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331章

名门天姿-第331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好孩子。”李世民叹息一声,将李愔搂在怀里。一旁的杨淑妃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江承紫觉得这小屁孩的演技真心了得,能说会道演技好。
    “父皇,我们一家人会一直在一起的吧?”李愔扑闪着大眼睛瞧着李世民。
    “会,当然会。我的阿愔呀,长大了。”李世民很是高兴,论教养,这淑妃教出的孩子真心与别的妃子不同。就是皇后教出来的也不见得有这样得心。
    李世民想到此,不由得看了一眼旁边的淑妃。眉眼低垂,唇边含笑,仿若儿时初见那般。
    “阿愔,你想一家人一直在一起,就要信任你三哥,更要信任父皇。”淑妃理了理李愔的衣摆。
    “我知道了。”李愔撇撇嘴,然后从李世民怀里出来,恭恭敬敬地站在李恪面前行礼,“三哥,是阿愔不应该,请三哥莫要气恼,原谅阿愔。”
    “阿愔,我是你三哥,理解你的担心,怎么会怪你呢?你且放心,三哥不会做那等事。”李恪伸手摸了摸李愔的脑袋。
    李愔一下子跳开,又瞧了瞧一旁的江承紫,怯生生地问:“九姑娘,你方才说话可算数?”
    “啊?哪句话?”江承紫大约知晓李愔指的是什么,但不确定,就这样故意不解。
    “就是你说要拓宽我眼界,要走遍三山五岳。”李愔说。
    江承紫笑了笑,说:“我可不是去旅行。我与你三哥是想要从平和的角度去为大唐的繁荣出一份儿力。”
    “那,可否带上我?”李愔问,随后又撇撇嘴,小声说,“我不愿做个混吃等死的皇子。也不愿做领兵之官的皇子让人猜忌,平素里不得安宁。但,我又是大唐的皇子,更是父皇的儿子,不能逃避责任。所以,九姑娘,你既师从仙者,见多识广,帮我找个能帮大唐繁荣,又能不被人猜忌,安安稳稳的方向。”
    李愔说到这里,眼睛亮闪闪地瞧着她。
    江承紫忽然觉得这小孩特别通透,以及她觉得肩膀一沉,这担子还真是不轻。
    “只要殿下信任我,我自当竭尽全力。”江承紫缓缓地说。
    “三哥信你,我自是信你。”李愔回答,然后又强调,“不要当我是孩童,就敷衍我。”
    “我虽为女子,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殿下放心。”江承紫说。
    “哈哈,阿愔这是要自己找老师了?”李世民哈哈笑。
    他今日很是开心。今日真是个好日子,先是焦灼了许久的蜀王弹劾案有了圆满的结果,尔后,一帮肱骨之臣密谋灭掉梁师都;三则是在这蓬莱殿里,听到两个孩子这般言论,深感欣慰。
    这一切,似乎都是因这女娃。
    他不由得仔细打量这女娃。还是个未长开的孩子,但五官却已倾国倾城,像极了王氏安平。不过,她比王氏安平更淡定。当年的王氏安平倾城之貌,但神情哀伤,眸光总是摇摆不定。但眼前的女娃明明才十岁,可所作所为都很坚定,没有任何的彷徨。
    “是她说要引我去看这广阔天地,开阔眼界的。我就要瞧瞧是不是胡言,是不是浮夸。”李愔很硬气地回答。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殿下等着瞧呗。”江承紫笑了笑。
    “哈哈哈,你们这些小娃,真好呀。”李世民感叹一句,觉得像是儿时的日子。
    杨淑妃只是在旁边瞧着,心里想:就目前来看,这杨氏阿芝还真是恪儿的贵人。而且,弘农杨氏还真培养不出这样的孩子,她心里略略放心。
    就在这时,舍人小方快步进来,道:“回禀陛下,德妃与五皇子来了。”

