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第一科举辅导师 >

第149章

第一科举辅导师-第149章

小说: 第一科举辅导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卿听闻之后,借由此事上奏陛下,这件收容所就被朝廷接手了。开支皆由朝廷负责。
  唐贽驾崩之后,对宋问来说,有喜有悲。
  好处是,大约不用再畏戒林唯衍身份的事情了。坏处是,宋问至此过上了要早朝的日子,简直生无可恋。
  李洵与冯文述等人,简直叹为观止。
  先生不愧是先生,要么拒不为官,要么一飞冲天。
  宋问为官后,给朝廷的第一份礼物,就是户部记账制度的改革。
  稳稳拉住了新朝的第一波仇恨。宋问欲哭无泪。
  几次早朝激烈争辩之后,唐清远赞成了王义廷的提议,开始缓步推行新的记账方式。
  消息传出后,民间对朝廷希冀甚高。新朝改革,打击贪腐,他们自然乐见其成。
  宋问,就差封神了。
  平静下的暗涌,也并未停息。
  唐清远登基之后,一番举措接连而来。南王在外亦是蠢蠢欲动,不知何时发难。
  宋问每日下朝后,就过去南门一趟。逛了数遍,依旧毫无所获。
  她实在怀疑是不是自己多想了,或是当时眼花了。
  林唯衍跟在宋问背后,碎碎念问:“唐毅究竟去了哪里呢?”
  宋问无语道:“分明是你看着他离开的,你现在怎么能来问我呢?”
  “因为你什么都知道。”林唯衍说,“他会不会回来呢?”
  宋问沉默片刻,唏嘘叹道:“他倒是希望他不回来。他要是回来,怕不会是好事。”
  难道真要兄弟相争,天下大乱?
  宋问还是宁愿相信唐毅,因为唐毅的眼神里,根本没有什么的雄图霸业。何况,他没有动机啊!
  他若是想要造反,若是在意这个,早有千百次的机会,去岭南找南王了。
  就算对皇位无意,想要报复,也可以去找南王。
  只是,唐毅顾全大局,才始终忍辱负重。难道至此,又反悔了吗?
  宋问不知道。
  她与林唯衍走在街上,迎面一名孩童朝她跑来。
  宋问在出神,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那小孩问:“是宋先生吗?”
  就算她是国师了,众人还是喜欢叫她先生。
  宋问点头:“是我。”
  那小孩将手中的信塞进她的手里,然后转身跑了。
  来找宋问说话的人很多,给她送东西的人也很多。所以她没有在意。
  拆开信之后看了一眼,那信件没有落款,但是字迹太过熟悉。
  来人邀她夜半在城南的桂树下见。
  宋问收起纸张,脸色顿沉。攥成一团,塞进怀里。
  林唯衍见势不对,小心问道:“是谁?”
  宋问皱眉道:“他真的回来了。”
  林唯衍:“是吗?”
  林唯衍看她很是担心的样子。一手拍在宋问的后背,说道:“不要怕他做错事,你会教育他的。”
  宋问笑了一下:“你说得对。”
  要等到夜半,实在是太难熬了。
  宋问想了许多想问唐毅的事,可是又不知该如何措辞好。
  数日不见,她还是更想知道,唐毅过的怎么样。
  天黑之后,避开街使,林唯衍将她送到约定的桂花树下。
  宋问挥手示意,让他去别的地方先躲着。林唯衍就直接藏在了树上。
  不知过了多久,似乎月亮都走了半圈,终于有了动静。
  林唯衍蹦起神经,戒备看向来处。
  那人从暗处走过来。从身形,样貌,都说明了他是唐毅。他似乎孤身一人过来。
  林唯衍犹豫了一下,继续趴在树上,没有下来。
  唐毅两手负后,与她保持了距离。问道:“你还好吗?我听闻你因我进了大理寺。”
  宋问:“那你应该听闻,我现在是新的国师了。”
  “听说了。”唐毅说,“但我料想你应该是不愿意的。”
  宋问笑道:“就像我料想你现在是不愿意的吗?”
