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422章

刺明-第422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好我好大家好,却不知道,这对于军务来说,绝对是致命的。当兵打仗,要的就是寻找对方的致命之处,然后发起致命的一击。文官,根本不擅长做这样的工作。

  张慎言如此看重自己,就是因为自己能打仗。明朝缺乏的就是能打仗的人。嗯,准确来说,是高层缺乏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人。在对待辽东的战略问题上,明国实在是错漏百出。对付辽东鞑子,最有效的手段,其实是借刀杀人。借蒙古人的刀,借朝鲜人的刀。鞑子才多少人?不过是几十万人最开始的时候,鞑子能打仗的男丁,甚至不超过十万人!

  要是蒙古人、朝鲜人,还有明朝的军队,一拥而上的话,鞑子哪里有什么招架的能力?就算不需要蒙古人,不需要朝鲜人直接加入战斗,只要认真的贯彻执行收买鞑子人头的战略,也能极大的削弱鞑子的实力。鞑子的人口,是它的致命伤,只要明国看准这一点,不断下猛药的话,鞑子是根本支撑不住的。

  当初,有人提出,三十两银子,购买一个成年建虏的人头,蒙古人表现得非常积极。每年都交来几百个甚至是上千个的建虏首级。由于蒙古人大量猎取建虏的首级,导致建虏和蒙古人的关系,非常糟糕,两者时常打仗,仇怨是越来越深了。

  只可惜,到袁崇焕的时候,看蒙古人不顺眼,将这项规定取消了。这一下,蒙古人不干了。既然你们不要建虏的人头了,我们还和建虏打仗做什么?刚好这时候努尔哈赤逐渐的意识到,自己不能树敌太多,对身边的蒙古人,还是要积极拉拢,于是,他积极和蒙古人搞好关系,不断的联姻。结果,蒙古人开始倒向建虏。到后来,还组建了蒙古八旗。部分的蒙古人,从此成了建虏的忠实打手。

  但是,即使到这个时候,明国依然是有机会挽回局势的。蒙古人投靠建虏的,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部分的蒙古人,是不愿意投靠建虏的。只要将剩下的部分蒙古人拉住,依然是可以有效的遏制建虏的崛起的。只可惜,明朝廷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尤其是在对待蒙古林丹汗的问题上,明朝上下,都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林丹汗的价值。其实,林丹汗是一直忠于大明朝的,只要明军能给他帮助,他就能挡住鞑子向大草原的渗透。遗憾的是,明朝人对蒙古人看不上眼,甚至还有借助建虏的手消灭林丹汗的意思,最后,林丹汗不得不退到了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最后病死在那里。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变化的话,就是今年的年初,多尔衮将率军攻打林丹汗的余部。经过一番的纵横捭阖,多尔衮成功的臣服整个蒙古部落。但是,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小小的分支。前往征讨林丹汗的,不是多尔衮,而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而多尔衮则率军诱降的东江镇,还率军到达了登州城,直接踏上了明国内陆的土地。

  可以说,目前的大金国,其实是两线作战的。豪格在大草原征讨林丹汗的余部,势如破竹,应该不用多久,就可以臣服所有的蒙古部落。多尔衮诱降东江镇,同样是顺风顺水。对于大金国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但是,随着张准的穿越到来,大金国是不是还有这么美好,那就难说了。

  “大人,前线抓到一小队的锦衣卫和一小队的官军,马上就会送到这里来。”片刻之后,史立威回来了,向张准报告说道。

  “锦衣卫?”

  三人听到锦衣卫的名字,都情不自禁的微微一愣。

  在黄县的周围,居然抓到锦衣卫的人,这是上演的哪一出?抓到零散的官军倒是一点不奇怪。陆陆续续有情报表明,阮大铖投降的时候,有部分不愿意投降的官军,从登州城内跑了出来。不过,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也不是所有不愿意投降鞑子的官兵,都能够成功的逃出来。

  在登州城的里面,有鞑子到来。在登州城的外面,则是密密麻麻的闻香教教徒。因此,这些官军想要逃出生天,显然不容易。要么是被鞑子杀死,要么是被闻香教杀死。侥幸逃出来的官军,又因为虎贲军控制了莱州府的关系,不得不潜藏在山野林间,苟延残喘。他们要继续逃跑,就必须穿越莱州府。这可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第474章 海军要进驻威海卫

  “大人,人都带过来了。”

  果然,片刻之后,杰字营的队正周焱宇就前来向张准报告。

  今晚复杂在南门外潜伏的,正是周焱宇的部队。虎贲军的哨兵,向来都是以暗哨、潜伏哨为主,很少有明哨。结果,一小队的锦衣卫,还有一小队的明军,闯入了他们的控制范围。在连续对天鸣枪以后,这一小队的锦衣卫,还有一小队的明军,都不得不举起了双手。

  “带上来!”