第五百四十八章 阴氏

    德妃阴氏,乃前朝开国名将阴寿的孙女。其父阴世师在隋朝官拜骠骑将军、张掖太守、左翊卫将军。在李渊太原起兵后,杀了李渊第五子,且挖了李渊祖父、父亲的坟墓,毁了李氏一门的家庙。
    毁人祖坟,这是天大的仇恨。因此,隋败亡后,李渊攻克长安,斩杀了阴世师。阴氏一门,成为大唐的获罪之人。但阴氏一门也算大家族,其子弟年幼者皆不曾获罪。
    而阴德妃大约因其颇有姿色,被李世民收做妾室。后来,生下第五子李祐。在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夺得帝位后,阴德妃也成为四夫人里的德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与贵妃。
    而阴德妃的弟弟阴弘智则是因在对付李建成的过程中有功,因此在李世民登基后,在他的姐姐阴月娥升为德妃后,他也担任了吏部左侍郎一职。
    当然,江承紫对此人记忆犹新的是他妄图复制玄武门之变,怂恿李世民第五子齐王李祐谋反。最终,被诛杀,连累德妃也是连降两级,之后的结局,历史并没有记载,但任凭谁都能想象得到是多么凄惨。
    因此,江承紫对这阴弘智向来没有好感,下意识就觉得是建宁小人。至于德妃,不过是个苦命人罢了。也许不曾做过那些儿子君临天下的梦,但就今日李愔所言的李祐,说明德妃自己也不是个什么好人。
    “让他们进来。”李世民方才还很高兴,一想到方才李愔所言,心里就很不高兴。这第五子也不是个特别聪敏的,如今还能说出这种混账话,真是让人不痛快。
    蓬莱殿里的高兴气氛为之一凝,一袭水蓝色宫装的德妃低眉垂首款步进来,身后跟着瘦高的孩子,也是低着头,跟着德妃亦步亦趋,想必就是那李祐。
    “拜见陛下。”
    “拜见父皇。”
    德妃与李祐齐声说。李世民不咸不淡地一句:“平身。”随后他让德妃在一旁坐下,只问那李祐:“方才听说你与你六弟打了一架?”
    德妃一听,脸刷白,正要说话。李世民摆手阻止她不要说话。德妃只好闭了嘴,李祐一听,还未回答李世民的话,便用目之余光扫了李愔一眼,大约那心思就是说李愔是小人,还告状什么的,不是男子汉。
    总之,大约就是小学幼儿园里,对告状孩子的鄙视那种。
    李愔假装没看见,就坐在李世民身旁,眸光平静。
    江承紫再度暗暗称奇,这李愔果然也是个不简单的娃娃。啧啧,这蓬莱殿里个个都是人精。
    “回答朕。”李世民看到李祐那神情,顿时就想发火。
    李祐吓了一跳,连忙回答:“回禀父皇,是六弟先动的手。”
    “你六弟因何事要与你动手?”李世民看李祐这么避重就轻,心里更是恼怒,声音不觉加大。
    “儿臣,儿臣,儿臣也不清楚。”李祐吓着了,浑身都在发抖,这会儿更是不敢承认。
    “混账,你敢说,不敢承认?”李世民抓起旁边的茶杯就砸了过去。
    李祐也不敢躲,那茶杯便砸在李祐额头上,索性里面的水早就不烫了,没有双重伤害。但李祐的额头顿时冒了血。
    德妃一看,立马起身跪在地上,喊:“陛下,饶了祐儿。他,他还是个孩子。”
    “孩子?你知道他说的什么话吗?”李世民更恼火,一边让月姑姑给他处理一下伤口,一边拍了拍桌子。
    “父皇,儿臣以为五弟年幼,那等话断不是他能说出的。怕是有奸佞小人在怂恿。”李恪眼看这事情要闹大,连忙起身。
    “他还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都帮父亲大忙了。”李世民叹息一声。
    “父皇,不是每个人都有我这种奇遇。”李恪回答,随后瞧了江承紫一眼。
    江承紫假装没瞧见,只是好奇地看着德妃与李祐,像是在观察什么似的。
    “也是。”李世民略缓和,对跪在地上的德妃道:“你是朕的妃,是四夫人之一,我赐你德字,是因你一直都是贤德之人。可如今,李祐这混账所言,你说如何做?”
    “回陛下,我,我不知,还请陛下明示这事情的始末。”阴德妃瑟缩发抖。
    杨淑妃也在一旁说:“陛下,本是孩童口角,继而动手。德妃姐姐必定不知,这般没头没脑怪罪,她也不知呢。”
    李世民方才本来就是火大,又打伤了李祐,心里也过意不去。这会儿,杨淑妃与李恪递了台阶,他便也顺着下来,叹息一声说:“那就让李祐处理好伤口来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月姑姑正让医女给李祐清理伤口,上药,包扎。
    “是。”李祐小声回答。
    李世民便询问了德妃一番李祐的学习情况,跟了什么人学习。身旁的伴读是哪一家的。平素是由哪些个宫人照顾起居。
    德妃一一回答。李世民就对一同来的舍人吩咐,将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下来,好好调查一番。这边厢,李祐包扎完毕,也不敢隐瞒,只好一一将事情是始末说了一番,还真与李愔说得一般无二。
    “谁人与你说的这些?”李世民非常严肃地问。
    李祐犹豫了一下,看到李世民严厉的眼神,意识到这事的严重性,知道不得不说,便说:“是,是我的伴读阿瑾。”
    “阿瑾?哪一家的?”李世民问德妃。
    德妃脸色刷白,道:“回陛下,阿瑾乃吏部侍郎阴弘智家老小。与李祐年纪相仿,便入宫伴读。”
    李世民一张脸更阴沉了,思索了片刻,才说:“德妃,你也许久没见过你的亲人了。这世上,便只有吏部侍郎与你最亲。明日,我让人宣他们夫妇入宫,你们好好聚聚。”
    “多谢陛下恩典。”德妃连忙谢恩,脸色却更白了。
    这是恩典,却更是让她亲自来劝他弟弟。
    “李祐作为皇子,不分黑白,不谨言慎行。从今日起,身边伴读、宫人一并换了。调查出来的奸佞按律法处理。至于李祐,朕今日就封你为齐王,过几日,到你的封地去之官。去看看民间疾苦,好好反思烦死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皇子。不要只做皇子享乐,却不知这世上享多大的乐,就该承担多大的责任。”李世民严厉地说。

