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108章

官居一品-第108章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就给你送礼了?”嘉靖的眉目终于舒展开了,笑骂道:“这个小气鬼,凭着一罐子桂花粥,就想让朕的奶哥哥帮忙,忒得一毛不拔了吧。”
  陆炳呵呵笑道:“他知道金银我也不敢要,还不如送点人情分儿呢。”
  “很好。”嘉靖吐出两个来,也不知道具体指得什么,便笑道:“继续看吧。”
  陆炳这才暗暗松口气,他便是严世蕃的后手,在东楼大师的设计中,这位皇帝无比信任之人,可以帮他把所有可能的漏洞补上。
  这设想原本是没错的,然而就算他智比诸葛也料想不到,一个千里之外、没品没级的芝麻官,竟然让陆炳改变了主意。
  过一会儿,他对皇帝笑道:“看完了,陛下。”
  “你锦衣卫有没有确切消息啊?”嘉靖问道:“是不是尽如赵文华所说啊?”
  “微臣知道的也差不多。”陆炳含糊道,在皇帝发作之前,他献宝似的拿出沈默那份报告来,笑道:“但这里有份亲历现场的报告,应该是最中立的,请陛下过目。”


第一九七章 第三次激动
  “谁的报告?”嘉靖帝饶有兴趣道。
  “陛下您钦命的浙江备倭巡察使,沈默沈拙言的。”陆炳恭声道。
  “什么?沈默?”嘉靖帝已经淡忘了自己心血来潮时的任命,但那次与严阁老闹的那个‘什么沈默’的笑话,却让他记忆犹新,所以一听名字就什么都想起来了,微微颔首道:“朕让他写一份东南军情的禀报,就这么点小事,怎么到现在才呈上来?”
  陆炳心里对沈默有了想法,自然要帮他解释一番:“陛下乃是天下之主,心怀山河,在您眼里的小事儿,在臣子们眼里可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了。”
  “哼,那就好了。”嘉靖帝眉毛抖动道:“若非满朝皆是阳奉阴违、尸位素餐之辈,我大明何至于被小小的倭寇,给弄得焦头烂额?”
  陆炳脸上一阵发臊,他觉着自己就是其中的代表,赶紧岔过话题道:“微臣来时翻了一下,厚厚的一摞呢,起码有十几万字,写得是井井有条,深入浅出,尤为可贵的是,无论写到哪个方面,都有相关的文武签字用印。这至少说明,其一,他确实把浙江走遍了;其二,他的说法确实可信,不然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文武作证;其三……”说着呵呵一笑道:“恭喜陛下,这真是个实心用事的大才子啊。”
  他说话的时候,嘉靖皇帝在翻动沈默的报告,闻言虽不置可否。但不由认真起来,一看果然与往常看到的那种模棱两可的奏报大为不同,十分的精确简明,让他可以不费心思的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而且沈默知道这时代的人,普遍对数字不敏感,以至于很多官方文章上,不时出现什么‘河宽千丈、楼高百丈’之类的笑话。便特意用一些简单易懂的图表,将那些数量关系表示出来。使嘉靖略略一翻,就感觉对东南了解的透彻了许多。
  嘉靖不是陆炳,对自己江山的关心,远远胜过什么张经、李天宠的死活,严嵩、徐阶的暗斗之类,所以他没有急着去找什么王江泾大捷,而是仔细从头看这篇报告。
  沈默说原来东南的卫所早在成化年间就已经烂透了。现在在战斗的部队,都是官员们从浙江等地招募来的民兵,想把这些人练出来也确实需要时间;原来倭寇的领导者和主要力量,是一些数典忘祖的本国人,铤而走险与日本人勾结,这才造成了十数万人的大倭患……看来不是我大明奈何不了小日本,而是本国的不法之徒在其中作祟啊,嘉靖帝如是想到。
  沈默还用一系列战力对比,指出明军目前的战斗力正处于恢复阶段,想要达到倭寇的水平,需要至少一两年的时间。而且重点介绍了倭寇以海岛为基地、来去自如的行动特点,还客观的分析了倭寇的来源构成,十分隐晦的暗示皇帝,想要彻底将其剿灭是十分困难的……
  ※※※
  大殿里针落可闻。皇帝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听起来十分清晰。
  过了很久很久,嘉靖才缓缓抬起头来,揉一揉发涩的眼睛……连午膳都没顾上吃,他终于看完了长长的十几万字,东南沿海的一切,仿佛都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皇帝的眼前,虽然还是满眼的疮痍,但他的内心却前所未有的平静下来……之前长时间的暴躁不安,归根结底都源于他对这个国家的失控。且怎么也找不到解决之道。对于一个控制欲极强、自视极高的皇帝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的。
  但是现在,他借着这篇有条不紊的禀报。终于把一团乱麻的东南局势,理出了一些头绪,相信再研究研究,心里终究会敞亮起来的。想到这里,那种可以掌握一切的力量感终于回来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可真爽啊。
  嘉靖缓缓地闭上眼,感受着内心的激动……这种感觉自他登基以来共有三次,除了这次外,一次是三十年前,张璁上了那‘虽圣人复生亦不能驳’的《大礼疏》,拉开了轰轰烈烈、旷日持久的大礼议,结果当然是好的不得了。虽然时间比较久远了,但每次想起来还是十分愉悦,甚至比陶天师的丹药还要过瘾。
  第二次是六年前三边总督曾铣,为了彻底解决蒙古边患,上的那份《重论复河套疏》,乃是一劳永逸之策,万世社稷所赖也。嘉靖当时也很激动,摩拳擦掌、脸红脖子粗,让久经宦海的夏首辅,都以为皇帝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了!
