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658章

刺明-第658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准当真是没有想过,田弘遇居然会亲自来找自己。这是完全没有理由的。田弘遇是崇祯的老丈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和朝廷之间的敌对关系。他和自己有来往,等于是和逆贼有来往。和逆贼有来往,是崇祯最痛恨的。而且,他居然不是派人前来,而是亲自前来。

  这家伙的脑子,不知道是怎么长的。要是崇祯知道,非得好好的训斥他一番不可。就算田贵妃再受宠,都不可能保得住他。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接受了崇祯的意思,前来试探张准。这又另当别论了。

  “请他进来。”

  张准沉着的说道。

  陆伊典出来,很快就领了田弘遇进来。

  奸相!

  实实在在的奸相!

  这是张准对田弘遇的第一个评价。

  田弘遇大概五十多岁,身子瘦瘦小小的,两只眼睛倒是非常的灵动,一看就知道是个懂得钻营的小人。事实上,在崇祯的三个国丈里面,此人的确是首屈一指的钻营人才。要说到累积家产,其他的两个国丈都比不上他。他原来就是苏州的一个小商人,因为女儿被选为秀女,从而水涨船高。在京师的权贵圈子里,此人倒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都督大人在上,田某人有礼了。”

  田弘遇的礼数,还算周到,没有什么失礼之处。

  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没有必要的时候,绝对不会惹人反感。因此,京师的很多权贵,尽管觉得此人出身低微,善于钻营,却也拿不到他的太多把柄。相对于另外一个国丈周奎的屡屡出丑,田弘遇就要高明多了。

  周奎乃是周皇后的父亲。周皇后倒是挺好的一个女人,父亲却有点不知道好歹,不知道进退不说,还愚蠢的要命。周奎几乎每次做事,都要留下一大堆的手尾,让人给抓住把柄,然后上本狠狠的弹劾。周皇后在崇祯的面前,始终不如田贵妃得宠,和父亲的愚蠢有很大的关系。

  相反的,田弘遇做事,要比周奎漂亮得多。此人不愧是做生意的小商人出身,做事之前,总是考虑得面面俱到,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纰漏。因此,就算做了什么惹人的事情,别人抓不到把柄,自然无法上表弹劾。两相比较,崇祯自然觉得田弘遇要比周奎会办事得多。

  “田大人远道而来,不知道有何指教?”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

  田弘遇挂衔有几个,一个是游击将军,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使。当然,既然是挂衔,就是没有真正权力的,只拿一分干巴巴的俸禄。否则,以他来指挥锦衣卫,周皇后的地位,就要岌岌可危了。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别的勋臣权贵也不会答应。

  按照大明朝的规定,皇后一般都是来自民间,好像张嫣这样,出身富贵人家的,其实很少。崇祯的三个妃子,都是来自民间的普通家庭。周皇后出自苏州,父亲周奎。田贵妃出自扬州,父亲田弘遇。袁贵妃出自金陵府,父亲袁可望。

  为什么她们都是来自江南?主要是当时的江南,政局平稳,比较多殷实的人家,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子女。江南的女子,又是水灵灵的,知书识礼,温柔娴淑,逆来顺受,在海选的时候,比较容易过关。明代妃子的选拔,有几十道的程序,比现在的超级啥啥啥的厉害多了。

  在这么严格的选拔要求下,条件差一点的,都难以笑到最后。最后出头的女子,都是相当优秀的。好像田贵妃,就有很好的家教,擅长音律丹青。后世流传的二十四群芳谱,就是田贵妃描绘出来的。周皇后和袁贵妃两人,也基本上都是才女,只是没有田贵妃惹眼而已。

  田弘遇见礼过后,说道:“我是受人所托,来求都督大人一件事。”

  张准奇怪的说道:“受人所托?”

  在崇祯的三个国丈里面,田弘遇是最懂得见风使舵的,嘴巴也最是油滑。张准基本上可以断定,田弘遇所说的受人所托,多半是虚词。这老小子在历史上是出名的懂得钻营的家伙,十句话里面可能没有一句话是真的。什么受人所托,是他自己坐不住了才是真的。

  说来也有意思。崇祯的三个老丈人,性格都很有特点。田弘遇是什么都喜欢插手,却又让人抓不住把柄,滑不留手。周奎则是守财奴,整天叫穷,偏偏做事又愚蠢,屡屡闹出很多丑闻,搞得周皇后都时常为自己的父亲脸红。袁可望是书呆子,基本上不管外面的事情。

  果然,田弘遇慢吞吞的说道:“那个……北直隶的盐场……”

  张准会意的微微一笑,脸上显得高深莫测的样子。

  原来是为了北直隶的盐场啊早就知道,你们这些人,在北直隶一定是手脚不干净的。盐场这么大一块肥猪肉,要是没有你们的份,那才怪了。不过,你们能忍到现在,才来找我,还算是了得了!

