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103章

盛唐夜唱-第103章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般一说,叶畅对他顿时好感大起。

  一个愿意自折而维护朋友的人,总是能让人好感的。

  “裴启之说出此语,便当罚酒,莫非我叶十一是这等无量之辈?”他佯怒道。

  周围之人看到他方才打王缙的脸,当真是左一下右一下,可谓毫无收手之意,心中都是暗诽,你还真是无量之辈。但此时气氛终于缓了过来,没有谁自讨没趣,去寻这个晦气。

  毕竟玉真长公主坐在那边,若是争吵惹怒了她,只怕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十一郎是妙人。”玉真长公主笑了起来:“裴启之亦是妙人,好,好,我这便令人谱成曲子,唱那首长短句。”

  她手中有皇宫梨园中精通音乐的伶人,加上还有王维这音律大师在,因此没有多久,便谱好了曲子。伶人唱罢,余音绕梁不绝,众人想到王之焕已逝,也不禁怅然。

  “曲虽成,却未曾有曲名,今日法师为地主,还请法师为此曲赐名。”叶畅这个时候起身向着玉真长公主行礼道。

  众人心中再次暗骂,这厮倒是会拍马屁!

  此曲因为今日的轶事,显然要扬名后世的,谁给这曲取了名,其名字便也会随之流传。叶畅提出此议,实际上就是给玉真长公主一个文坛留名的机会,而且这是雅事,玉真长公主自然笑纳。

  他们只是嫉妒,同时也有些怅然,自己一时沉浸于今日事与曲中,未曾及时反应过来。

  玉真长公主沉吟了一会儿:“王季凌原句为凉州词,我便改一字,换凉州词为凉州仙吧。叶十一梦中遇仙,得王季凌此句,也算应景。”

  众人自然都是抚掌称赞叫好的,玉真长公主也算有气魄,原本叶畅还以为她会以自己的封号为名,叫什么“玉真子”,此际看来,她能结识盛唐无数文人,也不完全是因为她的长公主身份。

  “饮胜!”有人道。

  “饮胜!”

  叶畅也举杯同众人一样,将酒饮尽,此时人多,他的事情不宜说出,因此他没有提及正事。

  王昌龄频频向他举杯劝酒,大约是回忆起老友了。

  没有王缙闹事,宴乐的气氛就好了起来,随着时间推移,院子里也象是沸腾一样。叶畅没有去凑热闹,那些陌生人忌惮他言辞犀利,也不敢来招惹他,因此与叶畅谈话最多的,还是杜甫与王昌龄。

  过了一会儿,叶畅发觉,玉真长公主悄然退席,而王维也同样退席了。

  又过了会儿,便见一个侍者来,将王缙招走。

  叶畅苦笑,他虽然给玉真长公主每年带来几千贯的收益,但在这个女人心目中,终究是比不得她的老情人王维的。因此虽然叶畅乃是约定之客,而王维等为不速之客,但是玉真长公主还是毫不犹豫地先与王维相会。

  让叶畅心中不安的是,王缙此前对他的敌意。

  这种敌意方才已经被他教训了一次,可是当王缙与王维独自面对玉真长公主时,可以想见,他必然要进谗言。

  因为主人离去的缘故,宴乐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到后人在场诸人都有些尴尬。直到许久之后,才见玉真长公主换妆而出,又唤来梨园伶倌歌舞一番,这才宴罢散去。

  但是王维兄弟却是再未出现了。

  他们肯定没有离开,否则裴迪与王昌龄不会留在此处,玉真长公主应该是先将他们安顿下来。

  叶畅琢磨着王缙有可能在哪一方面为难自己,然后感觉有人拉了自己一下,他回过头,便见一个侍者呶嘴示意。

  叶畅会意,跟着那侍者离开,不一会儿,来到侧院,只见玉真长公主斜倚胡床,两个道姑打扮的使女正在为她捶背捏脚。

  她眉宇间,有股抹不去的倦意。

  无论她如何保养得体,总是年过半百,这样半天热闹,虽是让她欢喜,但也让觉疲倦了。

  见着叶畅,她虽未坐正,但一扬眉,那股倦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成熟女子的风韵。

  这是个极善于利用自己风姿气质的女人,类似于另一世中影视名星中的那些不老者。叶畅暗暗叹服,这又是一个影后级别的人物,同时心中暗生警惕。

  玉真长公主此前可从来没有在他面前流露出这种风姿,他也不是王维,对年过五旬的老妇人还会感兴趣!

