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镇国公主GL >

第294章

镇国公主GL-第294章

小说: 镇国公主GL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婉儿抬起头,神色异常平静:“不生气。”
  她有些惊讶,反复打量了一遍这小东西的脸,将她自地上拽起:“真不生气?”
  婉儿顺从地起身,靠坐在她身畔,见她两手还撑在床沿,便爬去床上,将几个枕头抱出来,垫在一侧,扶着她坐着。她便知道婉儿确是不生气的了,不知为何,竟有些说不出的失望,手握着婉儿的手,让她与自己肩并肩地靠坐着:“为什么不生气?”
  婉儿任她将自己的手握着,另一手理了鬓发,垂下头,淡淡道:“陛下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她将婉儿搂在怀里,半晌都没言语,半晌之后,婉儿自她怀中坐直,将她的手臂从背后绕过来,放在腿上,轻轻揉捏:“累么?”
  她摇摇头,又点点头,等婉儿揉了一会,将另一条手臂也抬起来,身子更斜下去,两腿伸直,半躺着倒在床上,任婉儿换了一条手臂继续捏,眼睛微闭,过了一会,方道:“阿婉。”
  婉儿嗯了一声,却不说话,替她捏过手臂,又揉肩膀,她睁开眼去看她,小东西恭顺温婉,一如往常,只是与她一样,眉目间都略带了些疲惫,她不知这疲惫因何而来,伸出手去,指尖在婉儿眉上一描:“怎么了?”
  婉儿还是不说话,再换过一侧肩膀,又低着头去替她捶腿,她将腿曲起,避开了婉儿的动作:“怎么了?”
  婉儿抬头看她,良久方道:“若你单是阿曌,不是皇帝,该有多好。”
  她苦笑一声,手背在婉儿脸上一擦,蹭去颊上那一行泪水:“若无人时,你只将我当作阿曌就好。”不擦倒罢,擦拭之后,婉儿颊上泪水却更多,她不得不以衣袖替婉儿擦干脸颊,看小东西还在哭泣,索性将她揽进怀中,任她靠在自己胸前哭着,一手轻抚婉儿肩臂,口中如哄幼儿般轻轻道:“不哭不哭。”说上两句,不自觉哼起儿时父亲唱过的并州民谣,已过去了将近七十年,歌词都已忘却,音声曲调,却如在耳边。她已有许久未曾回过故乡,对那里虽说不上眷恋,却也难免生出些怅惘,哼着哼着,声音就渐渐小了下去,到最后一叹,说的却不是父亲或故乡:“太平小时,就常央着我为她唱这些歌。那时她才那么点大,瘦得松针似的一根,四五岁了,我一只手便能将她抱起来。”
  她又叹了一声,搂着婉儿的手在这小东西的肩膀上轻轻拍动:“头一次见你时,你也与她差不多,瘦瘦小小,看着像是一只手便能提起来。不过你可比她聪明多了。”想起弘文馆前的小小女童,不觉带出些微笑来:“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那一日弘文馆前那么多人,而今只剩下你我——倒也是缘分。”
  低下头,手在婉儿的脸上轻轻擦拭:“圣人说,‘七十而从心所欲’,小时候我读书时总觉得,人到了七十,便可以为所欲为,可真到了这年纪,才发现‘七十从心所欲’,并不是因年纪大了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因年纪大了,能做的事早已有限,所以人家不怕你随心去做——反正也做不了什么了。而且人到了这样年纪,已是随时入土,想做的事,若还不快些去做,谁知最后还来不来得及呢?你们年轻人,时日还长,虽熟读经文注解,恐也未必能体会这些道理,我却是切身感受到这道理了,所以有时你见我做事任性了些,并不是因我全不在意你,不愿顾及你的心情,不过是因我年纪大了,怕等不及——你明白么?”
