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318章

名门天姿-第318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氏阿芝惊才卓卓,他不是没有怀疑过,不是没有担心过。
    但是,那仅仅是担心与怀疑。他虽为君王,但也不能因为有所担心有所怀疑,就设局将可能的隐患扼杀掉。何况这还是他的儿子。
    可是,如今有人动他的儿子。
    那些人给恪儿设局,弹劾得有板有眼。朝臣们隔三差五要闹一次,恳请陛下早日将蜀王召回京城接受审查。呵,审查!此番弹劾的可是私自与地方军队暗中书信来往。
    这不是将这孩子置于死地么?
    可是,他是君王!
    李世民的心情非常的不痛快,对于上朝也是兴趣缺缺,他觉得累。
    可这内侍真是愚蠢,还说什么祥瑞漫天。
    “陛下饶命。”内侍还在叩头。
    “滚,滚,滚。”李世民挥挥手。那内侍连滚带爬地出去了。
    屋外早朝的钟声响了,他缓缓走出去,对在外面等候侍者们吩咐出发。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早就等候在大殿上。李世民落座,待文武百官做了例行的行礼叩拜,他才瞧见久病不上朝的秦叔宝竟然上朝了,而且精神似乎还不错。
    “秦大将军身子大有好转了?”他率先问。
    “多谢陛下关心,臣身子有所好转,但毕竟年迈,还是力不从心。就从将军府骑马到宫门口,都喘息不止。”秦叔宝回答。
    “那爱卿在家里歇养便是。左屯卫军中事务,你的副将做得不错。”李世民朗声说。但他心中却暗自嘀咕:莫不是这秦叔宝也要来掺和一番恪儿被弹劾的事么?
    “回禀陛下,今日臣拖着病体上朝,实则有是有大事想要向陛下禀告。”秦叔宝上前一步。
    “哦?不知是何大事,让卧病在床的大将军都按耐不住。”李世民笑着说,心里却是腹诽:果然无事不登三宝殿,这番就是找事来的。
    “回禀陛下,今日前来,第一件事是臣伤病加剧,怕要有负陛下圣恩,有负天下百姓嘱托了。故而,今日前来第一件事,便是请求陛下允许臣挂靴归隐。”秦叔宝一边说,一边将左屯卫军的符牌交了出来,另外又将朝廷授予的印绶,官服等一一呈上。
    李世民蹙眉良久未语。他直觉第二件事才是大事,便先没同意他的请辞,径直问:“那另一件事,不知是什么事?”
    “回禀陛下,将军府昨夜抓到一个盗取《阵图》的奸细。详细情况,臣全然写在这奏折里。”秦叔宝说着,从袖间拿出了奏章。

