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412章

名门天姿-第412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跟六房关系近的大臣,基本都会被认为与李恪站在一起。若是有心人在太子与陛下面前略微挑拨一下,那李恪先前所做的一切都前功尽弃。
    两人想到这一种可能,顿时大汗涔涔湿透了衣背。江承紫则是惶恐,顿时觉得自己已竭尽全力了,但与杨淑妃比起来,果然还嫩得多。
    “若,若真是他们所为,还真是下了血本。”李恪冷声讽刺。
    “呵,陛下的公主多得很,一个长乐算不了什么。没有长乐,还有别的公主。自古以来,有几个公主有好下场?去不毛之地和亲,或者安抚臣子。”杨淑妃说到此处,像是想到了自己的身世,便是垂了眸,长睫毛轻轻覆盖下来,几颗泪珠滚落下来。
    “母亲。”李恪轻声喊,语气里充满担忧。
    杨淑妃抬眸看他,眼神明亮且坚定,她摇摇头,说:“恪儿,母亲没事。”
    “是孩子给母亲惹了麻烦。”李恪很歉意。
    “你这什么作派?说的什么没意思的话?难道母妃要说是自己的身份害了自己的孩儿,让你受这份儿苦楚?”杨淑妃蹙了眉,很是不高兴。
    “母亲,孩儿不是这意思。”李恪想要解释。今日的母亲与往日,甚至前世里都不同。他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应对。
    杨淑妃摆摆手,道:“莫要多言,这些既定事实有什么好说的?难道我还要埋怨你选阿芝做蜀王妃给我们带来麻烦?”
    江承紫听到提到自己,心有戚戚,也不知该说什么,只垂首站着。
    “母亲,是孩儿错了。”李恪听到母亲提到阿芝,连忙就认错。
    杨淑妃知晓他这样认错的原因,不由得“噗嗤”一笑,打趣说:“瞧你呀,就这点出息。”
    “是,孩儿就这点出息。”李恪嘿嘿笑。
    “可惜那些人却瞧不见你就这点出息。”杨淑妃又叹息。
    “他们总是高看孩儿。”李恪无奈地笑笑。
    “行了,总归如今我们是一家人。今日,你带阿芝来这蓬莱殿与我说这些事,我甚为高兴。”杨淑妃很认真地说,然后拉着江承紫在一旁坐下,轻声细语地叮嘱,说,“阿芝,六房与蜀王府、蓬莱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难道那些人不把主意打到六房头上,你且要叮嘱你父兄小心些。而且,你父兄都是通透的,今日发生的种种,亦可与他们说明。”
    “是。”江承紫乖巧地回答。
    杨淑妃笑起来,眉眼如画。她和蔼地把江承紫搂在怀里,像是母亲帮女儿整理头发一般,将江承紫先前因穿雨披戴箬笠而弄乱的头发轻轻理顺。
    她一边理,一边轻声说:“长安不比晋原县,也不比弘农杨氏。这长安城的水呀,比你想的还要深。你们不幸受了恪儿的连累,在这长城要比别人家走得更雨箭风刀。因此,有什么事不要瞒着你的父兄与长姐,他们日后都要在这长安城里立足,在这朝堂里有所建树。早知道,早明了,早历练。”
    “谨遵奶娘教诲。”江承紫想要起身,但杨淑妃还在为她整理头发,她也不好动。
    杨淑妃笑着,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后背,说:“你呀,既是恪儿的心上人,亦对他极好,更是连带阿愔都一并考虑进去了。我甚为喜欢你,对你便像是我女儿一般了,不必拘礼,可好?”