  婉儿终是止了泪,仰头看她:“你是七十之年,能切身感受这道理。我的阿曌亦是七十之年,我与她日夜相伴,岂感受不到这道理?只是人总是贪心不足,得了陇,复又念蜀。有了七娘,便想阿曌。有了阿曌,又想长久。不能长久,也想着彼此无间。可惜无论是长久,又或是无间,总无一样是能指望的。”
  婉儿眼中又溢出泪水,将头仰得更高,似乎这样便能将泪水忍回去——其实却不过是流得更快,直接从眼角划过耳迹,滴在她手上,她含笑看着着婉儿,手又替她去擦眼泪:“几年之前,你还有许多雄心壮志,哄着我放你去外面,与那些男儿们争出风头。我不答应,你又悄悄默默地约了太平,起了这什么女人社。在外臧否人物、指点江山时,也不见你想起‘无间’这事。怎么忽然就琐琐碎碎,儿女情长了?”看婉儿直着脖子要辩,笑着伸手点住她嘴:“我不怪你这个。人生在世,父母,子女,兄妹,夫妻,恋人,君臣,朋友…要历经那许多重要的人,那么多情义,岂是区区一人便能全部取代的?且人之来在世间,父母是第一个缘分,次而为兄弟姊妹,稍长些才有朋友,其后方才有夫妻、恋人,次又有儿女,若论先来后到,首重也该是父母,若论来路,则该是儿女。恋人虽重,总是众缘之一,原非独专。不要说我,便是你,你虽与我相处,难道我就能要你抛弃你阿娘,你舅舅、舅母和表兄弟们,还有你那些同道的朋友?——我从前倒是有这样的想法,可你想想,若我真要你这样做,你能如意?我不愿这样要求你,更不希望你因了我,而放弃你素日所愿,委曲求全。人之一生,恋人固然很重要,却绝非是唯一重要的。于我如此,于你更是如此。”凝视婉儿,轻笑道:“答应我,不要因你我之事,而忘了你自己的平生抱负,无论我死之前,或是我死之后。”
  作者有话要说:  恩又被微笑君猜对了(真不懂有啥好屏蔽的)


第499章 问答
  说来奇怪; 在甘露殿中我的心尚未如何难受,回到家里,才渐渐有了胸闷气短等症。初时还不甚严重; 到了夜里便有些呼吸不畅,不得不改趴为躺,又改躺为靠坐——本来心脏病这事; 若是将发未发之时; 坐着比躺着好,我也因此习惯靠坐着睡觉了; 奈何母亲这一顿打着实狠了些; 背后虽垫着软枕,依旧觉得疼痛难耐; 且白日睡过一场; 夜里虽还昏昏沉沉的,却无论如何也睡不深; 想叫人拿书来看罢,左右早得了阿欢吩咐; 不许给我那些劳神的东西——除书之外,如双陆、樗蒲、射覆、投壶、皮影戏等或劳心或劳力或吵闹的活动; 也一应禁了; 我憋得无法,只好睡一会醒一会地熬着,三更时听见帘外有动静,睁了眼看; 却是守礼来问我。
  我见他冠带俱全,衣裳却与白日不同,知是特地要熬一夜来守我,越性便叫他进来:“大郎陪我说说话。”
  守礼稍一迟疑,自掀起帘子,大步进来,向我床前一跪,扶着床沿看我:“姑姑。”
  我吃他一吓,连睡意都少了三分:“你这是什么礼节?快起来。”想到母亲已下令封他为皇太孙,背上一凉,不自觉地左右一看,只看见王仙仙一个,才稍放了心,守礼却向我足拜一拜,才恭敬起来,也不肯坐床沿,非要让人拿了小杌子来,蹲坐在床前,我见这一节,方想起这是什么礼节——当初父亲病重,李暅侍疾时,就是这样做法,一下有些好笑,又有些无奈,向守礼道:“你是皇太孙,不可对我行这样的礼。”
  守礼将身子一躬,束手道:“不会露给旁人的。”说到“旁人”二字时脸色微暗,我瞧见了,将他手一牵,轻轻笑道:“你在怨你相王叔,还是怨你二弟?”
  守礼抿了嘴,半晌方道:“不是怨,只是不明白。”
  我有意教他,故意道:“哪里不明白?”
  他想了一想,道:“若我死了,二弟便是阿耶长子,日后能得立为太子,这我知道。可是相王叔和李千里与我并无利害,他们为什么也要做这样的事?”
  我轻笑道:“谁说他们与你并无利害?阿旦是前太子之嫡子,被废的少帝,又在东宫住了这么多年,眼下是你祖母还在,若是日后你阿耶得势,岂能容他?且当初他与同在一处,没少欺负过你,你却是太子的长子,眼看日后便是太子、天子,他岂能不畏你报复?李千里就更不必说了,他小时候欺负你的时候也不在少数,且你们本是同源的堂兄弟,他至今还在军学受训,你却已执掌过一阵军学,他所喜欢的崔明德对他不假眼色,对你却恭敬服帖,他怎能甘心?——就算没有这些关系,只要你占着这位子,便是许多人的眼中之钉,肉中之刺。无数人想要打倒你,无论是为他们自己,还是为他们的主子。”
  守礼面上看着有些难过,却是已明白过来了:“可我并不会报复他们——阿耶待他们也好得很。”
  我笑:“你虽不会报复他们,可这件事已成了他们的把柄,报复与否,权力在你,不在他们。再说,你以为从龙之功便能满足他们么?有些人的本意,根本便不是为守仁,而是在更高的那个位子,你明白么?”
