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天姿 >

第317章

名门天姿-第317章

小说: 名门天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这齐国公又是哪一位?江承紫记得唐朝的国公爷都快泛滥了,动不动就有人被封为国公。因此,她实在记不住这些封号。
    不过,能被封为国公爷,想必也是大功臣,指不定就是凌烟阁二十四里的某一位。哼哼,说不定还是想害李恪之人。
    对哦。
    江承紫想到此,赶紧又仔细看看这人。只觉得面目还算方正,就是那三角眼的面相实则显得此人阴险。不过,这人面相还是让人觉得挺熟悉的。
    “劳齐国公记挂了。”秦叔宝客套。
    “大将军乃国之栋梁,身子大好,乃大唐福分,可喜可贺。”那人继续说。后面也有许多官员纷纷道贺。
    秦叔宝依旧是如沐春风的笑,语气温和地说:“大唐能人异士众多,栋梁比比皆是。何须我这把老骨头了。”
    “大将军此言差矣。”那人继续说。
    江承紫这才终于想起为何此人眼熟,因为长孙濬的眉目与此人有几分相似。
    那么此人定是长孙无忌了。
    竟然是他!当年,就是他冤枉李恪,害死李恪。
    江承紫就对这人更没好感了,浑身杀意陡然凌厉。长孙无忌毕竟不是等闲之人,顿时就意识到杀意,他一警觉,想要寻找杀气的来源时,江承紫又将杀意全部敛起。
    长孙无忌没再与秦叔宝客套,而是觉出潜在的危险,四处打量。
    周围的官员则纷纷祝贺秦叔宝身体康复。秦叔宝一一回复,到后来便说:“各位尽心竭力,为大唐办好事,大唐必定能千秋万载。”
    “是,是,谨遵大将军教诲。”许多的官员附和。
    众人对这位每次战斗都要冲锋在前,杀敌无数的儒雅将军从来都只剩下好感。原本武将就给人粗粝之感,会打仗会杀敌身上又总是血腥味,充满杀气,为人做事就欠缺得多。可秦大将军不同,他杀敌英勇,可浑身上下都是儒雅之气,为人处世谦逊,温文尔雅。
    江承紫就站在秦叔宝身后牵着马,因秦叔宝太高,她还是个女娃,便被挡住了。长孙无忌遍寻不着,人群也挡住了她,他便不曾寻到露出杀意之人。
    长孙无忌只觉得隐隐不安。久病的秦叔宝忽然就清理将军府,从前的眼线一个不留地被清理了。而今日秦叔宝来上朝到底是为什么?
    难道是为了蜀王弹劾而来么?
    说到蜀王,长孙无忌不由得蹙眉。这蜀王实在是个不安定的因素。那些自诩高贵的名门士族想借他重振河山,各种安插人企图控制他。而前朝余孽也蠢蠢欲动,想要得到他的支持。甚至远在突厥的萧后与义成公主怕都曾将希望寄于他吧。
    而他,又实在太优秀。眉目英俊,太上皇每每见到他,必定会说蜀王像极了太上皇的外公,即当年那位侧帽风流的美男子。传说中“善骑射、美仪容”的中郎将独孤信。
    美仪容,善骑射,自小聪颖。虽这蜀王自小就很低调,善于隐藏。但他一双眼是不会看错的,这孩子特别聪颖,自己的妹妹生的那几个孩子,没一个及得上这位。
    他是庶出,有前朝血脉,身份太复杂。无论如何,都不可以登上帝位,动摇大唐的根基。他与一帮人抛头颅,洒热血,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有序的大唐,让天下百姓安定下来,绝对不容许谁来破坏这份儿来之不易的和平。
    为了守护,如果要有人来做坏人,那么,就让他来做这个坏人。不被人理解也好,遗臭万年也好。
    长孙无忌在这一刻想了很多。不过,他又转念一想,或者是自己想多了。
    这秦叔宝与蜀王并无什么过好的交情,唯一的交情便是从前救过怀着蜀王的淑妃一命。
    秦叔宝这种人只讲大义,天道。连玄武门之变,陛下都不敢让他参与知晓,他又怎会为一个不相干的庶出皇子上朝呢?
    那么,他来上朝,肯定有更可怖的事要发生。
    长孙无忌想到这里,心里更是不安。
    正在这时,城门缓缓打开,大臣们整装鱼贯而入。秦叔宝对在江承紫说:“九郎,你在此等候。”
    “是。”江承紫施礼。
    走在百官前面的长孙无忌忽然转过来瞧,但天色太晚,他瞧不清楚。此番又走在百官前面,不能有别的动作,心里越发着急。
    走了几步,他也顾不得礼仪,只说肚子疼,便捂着肚子在一旁装模作样。几名官员关切一番,也不真的为他就停下来。
    因此,最后便留了长孙冲在一旁扶着他。
    “今日秦琼来上朝,必定有大事发生。方才我觉察到杀气,秦琼带的人必定不简单。”长孙无忌长话短说。
    “父亲,放心,我早就打点了人,命他们先将那人扣起来。”长孙冲说。
    长孙无忌一听,肚子疼立马就好了,连连点头,道:“这就好,这就好。还是我儿细致。”
    长孙冲笑了笑,便说:“父亲莫担心,我们还是上朝去。”
    父子俩这才追上了上朝的队伍,各自入列,与百官一并往太极宫而去。
    城门口,众多官员的仆人、护卫都无声地站立在那里。江承紫与胡伯也一并站着。只不过与这些人不同的是,他们在等待自家主人下朝,而她在等待召见。
    长安城的钟声又响了,天色逐渐亮起来。东方晨曦初露,巡夜的士兵与同袍交接了任务,将白日里京师的安危交给了旁人,三三两两回去休息。
    江承紫牵着马就站在宫门口,瞧着满天的朝霞,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到底是江承紫穿越了千年,还是杨敏芝做了南柯一梦?

