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贾如能重来 >

第71章

贾如能重来-第71章

小说: 贾如能重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念这东西,是会受人影响的。
  换作以前我可能会与同事们的想法一样,理性地从法律角度来看待事件。但是自从周瑜将理念传达给我后,很难不受他的影响去审视和衡量事态。
  最后肖东宣布会议结束,点名让我留下。
  等同事们都走出会议室后,肖东才问:“你何时变得如此感性了?”
  “感性吗?我不觉得。”
  肖东笑了笑,“你把道义放到了法律面前,就会有失公正了。”
  “可是所谓的公正难道是建立在两条甘愿为社会奉献的生命上吗?”
  肖东失笑:“贾如,说你感性还不承认。直白点来说:消防队员冲入火坑救火是使命感驱使,当一名好警察需要正义感,而法律则是凌驾在所有之上的。法律面前没有道义与正义,它只有公平公正,说白了,法律是一部没有感情的机器,用来约束和规范社会与人。”
  肖东说这只是一次内部会议讨论,希望我下一次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我想说法律不外乎人情,但话到嘴边却换成是:“找个机会走访下死者家属吧,这也是我们法院应尽的义务,同时也听听民众的声音。”
  肖东不置可否地挑了下眉,走出了会议室。
  没想到隔日一早肖东就带了我离开法院,直奔消防队员家中。去的第一家消防队员叫王善喜,年龄22岁还没结婚,父母都健在。
  王善喜的父母一听说我们是法院的就很紧张地把我们让进了屋,又泡了茶,才畏畏缩缩地坐下来。两人本该也就四五十岁,可头发却一半白了,眉宇间都是忧愁。
  一张年轻的黑白照就挂在屋子的正中间,可以说照片里的男孩相貌堂堂。
  肖东问了一些问题,基本都是王善喜的父亲在答,母亲就在旁边抹眼泪。离开时整个室内的气氛很低迷,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只有切身体会了才能明白。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第二家,另一名牺牲掉的消防队员叫杜骁,年龄27岁,去年刚结的婚。门是一大肚孕妇开的,正是杜骁的妻子。听我们说是法院来的,对方的防范意识要比之前的老人家要强,请我们出示了证件才让开了门。
  屋内除了她还有两位老人,一个是看着年纪稍大一些的中年妇女,一个是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我走进去就心中沉了沉,大腹便便的孕妇与两位孤寡老人,日子要怎么过?
  肖东仍然是例行公事地问了那些问题,都是杜骁的妻子在答。另外两位一个是杜骁的母亲,一个是杜骁的奶奶,而他父亲早年也是当兵的,也在一次救灾中去世了。
  相比之下,这一家人的情绪都比较平静。在杜骁妻子回答我们问题时,两位长者只是坐在旁边听着,谁也没哭。她们的神态里有哀痛,不过不言于表。
  忽然门上有人敲门,是杜母起身去开的,听见杜母站在门边道:“周所你怎么又拎这么多东西过来?”我目光环转,就看见周瑜从门外走了进来。
  他进门看到我们时也是一怔,不过很快恢复了镇定。
  杜母向他介绍:“这两位是法院过来的,问一下小骁的事。”
  从杜家人与周瑜熟稔的态度来看,这应该不是他第一次上门慰问了。杜骁的妻子起身接过他手上的东西,嘴里客气地说:“周所你有心了。”