  “十一郎,你此次来,听闻还带着一伙蛮人?”

  示意叶畅落座之后,玉真长公主凤眼微眯,笑着问道。

  “正是。”

  “听闻蛮人首领,乃是一位美丽小娘?”

  “是倒是一位小娘,美丽则未必。”

  “听闻为了这位美丽小娘,你还与京兆府起了纠纷,设计替京兆府破了春明门外命案?”

  “咳,破案之事有之,但未曾与京兆府起纠纷,更不是为了蛮人小娘。”

  叶畅心中有些奇怪,玉真长公主见他,为何不谈正事,却纠缠于这些枝节。

  他虽是两世为人,对于女子的心性还是了解得不够深。世上女子,没有不妒者,哪怕完全是与自己不相干之人之事,有些妒性大的女子也要没来由的去生气。

  玉真长公主虽然号称出家,实际上却还是红尘中人,又见叶畅翩翩少年,忍不住就对被叶畅关注的娓娘生出妒意。

  “以汝观之,我与那蛮人小娘,孰美?”

  这个问题,让叶畅灵机一动,他抬起头,看了玉真长公主一眼,然后道:“极西之地,有一国度,其国君育有一公主,因肤色洁白,故取名白雪……”

  于是大唐版的白雪公主出炉了。

  这个故事早就改编出来,集在《新世说》之中,只不过因为《新世说》扑街得没卖出几本,所以不为人所知。

  叶畅说时,玉真听得津津有味,待听完之后,她悠悠一叹。

  经过叶畅改编、方氏润色之后,大唐版的《白雪公主》更符合一些大唐的习惯认知,但最终善胜恶总是不变的。玉真自己曾经经历过复杂的宫廷斗争,对白雪公主的遭遇颇有体会,而这些体会,便化成了那一声叹。

  “故此,某以为,美与丑,在心不在形。法师上佐圣君,下抚群儒,岂是一蛮夷小娘可比?”

  “你啊,便是直说,我老了,不当与那小娘比姿容。”玉真白了他一眼,揭穿了叶畅的真实用心。

  叶畅有些尴尬,嘴上却是坚决不承认的:“我大唐佳丽,知书达礼,雅通音韵,如何会输与不知礼仪的蛮夷女娘,法师之语,某……”

  然后他便见玉真摆了摆手,有人便撤下她身后屏风,而娓娘则在屏风之后,神情有些复杂地看着他。

  叶畅顿时愣住,知道自己被捉弄了。

  他来到玉真别业,娓娘等人自然也来了,只是被安顿在别业之外静候,却不知何时,被玉真召了进来。

  若他真与娓娘有什么私情,如今背后赞玉真姿色远胜于她,同时又贬低娓娘蛮女不知礼仪,只怕就会醋海生波。

  这位长公主,当真是难对付至极啊。

  叶畅心中嘀咕,口里在愣过之后继续道:“法师之语,某不赞成。”

  “口是心非之徒,花言巧语巧言令色,王夏卿这般说你,倒是妥当。”玉真哼了一声,看了看娓娘,见这蛮女果然一副野性生动的模样,终究是有些不服气:“若是我与她这般年纪,料想她不如我!”

  叶畅注意的不是玉真的赌气,而是她转述的王缙之语,看来王家兄弟私会玉真长公主时,王缙没有少给他上眼药。

  但是叶畅根本不在乎,玉真长公主并不是傻瓜,若是没有宴席上的冲突,或许这些眼药还能有些作用,但有了那场冲突之后,作用就要大打折扣。

  否则玉真长公主也不会把事情说出来与他听了。

  “把她带下去吧,我与十一郎有些话要说。”玉真长公主又吩咐道。

  有使女上来,带着娓娘离开,娓娘有些犹豫,是不是此时便叩求玉真长公主,但看到叶畅给她使了个眼色,她便想起京兆府审案时的情形来。

  那时叶畅给她使眼色,她没有理会,结果弄得手下挨了板子。

  这一次她垂下头,依着叶畅之意,离开了这侧院。

  “十一郎带这蛮女来见我,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给法师献礼来了。”叶畅笑道:“法师可曾注意这蛮女所着衣裳布料?”

  “白叠布……怎么,你有意自六诏收白叠布入中原贩卖?”