  事实上,田弘遇的确是为了北直隶的盐场来的。本来,北直隶的这些盐场,乃是北京权贵人家的重要来源之一,田弘遇在其中也有一份丰厚的收入。现在,北直隶的盐场,被虎贲军海军封锁,张准和杨锐锋又横加插手,导致基本上处于半瘫痪状态,他们的收入,自然就没有了。

  动人钱袋子,那就是动人命根子,朝中的权贵,当然对张准十分的痛恨。他们恨不得立刻派遣大军,将张准给剁碎了。只是,这个办法已经被证明不太现实。武力上解决张准的难度很大。因此,痛恨归痛恨,事情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京师的权贵,一方面拼命的怂恿朝廷出兵对付张准,一方面又想派人和张准取得联系,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变通办法。北直隶的盐场,涉及到太多权贵的钱袋子,张准是否反贼,都无关紧要了。只要能够将盐场的利益收回来就好。

  田弘遇善于钻营,热衷于敛财,也从来不怕掉面子什么的。他以前乃是普通的人家,没有什么根底,底子薄,不像别的权贵人家,暂时没有私盐的收入,也能够支撑一时。北直隶的盐场收入断了几个月,田弘遇感觉有点顶不住了。刚好其他的权贵,要派人和张准暗中商讨此事,结果,他就自告奋勇,亲自来找张准了。

  当初虎贲军出动,打击北直隶的盐场,就是要让虎贲军垄断所有的食盐生意。不要说田弘遇前来,就算是崇祯亲自前来,这件事都没有得商量。因此,张准直接的摇头说道:“北直隶的盐场,那是不可能恢复了,现在兵荒马乱,到处都不安全。山东出产的食盐已经足够,北直隶何必继续折腾?”

  田弘遇就有些不满。这种不满的神色,明显的流露了出来。张准这么不给面子,显然是不将田贵妃,不将皇帝放在眼里。在宫里面,田贵妃虽然不是皇后,其实和皇后差不多。崇祯最宠爱的人,其实不是周皇后,而是田贵妃。别的权贵,多多少少要卖他田弘遇一个小小的面子。

  不过,张准如此硬气,田弘遇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张准和别人不同,是掌握着军权的。虎贲军还是张准自己一手拉扯起来的。朝廷的诏令,对他根本不起作用。背后动刀子?办法倒是不错,问题是有没有那个实力。万一搞不好,惹怒了张准,落得破家灭门的下场。

  田弘遇眼珠子一转,立刻说道:“不知道都督大人需要什么?又或者是虎贲军需要什么?或许,我可以效劳?”

  张准随口说道:“我需要战马,你可以搞到吗?”

  田弘遇迟疑片刻,没有说话,只有小眼睛一转一转的。

  张准随口叫道:“刘芒帮我将徐小姐请来。”

  徐小姐就是徐青鸾了。

  刘芒去了以后不久,就将徐青鸾请来了。

  张准随意的说道:“田弘遇,你的事情,她跟你谈。”

  徐青鸾已经隐约知道是什么事,于是就将田弘遇请到旁边洽谈。张准让她出面和田弘遇接洽,显然是在搞关系对等。你们都是后宫的人,你们慢慢谈,我就不陪你们瞎扯了。同时,这也是在告诉田弘遇,你要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要以为什么屁大的事情,都要来找我。

  田弘遇明白张准的意思,只好闷闷的去了。其实,田弘遇也就是个小小的大户人家,除了发点小财,别的都是不懂的。真要有什么手段,那是没有的。因为崇祯对自己的后宫看得紧,捞点小油水,那是没有关系,但是想要做大事,就不行了。他对崇祯,显然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否则,也不会让陈圆圆白白的跑一趟了。

  不久以后,徐青鸾回来了,微笑着说道:“这个老田,当真是个财迷,他居然说,他可以从太仆寺搞到战马。”

  张准心思微微一动,有点怀疑的说道:“此事当真?”

