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

第490章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490章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融、荀彧和贾诩今日来到秦峰这里,是来汇报科举工作的。

秦峰拿着花名册详看,这花名册真是厚厚的一摞,他却是高兴坏了,“差不多过万人报名吧?”

自从秦峰成立翰林院后,孔融这位孔府的家主就是院长了,位比九卿,专管文化,急忙道:“主公,文举武举加起来近万人参加,杂科也是过万,真是前所未有的文武盛会。”

荀彧道:“主公,邺城贡院已经修建完毕。请主公赎罪,吾等还是没有考虑周全,没想到这么多人来参加,场地有些不够。是否分批次,文举和武举同时进行,杂科则后面进行。”

秦峰点了点头,“分批次是可行的,告诉邺都令陈琳,加派人手,一定要维护好考试期间的治安。这期间若有人犯罪,定要从严从快处理。可是要知道,天下人都在看着我们。”

的确,天下人的目光如今全部汇聚在了邺都。天下诸侯也都在观望,科举考试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加上各地士族绝大多数都在抵制科举,所以诸侯们不太看好,个个恨不得秦峰立刻就搞砸了。

不过秦峰对于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充满了信心,他就让军师们下去准备去了。

秦峰就看花名册,一看就是一个时辰过去了。一开始他还十分精神,逐渐就萎靡了,最后都开始打盹了。

终于,他看到了熟悉的名字。

他立刻就精神了起来,越看越激动,“庞统,董昭,杨修,徐邈,许靖,蒋琬,费祎,陈矫,诸葛瑾,鲁肃,杜畿,陈震,温恢,好……很好。”

“魏延,郝昭,郭淮,朱灵,王凌,冯习,李通,吴班,晏明,孙礼,张既……。”

“马钧、黄承彦、枣祗……。”

“哈~。”秦峰已经乐的合不拢嘴了。

这些人秦峰熟悉,其他不熟悉的,想来敢来考试,定然是有才能的。相信随着这一批人的应试,不但能成为秦峰势力下中层的骨干力量,也有不少人,能够成为上层的精英力量。

像庞统、诸葛瑾、鲁肃、蒋琬、费祎、魏延这些人,秦峰恨不得现在就见到,马上给安置官职。但秦峰不能这么做,还是要通过考试,公平公正的取材,才能服人。

典韦就和许褚嘀咕,“许老捻,主公光看人名就乐成这样了?这是什么情况?”

许褚挠了挠头,“你忘了,主公能掐会算,估摸着是算出来什么。”

秦峰其实不会算,但他后世而来,对三国名人门清,有了这批人,治理天下那就完全不是问题了,他岂能不乐。

秦峰在府里正乐呵呢,就在府外,有那么两个人,就在丞相府大门口转悠,每每看着府邸大门,踌躇不前。

“咦?”也不知什么时候,两人忽然发现,对方还是熟人。(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八章考题买不买?

“您可是王朗王景兴大人?”

“您可是华歆华子鱼大人?”

“哎呀,多年未见,都不敢认了。”

这两个人,白胡子的老头是王朗,年富力强的是华歆。

华歆和王朗,灵帝那会,就任职江东地区。华歆是豫章太守,王朗是会稽太守,江东六郡之地,这两人就占了两个。后来秦峰的徒弟来了,他们两个不是孙策的对手,地盘归了孙策,他们二人就隐居了起来。

这两个人都是老一辈,不愿在孙策手下做事。而华歆是平原人,王朗是东海人,也都不是江东出身,在门阀林立,十分排外的江东,意欲不得志。

二人隐居了一段时间,难耐寂寞,听说秦峰迎了汉献帝,迁都邺都,便蠢蠢欲动。

这二人政治敏感度很高,在他们心中,汉室已经是风烛残年,就跟战国时候的东周一样。而现在的天下,也跟战国差不多。谁最能统一天下,自然是‘秦’喽。

所以,他们二人变卖了家产,不约而同,举家搬迁来到了邺都。

二人来到邺都后,见到了邺都的繁华,天下没有另外一个地方再有这样的气象。二人便敏锐的感觉到,那种新朝的气象。

于是乎,二人并没有递牌子去找汉献帝,而是来找秦峰投顺。

但到了丞相府门口,二人又踌躇不前。

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有个人商量就是不一样劲。

华歆就说道:“兄长,咱们不在朝多年。当年早早前往江东,也跟那时候的丞相不熟。这般冒冒失失求见丞相,恐怕不太合适,我意思找个中间人,兄长以为如何?”