  “非也,非也,乃是种植棉花,也就是织成白叠布之物!”叶畅道。

  “蛮夷植株,中原也可种植?”玉真长公主甚是聪明,顿时瞪圆了眼:“你会种?”

  “某不会种,但蛮夷却会种。”叶畅道:“我听闻蛮夷气候虽与中原不同,但这棉花却如葡萄一般,亦可在中原种植。中原、江南一带,有些地方桑麻收获不多,改种棉花,或可衣被天下!”

  “呵呵……”

  玉真长公主一笑,没有置评。

  叶畅收敛住热切的心思,知道自己急了。他定了定神,诚恳地道:“法师虽不在红尘之中,终究是宗室贵胄,天下百姓子民,皆为法师之属。若此物可利于百姓子民,使其大行其道,亦是法师功德。”

  “依你之意,如何施为?”

  “法师有田庄,先择一二田庄试种,若能成,再于一县一邑试种,若再能成,可于一道推之——如今步步推行,及至天下!”

  说到这里,叶畅屏息凝神,盯着玉真长公主,看她是否会答应此事。

  第108章 欲造神舟访仙山

  玉真长公主凤眼微微眯了起来。

  如果叶畅是让她向李隆基提议推广此物,玉真长公主会立刻拒绝。

  她虽然深得李隆基恩宠,但她自己有自知之明,向李隆基举荐人才没有问题,但干涉到具体政务,必然会被视为太平公主第二,那时恩宠就会变成忌惮。

  但叶畅提出,在她的一二田庄中试种,其谨慎如此,则让玉真长公主改了主意。

  她又看了叶畅一眼。

  这个少年郎风度翩翩,自己拿王维当初与他相比,确实是不对。

  他比王维多了许多东西,比如说,自信。

  不是对自己才华的自信——王维也有这种自信,而是在叶畅身上,玉真长公主感觉到一种似乎能看到未来的自信。

  这种自信,似乎只在那位强悍无比的女子身上才看到过,而这种回忆,绝对让玉真长公主不舒服。

  武则天,极盛之年的武则天身上,便有这种自信。

  玉真长公主的凤目突然瞪圆,带着凌厉的怒气,看着叶畅。不过旋即,她哑然失笑。

  与祖母身上的自信还是不同啊,没有那种凌厉的霸气。

  叶畅并不知道这么短的时间里,玉真长公主心中竟然转过这么多复杂的念头。他静静等着,然后听得玉真长公主道:“这与那蛮女何干?”

  “令那蛮人献出种子,同时遣人来中原教授种植之术。”

  大唐对于接受外来先进技术并无多少抵触,相反,朝廷还积极促成这些事情,乐观其成。唐太宗李世民便曾于贞观二十一年遣使去摩揭它国,学习熬糖之法,令大唐的制糖工艺得以突破。

  玉真长公主微微点头:“然后呢,那些蛮人岂肯轻易献出其族中之宝?”

  “此越析诏,存亡只在旦夕之间,若无大唐庇佑,必为南诏所并。只需略略约束南诏,便可使其感恩戴德。况且,南诏独大,似乎亦不利于我大唐在南方之利益……”

  “利益?”听得叶畅直接将利益挂在口上,玉真长公主有些讶然。

  叶畅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

  这虽不是腐儒横行的时代,但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直接将利益说出来,还是会被人鄙视。

  只不过说出的话,想要咽回去就困难,叶畅也无意掩饰,只是平静地继续道:“正是我大唐利益,人与人之间当讲义,国与国之间当讲利。”

  “此事由得你与那些儒生去打嘴仗去,如同你那标点句逗一般。”玉真长公主没有听他继续解释:“只是如今何种情形对大唐有利,你却是欠考虑了。”

  “嗯?”

  “土蕃连番侵拢,大唐正准备与之进行一场决战。”玉真长公主道:“大唐需要南诏自东南方向牵制土蕃,而一个威胁不到土蕃的越析诏,对大唐并无用处。至于白叠布,令南诏献上,料南诏不敢不献。”

  叶畅默然,过了会儿才道:“怕养虎贻患。”

  “癣疥之患罢了,剑南一路,便足以压制南诏了。”玉真长公主有些讶然:“你不为那南蛮小娘进言?”

  “某方才已经说了,国与国之间当讲利。”

  “如此便将那位小娘抛弃了,始乱终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