  守礼沉默着点点头,我已将话说开,索性狠心道:“不但这些人,还有许多人想要保你,譬如你阿耶的某些僚属,以及你在省中会遇到的许多大臣。可这些人未必便是真的在意你。”
  守礼颓丧道:“我知道,于他们而言,我不过是阿耶的长子,祖母的长孙,所以必须为太孙,至于我自己愿不愿意,于那位置相不相宜,全不在他们考量。”抬眼看我,又道:“姑姑…你当初说,若我不愿,绝不迫我做皇帝时,是否已预料到今日?那时你是说的真心话,还是只是为了安抚我?”
  我笑着抚了抚他的头:“不但那时,便是现在,你若不想做皇帝,我也不会迫你。不但不会迫你,还会想尽一切办法,助你做成这事。”
  守礼睁眼看我:“可我已立为太孙。”
  我笑:“谁说太孙便一定要做皇帝?谁又说皇帝便只能永久地当下去?天下千千万万的人,喜欢的颜色、衣服、物件,甚至喜欢的人的性别都不一样,凭什么一个皇帝的位置,便一定要人人都珍惜宝爱,抢得头破血流?我之所以答应你,却还要为你争太孙的位置,并不是一定要迫你做皇帝,而是希望,你在做出决定之前,能好好地了解一下‘皇帝’二字,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含义,做皇帝与不做皇帝之间,真正差的是什么,争皇位与不争皇位,将要付出的代价,都是什么。你也不要以为,你若想做皇帝,我便不论你是什么性情人才,便一力会推举你坐那个位置,‘皇帝’二字,代表的并不仅仅是至高荣华,还有人间的至高责任——你见了昨日之事么?你祖母不过交代你阿耶一句,你阿耶便惊怖畏惧,责打勒逼,几乎致你于死,你若死,你阿娘、阿武、阿武腹中的孩子,乃至其他许多无关之人,都将受波及。你和你祖母之间所隔,不过是你阿耶,你祖母的随意一言,便能造成这样的后果,若是别的事,自你祖母传下去,至省中、州里、县辖、刀笔吏,再到民人,期间会有怎样相差,可想而知。为君者一举一动,哪怕至为细微,都能影响许多人的生死荣辱,岂能所托非人?”
  话说太多,不免心虚气喘,虚咳一声,守礼忙取了水来,跪着奉我,我见他甚是虔诚,便也坦然受了,他等我喝完水,还不忙起身,就恭敬跪着,仰头问我:“姑姑的说法,和师傅们的说法有相通之处,却也有不同。师傅说,皇帝者谛天之命,而天命仁慈,所以为君者当仁慈。可我之所见,史书上的明君,皆不乏雷霆手段之人。就连祖母…我在城郊走访,民人皆说,自祖母登基以来,物价平稳,人口孽生,是清晏之象,可以儿之见,并不曾见祖母…有多仁慈。”
  我惊异地看着他,抚他头顶的手不自觉收回来,半晌方笑道:“义有大小,仁有轻重,至重至大者天下,次之者国,次之者家,次之者身,譬如打仗杀敌,遇见对手中的残弱之士,怜而释之,是为小仁,而此残弱之士回了贼营,修整力气,再来杀我,则此小仁实际导致了不仁。与朋友交,遵朋友之义,代为帮忙,是为小义,若朋友违法乱纪,你却作为帮凶,则此小义反而导致大不义。是以人生行事,兼而得小仁小义,那是最好,若不能兼顾,便只能首重于大义大仁。如皇帝者,选你为皇帝,是因你要对得起皇帝的责任。若能对生民施仁慈,对天下守大义,则纵有小节处不明,亦不失为明君。若只重小节而毁大义,则如宋襄之流,徒增笑柄尔。”
  守礼敏锐地道:“选为皇帝?”
  我点点头:“你不要小看民人,他们个人虽卑微,集合起来却强。一人或不能反对你,众人却能倾覆社稷。民心如水,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是此之谓也。所以为皇帝者,不要觉得自己的皇位便是天授,不过是百姓们觉得你还好,所以没有将你罢黜罢了,以此言之,历朝历代之帝王家族,都可算是百姓选出来的。”
  守礼陷入了沉思,我也不去打扰他,自己抱着被子,模模糊糊地挨了一阵,睁眼时不止怎地,竟已天亮,守礼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