第五百三十二章 朝堂

    大殿之上,死一般寂静。
    “奸细?”李世民疑惑地问,“并没有要立马看奏折的意思。”
    “是,奸细,臣确定无疑。”秦叔宝态度不卑不亢,心里却也在暗自揣摩皇帝为何不立马看奏折。
    “哦。那《阵图》为何物?”李世民继续问。
    他本能地抗拒看奏折,亦本能地抗拒去审讯这奸细。这段日子,朝堂之上的形势很微妙。隔三差五就有人来谏言上奏,要他这个父亲严惩儿子。
    他自己也觉得可笑,原本就是李恪违背了制度,给三路守军将领去了一封信,这封信也没说什么。但有人就在这信上做文章,说蜀王这是暗中与地方将领接触,难保没有二心。要求朝廷严惩蜀王,并且剥夺蜀王的益州大都督的职务。
    他以蜀王在外视察旱情,不可轻易召回为由拒绝了一次又一次了大臣们的弹劾处理。可这些大臣真是铁了心,天天换着人提这件事。
    今日,居然连久病不能上朝的秦叔宝也来了,一来就提什么奸细。
    李世民只觉得一股火蹭蹭往上冲,但他是天子,他得压着这一团火。于是,他耐着性子慢腾腾地询问秦叔宝此番事宜。
    “回禀陛下,《阵图》乃是臣之恩师赠予我的兵法《阵图》,算是各种行军《阵图》的神仙妙法。臣参悟多年也参不透一二。”秦叔宝回答。
    李世民不由得一怔,想起这些年秦叔宝那些精妙的行军布阵,原来竟然有这样的兵法存在。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他的心忽然就活跃起来。
    “哦?怎么从前,不曾听爱卿提过?”李世民问,语气平静,却任凭谁都听得出几分责备。
    “回禀陛下,并非臣不提。实乃恩师仙逝之前再三叮嘱,此阵图太过精妙,若落入歹人之手,怕要给天下带来腥风血雨,叮嘱臣务必不要对旁人提及。臣原本想参悟之后,就找靠实后辈传下去。却不想早有人盯上了这《阵图》。”秦叔宝叙述。
    “既是如此,今日为何又来与我提起?莫不是那奸细得手了?”李世民继续问。
    秦叔宝叹息一声,道:“回禀陛下,那贼人得手的同时,也被臣的护院抓住,他未曾带走《阵图》,但鱼死网破,毁了《阵图》。”
    “那倒真是可惜,神仙妙法。”李世民感叹一句。
    众大臣都觉得今日的陛下很奇怪,竟然没有径直看奏折,并且似乎并不关心奸细一事。
    “是可惜,索性臣还记得一部分阵法。等得了空,定然将之画下来,送到兵部,也算不违背恩师遗愿,又为国出力。”秦叔宝说。
    大臣们纷纷点头,对这位大将军的高风亮节表示赞美。长孙无忌父子却是各怀心事,心里想着这秦叔宝葫芦里到底埋的什么药,这样啰啰嗦嗦的。
    不过也好,他这样啰啰嗦嗦,便是争取了时间处理掉宫门口那人。
    “爱卿乃国之栋梁,可喜可贺。”李世民不咸不淡地说,心里却又烦乱起来,若是对李恪的事再不作出反应,指不定魏征会跑来以头抢地了。
    可是,他派出很多人去寻李恪,得到的消息是李恪在弘农杨氏遇刺,危在旦夕。杨恭仁也是亲自上了奏章,说李恪昏迷不醒。
    他以此推脱多次,但正因为恪儿这孩子不在长安,这些人才更加活跃。
    李世民想到这里,便接过内侍官递上来的奏折放到一旁。秦叔宝看到李世民的动作,倒是一愣。他万万没想到这么大的事,当今陛下竟然不看奏折。
    “陛下,关于那奸细——”秦叔宝又开口。
    “既是奸细,交由刑部,大理寺审讯。”李世民径直说。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否则,臣也不敢在刚刚能起身就前来上朝。”秦叔宝连忙说。
    李世民扫了他一眼,道:“你的奏折,我会仔细批阅的。爱卿身子不好,来人,给大将军看座。”
    秦叔宝摇摇头,骤然跪地道:“陛下,大唐危矣,臣不得不来禀告十万火急之军情。”
    “什么大唐危矣?大将军越发胡言乱语了。”李世民勃然大怒。
    “陛下,臣所汇报之情全在奏折里,另还有一知情人正等在宫门口。”秦叔宝径直说。
    李世民一怔,暗想:难道自己猜测错了,秦叔宝根本不是为了恪儿而来?
    肯定是了。秦叔宝这样的人,从来都不参与什么勾心斗角,眼中看的全是天下太平与黎民百姓,苍生正统。
    那么,他说有紧急军情,那一定有。
    可刚才已经不看他的奏折了,如今又拿起来看,这实在是没面子。
    李世民在此时也与普通人一般无二,注重面子,拉不下脸来,就干脆不翻开那奏折。
    朝堂上的大臣听闻秦叔宝的话,顿时议论纷纷。长孙无忌不由得看了看长孙冲。父子俩对视一眼,彼此都是懵逼状态。这将军府那一夜清除的人都是各家派到将军府去的卧底。秦琼好手段,一个不留了,如今怎么就整出个十万火急的军情来了?
    如果是十万火急的军情,那等在宫门口的那人真的是禀告军情的么?可是禀告军情之人对自己为何忽然起了杀意?
    长孙无忌一时想不明白,却听见清朗的声音响起:“启禀陛下,臣亦有军情禀告。”