第五百三十一章 父亲

    太阳还没露头,朝霞已漫天。
    伺候的舍人一边为李世民整理上朝的衣衫,一边说:“陛下,瞧这满天祥瑞,定是好兆头。”
    “胡言,此等话语,莫要说了。”李世民不悦地说。
    舍人没想到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立马吓得跪地连连求饶。
    李世民这几日甚为心烦。他自从当上这皇帝,就没好好休息过一天,日日都觉得累。
    先是不得不兄弟残杀的玄武门之变,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登基。突厥大军就来长安扫荡一通,差点将长安城都烧了。
    冒险在灞桥糊弄了突厥一把,让之退兵。之后,整个大唐叛贼不少,所有并将皆征战四方。与此同时,天灾亦是不断,去年山东大旱,今年大唐国境大部分地方竟都是大旱,且伴随肆虐的蝗灾。
    若非格物院出谋划策,及早预防蝗灾。这旱灾刚缓解,蝗灾就会让大唐子民全部沦为灾民。
    整个大唐大部分百姓沦为灾民!!再想想被突厥洗劫了的太仓。
    李世民只觉得想一想都胆寒。数十万的灾民,那可不是敌人,也不是牲口。人在绝望之下,最本能的暴乱——
    见识过隋末动乱的他太清楚不过了。
    好在一切都未发生!弘农杨氏六房先是奉上了产量极高的红薯与马铃薯,尔后又奉上巨大的盐田,以及利用火井煮盐,让盐成为大唐百姓都吃得起的物品。
    再之后,杨氏六房建立格物院,解决了蝗灾的宣传预防,使大旱后的大规模的蝗灾未曾发生。另外,杨氏六房还办了一件顶顶漂亮的事——带头捐款捐物捐米粮,让各大贵族纷纷效仿。从那些吝啬鬼的身上连皮带血扯下了不少毛,也算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帮自己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第三子李恪。
    李恪虽然不说话,也不邀功,但他心里更明镜儿似的。
    他记得那一年,与王世充大战,他久攻不下,是这小小的人儿站在他身旁,不经意的一句话提点了他。再后来,奉命征讨窦建德,李元吉想要借窦建德将他铲除,于是援军迟迟不到。他深入敌腹,在他都以为绝望之际,来的救兵是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来救他,自不是尉迟敬德的主意。他是接到了据说是他的命令,出兵前来。
    他疑惑,只问:“谁人与你下了这样的命令,你敢来?”
    “恪儿啊。”尉迟敬德大嗓门。他教过李恪骑射功夫,也挺喜欢虎头虎脑的李恪,便也没称呼郡王,也是喊“恪儿”。
    李世民点点头,说是我让恪儿给你下的命令。尉迟敬德竖起拇指赞叹:“秦王真是料事如神。”
    李世民不语,心里知晓这孩子不简单。
    可这孩子——
    他想到李恪的身世,也是不由得一声叹息。
    这之后,李恪一直都很低调。只是有一次,向他举荐了一名刺面的家奴入军中。这是小小的要求,他便答应了。后来,那名家奴骁勇善战,还立下过赫赫战功。
    他也才知晓那戴了面具的阿念其实就是李恪。他在御书房亲自召见了他,亲手摘下了他的面具,厉声道:“你这是欺君,可知罪。”
    “儿子知罪。”他跪地,埋着头,小声说,“我只是想为父亲分担。可,我是庶出。我和我母亲得活着。”
    “混账话,你如何就不能活着呢?”他怒喝,但一颗心其实柔软下来。
    “父亲,我想你明白儿子的感受。”幼小的孩子倔强地跪在地上。