  周瑜看了我一眼才回道:“也没,刚好我爱人也怀孕了,才知道孕妇应该补什么营养。”
  听见如此说我才去留意他手上拎的东西,发现除了一箱进口猕猴桃外,还有两罐孕妇奶粉,和一些其它的补钙补品。
  杜母在旁接了话头:“谁当了周所的爱人真是有福了。”
  我感到很不自在,从椅子里起身,“调查就差不多到这里了,以后如果有需要再过来。”
  余光里肖东在旁唇间微弯,却也随我起了身跟杜家告辞。在我们要离开时,听见周瑜也不留了,于是三人先后从杜家出来,到了楼下时周瑜才问:“你们怎么也过来这边了?”
  “我们法院拿到案子后,自然是要例行走访的。”肖东很官方地回应了他。
  周瑜也眉色不动,只淡了声再问:“那走访过后有得出什么结论没?”
  肖东讳莫如深地笑了下说:“我们走访是按形式来,大致了解情况之后便走司法程序排期开庭公审了。至于结论,自然是通过警方所给证据和申述人的证词在法庭上审判出来的。”
  要从肖东的口中套出什么话来基本上不可能,可以说是讲话滴水不漏。
  周瑜直接看向我,“你呢,有什么看法吗?”
  我刚要张口说话就被肖东截断:“周所,贾如是我们法院的一名合格律师,不久之后将会是一名新检察官,她自然会秉承法律的公正、公开性,在案子开庭前怕是也不好回答你太多私人问题。”
  明显看到周瑜眼中闪过怒意,却仍克制了下来,再开口语气却变得清冷:“肖检察官,法律公正的背后还有着人性,你口中例行走访的两户人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罪犯,而是失去了儿子与丈夫的家属,老人白发苍苍,妻子即将分娩,你当他们图钱?呵……”
  周瑜以一声讽笑结束了话题,径自走向他的车子。
  看着他的车渐渐开远,我心里边有些烦闷,从头至尾我都没说上什么话。
  回程路上我见肖东面无表情,不见喜怒,忍不住询问:“你仍然认为这起案子该公事公办地走司法程序吗?”没料肖东转眸过来,眼中含着沉肃低喝:“贾如!我们是司法部门,如果每一桩案子都讲人情还要法律有什么用?”
  我心中沉了沉,他说得并没有错,但是……
  “你要记住,我们手中掌的是法,判的是罪与刑,中间不容有丝毫差错。同样的问题无论是你还是他周瑜来问我,我的答案都是一样。”
  静默了一阵才轻应:“我知道了。”
  可当车停到法院停车场时,肖东又转过身来对我道:“不过你在昨天的会议上所提出的可能性未尝不能立议于法庭,现在我需要了解化工厂所生产的原料是属于几等危险级别,适合不适合在居民区域从事生产。如果当真是一个明火就能点爆的气体,那就不单是审查赔偿的事了,可能得对这家化工厂重点盘审。”
  我心头一喜,这意味着有转机了?连忙道:“我这就让小周打电话去问。”
  化工厂的质检报告尤为应该严谨,如果是在这层掉了链子,那后边牵扯的事和人就多了。
  事后肖东也曾问过我,是否觉得他很不近人情?我想了想,回答他的是:别人的人情搁在脸上,他的人情放在心里。
  记得当初李佑那件事,在张家并没按照口头承诺地支付相应赔偿时,也是肖东联系了姓张的。否则后来张家豪未必能那么顺利地通过众筹帮助李佑。
  这就是肖东让我信服的点,他本可以八面玲珑地纵横在职场,却选择了这份于外人眼中不近人情的工作,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并不是当真不讲情面。
  这起案子随着调查面变广后暂时被压下了,必须相关资料与证据都列出来后才会开庭。原本我该去盯年前那起经济案的,但没料周瑜先找上了门。