  谁知这次的激动就像六月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嘉靖皇帝向他的大臣们表演了一次川剧绝活大变脸,第二天就把那奏章扔进鼎炉里,为炼丹事业做了贡献,还把跟着激动起来的夏首辅,诳了个再也没法再起的大跟头。
  当然曾铣和张璁的命运也没法比了,人家张璁以末甲进士之卑微,晋身内阁首辅,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曾总督却自此成了皇帝的眼中钉,后来被仇鸾一封告状信给整倒,还连累着夏言一起上了法场。
  所以嘉靖皇帝没有急着下结论,他得先弄明白,自己到底是真激动,还是假激动,如果是假激动,爹死娘改嫁,该干啥干啥。如果是真激动,那也得好好想想,到底该怎么做。
  但他能清楚的感觉到,沈默的这篇奏疏,不像曾铣那样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告诉皇帝你该这样那样做,好像否则就不配当皇帝一样。恰恰相反,他只是将东南的情况总结概括下来,没有直接提出任何建议。但皇帝在看完之后,脑海中却立刻浮现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且踮踮脚、伸伸手就能够得着,绝对没有让皇帝劳神费心的地方。
  想到这里,嘉靖心中不禁浮现出一个念头‘如果有这个小子在内阁,朕岂不是可以安心修炼了么?’此念一出,他自己都失声笑了起来,如果没记错的话,那小子还不到二十,连乡试都没参加过呢。
  ※※※
  听到皇帝笑出声,在边上穷极无聊的陆都督,赶紧趁机道:“陛下觉着这报告如何?”
  嘉靖点点头,轻声道:“嗯,不错……”对于刻薄的皇帝来说,能给出这样的评价已经十分难得了。这才想起找陆炳来的初衷,笑骂一声道:“你觉着这事儿该如何处置?”
  “简在帝心,乾坤独断。”陆炳极为顺溜道。
  嘉靖作势要扔出那份奏折,笑骂道:“你也要跟朕耍滑头吗?”
  陆炳愁眉苦脸道:“陛下,这不是耍滑头,实在是微臣也没有主意啊。”说着翻开沈默的奏折道:“微臣重点看了王江泾大捷一段,沈默说‘文华与宗宪反复催促,张经终调大军北上松江。然徐海等闻嘉杭空虚,水陆并进突入嘉善’看这一段吧,分明是张经顶不住压力才出战,还造成了嘉杭的险情,着实该杀。”
  然后又指着下一段道:“但沈默后面还说到:‘宗宪退敌与嘉兴后,张经旋即由松江来视师,然仍由宗宪总制王江泾之战。’”说着很挠头道:“这就有点意思了,张经是有王命旗牌的全权总督,在抵达嘉兴之后,并没有追究胡宗宪越权指挥军队的责任,而且还继续放权,让胡宗宪指挥大军完成大捷。说起来这张经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当场让贤给胡宗宪。”
  “尸位素餐罢了。”嘉靖帝冷哼一声道:“那算什么优点?”