    说这话的人正是年轻的太子李承乾。李世民微微蹙眉,问:“太子有什么军情禀告?”
    “启禀陛下,臣也抓到了几个奸细,牵出了大案子。估计秦大将军十万火急赶来,指不定也与儿臣是同一件了。”太子朗声说,然后将奏折递了上去。
    秦叔宝感激地看了太子一眼,便继续禀告道:“回禀陛下,臣正因引出大案子,又事关北方边境和京城安危,这才火急火燎来启奏陛下。”
    “好。那我便先瞧瞧大将军与太子的奏折。”李世民顺了台阶往下,便将奏折看了。
    两份奏折写得很简单。秦叔宝的奏折上写了府中发现了一名奸细,是为盗《阵图》而来,这本是普通盗窃案,但因另一人的到来,此案件牵扯出了这盗贼的另一重身份,以及突厥与梁师都的协商结盟。而这到来的另一人便是弘农杨氏阿芝。
    太子的奏折里则是说去年人牙子事件里牵扯的一些相关人员,太子仔细审查后发现了多名奸细,并寻着这些奸细摸查,找出了这些奸细最近在长安活动频繁,恐有大规模动作。前几日,又截获了几封信件,全是长安城的舆图,而这几人有军中的将领。太子认为此事事关重大,不得不报告。
    李世民看到这两份儿奏折,不由得看了看秦叔宝,问:“杨氏阿芝如何在京城?她不是在弘农杨氏照顾蜀王吗?”
    “陛下,杨氏阿芝九死一生来到长安,至于为何而来,臣不曾打听。她说有重大军情向陛下禀告,臣不敢隐瞒。”秦叔宝语气依旧平静。
    “大将军,你怎么知道那一定是杨氏阿芝?不明身份之人,你也敢带进朝堂?”长孙无忌问。
    “齐国公多虑了。莫说她出示了身份铭牌,就算她不出示,普天之下,能有她那样气度的女童,我想没有第二个。”秦叔宝缓缓地说。
    李世民听闻是杨氏阿芝前来,心里竟是一动,莫名觉得喜悦。这一则是因对这女娃甚为好奇,二则是想到这女娃与恪儿感情甚笃,她到来的话,恪儿的事定然是有转机。
    “大将军什么时候也靠直觉来说话了?”长孙无忌反驳。
    大臣们议论:“这样是不太妥,万一是歹人冒充的呢。”
    “就是,这杨氏六房可还没入长安。这杨氏阿芝擅自入长安也于理不合。”又有人说。
    李世民懒得听他们废话,径直道:“快传杨氏阿芝觐见。”
    “陛下,使不得啊。”侯君集连忙说,“不知此人是真是假。恐对陛下不利呀。”
    “满朝文武,身经百战,还怕一个黄毛丫头?”秦叔宝反驳。
    太子随后附和:“是啊。这朝堂上可有不少武功卓绝之人,再者,陛下功夫也不弱呀。”
    “各位莫要议论,宣杨氏阿芝前来。”李世民挥了挥手。
    众人不再说话,长孙无忌心里却是有些不安。若是外面的人将这杨氏阿芝弄死了,这边厢要追查起来,若是查到长孙一族的头上,岂不是说长孙一族也是奸细。
    就算没证据,这陛下一旦怀疑了,长孙一族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长孙无忌只觉得脑门上的汗涔涔下,背脊一阵阵发凉。怀着同样心事的还有长孙冲,他先前交代的是“神不知鬼不觉,做得干净利落”,如今要真是将这杨氏阿芝灭了,这事还真就复杂起来了。
    众人各自心怀鬼胎,又各自都期待瞧一瞧杨氏阿芝到底是怎样一番惊才卓卓。
    朝堂上很静,只有屋外的鸣蝉在不遗余力地叫着,预示着夏季马上就来临了。
    过一会儿,魏征忽然便上前一步,道:“陛下,杨氏阿芝来此,还有好一会儿,趁此时,臣想向陛下进言。”
    “嗯,你说。”李世民耐着性子。
    “恕臣直言,蜀王弹劾案,陛下得拿出方案来。可不能因他是你的儿子,就这么无限期地拖着。”魏征径直说。
    “魏爱卿,前些时候,我已说过,蜀王遇刺,在弘农杨氏生死未卜。此番情况下,还如何审理这弹劾案?”李世民继续耐着性子解释。
    “即便蜀王遇刺不能来长安,但人证、物证俱在,还请陛下早日下了定夺。”魏征朗声道。

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局

    魏征知大局,严于律己,不畏强权,又确实有大才能,早年更云游四方,知民间疾苦。
    也因此,李世民才会想方设法把这个李建成的旧部变成大唐的重臣。在秦王府旧部的联合不满下,先给了个谏议大夫,再兼任尚书左丞。
    得了个良臣,李世民高兴。但世上所有的事都有利有弊,你享受了好处,就要连带着接受一下负重用。比如魏征的好处很多,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他是出名的倔脾气,认死理,而且认定的事从不给他这个皇帝留面子,丝毫不考虑考虑他的感受,好歹他还是一国之君啊。
    比如,现在,他最厌恶旁人提及李恪的事,尤其是弹劾。
    “魏爱卿,如今军情十万火急,实在不是提蜀王这么微不足道事情的时候。”李世民很严肃委婉地表明现在能提李恪。
    但魏征立马就反驳道:“陛下此言差矣。这事一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