  徐青鸾微笑着点点头,肯定的说道:“他说和太仆寺的人熟悉,可以将太仆寺的战马悄悄的卖给我们。只是价格有点高,老小子开价就是每匹战马三十两银子。其实,我看他的样子,以前跟太仆寺的人肯定不会很熟。但是,只要有利润,他说不定会努力的和太仆寺的人拉关系的,这个战马,或许真的可以搞到。”

  “据我所知,朝廷在山西的大同、偏头关、雁门关、宁武关,还有北直隶的紫荆关、倒马关、井陉关等地,都设置有大量的马厩,里面存放有大量的战马。由于太仆寺和兵部的矛盾,这些战马,一直迟迟都不肯划拨给兵部使用。看样子,太仆寺的太监们,是铁了心要将战马卖钱了。”

  张准沉吟片刻,果断的说道:“行你且安排人和他进一步联系,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可以搞到战马。不管他用什么手段,只要能够将战马送到我们的手里就行。三十两就三十两,给他。”

  虎贲军现在最需要的,正是战马。从皇太极的手里抢,难度很大。从吴三桂那里要,只能要一点,多了肯定得露陷。田弘遇倒是自动送上门来了。这是个很好的机遇。虎贲军只要战马,至于战马从哪里来,会有什么后果,张准根本就不担心。

  其实,在内心里,张准还有个冷酷的想法。等日后虎贲军杀入了京师,田弘遇的这些钱,还有太监们的那些钱,肯定都是要吐出来的。想要逼迫别人交钱,他完全不需要像李自成做的那么过分,那么直接,那么粗暴。来自后世的他,有的是办法,让他们乖乖的将钱财都交出来。

  “好!”

  徐青鸾点点头,答应着去了。

  张准用力的搓了搓自己的双手,颇为兴奋。

  虎贲军只要有大量的战马,在陆地上,也可以横行霸道了。


第666章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对于自己的老丈人做的好事,崇祯自然是一无所知。现在的他,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处理。他的心情,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好时坏。他还没有从孙承宗被杀,还有北直隶一片糜烂的伤心中完全的恢复过来。但是偶然间,他又会处于极度的自信当中,认为自己还可以力挽狂澜,恢复昔日明国的辉煌。

  高阳城失守和孙承宗被杀的消息是十万火急送到北京的。孙承宗遇害,卢象升也知道此事非常小可,当然不敢怠慢,第一时间派人入京奏报。崇祯得到飞奏是在快迸午膳时候。他登时脸色大变,头脑一蒙,几乎支持不住,连连跺脚,只说:“嗨嗨嗨”随后放声大哭。

  崇祯皇帝从来没有在乾清宫中这样哭过,使得乾清宫的大小太监和宫女都十分惊慌,有头面的都跪在地上劝解,没有头面的都在帘外和檐下屏息而立。乾清宫的周围,都是混乱一片。在哭泣中,崇祯忽然想起什么,跟着大吼一声:“那个卢象升抓起来候审!”

  一个站在檐下的老太监,曾经服侍过万历和天启,一向不大关心宫外的事,总以为虽然有战乱和天灾,大明江山的根基如铁打铜铸般地牢固。他日夜盼望能亲眼看见国运中兴,此刻忽然知道高阳城的消息,又见皇上如此痛哭,忍不住哽咽流泪,不忍再听,脚步蹒跚地走到僻静地方,轻轻地悲叹一声,不自觉地说道:“唉,天,可是要塌下来啦!”

  至于崇祯皇帝的怒吼,自然有其他的太监飞快的传旨。内阁这边,不敢拖延,急忙拟旨,然后派锦衣卫小队送去高阳城。结果,一道圣旨下去,卢象升就被逮捕进去了昭狱。其实,内阁阁臣里面,包括首辅温体仁在内,都是有些同情卢象升的。遗憾的是,现在崇祯皇帝正在火头上,他们哪里敢触崇祯的霉头,给卢象升说情?

  这年头,能打仗而又毫无怨言的人,真的不多了,卢象升就是其中的一个。内阁本来还想着,给卢象升更多的权力,借助他平定天下。没想到,居然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们不得不感慨,当真是天不佑大明,卢象升是个人才,却因为孙承宗的死,不明不白的进去了昭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