    她说到后来,竟是在询问她。江承紫先前还紧张,但杨淑妃声音轻轻柔柔的,她竟然就不紧张了。
    “好。”她脆生生地回答。
    李恪在一旁看得捏了一把冷汗,他的母亲依旧像前世里那般很是喜欢阿芝,他一颗心便放下去了。
    “不过,你不要与你母亲说那些事。你母亲年纪也不小了,如今双身子,我听说胎也不是太稳。你只需仔细照顾着,旁的事就不要她劳心了。”杨淑妃为江承紫整理好头发,又送了一支珠钗给她戴上,觉得自家准儿媳妇很是好看。
    江承紫点头应声,杨淑妃吩咐人传午膳。午膳后,雨越发大了。杨淑妃瞧了瞧天,说这会儿去立政殿不合适,等皇后午睡起床后再去。而她也乏了,便去小憩。
    李恪则是被李愔拉着下棋,但下了两手,李愔就觉得没意思,冷落了自家三嫂,便想着玩什么能三个人一起玩的。他提议投壶,李恪和江承紫都懒懒的,说他们不欺负一个小孩子。
    李愔自知这两位功夫了得,也不敢继续坚持。江承紫觉得雨下得大,百无聊赖,就吩咐舍人做了一副扑克牌,玩了一会儿斗地主。
    待杨淑妃起床,雨势正略微小了些。杨淑妃便吩咐人抬了软轿,携了李恪与江承紫往立政殿去了。

第六百五十一章 直入

    立政殿里,长孙皇后刚午睡起身,瞧着那雨没有停的趋势,也是心烦意乱。
    “陛下在何处?”长孙皇后问皇帝身边的方舍人。这方舍人是奉命来瞧瞧立政殿的排水情况。因雨势颇大,立政殿好几年没修整了。去年又天灾,长孙皇后也就阻止了修整一事。
    “回皇后,陛下在甘露殿与户部、兵部的各位官员议事。”方舍人连忙回答。
    “工部呢?”长孙皇后问。
    “工部一大早就被全部召来甘露殿,陛下询问了他们工程进度,以及对这一场雨的看法。工部尚书说正在着手测量,这雨势凶猛,那些工程只能撑三日。”方舍人轻声回答。
    长孙皇后变了脸色,肚子里的孩子踢得凶起来。一旁的周嬷嬷立马就过来扶住皇后,道:“皇后,你如今双身子,就不要忧心这事。这种事自有皇上处理。”
    长孙皇后轻拍肚子,肚里的孩子安静下来,她才严肃地说:“作为大唐的皇后,这等时候,断然没有躲清闲的道理。”
    “皇后,话虽如此,但你如今身子重,这种事你只须吩咐下去,不必亲自督促。”周嬷嬷建议。
    “哪能啊。”长孙皇后摇头。
    “皇后,长乐公主也不小了。她素来乖巧,这作为嫡长公主,这时候就让她去挑大梁。”周嬷嬷低声说。
    长孙皇后一听,摇摇头,道:“历练也该历练太子妃,哪能是嫡长公主?周嬷嬷这建议,实在欠妥。”
    周嬷嬷一脸刷白,连忙说是自己老糊涂了,没考虑周详。
    “算了,你也是我身边的老人了,这等话以后莫要说了便是。你让人去请太子妃和后宫别的妃嫔们过来立政殿,我有事与她们商议。”长孙皇后说。
    “是。”周嬷嬷得了命令,便下去吩咐了。
    方舍人在一旁很不放心地说:“娘娘,陛下特意吩咐让你莫要劳心,工部作了万全准备,今年定没有大灾。”
    “我知晓。”她对方舍人和善地笑着,说,“你瞧,我都召了后宫妃嫔与太子妃前来。”
    “是。”方舍人恭敬地答话。
    正在这时,有宫女进来禀告,说蓬莱殿淑妃携蜀王与杨氏阿芝前来拜见皇后。
    “快请,快请。”长孙皇后吩咐。
    宫女还未出去,杨淑妃已转过屏风,笑着说:“拜见皇后。”
    江承紫与李恪也是向长孙皇后行了礼。长孙皇后很是高兴,一边寒暄几句,一边命人看座。
    “是淑妃妹妹来了,快请坐。”长孙皇后笑道。
    杨淑妃坐下,先是询问了皇后这胎情况,身子如何。皇后一一作答,又瞧着江承紫,笑着说:“早就听闻杨氏阿芝了得,今日一见,真是眉清目秀,这眼睛也是晶亮亮,真是个漂亮的孩子。”
    江承紫很羞涩地谢了皇后夸赞。长孙皇后笑着说:“果然是师从仙者,这身上的气质的确是普通孩子不可比拟。你小小年纪能想想着用所学为天下苍生造福,这是我大唐之幸。你当得上这份儿夸赞。”
    “皇后,你可别夸了。毕竟是个孩子,要是骄傲了,可不得了。”杨淑妃连忙说,满脸都是笑意。
    “你呀,总是谦逊。”长孙皇后说着,也瞧着江承紫,招招手是说,“阿芝,来这边坐。”
    长孙皇后指的是她身边的位置,江承紫看了看杨淑妃。毕竟这宫廷里的事,她还是很陌生的。真是生怕一个不小心得罪了准婆婆。
    好在杨淑妃依旧是眉目和善,笑着说:“莫要害羞,皇后以后也是你母亲,我们是一家人。皇后这是喜欢你呢。”
