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657章

刺明-第657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或者是……张准?

  史可法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胡思乱想。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可怕了。难道说,朝廷的局势,真的是太令人失望了?唉,从这段时间的局势来看,当真是不容乐观啊他到兵部以后,有资格接触到更多的机密。有些东西,不知道还好,知道了以后,简直是寝食难安啊!

  朝廷的军队,居然糜烂到了这样的程度,简直是不可思议。以前,史可法怎么都想不明白,张准的部队也是人,朝廷的军队也是人,为什么只有张准的军队,可以打败鞑子,而朝廷的军队,却被鞑子打得一败涂地,现在,他终于是明白过来了。

  朝廷每年划拨给辽东的军费,超过两百万两白银,按照兵部的编目,这足够三十万军队的耗费了。事实上,兵部每次发饷,都是按照三十万人的兵员数量,划拨给辽东的。但是,通过自己的了解,史可法惊愕的发现,辽东实际只有十四万人马不到。换言之,就是有十六万的空额。而这些空额的钱,都被高起潜等人私分了。

  喝兵血喝到这样的程度,史可法当真是出离愤怒了。但是,他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因为,这些喝兵血的人里面,有兵部尚书张凤翼,有兵部尚书梁廷栋,兵部的其他侍郎、郎中,都全部有份。他如果上表弹劾,就等于是弹劾整个兵部,包括正二品的尚书大人,到不入流的吏员。

  甚至,在他到兵部以后,他也有一份。要是他愿意接受的话,以后每个月,他将得到超过三百两银子的额外收入。每个月三百两银子的额外收入,对于史可法来说,绝对是一笔巨资了。他每个月的薪水,按照规定应该是月俸二十四石(正四品),折算成白银,也不过是二十四两银子而已。

  但是,由于朝廷的财政,十分的艰难,俸禄经常拖欠,又或者是只发放两三成。因此,史可法每个月领到手的银两,都是零零散散的,从来不超过十两。对于一个正四品的官员来说,每月不到十两银子的收入,的确是太少了。好歹是正四品的官员啊!

  难怪其他的郎中,能够那么潇洒,家人生活富裕之外,还可以经常出入青楼,原来还有每个月三百两银子的外快。这可是薪水的十几倍。而且,这只是史可法发现的其中一项外快,他相信,还有更多的外快,没有被他发现。

  果然,史可法细心调查一番,果然很快发现,在宣大军团方面,同样是有喝兵血分成的,每个月大约二百两左右。在其他方方面面,或多或少,总共有二十多项的外快。全部公开或者半公开的外快加起来,他史可法每个月,可以获得超过九百两的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一万两以上。

  一万两啊,一万两他一个正四品的郎中,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不要插手,每年都能往自己的口袋里面捞取至少一万两的银子,要是他插手一些具体的事项,还有更多的银子收入,更不要说其他人了。想到自己胀鼓鼓的荷包,再想到空荡荡的国库,史可法的内心,真的太不是滋味了。

  朝政吏治腐败到这样的地步,史可法连上表弹劾的心思都没有了。他弹劾什么?弹劾整个兵部?弹劾辽东所有的官员?史可法是清廉,是正直,却不是傻子。他很清楚,自己的奏章,根本到不了崇祯的面前。要说这些喝兵血的黑幕,首辅大人要是不知道的话,简直是不可能的。说不定,最大头的分成就是他。

  乔允升暗中投靠张准的事情,史可法从张慎言那里得知了一点点。史可法不是到处乱说话的人,对于此事,他的嘴巴还是很紧的。在得知此事以后,他只能是无奈的感慨一声。

  或许,朝廷真的是要完蛋了,连乔允升都不愿意在朝廷呆了。一片黑暗的朝廷,根本没有乔允升的立足之处。乔允升走了,自己呆在这个黑暗的没有希望的朝廷里,能做什么?崇祯皇帝,真的会幡然醒悟吗?

  墨煜送客回来以后,有些悻悻的说道:“这个史可法,真是死脑筋,不可救药。”

  张准点点头。

  史可法的确是有点死脑筋,很难让他改变主意。不过,这年头,就连这样死脑筋的人,都太少了。太多的官员,都是滑头之辈,墙头草,见风使舵的本事十分了得。

  唉,认真说起来,史可法的确是个人才,只要好好培养,又有适当的职位给他发挥,也不用埋没了他。但是他一心要跟崇祯皇帝殉葬,那就没有办法了。

  忽然间,陆伊典进来报告:“大人,朝廷又有使者到来。”

  张准疑惑的说道:“谁?”