  陆炳瞪大眼睛道:“记着当初微臣初担大任,怕自己能力不够,坏了陛下的大事,您教诲我说:‘有能耐的上级,可以用没本事的属下,因为他自己就能拿主意,别人跑腿就是;可要是没能耐的上级,就得用有本事的属下了,虽然心里会不舒坦,但总得有人给拿主意。’”便一脸认真道:“我觉着在这一点上,张经就做得不错。”
  嘉靖的脸阴下来,想让他改变主意,不比让张璁进内阁简单多少。只听他冷声道:“此战姑且不论死罪,但他张经欺诞不忠、畏敌怯战,这总是事实吧?”
  陆炳对嘉靖太了解了,知道张经完蛋是一定了的,心说:‘张经啊张经,咱俩素未谋面,我能救你一命已经是很够意思了,可别指望我为你犯言直谏,硬保你的官位了。’归根结底,他还是不敢得罪严世蕃。


第一九八章 刀下留人
  打定主意后,陆炳轻声道:“从沈默的禀报看,张经确实比较胆小,才具也一般,也有些贪图享受。但他着实也干了一些事实,比如说自他到任后,各府县都加固城防,再没发生过被攻破屠城的惨剧。而且军队虽然不是他亲自训练的,但毕竟是他下的募兵命令……”
  一边说一边偷眼瞧着嘉靖帝,陆炳见他的面色阴晴不定,心里便害怕起来,声音也越来越小。
  嘉靖似笑非笑地望着他道:“你到底想说明什么问题?”
  陆炳咽口唾沫,小声道:“张经的问题……是能力问题,不是态度问题。”这就是他从沈默那里领会到的起死回生药。
  嘉靖那狭长的双目光芒闪烁,只听他冷笑道:“徐阶给了你多少钱?”
  陆炳赶紧跪下磕头,叫起了撞天屈道:“徐阶那老头是出了名的穷官,恐怕除了陛下的赐宅,就没有值钱的东西了。”
  本以为这样话,皇帝就会算完,谁知嘉靖又道:“难道是裕王?”
  陆炳这下笑了,抬头道:“陛下,王爷求谁也不会求我啊。”嘉靖皇帝儿子不少,但现在只有两个活的,裕王大一些,景王小一些,但迟迟未立太子,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就可想而知。有景王在边上时刻盯着,裕王是万万不会跟皇帝的头号亲信接触的,就算死上一百个张经也不会。
  “那你是咸吃萝卜淡操心——闲得无聊吗?”嘉靖也笑了,骂一声道:“说吧,你到底什么意思?”
  陆炳面色郑重道:“虽然我也恨不得杀了张经,但微臣觉着,大胜之后处置统帅,总是要慎重些才好,以免不明真相之人乱嚼舌根,给东南添乱。”
  嘉靖摇头道:“你没看赵文华的奏章,他说‘狼土兵到后张经仍不出战,百姓都恨死他了’。杀了张经只能是大快人心。”
  陆炳道:“那狼土兵怎么办?”他指着沈默奏章上一句最厉害的话道:‘俍兵生性鹜狠,故称狼兵,即是悍卒又可为匪,仅张经一人可勉强控之。’
  “这个么……”嘉靖似乎被打动了,也似乎松了口气,他摆摆手道:“让我想想。”
  ※※※
  天色渐渐黯淡下来,小太监将偏殿内的灯烛点燃。诸位大学士端坐在椅子上,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读奏折,有的在闭目养神,有得在黯然失神……皇帝没让走,他们就在这等了一天,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闭目养神的是严嵩,凭着对皇帝多年的了解,知道任谁也翻不起风浪来,所以放心神游去了。
  黯然失神的是徐阶,他一醒来就看到那两份奏折的抄本,便知道张经完蛋了,自己的好日子也终于到头了……如果替张经喊冤的话,夏言就是前车之鉴。他清晰记得天下都认为曾铣是被冤枉的,夏言更是无辜之极,然而刚愎自用的皇帝,不仅杀了曾铣,还杀了夏言。
  那人头落地的场景回映在他的眼前,让徐阶浑身湿透了,他心头升起明悟——要么坚持原则陪着张经去死,要么放弃原则独自偷生。
  ‘必须要活下去,活下去才有希望。’仿佛自我安慰一般,徐阶麻痹了自己。他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所有的人都知道,张半洲是他徐华亭的人。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徐阶却放弃了信任他的手下。所有的人都会鄙视他徐阶的为人,把他看成是彻头彻尾的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小人。
  他已经可以预见到,那些聚拢在自己身边的清流,会带着嘲讽与鄙视散尽,不再与他为伍。更可怕的是,皇帝的恩宠也将转回严嵩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