第五百四十九章 长安风云(一)

    李祐一张脸上全是惊吓,又不敢反驳,只得可怜兮兮地谢恩,说儿臣定当铭记。
    江承紫从这张惊恐的脸上,看到了深切的怨恨。看来这孩子从小就已被教坏,已经长歪了。
    可作为父母的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将他放出去祸害旁人,到后来害人害己。
    唉!
    江承紫心里轻叹,但她并没有有插手的意思。在这蓬莱殿,她只想作壁上观。
    德妃一听要将李祐送到齐地去,立马瘫软匍匐在地,喊:“陛下,我一定细心管教李祐。他还年幼,请陛下再让臣妾管教两年。求陛下开恩。”
    “是啊,陛下,阿祐还小。一个人去人生地不熟的齐地,有个万一——”杨淑妃也跪地为李祐求情。
    李世民不语,德妃在地上磕头哀求:“陛下,是我管教不严,求陛下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好好管教阿祐。”
    “管教?你性子就是太弱,没点分辨。旁人说什么,你就什么都信。”李世民厉声喝道。
    “是,是,是我的错,求陛下责罚。”德妃连连磕头。
    “陛下,德妃姐姐身子不好。”杨淑妃低声说。
    李世民叹息一声,拂袖道:“我何曾希望他去远方。可他在这长安,身旁的环境不好。”
    “父皇忧心儿子们,多谢父皇。”李恪缓缓起身,然后跪在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一惊,问:“恪儿,你这是何意?”
    “父皇政事繁忙,还记挂孩子们的成长发展。恪儿替兄弟姊妹多谢父皇。”李恪说着又是重重一拜。
    “恪儿,我为父,自是对你们有这份儿责任。父皇亦不盼别的,就盼你们兄友弟恭,家人和睦。”李世民缓缓地说。
    “儿子们定当铭记。”李恪回答。
    一旁的李愔也是立马回答,只有那李祐不知是吓傻了,还是本身就愚钝,隔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说:“父皇,儿子也,也一定铭记。”
    李世民颇为失望地看了他一眼,对德妃说:“你且先起来。”
    “陛下,我这么久没求过你。如今,我就求你一次,让我好好教阿祐,就,就给我半年的时间。若,若阿祐没起色。”德妃没起身,更加匍匐地低了。
    李恪立马说:“父皇,儿子也认为立马让阿祐去封地,仓促了许多。一则阿祐没心理准备,说直接点他还是个孩子,父亲与母亲皆不在身旁,对外面局势不了解,很容易受到奸佞之人的蛊惑。二则,长安有父皇、皇后,五弟的母亲,还有朝中大儒,皆可教五弟。儿子以为在长安是五弟最好的环境。”
    “是呀,陛下,齐地与长安相距甚远。我们瞧不着,那些地方官员最喜阿谀奉承之事。若是阿祐遇见一二,怕没认真反思,反而沾染了旁的恶习。还不如将他放在长安,有陛下与皇后为他把关。”杨淑妃也趁机说。
    “是,是。我,我让皇后教他,皇后大贤,不仅统领后宫,还是陛下的肱骨之臣。”德妃也附和。
    “皇后身子不太好,如今又是双身子,哪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