  朝廷的使者,不是史可法吗?怎么还有人来?

  陆伊典报告说道:“是刑部尚书汪乔年。”

  张准满脸的狐疑,汪乔年?

  朝廷原来的刑部尚书,乃是乔允升。在过年之后,乔允升就找借口致仕了,然后悄悄的前往莱州府,准备担任虎贲军大都督府的法务部尚书。这件事情,当然是办得非常秘密的,很少有外人知道。在他之后,接任刑部尚书的就是汪乔年。

  汪乔年到来,要做什么?

  “请。”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

  陆伊典转身出去,很快领进来一名身穿官服的正二品的朝廷命官,正是新任刑部尚书汪乔年。

  汪乔年是浙江人,颇有些当年戚家军的风范。他的身材很高大,很魁梧,眼神炯炯,四肢孔武有力,看起来不像是文官,倒像是武将。要是换上一套武将的盔甲,保证没有人怀疑他是武将出身。

  事实上,汪乔年的确有几分武力,骑射,弓刀,击刺等作战技能,都有几分底子。青年游历的时候,他还砍杀过盗贼,血溅十步。因为自恃武力,他无论去到哪里,身边就两个仆从,连护卫都不要带的。

  严格说起来,汪乔年和张准,还是有些缘分的。在张准还是傻子的时候,汪乔年就是青州府的知府,随后升为登莱兵备道副使。在张准穿越到来之前,他刚好到工部担任侍郎。要是他晚走一点,又或者是张准早点穿越,就要和他做对手了。

  “下官汪乔年参见都督大人。”

  汪乔年进来以后,落落大方的向张准行礼。

  以前,正二品的尚书,已经是文官的极限,除了见到皇帝或者是内阁大学士,基本上没有首先行礼的必要。尤其是见到武官,更是不可能首先行礼。正经是武官倒过来首先行礼还差不多。但是,偏偏出了一个另类,那就是张准。

  朝廷的所有文官,只要是来见张准的,都不得不自动自觉的首先行礼。没办法,别人是正一品的武官,还是平度伯,真正考究起来,绝对是人臣的极品了。明朝的封爵,难度是非常大的,只有战功才能封爵。文官想要立下战功,那可是相当的困难。一个不好,就有掉脑袋的危险。

  (作者注:就品级而言,内阁大学士才是五品而已,还不得兼职。但是,内阁大学士的权力非常大,六部尚书都要听他们的。)

  “尚书大人多礼了,请坐!”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

  对于汪乔年的行动,张准还是比较欣赏的,感觉上,他没有太多的心思,倒是和乔允升有几分的相似。而他的职位,也的确是在乔允升致仕以后,由乔允升推荐上来的。崇祯皇帝对于刑部一向不看重,乔允升推荐汪乔年,他也就同意了。

  要是没有意外的话,这个汪乔年,应该还是得到乔允升赏识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乔允升赏识的人,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就好像张慎言和乔允升一样,性格相投,才会走到一起。

  “下官这次前来,是有事和都督大人协商的。”

  汪乔年开门见山的说道。

  他的声音很洪亮,说话也是相当的干脆,绝不拖泥带水。

  “请讲。”

  张准淡淡的说道。

  “下官想将多尔衮和多铎带回京师,审理以后,斩首示众。”

  汪乔年大声说道。

  原来如此。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还以为汪乔年到来,是有什么别的事情,原来是冲着多尔衮和多铎来的。恐怕这不是汪乔年本人的意思,多半是内阁的意思,又或者是崇祯有关。只是他们不好出面,于是就让汪乔年出头来了。

  虎贲军抓到多尔衮和多铎的消息,在公开以后,朝廷上下肯定都知道了。按理说,张准是要献俘于九阙的,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只不过,张准和朝廷关系对立,这道功夫就省了。但是对于朝廷来说,还是希望能够公开的斩了多尔衮和多铎,以重振士气。