    江承紫这才坐了过去,长孙皇后拉着她的手,询问蜀中的事,包括制盐、收翻云寨、安抚羌人种种的事。江承紫也是避重就轻地回答,说其实是外间传言太夸张,实际上这些可不是她一人的功劳,是众人的功劳。
    她说着,又将蜀中凡事涉及的一干人等都叙述了一遍,甚至包括晋原县的县令。
    “是呀,她就一小姑娘,哪能干得了那么多的大事呢,都是世人以讹传讹罢了。”杨淑妃趁机说。
    长孙皇后微笑,拉着江承紫的说:“不管怎么样,她是个聪敏的,我也甚为喜欢呢。”
    “能得皇后喜欢,是这孩子的福分呢。”杨淑妃说话。
    江承紫就贵女礼仪地坐在皇后身边,不作声。这会儿是两位婆婆聊天过招,她作个装饰品就够了。李恪则是坐在一旁,脸上有隐隐的笑意。
    江承紫趁旁人没瞧见,斜睨了他几眼。
    杨淑妃与皇后攀谈一番后,皇后又说喜欢江承紫,说杨淑妃有福得了这么个儿媳妇。杨淑妃自然也夸太子妃贤良淑德,沉稳端庄,而阿芝毛毛躁躁的。
    皇后听闻,喜笑颜开,也是说太子妃苏氏是比较沉稳端庄,但就是性子不够活泼,要是能再活波些就好了。
    “她是太子妃,哪能任性呢。”杨淑妃叹息。
    皇后也是敛了笑容,说:“是呀,难为那孩子了。”
    皇后与淑妃忽然都没有说话,立政殿里静悄悄的,天地间只有哗哗的雨声。
    在片刻的沉默后,皇后才瞧着李恪问:“恪儿,你平安回来就好。你去出使突厥,我们却都是一颗心悬着。那突厥豺狼虎豹。”
    “多谢皇后记挂。如今大唐强盛,突厥也不敢轻举妄动。因而,我才能全身而退。”李恪回答。
    “但愿有朝一日,能将这些恶狼扫平才是。”长孙皇后神情凝重地说。
    “大唐良将众多,前些日子又得了独孤氏藏匿的宝藏,可谓国库充盈。只要渡过这天灾,休养生息几年,想必就可横扫突厥了。”李恪缓缓地回答。
    “如此,甚好。”长孙皇后点头,随后才问,“淑妃妹妹平素都在礼佛,不知今日忽然来到立政殿,可还有旁的事?”
    “皇后姐姐,我这边厢虽是礼佛,也是想为陛下、为大唐、为孩子们祈福。如今这雨下得让人慎得慌,我也安不下心来礼佛。正好这俩孩子进宫来看我,这么大的雨一时半会儿也回不去。我便一并过来,一来是想瞧瞧皇后这身子;二来是想来听听皇后的的建议,这么大的雨,若是灾了,我们总是要为陛下、为大唐尽一份儿心。”杨淑妃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
    长孙皇后笑道:“妹妹真是有心了。我也正在为这雨发愁,无奈我这身子不爽利,因而方才我已差人去请太子妃以及各宫的姐妹了。”
    “如此甚好,咱们都商议商议,拿出方案。”杨淑妃附和,又瞧着长孙皇后的身体,说,“不过你身子这般,不宜劳累,此番正好让太子妃历练历练。”
    “我也正是这意思。不过,太子妃苏氏生性谨慎,不免胆小。此番又是担大任,怕我们这些作长辈的要提点才是。”长孙皇后又说。
    “自是了。”杨淑妃笑着说。
    “若是灾情严重,怕我们还得发动达官家眷,朝廷命妇了。”长孙皇后计算着如何发动妇女们一并抗灾。
    杨淑妃便说:“那这几日,我们后宫的几位姐妹就一并列了人员清单,连同这筹米粮的方案一并交给皇后。”
    “淑妃妹妹,你能参与进来,我真是特别高兴。”长孙皇后很激动地说。
    “我是大唐的淑妃,这是应该的。以前有你主持大局,我就偷得浮生闲。如今你这身子不爽利,我哪能还偷闲呢?”杨淑妃笑着说。
    江承紫此番才觉得这杨淑妃竟然是说话如此厉害之人。
    长孙皇后笑了,肚子里的孩子却是不满地踢了踢。
    “呀,这孩子,动不动就踢。”长孙皇后抚了抚肚子。
    “我怀阿愔的时候,也是踢得凶,生下来就比恪儿好带。想必这孩子也是个特活泼健康的。”杨淑妃说。
    杨淑妃与长孙皇后聊了好一会儿,长孙皇后提出让李恪与江承紫也参与这次的赈灾。杨淑妃立马就反对,说:“阿芝不成。一则是身份不符合,毕竟未曾过门;二则是这孩子养在洛水田庄,总是跳脱些,等她历练个两年再来。”
    “这样啊。”长孙皇后有些不舍,却是瞧着江承紫问,“阿芝,你说呢?”
    “多谢皇后信任,不过,阿芝心有戚戚,还是需要再学习几年。”江承紫自然要跟自家准婆婆保持一致。
    “长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