  张准沉声说道。

  周围的火把,都被全部点亮,火光有如白昼。

  周焱宇朝后面招招手,战士们就将一群的锦衣卫押上来。这一小队的锦衣卫,总共三十多人。可能是躲藏在野外的时间太久了,他们一个个都显得狼狈不堪。精神萎靡不振不说,身上的飞鱼服也是破破烂烂的,沾满了泥土。他们的武器绣春刀,当然是被全部落下了。

  那一小队的官兵,只有六个人,一个军官和五个士兵。他们的神情,看起来同样的萎靡。他们身上的鸳鸯胖袄,也是全部撕裂了。有的地方,看得出是被石头摩擦破的。登州府中部的山地,基本上都是石头居多,想必他们在山间逗留了好长一段时间。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是严重缺乏食物。

  更奇怪的是,在这个军官的背后,还有两个士兵背着两个箩筐。周焱宇的报告存在严重的问题,他居然没有说这两个箩筐里面是什么。不过,应该不是危险品,否则,也不会被送到这里来。

  张准缓缓的说道:“你们谁先自报家门?”

  那个军官上来说道:“都督大人,在下李昭辉,骑兵千总。”

  张准点点头,缓缓的说道:“你原来在哪个部队?”

  李昭辉说道:“在下原来是驻守辽西松山堡的,后来调到东江镇担任骑兵千总。东江镇投降鞑子,在下就到了登州城。没想到,登州城也投降了鞑子。在下只好逃出来了。”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转头看着那个锦衣卫百户。这一小队的锦衣卫里面,带队的是个百户。其余的都是校尉、力士之类的。大概是对锦衣卫有些抵触,张准的脸色,就有些不太好。

  那个百户看到张准神色,顿时大骇,生怕张准一个不高兴,就让人将自己拉出去斩首了。连他们自己,都知道在别人的印象中,实在是不怎么好。正在慌乱的时候,忽然见到高弘图,急忙高声叫道:“高大人,救命啊!”

  高弘图长期担任刑部侍郎,审理案件。刚好锦衣卫也有自己的监狱(即昭狱),关押了很多人犯。为了这些人犯,高弘图不免要和锦衣卫打交道。这个锦衣卫百户,正好认识高弘图。果然,听到对方呼唤自己,高弘图说道:“你是锦衣卫哪个千户的手下?”

  那个百户哭丧着说道:“小的刘守铸,原来是冯俊凌千户的手下。这次阮大铖献城投降,还要拉小的在一起,小的可是没有答应啊高大人,饶命啊!”

  高弘图点点头,没有说什么,任凭对方跪在地上继续求饶。

  大明朝的正直文官,没有人不恨东厂,没有人不恨锦衣卫的,高弘图也不例外。旁边的张慎言同样如此。要是别人跪地求饶,他们说不定已经开口宽恕了。但是,东厂和锦衣卫的人……那就省省吧。

  张准对锦衣卫百户的求饶,同样是无动于衷。锦衣卫的名声,实在是太坏了。他的目光落在那两个箩筐的上面,好奇的问道:“李昭辉,里面是什么东西……”

  “哇哇哇!”

  话音未落,就从箩筐里面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听声音,似乎是个小女孩。

  张准脸色微微一变,目光顿时锐利起来。

  这个李昭辉,逃跑的时候,还带着一个小女孩,这是要做什么?

  李昭辉示意后面的同伴将箩筐摘下来,向张准一拱手,恳请说道:“都督大人,在下正好将这两个孩子交给你们。”

  张准愕然说道:“孩子?交给我?”