  唐毅:“那你可能要失望了。你想错了。”
  夜风飒飒吹过。宋问皱起眉毛。
  唐毅朝她走近一步。说道:“看来我们还是做不成朋友。但我很感谢你,你是第一个坦荡与我相交的人。”
  唐毅叹了口气:“也许你不在意,因为你知交遍天下。可是我不一样,我只是个可怜人。甚至不知道,我应该去恨谁。”
  宋问:“为什么时间会过的那么快呢?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必须会离开呢?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每个人都有不能放下的东西,不能坐下来一起好好聊一聊呢?为什么不到走投无路,就没有回头的机会呢?”
  “我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可我看着你们在做。”宋问低下头,顿了顿才接着说:“你们在做,我阻止不了,也改变不了。我觉得很难受。”
  宋问走到他面前,拦住他的去路:“唐毅,你说。我们是从哪里,开始走岔路的呢?”
  唐毅:“你的路一直是对的,只是你一直不清楚我的路。”
  宋问摇头:“我以为我很了解你。就算我不了解你的想法,但起码我了解你的为人。”
  唐毅苦笑:“我曾经也这样以为。”
  两人又是默然。
  “何苦呢?”宋问带着丝无奈道,“何必非要走到这一步呢?”
  “一口气。”唐毅笑道,“没有这口气,人会活不下去的。”
  宋问:“我不行吗?”
  唐毅又是笑。
  “看见你无恙,我便安心了。”唐毅退开一步说,“我今日来此,就是告诉你。属于我的东西,我会拿回来。劝你还是,早日离开。不希望你再因我,受什么牵连。”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宋问说,“可是人生从来没有回头路,望你自己想清楚。”
  唐毅朝她颔首:“再会。”
  恰时一阵风吹来,头顶桂树婆娑作响。
  林唯衍从树杈间探下头,做了个手势,询问她是否要动作。宋问摇头,他遂躲了回去。
  两人复又看向唐毅。
  唐毅回头,朝他们做了个口型。但是光线太暗,宋问没有看清楚。
  她想一步追上,唐毅的背影已经消失在街口。
  脚边的灯摇晃了一下,宋问低下身,将它抓在手里,原路走回去。
  林唯衍过了一会儿,从后面追上。
  宋问:“他说什么?你刚才看见了吗?”
  林唯衍做了做口型,然后说:“……夹……馍!”
  宋问:“……”
  我夹你大爷哦!
  唐毅在身后人的照应下,出了城门。随后,一路前往南王的营地。
  夜灯下,南王看着手上这一张老旧的,类似桌布一样的东西。字迹像被水晕开了一样,下面的红泥章印,自然也是模糊不清。他怀疑道:“这就是……遗诏?”
  唐毅在一旁端着茶杯,一脸无所谓道:“信不信,随你吧。”
  南王抬起头,深深看了他一眼。
  是不是真的无所谓,唐毅是真的即可。
  该信的人,自然会信,不信的人,能找出千百个借口。
  “既然如此,我们也不用再等待。”南王说,“休让那黄毛小儿继续得意。他父亲欠下的债,也该是还了。”
  唐毅放下茶杯,不做声响。
  翌日,南王率兵围在长安城下。
  守备见势不妙,惊慌中急急封锁城门。
  南王未领兵强攻,而是在城门外摇旗呐喊。
  “唐贽谋杀亲兄,假造遗旨。今奉天命,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
  如此往复,日夜不停的嘶吼。
  此言瞬间流遍长安城。百姓人心惶惶,不敢去想内里乾坤。
  安王之死,至今成谜。民间讳莫如深。是真是假,无法定夺。但众人心中,自是有数。
  南王要的,就是动摇民心。
  众臣齐聚一堂,紧急商讨此事。
  金吾卫将领调集城中兵力,守在城门各处,以防对方发难。尚不知南王究竟何时动手,还是早作准备。


第177章 罢了罢了
  南王在城外喊话; 长安城内人人自危。
  他们害怕打战; 尤其是这样善恶难辨的战争。这让他们觉得在自相残杀。
  他们如果反抗; 对方也是自诩正义之师的同胞。他们如果不反抗,当今天下安定,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翻天覆地不成?