王朗一拍巴掌,“贤弟说的太对了,咱们是应该找一个中间人。”

那么找谁呢?

王朗心里一动,道:“孔文举大人现在是翰林院的院长,专管天下文人之事,我们以文人的身份去找孔大人,最合适不过。”

华歆和王朗是朝廷任命的一方太守,太守,顾名思义,典型的率土之滨。但现在镇守的地方没有了,还是被丞相的大徒弟抢走了。这些事情,在他二人看来,决不能和丞相提这些事情。

那么,以文人的身份来投丞相,就再好不过了。那么去找孔融,顺理成章。

并且,华歆和王朗也是汉末文人中的佼佼者,和孔融有些关系。

就在这天下午。

秦峰的六位军师荀彧、徐庶、田丰、沮授、贾诩、荀攸,还有世袭罔替的衍圣公孔融,带着考卷,来到了秦峰这里。

考卷按照秦峰的要求,细分为四大题目,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还有策论题。

秦峰瞅了瞅这份书写在邺都纸上的卷子,让他想起了后世的考卷,不免会心一笑,道:“选拔贤才的标准,并不单单是熟读经典,还要对治国理政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就有了策论题目。但只有自己的论点,没有饱读诗书的经历,也是枉然,所以就有了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

秦峰这边的填空判断选择,都是从万卷书中抽取,志在考核考生的基本读书能力。而策论题目,就是防止读死书死读书了。

孔融纳头便拜,“主公此法,为后世建立了考学的标准,其对文人的意味深远,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

六位军师也是一拜,这一拜,是代天下学子拜得。

就此,秦峰的这种填空、判断、选择、大题的试卷考核方式,就流传了下去,乃至于一千八百年后的科技时代,卷子也是这么出的。后世学子,都是先拜孔子再拜秦子,然后开考。

秦峰细看考卷,道:“看来你们明白了本相的初衷,似这些填空判断等,就是要引经据典,还是要激发学子热情的典故摘选出来。但不必孤本残卷,因为孤本残卷不会普及,这样出题就偏了。但也应该摘选一些冷门,这些小难题也就那么一两道,却能够测试学子的熟读能力。”

“至于这些大题……。”秦峰看了看,皆是‘结束乱世,重开盛世’有关的题目,便道:“你们可有一个衡量评判的标准?”

荀彧急忙道:“主公,吾等在密室七日,封闭不出,已经研究妥当了一个衡量的标准。”

秦峰满意的点了点头,道:“那就好,但是要注意,若是考生中有大贤之人,另有新的论断,切不可因此判错。”

其实策论就跟写作文差不多,极少有满分的,至于多少分,就要看老师的主观意识了。秦峰就是在提点他的军师们,立一个标杆是应该的,但有另外出彩的论述,切不可产生抵触,从而抹去。

军师们急忙紧张的应命,连道不敢。

秦峰笑着宽慰道:“想来,天下能够在诸位军师之外再立标准,也是不太可能了。”

秦峰这六位军师那代表了天下顶级的团队,他们综合研讨出来的标准,在秦峰想来,就算是诸葛亮这些人成长起来,最多也就是互为印证,另有他说,是不可能了。

孔融看到秦峰高兴,又是大吹法螺赞美一番,也是真心为天下学子感谢,就趁机道:“主公,有华歆、王朗二位大人,从江东来到邺都,希望投在主公门下,为主公出力。”

这话就说明白了,是来投顺秦峰的,跟朝廷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样的表白秦峰最愿意听了。

荀彧进言道:“主公,华歆和王朗是有才能的,他们也是老一辈中的佼佼者,他们不远千里来投,说明主公的仁德已经遍及天下……。”

秦峰哈哈一笑,召见了华歆和王朗。

华歆和王朗是老臣了,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是很著名的名士。后世里曹操称王,曹丕称帝,这两人功不可没。

秦峰就接见了华歆和王朗,答应明日早朝,就让他们一起上朝。秦峰会上表,任命华歆为少府,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王朗为太常,掌管礼乐。

