗的共和国的塔林,住进托姆别阿宫的消息,更让奥地利的一部分上层阶级看到了恢复君主制的希望——1918年奥地利的革命并不彻底,只是推翻了哈布斯堡王朝,但是没有触及君主派贵族的根本。
  这些哈布斯堡王朝的拥护者期待奥地利能够成为巴伐利亚王国这样,从属于德意志帝国的邦国,或者让他们的皇太子奥托登上匈牙利王位。
  这样的形势让奥地利的小独裁者陶尔斐斯的统治变得愈发不稳起来,因为奥地利的中下层一直不是他的拥护者,而本来拥护他的奥地利上层又发生了分裂。
  在这种情况下,加莱阿佐。齐亚诺在5月初就从罗马赶来了巴黎,这些日子一直在和法国政府的头脑们见面磋商,讨论建立一个由法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参加的共同保障奥地利独立的联盟。
  “大臣阁下,法国理解意大利在意属索马里和阿比尼西亚边界冲突中的要求,这是完全合理的。”马提尼翁府内,即将要启程去波兰的法国总理埃蒂安纳—弗兰迪正在会见齐亚诺。
  法国总理接着说:“法国不会干预意大利在东非的行动,我相信英国一样也不会干预,因为目前英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法国相同,就是遏制德国日益显现的扩张趋势。我们希望在南线缔结一个由法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奥地利参与的协定,共同保障奥地利。
  同时,我们也希望意大利可以参与《东方条约》,和法国、苏联一起共同保障波兰联邦的西部边界不受德国侵犯,同时反对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从而形成一个包括法国、英国、意大利、苏联、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奥地利在内的遏制德国的大同盟。”
  法国人在幻想一个“德国包围网”。墨索里尼的漂亮女婿面带着最优雅的微笑,在法国总理说话的时候频频点头。可是心里却在想:法国人绝口不提保障波兰东部边境的问题,目前德国对波兰的要求不过是收回旦泽自由市——那本来就不是波兰领土。而苏联对波兰的要求起码是右岸乌克兰……
  “好的,我们的领袖完全同意法国的主张!”齐亚诺说,“如果法国希望组建一个遏制德国的同盟,那么意大利一定参加。”
  现在意大利的军队正在大量开往东非,意大利的领袖准备用30万大军去征服阿比尼西亚帝国。不过阿比尼西亚帝国是国际联盟的成员,理论上是受保护的。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亚很有可能遭致国联集体制裁……
  “那么。”齐亚诺似乎对法国人之前的保证有点不放心,“如果意大利在1935年6月以后向阿比尼西亚宣战,法国会不会进行干预?”
  他怎么问是因为法国刚刚又举行过一次大选,1935年6月1日就要换政府了。
  “不会!”法国总理埃蒂安纳—弗兰迪说,“我和即将成为总理的赖伐尔先生都是意大利的朋友,法国和意大利永远都是朋友!”
  ……
  “我听说你们在5月初的时候举行了一场大规模军演,就在波罗的共和国。”
  华沙火车站,希特勒和赫斯曼见到了前来迎接他们的波兰军队总检阅官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三个人才一见面,雷茨—希米格维就直接问起了“铁拳—1935”军事演习的事情。
  “总检阅官阁下,这次演习是防御性的。”赫斯曼说,“这是为了检验波罗的共和国遭到苏联入侵时,德军进行救援的能力。”
  雷茨—希米格维沉吟了一会儿,说:“波兰可以和德国站在一起,保障波罗的共和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我想这比德国单独保证波罗的的安全更加有效,因为波兰拥有仅次于法国的世界第二陆军。”
  波兰本来是英法扶植的东欧军事强国,一度拥有“平独镇露”的武力。而在德国和苏联双双崛起之后,波兰也增强了武备。现在波兰军队拥有150万人的常备军,比德国和波罗的军队的总合还多50%。
  而且波兰陆军的装备看起来也不差,大炮的数量不比德国少,目前拥有4500门大炮或重迫击炮、2000门反坦克炮和3000门高射炮。轻型的tks系列坦克已经大量装备部队,每一个波兰步兵师都拥有一个坦克连(装备tks坦克)。
  此外,波兰陆军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机动部队”,包括20个骑兵旅和3个摩托化旅,随时可以在平坦的国土上进行大规模机动作战。
  另外,这个时空的波兰自苏波战争之后,就开始在东部的右岸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境内修建毕苏斯基防线,用来对抗可能发生的苏联入侵。
  所以在大部分波兰人眼中——也包括爱德华。雷茨—希米格维——他们的祖国是一个军事强国,陆军实力超过苏联和德国,在世界上仅次于法国。
  而在赫斯曼的眼中,波兰陆军实际上比法国陆军要强大,因为在历史上波兰抵抗了37天,而法国在德国的闪击战下只抵挡了35天。而且,波兰是在苏德共同进攻下土崩瓦解的。
  “波罗的共和国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
  阿道夫。希特勒有些不快的对雷茨—希米格维说:“这是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之间的事情,而且也符合民族自决原则。”
  雷茨—希米格维耸了耸肩,说,“但是国际上面不是这样认为的!根据1920年签署的《英国—德国—波罗的协定》,波罗的共和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和德国合并。而且《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边界也做出了规定……而这些条约和协定是构成欧洲和平稳定的基石,德国如果还想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就不应该采取单方面改变的政策。”
  希特勒吸了口气,脸色微微有些难看,但是很快就掩饰了下去,现在还不是和波兰人翻脸的时候——而且,波罗的是随时都能吞下去的,那里几乎就是德国的一部分。
  他说:“我们不会寻求单方面的改变,改变之前必然会征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德国政府一直以来的政策……我保证,恢复兵役制和进驻莱茵区这样的事情,不会再次出现在波罗的共和国。”
  “好的,波兰赞赏这样的表态。”波兰军队总检阅官用大国领袖的口吻对希特勒说,“只要德国遵守它的国际义务,那么波兰也愿意继续履行《互不侵犯宣言》中所规定的义务。”
  波兰在原有的对德政策上后退了!赫斯曼心想,毕苏斯基活着或许还能有波德结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