  朝廷如今却抽不出闲情理会这样的事情。众臣聚在一起商讨对策。
  主战指挥; 交由许贺白。他在边关多年,对于守城攻城的经验,绝不对普通武将能比的。而最大的问题; 还是兵力不足。
  各派争论不休; 主要还是关于兵力调度的问题。
  长安城门众多; 不知道南王会从哪里攻入; 那势必各个城门都要派些守卫镇守,且各个城门都安排一名将领坐镇。如此一来; 兵力分散; 原本就不足的人手更是捉襟见肘。状况实在难以叫人乐观。
  同时; 关于要不要趁乱将唐清远送出京师再作打算,也是决议不下。
  宋问听他们吵来吵去,提出了各种作战假设; 布局拆招,也还是没有结果。不由叹了个口气。
  像这种时候; 人多反而坏事。没有一个领导性的人物做最后的拍板决定,怕是会陷入无尽的拖延中而已。
  唐清远正坐在上首; 皱眉沉思。
  他还年轻; 不够果决; 亦害怕犯错。
  这是他犯不起的过错。
  宋问说挠挠头道:“其实宋某觉得,兵力不足倒还好说。长安百万人口,加上牢狱中关押着的囚犯,人数上我们必然是有优势的。”
  当然这是下下之策,最好是不要将无辜的百姓牵扯进来。他们没有对战的经验,一上场,直接就是炮灰。
  而且什么时候要将百姓推出去受死了,那这朝廷听着也差不多快灭亡了。
  于是几位老臣摇头否决。
  “我也不是指要让百姓上阵,而是说,诸位也请不要如此忧虑,看不清目前的局势。”宋问挠挠眉毛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既不是如何安排人手,也不是如何逃难,而是我们对南王那边的事情一无所知,他们在朝中却有一定的耳目。”
  朝中有南王的耳目,已是一件公认的事实。其实他们在这里商讨出了结果,也或许很快会被对方知晓。那么勿论他们怎么调配兵力,他们都可以从薄弱的地方切入。里应外合,来个速战速决。
  现在还没有动手,只是想占占舆论优势,好确保自己的名声而已。
  一老臣问道:“那,国师有什么想法呢?”
  宋问沉吟片刻道:“国师有什么想法?国师即不能呼风唤雨,也不能撒豆成兵。更加没有打过战,上过战场。国师提出的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
  众臣:“……”
  宋问道:“国师虽然没有打过战,但是朝堂上,有不少血雨里征战出来的英雄将军。我们在这里百般争辩,都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不如听听他们的意见,才是上策。”
  众人一致看向沉默的许贺白。唐清远跟着看向了他。
  许贺白上前道:“陛下。若要臣直言。目前上上之策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几位文臣听见,立马反驳道:“陛下,万万不可。若南王伺机进宫,我等防备不及,岂不正落了他的圈套?南王已兵临城下,我等岂可继续安逸?”
  唐清远抿唇,看着堂中众人,拿不定注意。
  宋问几不可闻的摇摇头。
  他就算随便相信哪边,也好过这样犹豫不决。他可是一国之君啊,该是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领袖。
  唐清远看见宋问表情,又看见许贺白紧皱的眉头,深深吸了口气。调整一下坐姿,下定决心道:“许大将军,为何如此看法?”
  许贺白选择按兵不动,自然不是选择安逸。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越是心急,越容易出错,叫别人抓住把柄。
  南王现在还没有进攻,就是他们最大的机会。寻求退路,或是急于进攻,都不对。战斗还没开始,怎么能自乱阵脚了呢?
  他征战多年。临门一脚,一败千里的,有。柳暗花明,死地复生的,也有。但唯一的一点是,绝不能让士兵察觉到统帅的犹豫与不安。
  不妥善调派兵力,届时在慌忙调度,敷衍与将就的情绪,会直接导致军心不稳,败局已定。
  将军下的每一个军令,都应该是考量过后的万全之策。
  只是,他是武将,不善于争辩。他等了许久,也没等到唐清远的信任。所以他不好开口。
  唐清远终于决议道:“便听从大将军的安排。”
  众人散朝。
  宋问是没有什么公务的,所以她是最悠闲的一个人。
  下了朝之后,就回到家中,坐在椅子上试着对口型。
  林唯衍在一旁不停重复道:“夹……馍……还是奶……泡?”
  “住嘴!”宋问怒了,喝道:“分明是南门!”
  “南……门……”林唯衍试了试,“哎呀?”
  宋问:“……”
  宋问重新披上外袍,起身往南门那边走去。
  林唯衍跟在她后面道:“你每日都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