    “你的感受?你是皇子,有才华,就该征战四方,为天下苍生,为国家安定。有什么好躲躲藏藏的?”他将茶杯狠狠扔在地上,瓷片碎裂飞溅。有一小块打在孩子的额头上,鲜血便流了下来。
    幼小的孩子还是倔强地长身跪在那里,不卑不亢地说:“儿子不仅是庶出,身份也不好。母亲说,我还没生,就有心人想要利用我。”
    “你理那些作甚?我是你父亲,我自是会护着你。”他的语气软下来。
    “父亲,你首先是天下的君王,其次,才是我的父亲。若有一天,有人说儿子威胁了江山社稷的安稳,你会如何选择?”李恪抬眸瞧着他,缓缓地说。
    他与这幼小的孩子对视,威严地回答:“天下苍生。”
    孩子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额上那一小块伤口的血已凝固。
    “父亲是了不起的君王。”他缓缓地说。
    李世民忽然觉得这儿子真的很不一样。只可惜如他所说,他是庶出,且是身份特殊。难怪淑妃只是吃斋念佛,后宫之事从不参与,也从不与儿子亲近。
    而这个孩子几乎在所有的大大小小的试炼上都是上不得台面的。饶是如此,那些目光如炬的大臣依旧觉得这孩子不同。
    “恪儿,你这名字,你紧紧记得,就会顺风顺水,你我也是父慈子孝。”他缓缓地说。
    如果可以,他也宁愿就是一个父亲,对孝顺的儿子疼爱有加,分家产的时候多分一些给这个还。可惜他是君王,他的儿子说得对,他首先是一个君王,其次才是父亲。
    所以,他此番必定要对孝顺的儿子说这样残酷的话。
    “父亲,我记得我的身份。事实上,我却还有另一件事与你说,希望你听后,不要怪儿子没出息。”他缓缓地说。
    “什么事?你起来说。”他和颜悦色了些许。
    李恪摇摇头,说:“我就跪着说吧。”
    “会惹我生气?”他警觉地问。
    李恪轻轻点头,说:“是。”
    “那你不要说。”他沉了一张脸。
    李恪摇摇头,旧事重提了梦中遇仙一事,并且说得有板有眼。这次还说仙女跟他说过他父亲会当皇帝,且有几次劫难。其中一次,就是被窦建德围困。也因这一次泄露天机,仙女被削去仙籍,贬入凡间轮回。他这一生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想找到这名仙女的转世,跟她白头偕老共度此生。
    孩子的声音稚嫩,在空荡的御书房里回荡。许久之后,他才说:“你起来吧。”
    “父亲,孩儿没有大志向,唯独此心愿,望父亲能成全。”李恪说着跪拜良久。
    “那你可有寻找此仙女的线索?”作为父亲,不管这是孩子的托词,还是真事。他既然想要避祸,他又如何不给孩子一条活路呢。
    “我有她的生辰八字。据闻,会投生弘农杨氏。但是,弘农杨氏,我又实在不想碰。所以,请父亲在赐妃联姻时,可否暂且漏掉孩儿?屋里有个萧氏已经够麻烦了。”李恪诚挚地请求。
    李世民蹙了眉,想到弘农杨氏,心里又是另一番主意,便对李恪说:“你且先退下。”
    李恪走后不久,他召来了淑妃,让她准备给李恪选正妃,至于选妃的方式,那就以生辰贴为准。
    后来,后来的事情,他找到梦中仙女转世,这女子便是惊才卓卓的杨氏阿芝。。。。。。。
    他站在窗前,看着满天的霞光,想了许许多多关于第三子李恪的事。而今,李恪奉命去弘农查看旱情,顺手还与杨氏阿芝一并解决了灾粮短缺的问题,给了名门士族联盟致命一击。
    这个儿子是多么合他的心意呀!
    杨氏阿芝惊才卓卓,他不是没有怀疑过,不是没有担心过。
    但是,那仅仅是担心与怀疑。他虽为君王,但也不能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