九卿之一,华歆和王朗皆是三朝元老,有这个资格,也有能力。

华歆和王朗大喜过望,他们本打算,给个九卿下的大夫就满足了,没想到是九卿。顿时五内感恩,宣誓效忠。

秦峰笑道:“以后朝廷上,还需二位多多出力。”

华歆和王朗急忙再拜:“唯主公马首是瞻……。”

……

天近黄昏,庞统和魏延来到了高升客栈对面的吉祥酒家喝酒。

酒菜上齐,魏延饮了一杯,道:“今天在邺都转了转,新建皇宫的工地真是庞大,少说有二三万人在里面干活,运送物资木料的数以万计。看来,这处新未央宫之宏大,远超历朝历代。”

庞统饮了一杯,道:“北地在丞相的治理下富庶,但征伐这么多徭役,百姓受苦,也是不该。”

魏延笑道:“贤弟,这你就错了。这不是徭役,听那些人说,这是工作岗位,不但管吃管住,还给工钱。我看的那会,好多人都在询问还有没有没岗位,都打破头要去做工,挣钱补贴家用。”

庞统吃了一惊,酒都忘了喝,好半天出了口气,唏嘘道:“一直以来,百姓服徭役,那里有工钱,饭都不管饱,丞相真是仁义。”

别看魏延大老粗,也有自己的见解,道:“这说明丞相的治下真的富庶,也只有真正的盛世,才能够派发工钱。”

其实,不单单是庞统和魏延这一桌在说新宫的建设,其他桌子的人喝酒聊天的话题,也集中在了新宫的建设,还有即将开始的科举考试。

庞统和魏延听着百姓赞扬丞相的话语,心里暖洋洋的。他们都是心有大志的人,此次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跟随丞相奔前程。他们最是喜欢听到百姓赞颂丞相,这说明他们没有投错人。

二人说着话,美酒助兴,诉说着各自的志向。这时候一个道士走进了店,暗视各桌客人,倾听一番后,就来到庞统他们这桌前。

道士一声无量天尊,就道:“二位可看相?贫道乃本地云山道士,专门为上京赶考的举子看前程。若想榜上有名,嗯~。”道士用了个眼色。

魏延打打杀杀,从来不信这些,就要撵人。

年轻的庞统鬼机灵,察言观色,就看出道士面庞里藏着内容。他就摸出来一把大钱,放在了桌子上。道士急忙走了过去,瞅了眼钱,低头过去道:“二位,其实贫道不是看,是送。”

魏延一愣,“送什么?”

“嘘……。”道士示意小声一些,这才说道:“我是来送功名的,有心人可以买。”

“买什么?”庞统问道。

“考题呀。”道士低语道。

庞统脸一沉,“开科取士,乃是丞相制定的大典。你能有考题?你竟敢趁机做这骗人的勾当,赶紧滚。”

道士微微一笑,道:“贫道云山道士,在本地也是小有名气。若是考题不对,双倍奉还。”

庞统冷哼一声。

道士笑道:“二位,锦绣前程就在眼前,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九章榜上无名

“多少钱?”庞统本无意购买考题,但若考题是真的,这事情就严重了,所以他改了主意。

道士看到生意上门,笑道:“一百贯。”

一百贯,足够五口之家安房置地。道士看庞统模样,急忙道:“这位举子,你别嫌贵,待得金榜题名,一百贯算得了什么?”

庞统就对魏延道:“兄长?”

魏延虽然当了很长时间马贼,但豪杰之气不减,立刻从怀里摸出来一袋金银。

道士收了后,拂尘一挥,大声道:“此间嘈杂,切去僻静之处……。”

于是,在雅间里,庞统得到了一个红色的信封。道士微微一礼,转身而去。

魏延笑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贤弟也该有个准备。”

谁知庞统并没有打开来看,交给了魏延,道:“兄长切替小弟收起来,此封严密,不曾打开,替小弟做个见证。那一百贯……。”

魏延示意莫要提什么一百贯,他便明白了庞统的用意,收起考题,郑重道:“贤弟铮铮铁骨,一身正气,为兄早看出贤弟不凡。这次会错了意,恕罪恕罪。”

转眼就到了八月一日的大比之日。

大清早,邺都城就热闹了起来。

数千文武举子,早早就来到了贡院外等候。

而在贡院内,孔融主持了祭拜孔子的仪式。

“诸位,准备行大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