第128。老妈起纠纷

  周瑜来敲门时我正在厨房间忙着,开门看见是他微感意外,自那日在杜骁家楼下别后两人就没怎么交集,即使就住在门对门。好像他最近都比较晚归,有几次八点多了才听见他从外面回来。
  晃神间只见周瑜探头进来看了眼厨房,“你在烧什么?焦了。”
  我心中一咯噔,丢下他就往厨房里跑,锅上还在煎着牛排……跑进去已经来不及,那块牛排贴着锅的半边已经烧焦了。听见周瑜在后提醒:“先把火关了吧。”
  等我关了炉火周瑜又道:“跟我走一趟吧,妈那边出了点事。”
  我心头一惊,忽略他对老妈的称呼,连忙询问:“出什么事了?”
  “路上边走边说,妈现在在派出所。”
  闻见此事后当周瑜提出坐他车过去时,我也顾不了那些纠结,二话没说便跟着他上了车。路上他告诉我说老妈现在人被请去派出所,是因为前几天帮人家看店,店老板回来后发现店里东西少了,就把老妈给列为了嫌疑人。
  我蹙起眉头询问:“那家店是不是美容店?”
  周瑜看了我一眼,“你知道这事?”
  点了点头,前两天老妈接电话时是当着我面说的,还给我说这几天就不过来我这边了,要帮她这个美容店的朋友看店,结果看店看出问题来了,少了东西她还成了嫌疑人?
  等周瑜把车停下时才发现并不是在龙门派出所,而是家这边附近街道的派出所。不禁疑惑既然不是在他那边,他怎么知道老妈出事的?
  心思刚转过就像是被他洞察了般,他解了安全带下车就对我解释了:“是这边的同事认出你妈是我丈母娘,给我打电话的,我知道后就立即过去找你了。”
  走进派出所就见有人认出周瑜上前来打招呼,对话间很熟稔,可见平时他的人缘极佳。有个叫小虎的民警过来带我们进了里间的审讯室,进门就见老妈在那处正跟一年轻妇人争吵着,那妇人看起来有三十来岁的样子。
  老妈一转眸就看见了我和周瑜,立即扬声而喊:“好了,我女儿是律师,我女婿是派出所的所长,让他们来评评理看,我有没有可能会偷你店里东西。”
  年轻妇人似是惊了下,扭转头过来时目光缩了缩,却随后又道:“余姐,话不是这么说的,就算你的女儿是律师,你的女婿是派出所的所长,也不代表了你能从这事里面摘出去。我那一套养生仪器要万把块的,现在是在你们看店期间少的,我报警,警方自然是要传讯你们来问话,所以余姐你跟我吵也没用。”
  “我没有要跟你吵,一直都在给你讲道理。”
  老妈的争辩显然苍白无力,跟那老板娘的口才没法比。我正要走上前去出头,却被周瑜拉了一下,他先走过去了。
  “具体情况都盘问清楚了吗?”周瑜问的是在旁记录口供的民警。
  那民警应该也认识他,把笔录本递给了他,快速扫视而过后他就抬头盯向那美容店老板娘:“你店里没监控?”对方噎了噎,只得承认:“是的,我们做的养生项目不方便安装监控。”
  “那你如何确定那台仪器是在你离店后少的?”
  “我在离开前有盘查过货,回来头再盘查就少了一台仪器了。”
  周瑜:“意思就是你单方面怀疑有人偷了你的仪器,但又没证据?”
  美容店老板娘一愣,随即又反应过来:“我手里是没证据,所以才报警找你们警察查啊。”
  周瑜不再与她对话,看向叫民警的小虎道:“你来处理吧,我们先去外面。”说着就走过来环住我肩膀,朝门外走去。
  派出所是他的地盘,即便不是在龙门派出所,以他的人脉也能说得上话。即使我是律师,这种时候也知晓先静观其变。于是跟他走出审讯室后便在门外的等候区坐下,静了数秒听见他问:“累吗?”我怔了怔,没反应过来这问从何起,只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却听他过了片刻又道:“你已经怀孕有三个多月了,再过一周就又要产检了,平时应当注意了不能太累。今晚情况特殊也没办法,一会等妈出来了问下具体情况再定。”
  转过眸去看他,视线交汇里黑眸湛然凝着我,平声提醒:“你今天称呼用错了。”
  他的眸光闪了下,讪讪地移开视线,“习惯了,以后我会注意。”
  接下来气氛变得凝固,谁也没开口,值班民警也没来打扰我们。一直等到审讯室的门从里面打开,小虎民警先走了出来,老妈是走在最后面的。
  我起身迎上去,忽见美容店老板娘回转过身似笑非笑地对老妈道:“余姐,今儿才知道你女儿女婿都这么厉害呢。”这话明显带了嘲讽,老妈是个要面子的人,脸色立即变得很难看。我走过去扶住老妈的胳膊,眸转向老板娘时眼中多了冷意:“有时候做人要留分余地,今儿别人拿你当朋友帮了你,若你不放心中,它日再求人帮忙怕是难了。”
  老板娘面色变了变,再笑已是牵强,口中却仍在狡辩:“没事,打开门做生意,来者便是客,处久了便都是朋友。我跟余姐不就是这么结交的嘛,所以倒没那么多顾虑。”
  言外之意就是,她多的是朋友,不怕没人在日后帮忙。
  老妈沉不住气了:“小程你怎么这么说话的?”
  我摁了摁老妈的手,示意她稍安勿躁,轻抿了唇角似笑非笑地看着老板娘道:“姓程是吧,我不知道你们做生意的人是怎么想的,朋友与顾客原来就只在一线之间,想用对方了就是朋友,没用了便是顾客?也是,生意人的眼里怕只要进门的脸上都写了钱,谈何朋友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