  一直以来,明国和大金国的争斗,明国从来都是处于下风,屡屡丧师失地,损失惨重,民众都要麻木了。现在,虎贲军居然抓到了鞑子的两个贝勒,绝对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强心剂。就连崇祯皇帝自己,都巴不得张准立刻将两个奴酋送到,然后由他下令斩首。

  张准坦然说道:“尚书大人,按理说,将两个奴酋交给你,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本督要用这两个奴酋,逼迫皇太极交出范文程等奸贼,因此,暂时不能交给朝廷。至于孔有德,则可以交给你们处理。”

  汪乔年不免有些失望,却也只好说道:“谢谢都督大人理解。”

  要是在京师公开处斩多尔衮和多铎,肯定可以振奋全国军民的士气,这也是朝廷期待的。不过,张准的话也有道理,要是可以将范文程这些汉奸要回来,倒是可以震慑大部分的汉奸,又或者是大部分试图成为汉奸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就连汪乔年本人都觉得,朝中有太多人,实在是太不可靠了。

  大多数正直的朝廷官员,在痛恨鞑子的同时,对汉奸更加痛恨。要不是出现了这么多的汉奸,鞑子的崛起,也不会这么迅速。不少人都深深的认为,想要彻底的打败鞑子,首先要肃清明国自己内部的汉奸,又或者是准汉奸。

  汪乔年这个人,品质当然比不上乔允升,却也不算太坏。他固然有些贪墨,却着实是一条汉子。后来他担任陕西总督,因为作战不力,被起义军抓住。起义军要他投降,他坚决不投降,结果,被凌迟处死。在明末的历史上,他是有确切记录的被凌迟的两人之一。另外一个,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了。

  张准说道:“汪尚书,人头暂时寄存在我这里,若是抓到范文程,我再交给你!”

  汪乔年急忙一拱手,致谢说道:“感谢都督大人的支持既然如此,下官就先将孔有德这个奸贼带走了。”

  张准点点头,让墨煜陪伴乔允升,前往登州城取人。

  汪乔年和墨煜走了以后,张准在议事厅里来回的踱步。

  朝廷眼看没有几年的活路了,正是大挖墙脚的时候,只要是有价值的人才,都要尽快的挖过来。这个汪乔年,或许也可以动动心思。不过,汪乔年乃是浙江人,浙江又是东林党的大本营之一,他本人和东林党的关系,也相当的亲密。要是真正挖人,只怕难度不小。

  从姬玉情反馈的情报来看,江南的东林党势力,对《均田令》是非常抵触的。没办法,东林党的大多数人,都是大地主,大商家,《均田令》正好打在他们的七寸上。无论他们的言谈多么的高贵典雅,富丽堂皇,只要涉及到私产,他们就会像流氓地痞一样,和你没完。所谓的东林君子,是要反过来理解的。

  正在思索间,忽然间,陆伊典又进来了,神情怪异的报告说道:“大人,朝廷又有人来了。”


第665章 国丈送上门

  张准狐疑的说道:“又是朝廷的人?”

  陆伊典肯定的说道:“他自称叫做田弘遇,是田贵妃的父亲。”

  张准越发的狐疑了,眼神慢慢的阴沉下来。

  朝廷有毛病吗?居然同一时刻,有连续三拨不同的人来最后一个,还是后宫的人田弘遇,田贵妃的父亲,自己和他有一毛钱的联系吗?莫非是要给自己做媒人不成?开玩笑吗?自己可是地地道道的反贼!

  对于田弘遇,张准是知道此人的名字的。因为后世知名的陈圆圆,就是田弘遇从苏州带入北京,送入皇宫,准备帮助田贵妃固宠的。结果,已经焦头烂额的崇祯,对女色不感兴趣,便将陈圆圆打发出宫,依然回去田府居住,做了一名歌姬。

  结果,适逢吴三桂出镇山海关,在田府遇见陈圆圆,被她的美色所吸引,便纳其为妾,结果就引发了后来的诸多事端。要是没有田弘遇,没有田弘遇将陈圆圆带到北京,或许,这历史的发展轨迹,也要出现一点点小小的变化。

  张准当真是没有想过,田弘遇居然会亲自来找自己。这是完全没有理由的。田弘遇是崇祯的老丈人,不可能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