  李昭辉点点头,随即让自己的手下,将箩筐打开,将里面的东西抱出来。赫然是两个小孩子,都用厚厚的毛巾包着。一个是三四岁大的女孩,一个是一岁大小的男孩。那小男孩还在熟睡,小女孩却是醒来了,张嘴娃娃大哭。看两个小孩的脸色,还算不错。

  李昭辉向张准说道:“这是在下逃出登州城的时候,受知府大人曾化龙的委托,将他的孩子带出来了。曾大人决心以死明志,夫人也誓死跟着曾大人而去……皇恩浩荡……他们的一双儿女……”

  声音微微有些哽咽,说不下去了。

  张准再次有些吃惊,缓缓的说道:“他们是曾化龙的儿女?”

  张慎言和高弘图也有些吃惊。

  李昭辉语调哽咽片刻,勉强说道:“阮大铖投靠鞑子,曾大人不从,被阮大铖软禁,想来已经是凶多吉少。在下乃是一个军汉,无妻无子,要照顾两个孩子,实在是力有不逮。本来要寄养在一般的人家里面,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家。无奈之下,在下只好来找各位大人了。无论各位大人和曾大人是否有过节,看在大家都拼死反抗鞑子的份上,还请照顾一二。”

  高弘图沉声说道:“也罢,大云忠贞不屈,不幸殉难,他的儿女,我来收养吧。”

  大云便是曾化龙的字。曾化龙原来是孙元化的得力部下。高弘图和孙元化交好,和曾化龙也是有往来的。曾化龙被鞑子杀死,他的孩子交给高弘图来抚养,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张准点点头,说道:“就有劳先生了!”

  说话间,那个小男孩也醒来了,跟着姐姐哇哇大叫。高弘图便叫来自己的家人,将两个小孩都带走。高弘图自己也跟着去了。两个孩子其实是饿坏了,家人带下去,喂了东西,又都甜甜的睡着了。

  张准看了李昭辉一眼,点点头,表示赞赏。他倒是个血性汉子。一路上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还能照顾两个小孩。说的残忍一点,张准开始的时候,还以为他是要将两个小孩当做食物的。在这样的乱世,吃人已经没有什么耸人听闻的了。好在,这个李昭辉并没有做出那样人神共愤的事情来。

  李昭辉拱手致谢:“谢谢诸位大人。”

  张准忽然想起什么,有些疑惑的说道:“你既然骑兵千总,怎么会被调到东江镇去?东江镇有骑兵吗?”

  李昭辉苦涩的说道:“其实,在下在辽西松山堡的时候,是骑兵千总,到了东江镇,就成了普通的士卒了。在下不小心冒犯了上司,被发配到东江镇去服役。唉,一言难尽。”

  张准点点头,心想,这才对。你身上穿着底层军官的鸳鸯胖袄,根本不像是骑兵千总的样子。骑兵千总官位不高,能力却是要求相当高。因为辽西这地方不同别的,明军的骑兵直接面对的,就是鞑子骑兵。你手上没有一点过硬的本领,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在辽西,明军只有一支骑兵部队存在。这支骑兵部队,就是关宁铁骑。换言之,这个李昭辉,要是真的是骑兵千总,那他原来的部队,就是关宁铁骑。对于这支部队,相信只要是大明朝的军人,基本上都听过它的名字。

  张准缓缓的问道:“你认识吴三桂吗?”

  李昭辉的神色有些诧异,微微有些吃惊的说道:“在下得罪的,便是吴三桂的老子吴襄。”

  这次轮到张准有些吃惊了。

  难怪李昭辉会被发配到东江镇来,原来是得罪了吴三桂的老子。在袁崇焕之后,辽东的军事主帅,不断地更换。一个比一个差,一个比一个烂。幸好,在辽西军事集团里面,还有一批骨干存在,撑起了这个架子,最终让鞑子无法越雷池一步。在这些骨干里面,锦州总兵吴襄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儿子吴三桂,更是人中龙凤,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关宁铁骑服役了。到北京被李自成攻陷的时候,吴三桂已经掌控了整个关宁铁骑,辽西大部分的明军,也都在他的手上。

  李昭辉得罪吴襄的原因,张准没有仔细询问。没有这个必要。无法是上司欺压,克扣军饷,士兵闹饷,消极怠战之类的。这样的事情,在大明朝的军队,实在是太普遍了。如果李昭辉愿意说出来的话,自然最好。要是不愿意说出来,也没有关系。

  沉吟片刻,张准朗声说道:“你们也累了,先休息一下吧。既然你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